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章·聚智·賦能”三引擎驅動生豬產業創新人才培養

2022-06-30 04:13陳亞強呂永智陳脊宇黃石磊郝永峰向邦全張傳師
豬業科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研究院生豬協同

樊 毅,陳亞強,呂永智,潘 軍,何 航,陳脊宇,黃石磊,鄭 敏,郝永峰,向邦全,張傳師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動物科技學院,重慶 萬州 404100)

2020年10月,重慶三峽職業學院與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牽頭,匯聚國內外優勢科研院所與骨干企業,共同組建“重慶生豬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見圖1)。研究院堅持需求牽引和目標導向,面向若干戰略必爭領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融合相關科研機構,優化科研布局,有效解決低水平重復、同質化競爭、碎片化擴張等問題。加強基礎前沿探索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強政、產、學、研、用合作,提升頂層設計、協同攻關、系統集成和示范應用能力,在牽頭承擔重大科技任務、突破關鍵共性核心技術、解決重大科技問題上,做出引領性、系統性重大創新貢獻。

圖1 生豬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揭牌儀式

1 主要做法

1.1 建制——建立制度體系,保駕護航

結合生豬產業發展實際,根據研究院目標任務,制定研究院章程,明確研究院定位、組織架構、具體任務、管理運行方式等內容;以共建、共享、共贏為原則,突出研究院資源協同特質,建立了資源配置機制,構建了共享實驗室制度,結合各方承擔的科研創新項目,進行任務化再布局,實現了各方協調同向發展;不斷優化隊伍結構,努力提升創新隊伍國際化水平,實行首席研究員、執行研究員牽頭制度,各方共同組建功能研究室,開展傳、幫、帶。

1.2 聚智——聚集行業智力,共謀發展

加強國內外生豬產業情報分析,了解產業發展實際及相關專家具體情況,開展校、企、研人員的“三轉化三協同”機制即學校教師、研究學者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企業技工、學校教師到研究院進行科研攻關,研究學者、企業技工到學校進行外聘授課,在職務上互兼、在崗位上互聘、在實施上互動,實現協同創新、協同生產、協同育人。通過創新,破解地方經濟建設難題和發展瓶頸,提升地方產業核心競爭力。面向生豬產業發展,注重市場前景,充分發揮市場引導作用,通過實施“發現、篩選、撮合、轉化”的成果轉化機制,促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實現科技成果與產業界的無縫對接,助推區域內新興產業的集聚和發展。

1.3 賦能——增強功能屬性,有效支撐

依托研究院的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助推創新型企業成長孵化,通過建立融合“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業化應用、企業孵化”于一體的科技創新產業鏈條,實現研究、開發、產業化與孵化同步推進。著眼于公共資源的開放共享,依托研究院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以核心共性技術及關鍵技術為紐帶建立公共科技服務平臺。面向全行業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推廣、技術檢測、工程化應用、技術轉移、創新孵化、融資服務等一系列行業公共技術服務。整合資源,以市場為導向構建技術服務團隊;進行全方位、多樣化的國際國內合作,實現協同創新、互動發展,以“雙高”計劃為背景培養現代農牧人才。

2 成果成效

2.1 建章——圍繞協同創新中心點,做好制度保障

研究院依據“雙高計劃”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結合重慶市生豬產業實際,研究院設立專家咨詢庫1 個,作為重大發展事項的智囊團。研究院構建并調整專業群人才培養標準體系1套,建成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應用推廣、產業升級“四位一體”的模式,同時并引入第三方人才評價機制1個,按照“國內領先、制度先進、貢獻突出”的要求,以體制、機制為保障。同時聘請社會監督員2名,促進生豬產業協同健康發展,提升養豬業效益、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生態環境,體現研究院“融合”與“協同”院內外創新資源的作用,最終引領生豬產業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打造強大科技創新“集團軍”,實現科技創新與市場經濟深度融合。

2.2 聚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協同育人功能

研究院深耕科研發展,吸引行業專家、資源向生豬產業與學院教育匯聚,成立以來申請獲得國家專利4項,省級及以上科技研究課題7項,橫向課題經費到賬51.6萬元,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6篇。研究院堅持以人才培養、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為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和用人單位搭建起一個全國性的跨專業、跨行業、跨區域的職業教育高層平臺,柔性引進國家“萬人計劃”專家曹禮靜,建立企業大師工作室2個,聘請王啟貴教授為重慶市生豬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郭宗義研究員、張傳師教授為副院長,同時還聘請了團隊首席研究員、執行研究員張世華、鐘正澤等,骨干研究員陳蓉、馬秀云、駱世軍,聘請孫德林教授為特別顧問(見圖2)。

2.3 賦能——聚焦產業發展關鍵點,做準服務對接

2.3.1 教育賦能

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現代畜牧企業對低端勞動者需求逐漸減少,而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研究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為動力,促進產、學、研融合聯動,制定畜牧獸醫專業群技能培訓標準1套,開發雙語版《現代養豬生產技術教學標準》及現代養豬生產教材1套,制定雙語版國際人才培養方案1套,畜牧獸醫專業群技能培訓教學資源建設1套。引進國外現代生豬生產、疾病防治課程資源3門。2021年12月研究院邀請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副院長黃勇研究員、養豬研究所所長郭宗義研究員到校開展現代生豬產業技術系列培訓,學院近50名師生參加培訓,培訓還邀請了萬州區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馬秀云、副站長駱世軍等相關專家出席(見圖3)。

圖3 生豬產業協同創新學院專家面向學生授課

2.3.2 企業賦能

生豬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內生動力,為中國生豬產業發展“供能”、為職業教育面向產業鏈全方位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全國農牧職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成立以來協同畜牧獸醫專業群對職業農民、農場主、農業經理人技能培訓服務達1 036人次,年開展技術咨詢656人次、年服務養殖戶、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企業100余家,協助創建市、縣級科技型企業4家,協同創建科技型企業1家,協助企業制定規劃1個。2021年8月研究院組織、由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養豬研究所郭宗義副所長帶領服務專家,前往萬州區德康集團馬巖豬場、萬州區牧潤家庭農場進行了實地駐場調查。拓寬養殖戶視野,促進其在養殖過程中少走彎路,節約成本,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見圖4)。

圖4 生豬產業協同創新學院專家服務企業

3 經驗總結

3.1 強強聯手齊聚力

生豬產業協同研究院通過政府幫扶、高校支持、機構合作,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通政策鏈、技術鏈、產業鏈、創新鏈的協同通道,實現跨部門、跨地區協作,分領域組建合作創新聯合體,組織實施專項技術攻關。

3.2 鏈鏈融合促成效

研究院進行科技創新鏈-技術鏈-產業鏈鏈內融合,形成“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企業提升”體系,合作開展現代化豬場設計建設、生豬養殖、繁殖與改良、豬場生物安全、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科研項目研究,共同申報科技進步獎、教學成果獎;為企業提供人才、技術、成果等全方位服務,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3.3 業業集聚共發展

研究院積極發揮產業、企業、學業共同集聚作用,增加自身功能,融合生豬大數據平臺建設,深入挖掘三峽庫區生豬養殖信息,推動生豬產業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檔升級;以科技成果的研發和推廣為紐帶,共同打造生豬產業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進一步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為生豬健康養殖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庫咨詢。

3.4 推廣應用

生豬產業協同研究院立足三峽庫區,適用于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互通融合的創新平臺,目前在“重慶市現代農業職教集團” “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職業教育聯盟” “中國生豬產業職業教育產學研聯盟”中推廣應用。助力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努力開創生豬產業的協同創新,為我國生豬產業科技水平的提升獻技。

猜你喜歡
研究院生豬協同
輸入受限下多無人機三維協同路徑跟蹤控制
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生豬貼“秋膘” 管理要跟上
陜西省紅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不是我!是他搗亂!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以美聲承載音樂劇——北大歌劇研究院牽手“堂吉訶德”
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6年2月生豬市場行情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