?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善治”理念的新踐行路徑

2022-06-29 00:48王曉燕周通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16期
關鍵詞:善治現代化建設

王曉燕 周通

摘 要:當前在我國多個地市進行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對“善治”理念進行了回應,為“善治”的實現提供了新的踐行思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與踐行“善治”理念具有耦合性:從治理空間維度看,“市域”是“善治”理念踐行的理想范疇;從價值維度看,社會治理對“善治”要素具有自覺追求;從目標維度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以“善治”要素的實現為導向。針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制度主義、技術主義、功利主義三種“善治”的背離傾向,應在理念建設中謹守公民本位,能力建設中革新運作機制,體系建設中堅持多元構建。

關鍵詞:市域社會治理;“善治”;共享共治;現代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D63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16-0043-03

隨著社會力量的壯大及其參與意識的不斷覺醒,“善治”逐漸成為我國社會治理所追求的至高目標[1],主要表現為公民權利保障的持續性、公民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公民訴求回應的及時性以及公民個體治理責任的認知等方面。當前,在我國多個地市如火如荼進行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踐根據以上要素對“善治”的要求進行了回應,為“善治”的實現提供了新的踐行思路。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边@為社會治理水平的持續提升和社會治理方式的進一步創新提供了思想指引?!笆杏蛏鐣卫憩F代化”是在公民參與意識日益提高、人口流動性持續增強導致治理情形日益不確定、社會階層異質化引發治理風險日益加劇等背景下提出的[2],體現的是國家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在“市域”范圍內的落實。

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與“善治”理念的耦合性分析

考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可以發現其對“善治”要素的積極追求,主要表現在治理空間界定、價值關聯和目標確立三個維度中。

(一)治理空間維度:“市域”是“善治”理念踐行的理想范疇

社會治理選擇市域范疇是實現“善治”追求并保障社會合理運作的客觀需要,是對“善治”理念中“參與”“效率”等要素的積極回應。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中強調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在市域層面“四治合一”,體現著對“善治”理念的踐行。

各層級均以黨建為引領,政治層面均符合治理要求。在“法治”要求下,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市最具靈活性和自主性;當前我國行政體制當中擁有自治權力的微觀主體主要是村社區委員會。如果僅以村社為單位進行社會治理縮小了社會治理的邊界,不利于政治的完全有效運行。而如果以鄉鎮街道單位為主體進行社會治理,又可能面臨鄉鎮行政機構與街道派出機構屬性迥異導致的經常性運轉機制矛盾。此外,省級行政機關距基層較遠,不利于自治參與。因此,市與縣兩級能夠保障社會治理在“自治”基礎上有效運行;黨建引領和文明創建等相關工作的開展,使得市、縣、鄉三級能夠對“政治”和“德治”要求產生積極回應。因此,在與“善治”理念相契合的“四治合一”要求下,社會治理的理想范疇界定為市級層面。

(二)價值維度:社會治理對“善治”要素具有自覺追求

盡管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研究近幾年才逐漸興起,但是社會治理層面對“善治”要素的自覺追求,卻早已蘊含在社會治理的長期實踐過程中。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作為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在市域范疇內的體現,追求社會治理價值觀念的過程也是對“善治”要素回應的過程。首先,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對“楓橋經驗”的傳承體現了對“善治”要素的追求?!皸鳂蚪涷灐睆娬{聯系群眾與矛盾化解,這與“善治”理念中“參與”與“穩定”的要素要求相照應。其次,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對“共享理念”的堅持體現了對“善治”要素的追求。堅持在社會治理過程中踐行“共享理念”,才能讓社會秩序和公共權威被社會成員自覺認可和服從,才能在社會治理環境中實現“善治”理念所要求的“認可”要素。最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對“簡政放權”的踐行體現了對“善治”要素的追求。通過“簡政放權”,社會治理的有效性得以保障,“善治”理念之“有效”要素得以實現,切實提升了公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三)目標維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以“善治”要素的實現為導向

社會治理的目標取向決定了社會秩序和權威被自覺認可的程度,“善治”理念要求社會治理主體最大限度地協調各種公民之間以及公民與政府之間的利益矛盾,從而使公共管理活動取得公民最大限度的同意和認可[3],因而“善治”強調一種信息公開與公民參與的合作管理體系。當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追求形成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環境,強調尊重社會的主體地位,以協同共治的方式踐行“善治”對公民責任和治理共識的要求,積極培育基層社會組織,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暢通社情民意表達的途徑,使民眾的參與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在鼓勵公民參與的同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進一步明確政府自身定位,確定公共服務指向,共享社會治理信息,借助技術的客觀性進一步保障自身清正廉潔,積極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梢哉f,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目標的確立就是以“善治”要素的實現為依據,是社會治理建設過程中對“善治”目標追求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發展與“善治”理念背離的傾向

從性質上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一種自上而下貫徹落實的新治理方式,這種方式創新往往會受到舊的體制機制、思想觀念等因素的抵觸,使得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展現出了與“善治”理念相背離的傾向。

(一)制度主義傾向

這種背離“善治”的制度主義表現在:一方面,在社會治理主體上重視單核主導而非多元協作,即政府仍然是以“管控”的思維主導社會建設,排斥社會力量,忽視民間組織,習慣于以政府權威處理社會事務,忽略了社會組織和公民團體的協調化解功能,忽略了對民間組織的培育和賦能工作。另一方面,制度主義傾向下的社會治理目標追求效率而非服務,政府習慣于運用行政手段、制度化手段以求更快更有力地解決社會問題。這種管理方法常常因其過于剛性的指導思想而形成政府干預社會的局面,忽視了公民的主觀感受。長此以往,不僅社會服務化程度得不到提升,甚至加劇了一些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例如農民增收緩慢、就業和社會保障任務重、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社會公共產品供給不足、城鄉低收入群體生活困難等。

(二)技術主義傾向

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典型代表的社會治理創新模式還存在技術主義傾向的干擾。首先,注重治理效率而非治理賦能。從實際作用上說,依托效力強勁的技術優勢進行社會治理,無疑從客觀上極大地提升了治理的效率,但是仍然有可能受到技術主義的影響,使得社會治理過程單純重視技術應用層面的創新,而觸及不到社會治理的本質,即公民的治理主體地位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公民的社會治理參與主動性仍然沒有得到充分鼓勵?!吧浦巍崩砟睢柏熑巍币匾?,治理主體應當擁有對自己治理義務、治理行為的自覺擔負,在技術主義導向的沖擊之下,更為本原的治理主體關系難以理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機制被技術手段裹挾而難以發力,管理的失敗僅僅只是得到推遲而非得到解決。

此外,以技術為應用基礎的社會治理創新也存在著對服務對象的技能要求問題。既然是以技術為手段推進政府社會服務,就必須要考慮技術本身帶有的應用門檻。例如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多地借助新興技術以“健康碼”“行程碼”作為進出小區、農貿市場等公共場所的憑證,甚至是作為“唯一憑證”,事實上對一些老年人和兒童群體造成了技術歧視。

(三)功利主義傾向

功利主義傾向是造成社會資源配置不均衡現象出現的根源。這種傾向表現在:其一,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特殊利益群體產生。在功利主義的影響下,社會資源更多地向社會優勢群體集中,社會政策更多地向特殊利益群體傾斜,這使得社會發展違背了“善治”要求的公平正義原則,激化了社會潛在矛盾,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成本和難度增加。其二,對于治理主體內部而言,功利主義誘使各治理主體或按照職權或按照地域分裂成為一個個小集群、小團體,在部門利益的誘使下為了攫取更多的資源配置權,往往相互間會高筑信息壁壘,違反市域社會治理公開透明原則,“善治”目標更加難以達成。

三、“善治”理念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指引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運用“善治”理念進行指引,進而克服背離傾向。

(一)治理理念建設:謹守公民本位

不論是依托效力更強的市級機構,還是基于共享理念和技術優勢形成的信息匯集平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都無疑從客觀上極大地提升了治理的效率。然而在更好更快地完成治理任務的同時,需要更為全面、更具公平性地保障公民權利、提升公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在“善治”指引下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治理理念中,必須以公民本位為價值引領。謹守公民本位,促使社會治理權力的運用從“官本位”的管理轉為“公民本位”的服務,擯棄管控思維,克服制度主義影響下“重效率,輕服務”的傾向,是追求“認可”“穩定”等要素的體現。通過公民本位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踐實現“善治”理念中“有效”與“公平”要素的調和。具體而言,應當弱化治理主體從“功能”“權威”“結構”的角度處理各方關系的思維,提升社會治理對象對多元主體“使命”“公意”和“成效”的認同[4],進而更好地貫徹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彰顯“善治”理念的基本價值。

(二)治理能力建設:革新運作機制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產生和實踐在很大程度與新技術的應用有關。沒有現代化的技術基礎,就無法以低成本進行社會治理工作,但是目的和技術層面的公意性并不能抵消操作層面的人為性。當前不應片面強調技術投入和應用場景創新,而應該就公權力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對數據信息的占有和使用加強監督,革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運作機制。

1.構建信息獲取權限分級準入機制。以治理主體身份和主要處理的社會事務性質,對信息獲取的權限進行分級,按級別獲取相應信息,如需獲取更多信息,可以進行權限申請,沒有獲得相應權限就不能獲得和使用對應信息。這樣既保護了個人信息,又避免了信息霸權。

2.構建全過程信息監管機制。構建立體化、智能化的社會治理信息監管平臺,對數據采集、數據整合、數據提煉與處理、信息獲取、信息應用、效果反饋等環節進行監督,尤其是在現有監督機制上,完善對數據整合后與信息應用過程中的監督,防止數據泄露和信息濫用等現象的發生。

3.構建技術治理效果評估機制。以“善治”理念為指引的技術應用,不應只注重治理過程的效率,而是應當充分引入對技術應用質量與效果的評估,才能擺脫技術主義的不良傾向,進而確保新興技術在市域社會治理層面應用的“善治”方向。

(三)治理體系建設:堅持多元構建

根據“善治”理念對透明、參與、責任與回應等要素的要求,市域社會善治目標的實現,需要進一步構建形成多元開放格局,實現治理主體間的相互協同與監督。

1.采用接近基層的市域范圍進行社會治理實踐,為鼓勵形成多元治理主體、開放多種形式的治理路徑提供了有利條件,這既是對公民自身權利的維護,也是對公民主體地位的尊重。以“多元”“共享”“共治”為鮮明特征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模式就是要克服傳統“經濟人”假設前提下社會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功利主義傾向,明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模式并非通過“出售社會服務”以換取發展回報或是向特權階級和既得利益者進行社會服務,而是應當充分考慮最少受惠者群體,以“善治”理念的公平正義追求為準則展開社會治理。

2.治理的產生就是源于管理的失效,我國管理過程中存在官僚制度下的條塊樊籬使得信息與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因此當前市域社會治理過程中,無論主體是政府、企業、民眾還是社會組織,都應綜合考慮社會整體利益,打破信息壁壘,把握共享理念,開展協同治理,才能在社會治理的各領域保障公民知曉社會事項、參與社會治理的權利,促使公民對社會治理責任的自覺承擔,進而以自治的保障為基礎,構建多元社會治理體系。

參考文獻:

[1]? 辛悅凱.新時代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21.

[2]? 陳靜,陳成文,王勇.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智慧治理”[J].城市發展研究,2021,(4):1-5.

[3]?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一種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南京社會科學,2001,(9):40-44.

[4]? 潘博.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運作邏輯與實踐路徑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0.

猜你喜歡
善治現代化建設
善治視域下農村公共管理彌合數字鴻溝研究
情懷
情懷
試論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與精細化建設
推進中國政治現代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學習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的城邦與公民思想及啟示
政府管理創新善治路徑構建
推進錫林郭勒盟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