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晉文化融入傳媒類高校課程體系探索

2022-06-30 23:46衛曉京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融入路徑文化自信課程思政

摘要:三晉文化是指中華文化中特屬于山西地區的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三晉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著自身的作用。文章致力于三晉文化融入傳媒類高校課程體系的研究探索,采用文獻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通過總結三晉文化的內容和特征,分析得出三晉文化的意義和重要性:三晉文化融入傳媒類高校課程體系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助于傳媒類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同時,探索三晉文化融入傳媒類高校課程體系的路徑:從優化課程目標、創新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完善評價體系等路徑提高傳媒類院校課堂教學效率和課程思政效果,更好地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傳媒類人才。

關鍵詞:三晉文化;傳媒類高校;文化自信;人才培養;課程思政;融入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9-0087-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山西省高校外語教學與研究專項課題“新媒體助力山西文化對外傳播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XSKL2021SX0085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深層次的力量。文化的繁榮與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強弱、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各個國家都十分重視自己國家的文化建設。中國也不例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

三晉文化是指中華文化中特屬于山西地區的文化,因為在春秋時期,山西是晉國的所在地,到趙國時則分為韓趙魏三國,后人則以三晉指代山西省。

傳媒類高校一直致力于培養復合應用型傳媒人才,將三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傳媒類高校課程體系,有益于增強課程思政的親和力和效果,在增強文化自信方面更有重要意義。將三晉優秀傳統文化與傳媒類高校各課程相結合,要求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改革,在教學中注入傳統文化的血液,引導學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學習專業知識,在跨文化交流和對外宣傳中講好山西故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服務于地方、服務于共建“一帶一路”的宣傳工作人才。

一、三晉文化的地位和特點

山西的歷史素來有明確的發展路徑,其文化傳承也異常清楚,在總體格局上沒有缺失。這片土地上發生了許多歷史故事,不論是舊石器時代的史前文明,堯舜禹的開疆拓土,夏商周的封建王朝,還是雄渾壯闊的晉國爭霸,都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區域,隨著歷史的積淀,越來越光彩奪目。這片土地上孕育的獨特歷史文化不僅是一個統一整體,而且領先于其他區域,另外還醞釀了獨具特色的三晉文化風格。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文明,顯示出顯著的地域特征。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三晉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悠久文化的搖籃,從這里衍生出整個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而地處黃河流域的三晉又是黃河流域的文化中心,其文化在中華古文化的總體中占有重要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入近代以后,三晉人民反帝、反封建、反侵略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又賦予了三晉文化新的時代內容。山西的歷史文化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深遠的價值影響,原因在于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善于融會貫通。山西歷史上的仁人志士向來有著開明的思想和廣闊的視野。晉文公背井離鄉漂泊在外多年,其間從未停下探索求真的腳步,將其他區域的文明與故鄉的文化相結合,使山西的文化在形成初期就具有開放而穩固的基石。發生在山西大同的胡服騎射,就是趙武靈王勇于改進中原作戰方式、增強作戰能力的典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善于任用賢能,不拘一格,不論出身背景,將各地人才攬入麾下,正所謂“楚才晉用”。

第二,始終腳踏實地。山西人認真扎實,關心弱者。這里的人們相信埋頭苦干才能出業績,因此一路走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時刻。

第三,勇于開拓創造。在封建時代,文學領域的許多杰出人物均出自山西,為后世留下了精美絕倫的唐詩、宋詞、元曲,以及一大批小說名著。這些文學作品體現了山西人善于融會貫通、始終腳踏實地的特點,同時還有了全新的發展演變,成為中華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三晉文化的內容

(一)歷史文化

太行以西,表里山河,這里最早叫中國。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堯、舜、禹皆在山西建都,中國第一個王朝夏建立在山西境內,晉文公定都曲沃,李淵李世民父子從太原起兵、滅隋建唐,明清晉商創造了歷史上的商業奇跡。歷史上,與山西有關的名人數不勝數,晉文公重耳、廉頗、衛青、霍去病、關羽、薛仁貴、女皇武則天、狄仁杰、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白居易、柳宗元、溫庭筠、司馬光、元好問、關漢卿、羅貫中、傅山、楊深秀,等等。

(二)思想文化

三晉大地是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的主要發源地。韓國的大思想家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的三晉大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以張儀和公孫衍為代表各大縱橫家施展才華的主戰場。作為“戰國四公子”的信陵君和平原君也在這里“養士”,對后世士大夫產生了深遠影響。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為代表的兵家思想對中華文明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進入近現代,許多志士仁人為了民族大義抗擊侵略的軍事思想也在這里形成。

(三)科學技術

三晉地區自古以來為農耕區域。許多與農墾、水利、天文相關的科學技術在此誕生。翻耕、農田中耕、開鑿鄭國渠、《甘石星經》都是杰出代表。

(四)文學藝術

有許多古代神話故事都發生在這里,如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在旅游資源方面,云岡石窟、五臺山、平遙古城等世界文化遺產享譽海內外,晉祠、雙塔寺等是省會太原的代表性景點。

(五)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2]。也是“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3]。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留下了偉大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其中不僅有建筑、遺址、文物等物質文化,如長治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太原彭真紀念館等,還有太原戰役、劉胡蘭等紅色故事。山西的有志青年奔赴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第一線,很早就成立黨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展革命武裝斗爭,是紅軍北上抗日的戰略通道和前進陣地,是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三大革命根據地所在地,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三大主力師所在地,是華北敵后抗戰的指揮中心和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之一。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曾經是前進基地、兵源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干部輸出基地。很多英雄人物都在這里留下動人的故事,留下了偉大的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等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今天的中國青年,在新時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三、將三晉文化融入傳媒類高校課程體系的意義

我國的傳媒類高校一直都在突出自己的傳媒行業特色,加強文化創新和社會服務,努力培養能夠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傳媒業發展新趨勢的新型復合型傳媒人才。在課程體系中融入三晉文化,有利于培養具有文化創新精神的復合型傳媒人才。具體如下:

第一,將三晉文化融入傳媒類人才培養體系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上講述山西故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學習困難。學生帶著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愛國熱情參與課堂教學,在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和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中學習語言知識,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克服困難的決心也更加堅定。

第二,將三晉文化融入課程體系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在傳媒類高校課程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新鮮血液,是對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創新發展,有助于豐富和健全教學體系,使課程教學更具生命力。

第三,將三晉文化融入傳媒類人才培養體系有助于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山西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符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的要求。傳統文化在育人方面是典型的生動教材,能使課堂教學更具親和力,使課程思政建設更具針對性。近在咫尺、觸手可及的山西優秀傳統文化輸入為課堂教學帶來強大的思想精神支撐,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較為親切易懂,適合在學生中普遍推廣應用,方式較為靈活,學生也很容易自覺投入其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晉文化應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有助于學生學習革命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建立文化自信,堅持黨的領導;有助于引導學生在跨文化交流活動中,弘揚和傳播山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四、將三晉文化融入傳媒類高校的路徑

(一)優化課程的教學目標

高校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并且這個主體的范圍較大,覆蓋全校的每一個學生。因此,各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必不可少。課本的內容可以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方式也可以根據課程思政建設的需要而豐富和完善,在課堂上逐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政教育更加接近學生實際,同時也使學生對課程更有興趣。在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愛國愛黨愛家鄉,樹立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精神。高校教育工作要求立德樹人,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前提是立德,是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少數學生受西方多元化思潮影響,產生了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學習只是為了考試,忽略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質,遠離了艱苦樸素、埋頭苦干、服務群眾的好習慣。面對這種情況,教學不應該僅僅作為學生應試和就業的工具,而應當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始終,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立場堅定的綜合型人才。

(二)創新課程內容

一是充分利用山西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將山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思政建設中,課堂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每逢中華傳統節日、山西傳統節日之際,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學習、觀摩、討論周邊文化資源,如紅色革命根據地,以及五臺山、云岡石窟、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晉祠、雙塔寺等。為學生布置文化翻譯任務,既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又能傳播山西優秀傳統文化,還能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優勢和價值,提升辨別能力,增強文化自信。

二是積極樹立三晉文化榜樣。山西歷史上涌現的典型人物,都是當代青年大學生學習的榜樣。他們中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影響深遠的思想家、智勇雙全的軍事家、功勛卓越的革命家、文思泉涌的文學家,也有平凡的農民。他們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足跡,為當代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他們的故事、作品、精神都可以成為課程思政建設的素材,成為藝術高校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和山西故事的素材。

教材中有人文思想、風俗習慣等文化內容,教師應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資源,將立德樹人的要求全面深入地貫徹在課堂教學中,使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說服力,更有親和力。

(三)改進教學模式

設計新鮮有趣的傳統文化活動,如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的征文、演講比賽,開展各類選拔比賽,引導學生推廣山西的特產、旅游景點,組織學生羅列出山西美食的宣傳路徑,畫出山西面食走向世界的路線圖。引導他們在國際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山西故事。將山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思政建設中,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只是走馬觀花式游覽,而是饒有趣味地主動參與其中,在組織、協調、參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吸收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特色鮮明的文化環境中耳濡目染,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傳媒技能得以增強。

(四)完善評價體系

對語言教學質量的考核不應局限于語言技能本身,而應當將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養納入其中,使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他們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學習。

五、結語

將三晉文化融入傳媒類高校課程體系,要深刻把握三晉文化的內容和地位,在目標、內容、模式、評價體系上創新,使課程教學不再止步于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再拘泥于課本內容。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融入三晉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言學習效率。創新教學模式,將三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的知識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努力營造一個具有三晉文化特色的教學氛圍。建立健全課程思政創新體系,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引導他們在國際交流中弘揚山西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出既具備國際視野又富有深厚中華文化底蘊的社會主義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 張洋.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08-23(001).

[2] 陳遠宏.“三全育人”視域下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探究[J].漢字文化,2021(8):186-187.

[3] 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J].當代兵團,2021(10):6-9.

作者簡介?衛曉京,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融入路徑文化自信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
關于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職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模式全過程路徑的探索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