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道州刺史元結事跡考略及任上所作詩考異

2022-07-01 06:21郭殿忱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大歷全唐詩永泰

郭殿忱

大唐道州刺史元結事跡考略及任上所作詩考異

郭殿忱

(北華大學 文學院,吉林 132013)

作為大唐才子、平叛功臣、封疆大吏的元結,諸多文獻記載其姓氏、名號、年壽、里籍、登第年代、文章著錄等,皆有異文歧說,今逐一予以考辨。作為關心民瘼的詩人、敢于擔當的長官,他彪炳中國文學史的名篇《舂陵行(有序)》《賊退示官吏(有序)》等道州任上所作詩(依今人整理本《元次山集》錄出),與《唐詩紀事》《樂府詩集》《唐詩品匯》《唐賢三昧集》《唐詩別裁集》《全唐詩》等所收詩比勘,發現異文若干。今依名物制度變化、歷史地理因革、語言文字發展等諸多因素,對異文之間的是非優劣給出“宜各從長”之按斷,借以求教于方家。

元結;事跡;考辨;道州;唐詩;考異

一 元結姓氏名號考

明代學者胡震亨著《唐音癸簽》,在《談叢二》里以調侃的口吻寫道:“唐詩人別號概有之,如皮日休之閑氣布衣,不迂乎!元次山既號琦玗子矣,復四易其號為浪士、漫郎、漫叟、聱叟,不太繁乎!皆可發一笑者”[1]274。為此,特作元結姓氏名號考。

據《新唐書·元結傳》載:“元結,后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孫。曾祖仁基,字惟固,從太宗征遼東,以功賜宜君田二十頃,遼口并馬牝牡五十,拜寧塞令,襲常山公……父延祖,三歲而孤,仁基敕其母曰:‘此兒且祀我?!蛎种?。逮長,不仕,年過四十,親婭強勸之,再調舂陵丞,輒棄官去……安祿山反,召結戒曰:‘而曹逢世多故,不得自安山林,勉樹名節,無近羞辱?!盵2]4681

考:后魏即北魏,是由鮮卑人拓跋珪于公元386年所建立的王朝,始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71年拓跋弘繼位,是為大名鼎鼎的孝文帝。公元494年遷都洛陽,推行穿漢服、說漢語、與漢族通婚等一系列改革。兩年后又改拓跋氏為元氏,拓跋弘就成了元宏。

對胡震亨的調侃,元結似有先知先覺般的預感,他鄭重其事地撰《自釋》云:“河南,元氏望也。結,元子名也。次山,結字也。世業載國史,世系在家牒。少居商余山,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為稱。天下兵興,逃亂入猗玗洞,始稱猗玗子。后家瀼濱,乃自稱浪士。及有官,人以為浪者亦漫為官乎,呼為漫郎。既客樊上,漫遂顯。樊左右皆漁者,少長相戲,更為聱叟。彼誚以聱者,為其不相從聽,不相鉤加……酒徒得此,又曰:‘公之漫其猶聱乎?……公漫久矣,可以漫為叟?!W诙?。聱也如此,漫乎非邪!”[3]113從中得知:只有“猗玗子”“浪士”為自稱,“漫郎”為他人所呼,“聱者”為漁人所贈,“漫叟”為酒徒所賜,不過一一都被元結“笑納”了。其中“猗玗”二字,常被誤引為“琦玗”,如元代辛文房所撰《唐才子傳》[4]465及其轉錄的《新唐書》[4]465《唐國史補》[4]468(按此二書原文不誤)。

二 元結生卒年考

《新唐書》載:“(元結)罷還京師,卒,年五十,贈禮部侍郎?!盵2]4686《全唐文》收顏真卿《故容州都督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稱:“(大歷)七年春正月,朝京師,上深禮重,方加位秩,不幸遇疾,中使臨問者相望。夏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旅館,春秋五十,朝野震悼焉?!盵5]3494按:代宗大歷七年為公元772年,聞一多可能據此上推,在《唐詩大系》中斷定元結生于公元723年,即玄宗開元十一年[6]279。陸侃如等著《中國詩史》采用之[7]505。上世紀60年代初,孫望先生?!对紊郊?,本著“前修未密,后出轉精”的追求寫道:“元結生年,根據《別王佐卿序》:‘癸卯歲,京兆王契佐卿,年四十六,河南元結次山,年四十五’之文推之,該生于玄宗開元七年(即公元719年)?!盵3]8此后,林庚等主編的《中國歷代詩歌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潘慧惠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葛曉音等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注》均采用此說——元結(719-772年),享年五十四歲。

三 元結郡望、籍貫考

所謂郡望,即郡中顯貴的望族姓氏,如魏晉時代太原王氏、清河張氏,與一般漢族人延續南部中國六朝余風稱郡望有別。元結自稱“河南,元氏望也”,與他的皇族血統有密切關聯?!缎绿茣と鍖W中》載:“魏孝文帝遷洛,有八氏十姓……并號河南洛陽人?!盵2]5678同書《地理志二》載:“河南府河南郡,本洛州,開元元年為府?!彼院笫缹W者注釋元結為河南人時多稱在今洛陽附近。

讓人詫異的是元代辛文房撰《唐才子傳》稱元結為武昌人[4]464。明代高棅編選《唐詩品匯》竟稱他為(遠在廣西的)瀼州人[8]29。清儒沈德潛也未辨元結避難的瀼西(在今江西瑞昌)并非瀼州,以訛傳訛地在《唐詩別裁集》中云:元結為瀼州人[9]80。

與稱郡望相關的還有一個籍貫(又稱里籍或鄉貫)問題。一般情況下,唐人自稱或他人代做傳記、碑銘,籍貫都說到縣一級或著名的鄉鎮。元結父親元延祖性情愛好類似陶淵明,辭官歸隱至盛產靈藥的魯縣(今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商余山下。元結生于此地,死后又歸葬于此。清嘉慶年間所修《魯山縣志》載:“嘉慶元年四月知縣董作棟置,青嶺南泉陂原有唐元次山公墓一所,其城外為監生閻召業因捐俸買。墓四旁地十一畝五分,充作元公祠田,按年收租,于清明前三日備牲羊庶品供禮,縣官親詣致祭,如遇公出,委捕廳代行禮?!盵10]29元結墓今尚存,為市級文保單位。顏真卿自書所撰碑,被稱為“三絕碑”,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八年前,元結還被評為平頂山市“十大歷史名人”之一。元結的籍貫為魯山,已被學界多數人所認可。

四 元結登第年代考

《新唐書·元結傳》載:“天寶十二載舉進士。禮部侍郎陽浚見其文曰:‘一第慁子耳!有司得子是賴!’果擢上第。復舉制科?!盵2]465顏真卿所作《墓碑銘并序》稱:“天寶十二載,舉進士,作《文編》,禮部侍郎陽浚曰:‘一第污元子耳!有司得元子是賴?!斓歉叩??!盵5]3494按:上引二文皆因敘事含混而讓人誤以為元結于天寶十二載(753年)登第。還是他自己在《文編序》中交代得清楚:“天寶十二年(應作“載”,下文稍作解釋),漫叟以進士獲薦(即“舉進士”),名在禮部。會有司考校舊文,作《文編》納于有司。侍郎陽公見《文編》,嘆曰:‘以上第污元子耳(此一科考生太不爭氣,也就元結還算優秀)?!髂辏ㄌ鞂毷d),有司于都堂策問群士,叟竟在上第?!盵3]154復以《登科記考》驗之: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五十六人:楊儇為狀元,依次還有鮑防、皇甫曾、張繼等人。天寶十三載進士及第三十五人:狀元為楊纮,韓翃、元結等同榜。主考官均為禮部侍郎陽浚。[11]380

關于“年”“載”,略說幾句:玄宗天寶三年(744)正月,君臣大發思古之幽情,依據《爾雅·釋天》所云:“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碧泼骰氏略t:改天寶“三年”為“三載”。直至粛宗繼位的第三年才改“載”為“年”?!鞍彩分畞y”始于天寶十四載,“載”并未帶來唐堯虞舜之治也!

五 元結詩文著錄考

周紹良箋證《唐才子傳》引《李義山文集》卷四所載《唐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后序》云:“次山有《文編》,有《詩集》,有《元子》,三書皆自為之序?!盵4]468今人孫望校本《元次山集》僅見《文編序》一篇,且原書已佚?!缎绿茣に囄闹尽纷硬啃≌f家類載元結《猗犴(應作玗)子》一卷[2]1541(已佚),集部別集類載元結《文編》十卷[2]1604,總集類載元結《篋中集》一卷[2]1623。按:上世紀7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據《隨庵叢書》影刻宋尹家書籍鋪刊本,編入《唐人選唐詩(十種)》,內封面題:[唐]元結、殷璠等編。宋代三部重要官修、私撰書目的著錄情況,有學者作了比較:《崇文總目》將《新唐書·藝文志》“元結《文編》十卷”著錄為“《元子編》十卷[12]208”,《郡齋讀書志》同《崇文總目》[12]219,《直齋書錄解題》未著錄[12]219。按:今整理本《郡齋讀書志》載:“《元子》十卷、《猗玗子》一卷、《文編》十卷[13]855”,惜均散佚?!吨饼S書錄解題》載:“《篋中集》一卷:‘唐元次山錄沈千運、趙徵(應作微)明、孟云卿、張彪、元季川、于逖、王季友七人詩二十四首,盡篋中所以次之,荊公《詩選》盡取不遺。唐中世詩高古如此,今人乃專尚季末,亦異矣!《館閣書目》以為元結自作,入別集類,何其不審也!’又,同書卷十六別集類著錄《元次山集》十卷:‘唐容管經略使河南元結次山撰。蜀本但載《自序》,江州本以李商隱序冠其首。蜀本《拾遺》一卷,《中興頌》《五規》《二惡》之屬皆在焉。江本分置十卷?!痆4]479”按:孫望先生所?!对紊郊纺艘悦鞔嫵杀荆ü鶆拙?,湛若水校)為底本、參校他本之新編本。

六 元結道州任上所作詩考異

孫望先生云:“元結在文學創作上反對綺靡浮華而提倡淳古淡泊的作風。他是陳子昂后起的在文學觀點與創作實踐上發展著現實主義傳統的一個勇猛的戰士……他的古體詩隨處顯示著力求淳樸、力求民歌化與散文化的特點?!盵3]26今依孫望校本編次錄出元結道州任上所作詩25首。以之與《唐詩紀事》《樂府詩集》《唐詩品匯》《唐賢三昧集》《唐詩別裁集》《全唐詩》等所載詩比勘,發現若干異文。惜前賢時俊對異文間的是非優劣鮮加按斷,我今不揣淺陋,試就名物制度變易、歷史地理因革、文字聲韻發展諸多因素綜合考量,給出宜各從長的一己之見,盼得到讀者方家賜教。

(一)舂陵行(有序)廣德二年(764)

癸卯歲,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舊四萬余戶,經賊已來,不滿四千,大半不勝賦稅,到官未五十日,承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貶削。於戲!若悉應其命,則州縣破亂,刺史欲焉逃罪?若不應命,又即獲罪戾,必不免也。吾將守官,靜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達下情。

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

有司臨郡縣,刑法竟欲施。

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

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

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

朝飡是草根,暮食是木皮。

出言氣欲絕,言速行步遲。

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

郵亭傳急符,來往跡相追。

更無寬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兒女,言發恐亂隨。

悉使索其家,而又無生資。

聽彼道路言,怨傷誰復知?

去冬山賊來,殺奪幾無遺。

所愿見王官,撫養以惠慈。

奈何重驅逐,不使存活為?

安人天子命,符節我所持。

州縣忽亂亡,得罪復是誰?

逋緩隨詔令,蒙澤固所宜。

前賢重守分,惡以禍福移!

亦云貴守官,不愛能適時。

顧惟孱弱者,正直當不虧。

何人采國風,吾欲獻此辭。[3]34

元結“詩心通黎民”,這是一首為民請命的名作,多入后世選家法眼,可作“詩史”讀。

有序,《唐詩品匯》作“并序”[8]208,是?!度圃姟窂闹甗14]608。

所需,《唐詩品匯》作“所須”。按“需”字在古漢語中多音多義,只在“需要”的意義上與“須”相通。需、須為同源詞。而在現代漢語中,軍隊需要、國家需要,不再用“須”字。

竟欲施,《唐詩紀事》作“競欲施”[15]328?!短圃妱e裁集》《全唐詩》皆從之。按:“竟然要用刑”,與“競想要用刑”比較,后者刻畫郡、縣兩級官員的冷酷嘴臉更入木三分。

是木皮,《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詩別裁集》皆作“乃木皮”?!度圃姟纷鳌叭詷淦ぁ?。按“乃木皮”即“乃是樹皮”之義,“乃”字予以強調吃樹皮當晚飯的極度饑苦,甚佳!“仍”字誤,因晚飯并非早餐之草根,不能用“仍”字。

言速,上引四書俱作“意速”,是。上句已言:說話都上氣不接下氣了,何談“言速”?句意為:心里想走快些,但卻遲遲邁不動腳步。又“步”字,《唐詩品匯》作“上止下少”型??肌墩f文·步部》:“步,行也。從止少相背?!盵16]38是從甲骨文兩個腳印一前一后發展而來。故知古人邁一步腳為“跬”,再邁一次腳才合成步?!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之古訓由此而來。日文中的漢字“步”就多寫了一點,義同而發音不同。

鞭撲,《唐詩別裁集》作“鞭樸”,“樸”字大誤!此句下,《唐詩別裁集》編者沈德潛加注云:“仁人之言?!笨晒﹨⒖?。

傳急符,《唐詩品匯》作“急傳符”。按:驛站傳遞的是加急公文(為催賦稅),而不是緊急傳遞一般文書?!短圃娖穮R》誤!

往,《唐詩品匯》作“徃”。跡,《唐詩別裁集》作“跡”。按:往、徃,跡、跡,今均為正異體字。

怨傷,《唐詩紀事》原作“恐傷”。因與詩意不符,整理者據汲古閣本與《全唐詩》改作“恐傷”,是。下文“得澤”改“得罪”,亦如此。

誰復知,《唐詩品匯》作“復誰知”。按:此詞序顛倒,與“傳急符”作“急傳符”不同,其未影響句意,故曰兩可。而舉凡兩可之字詞,均應依從早出之書或版本。

前后兩處“亂亡”,均作“離亂逃亡”解?!巴觥?,《唐詩品匯》作“亾”??肌墩f文·亾部》:“亾,逃也。從人,從乚?!盵16]263“亡”為后起字,今為規范漢字。

所宜,《全唐詩》作“其宜”。按:連上句譯成現代漢語,即:我因不忍也不能逼迫已無力交出租稅的百姓,而違抗上司命令,受到責備固然是應當。據此,二詞一義,故曰兩可。

作為詩人兼詩評家,沈德潛于此詩后題云:“杜老(即杜甫)所謂‘為萬物吐氣,天下少安可待者’也。千載以下,讀其詩想見其人?!睂Υ嗽娡瞥缬屑?!

(二)賊退示官吏(有序)廣德二年(764)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

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

忽然遭事變,數歲親戎旃。

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

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海邊。[3]35

按:有序作“并序”,說解同前。

攻永州破邵,《唐詩品匯》作“攻永破邵”,是[8]209。因唐時永州治今永州零陵區,邵州治今邵陽?!坝馈奔印爸荨?,“邵”后亦應加“州”,還是都不加更簡要。

征斂,《唐詩紀事》原文奪一“斂”字[15]328,整理者據汲古閣本與《全唐詩》補。

昔歲,《唐賢三昧集》作“昔年”[18]348。按:年、歲之別已見上文。

日晏,《唐詩品匯》作“日宴”,《全唐詩》從之[14]608。按:“宴”除筵席義之外雖有“安然”義,但與句中的“得眠”關聯,還是取“晚間”之義的“晏”為最佳。

戎旃,《唐詩紀事》原作“茂旃”,誤!“戎旃”即軍旗。此句指元結為平定史思明叛亂,招募唐、鄧、汶、蔡四州義勇之士,保全十五座城池之事。

鄰(境),《唐詩紀事》《全唐詩》皆作“隣”,《唐詩品匯》作“鄰”。按:“隣”為“鄰”之異體字?!班彙睘椤班彙敝喕幏蹲?。鄰境,即指序言所說的永、邵二州。對再次反抗官府,揭竿而起的少數民族義軍過道州而不入之事,元結故里今魯山作家李學乾分析得較為透徹:“很多人說是敬慕元結賢名,元結卻說是暴動者可憐道州百姓。這表現出元結的自謙,還體現了他能辯證看問題,設身處地關愛百姓,哪怕是被人看做賊的暴動者?!盵10]28

今彼,《唐詩別裁集》作“今被”。按:此二句為關聯復句,“今彼”分句可譯為:現在他這個橫征暴斂者;下句可譯為:被他壓迫的百姓猶如被火煎烤一般。沒了這個被指控的對象——“彼”,批判的鋒芒銳減大半?!氨弧弊謱嵲谇芳?。

“江?!?,《唐詩品匯》《唐賢三昧集》《唐詩別裁集》《全唐詩》皆作“江湖”。按:要歸隱,二詞一義,似兩可。然仔細品味,海離市井更遼遠,而“江湖”又生發出世俗味。還是“江?!甭詣僖换I。

杜甫與元結心心相通。他在《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中云:“覽道州元使君《舂陵行》兼《賊退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當天子分憂之地,效漢官良吏之目。今盜賊未息,知民疾苦,得結輩十數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邦伯,萬物吐氣,天下少安可得矣!不意復比興見體制,微婉頓挫之詞。感而有詩,增諸卷軸,簡知我者,不必寄元?!痹娭袑懙溃骸暗乐輵n黎庶,詞氣浩縱橫。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致君唐虞際,純樸憶大庭?!盵3]161贊譽有加。

(三)宿無為觀永泰元年(765)

九疑山深幾千里,峯谷崎嶇人不到。

山中舊有仙姥家,十里飛泉遶丹灶。

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錬玉學輕身。

霓裳羽蓋傍臨壑,飄飄似欲來云鶴。[3]36

峯,《唐詩品匯》作“峰”[8]333。仙,《全唐詩》作“僊”[14]611。遶,《唐詩品匯》作“繞”。按:峰、峯,仙、僊,繞、遶,皆為正異體字,而“繞”今又簡化作“繞”。

飄飄,《全唐詩》作“飄飖”。按:形容鶴在云中飛翔的樣子時,二詞近義,故兩可。

(四)無為洞口作永泰元年(765)

無為洞口春水滿,無為洞傍春云白。

愛此踟躕不能去,今人悔作衣冠客。

洞傍山僧皆學禪,無求無欲亦忘年。

欲問其心不能問,我到此中得無悶?[3]36

白,上古音讀“伯”,與“客”同押“鐸部”韻。與今音不同。

此中,《全唐詩》作“山中”[14]611。按:第三句的“愛此”與該句的“到此”之“此”,皆指無為洞口?!吧健弊致郧芳?。

(五)登九疑第二峰永泰元年(765)

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壇。

杉松映飛泉,蒼蒼在云端。

何人居此處?云是魯女冠。

不知幾百歲,?坐餌金丹。

相傳羽化時,云鶴滿峰巒。

婦中有高人,相望空長嘆。[3]36

元結還作《九疑圖記》云:“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亦云:舜登九峰,疑禹而悲,從臣有做九疑之歌,因謂之九疑。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可見也?!盵3]141

詩題中的“疑”字,《全唐詩》作“嶷”[14]611,顯系后起之字。

杉松,《唐詩品匯》作“松杉”。按:二詞一義。又“飛泉”同書作“飛水”。按:“水”為仄聲字,佳。

?坐,上書作“燕坐”。按:“燕、?”均有通“宴”之義項?!墩f文》無“?”字,為后起字。

婦中句,《唐詩品匯》作“婦中有高風”,欠佳。原句強調的“高人”而非婦人的高風亮節。

(六)劉侍御月夜?會(并序)永泰元年(765)

兵興以來十一年矣!或與同志歡醉達旦,詠歌取適無一二焉。乙巳歲,彭城劉靈源在衡陽,逢故人或有在者,曰:“昔相會,第歡遠游,始與諸公待月而笑語,竟與諸公愛月而歡醉,詠歌夜久,賦詩言懷。於戲!文章道喪蓋久矣。時之作者,煩雜過多;歌兒舞女,且相喜愛;系之風雅,誰道是邪!諸公嘗欲變時俗之淫靡,為后生之規范,今夕豈不能道達性情。成一時之美乎?”

我從蒼梧來,將耕舊山田。

踟躕為故人,且復停歸船。

日夕相得從,轉覺和樂全。

愚愛涼風來,明月正滿天。

河漢望不見,幾星猶粲然。

中夜興欲酣,改坐臨清川。

未醉恐天旦,更歌促繁絃。

歡娛不可逢,請君莫言旋。[3]37

按:序中“以來”,《全唐詩》作“已來”[14]610。按:二詞一義,故兩可。

絃,《全唐詩》作“弦”,且缺最后一筆。按:絃、弦今為正異體字??记宓坌?,年號康熙?!度圃姟烦蓵诳滴跄觊g(四十二年始議,四十六年玄燁作序并題額),凡“玄”皆缺最后一筆,是避圣諱的“史諱字”。

(七)題孟中臣茅閣永泰元年(765)

小山為郡城,隨水能縈紆。

亭亭最高處,今是西南隅。

杉大老猶在,蒼蒼數十株。

垂陰滿城上,枝葉何扶疎。

乃知四海中,遺事誰謂無?

及觀茅閣成,始覺形勝殊。

憑軒望熊湘,云榭連蒼梧。

天下正炎熱,此然冰雪俱。

客有在中坐,頌歌復何如?

公欲舉遺材,如此佳木歟!

公方庇蒼生,又如斯閣乎?

請達謠頌聲,愿公且踟躕。[3]37

疎,今為“疏”之異體字。

熊湘,典出《史記》:“黃帝南至於江,登熊湘?!薄兑骊柨h志》云:“縣境無熊湘山??迹盒芟鏋槎揭?,一為熊耳山,一為湘山?!?/p>

冰,《全唐詩》作“氷”[14]611。按:冰、氷今為正異體字。

(八)別何員外永泰元年(765)

誰能守清躅?誰能嗣清儒?

吾見何君饒,為人有是夫。

黜官二十年,未曾暫崎嶇。

終不病貧賤,寥寥無所拘。

忽然逢知己,數月領官符。

猶是尚書郎,收賦來江湖。

人皆悉蒼生,隨意極所須。

比盜無兵甲,似偷又不如。

公能獨寬大,使之力自輸。

無欲探時謠,為公伏奏書。

但恐抵忌諱,未知肯聽無?

不然且相送,醉歡於坐隅。[3]38

(九)送孟校書往南海(并序)永泰二年(即大歷元年,766)

平昌孟云卿與元次山同州里,以詞學相友,幾二十年。次山今罷守舂陵,云卿始典校蕓閣。於戲!材也,次山不如云卿;詞賦,次山不如云卿;通和,次山不如云卿。在次山又詡言求進者也!誰言時命,吾欲聽之?次山今且未老,云卿少次山六七歲,云卿聲名滿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云卿何事不可至?勿隨長風,乘興蹈海;勿愛羅浮,往而不歸。南海幕府有樂安任鴻,與次山最舊,請任公為次山一白府主,趣資裝云卿使此歸,慎勿令徘徊海上。諸公第作歌送之。

吾聞近南海,乃是魑魅鄉。

忽見孟夫子,歡然游此方。

忽喜海風來,海帆又欲張。

飄飄隨所去,不念歸路長。

君有失母兒,愛之似阿陽。

始解隨人行,不欲離君傍。

相勸早旋歸,此言慎勿忘。[3]38

明本詩題原作《別孟校書》,此從《全唐詩》。

按:元結永泰元年夏曾罷守道州,翌年春再任道州刺史。此詩作于其間,權作任上之作。又,“蕓閣”,即秘書省。

寓目之書,未見異文。

(十)招陶別駕家陽華作永泰二年(即大歷元年,766)

海內厭兵革,騷騷十二年。

陽華洞中人,似不知亂焉。

誰能家此地?終老可自全。

草堂皆巖洞,幾峰軒戶前。

清渠匝庭堂,出門仍灌田。

半崖盤石徑,高亭臨極顛。

引望見何處?逶迤隴北川。

杉松幾萬株,蒼蒼滿前山。

巖高曖華陽,飛溜何潺潺。

洞深迷遠近,但覺多洄淵。

晝游興未盡,日暮不欲眠。

探燭飲洞中,醉昏潄寒泉。

始知天下心,耽愛各有偏。

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獨然。

無或畢婚嫁,竟為俗物牽。[3]39

顛,《全唐詩》作“巔”。按:“顛”作頭頂解。高亭建在極高之山頂,用顛、巔均可。

逶迤,上書作“迤逶”。按:聯綿詞可顛倒詞序,與表情達意無礙。

(十一)宿洄溪翁宅永泰二年(即大歷元年,766)

長松萬株遶茅舍,怪石寒泉近簷下。

老翁八十猶能行,將領兒孫行拾稼。

吾羨老翁居處幽,吾愛老翁無所求。

時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

遶茅,《唐詩品匯》作“繞茆”[8]333。按:繞、遶說解已見上文?!败狻蓖ā懊??!俄n非子·外儲說右上》:“楚國之法,車不得至于茆門?!睆埣端晚n侍御歸山》有云:“新結茆廬招隱逸,獨騎驄馬入深山?!?/p>

簷下,《全唐詩》作“巌下”[14]611。按:怪石、寒泉在巖下乃極常見之事物。唯在老翁茅舍之屋檐下,才顯老翁之不尋常。又“簷”為“檐”之異體字。

拾稼,《唐詩品匯》作“蒔稼”,似更準確。蒔稼者,蒔弄莊稼之謂也。

(十二)說洄溪招退者(在州南江華縣)永泰二年(即大歷元年,766)

長松亭亭滿四山,山間乳竇流清泉。

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

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長。

麋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猶聞松節香。

溪邊老翁年幾許?長男頭白孫嫁女。

問言只食松田米,無藥無方向人語。

浯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溫。

屠蘇宜在水中石,洄溪一曲自當門。

吾今欲作洄溪翁,誰能住我舍西東?

勿憚山深與地僻,羅浮尚有葛仙翁。[3]40

詩題,《唐詩別裁集》作《洄溪招隱》[9]232。按:全詩描寫洄溪景物,贊美洄溪翁四世同堂?!罢f洄溪”三字萬不可少。

“向人語”下,沈德潛注云:“即此是仙,蓬壺、方丈皆虛語也?!庇钟谠娔┰u曰:“通體俱寫洄溪之可隱,招客意只末路一點?!笨少Y參考。

(十三)窊樽詩(在道州)永泰二年(即大歷元年,766)

巉巉小山石,數峰對窊亭。

窊石堪為樽,狀類不可名。

巡回數尺間,如見小蓬瀛。

樽中酒初漲,始有島嶼生。

豈無日觀峰,直下臨滄溟。

愛之不覺醉,醉臥還自醒。

醒醉在樽畔,始為吾性情。

若以形勝論,坐隅鄰郡城。

平湖近階砌,遠山復青青。

異木幾十株,枝條冒簷楹。

盤根滿石上,皆作龍蛇形。

酒堂貯釀器,戶牖皆罌瓶。

此樽可常滿,誰是陶淵明?[3]41

詩題中的“樽”即詩句中的“樽”,《全唐詩》皆作“尊”[14]611。按:“尊”為本字。由于后有高(上)、尊重等義項,依制酒器的材質有別而產生了樽、罇、鐏等字。

對,《全唐詩》注:“一作‘戴’?!卑矗壕R一峰之上,可用“戴”字?!皵捣濉眲t只能用 “對”字。

巡回,一作“巡迴”。按:回、迴在旋轉與回還的意義無別,故兩可。

臥,《說文·臥部》:“臥,休也。從人、臣,取其伏也?!薄墩f文》無“臥”字,“臥”為今規范字。

(十四)朝陽巖下歌永泰二年(即大歷元年,766)

朝陽巖下湘水深,朝陽洞口寒泉清。

零陵城郭夾湘岸,巖洞幽奇帶郡城。

荒蕪自古人不見,零陵徒有先賢傳。

水石為娛安可羨,長歌一曲留相勸。[3]41

按:元結《朝陽巖銘并序》云:“永泰丙午中,自舂陵詣都使計兵。至零陵,愛其郭中有水石之異,泊舟尋之,得巖與洞,此邦之形勝也。自古荒之而無名稱,以其東向,遂以‘朝陽’命焉。前刺史獨孤愐為吾剪辟榛莽,后攝刺史竇泌為吾創制茅閣,于是朝陽水石,始有絕勝之名?!盵3]143難怪今日魯山縣有識之士稱元結:“湖南永州祁陽浯溪碑林,他是締造者;永州江華縣華巖摩崖石刻,他是始作俑者。他還是廣西桂林山水的發現者之一(象鼻山的“水月洞”即他所題)。擱現在,元結完全可冠以‘景區策劃大師’的稱號?!盵10]29

寓目之書,未見異文。

(十五)游右溪勸學者永泰大歷間道州任內作

小溪在城下,形勝堪賞愛。

尤宜春水滿,水石更殊怪。

長山勢回合,井邑相縈帶。

石林繞舜祠,西南正相對。

階庭無爭訟,郊境罷守衛。

時時溪上來,勸引辭學輩。

今誰不務武,儒雅道將廢?

豈望二三子,旦夕相勉勵![3]41

詩題中“右溪”,《全唐詩》作“石溪”[14]609。按:元結《右溪記》云:“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名之曰‘右溪’?!盵3]146故知“右”“石”乃“魯魚亥豕”之誤。

又,題中“勸”字,上書作“示”。按:“勸”字與結句相呼應,甚佳!

(十六)游潓泉示泉上學者永泰大歷間道州任內作

顧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

每到潓泉上,情性可安舒。

草堂在山曲,澄瀾涵階除。

松竹陰幽徑,清源涌作隅。

筑塘列圃畦,引流灌時蔬。

復在郊郭外,正堪靜者居。

愜心則自適,喜尚人或殊。

此中若可居,不佩銅虎符。[3]42

佩,《全唐詩》作“服”,下注:“一作‘佩’?!盵14]609按《說文》釋“符”字:“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庇帧妒酚洝ば⑽谋炯o》:“(三年)九月,初與郡國首相為銅虎符、竹使符?!盵20]424后世便以佩帶銅虎符為做官的代稱?!胺庇袌坛忠涣x,但一句之中服、符同音,讀起來嫌拗口。

(十七)石魚湖上作(有序)永泰大歷間道州任內作

潓泉南上,有獨石在水中,狀如遊魚。魚凹處,修之可以?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連,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載酒,又能繞石魚洄流,乃命湖曰“石魚湖”。鐫銘于湖上,顯示來者。又作詩以歌之。

吾愛石魚湖,石魚在湖里。

魚背有酒樽,繞魚是湖水。

兒童作小舫,載酒勝一杯。

座中令酒舫,空去復滿來。

湖岸多欹石,石下流寒泉。

醉中一盥漱,快意無比焉。

金玉吾不須,軒冕吾不愛。

且欲坐湖畔,石魚長相對。[3]42

序中“遊魚”,應作“游魚”。魚在水中游,乃常識。

杯,《全唐詩》作“桮”[14]610。按:杯、桮今為正異體字。

(十八)宴湖上亭作永泰大歷間道州任內作

廣亭蓋小湖,湖亭實清曠。

軒窗幽水石,怪異尤難狀。

石尊能寒酒,寒水宜初漲。

岸曲坐客稀,杯浮上搖漾。

遠風入簾幕,淅瀝吹酒舫。

欲去未回時,飄飄正堪望。

酣興思共醉,促酒更相向。

舫去若驚鳧,溶瀛滿湖浪。

朝來暮忘返,暮歸獨惆悵。

誰肯愛林泉?從吾老湖上。[3]43

遠風,《全唐詩》作“遠水”[14]610,誤。遠來之風可以吹入簾幕。水如何入簾幕?況且還是遠水。

淅瀝,上書作“淅櫪”。按:一般情況下,“淅瀝”形容雨雪,故二字均以水旁。此句狀風,用“淅櫪”亦可。其實這是個疊韻的狀聲聯綿詞。

(十九)引東泉作永泰大歷間道州任內作

東泉人未知,在我左山東。

引之傍山來,垂流落庭中。

宿霧含朝光,掩映如殘虹。

有時散成雨,飄灑隨清風。

眾源發淵竇,殊怪皆不同。

此流又高懸,幡幡在長空。

山林何處無?茲地不可逢。

吾欲解纓佩,便為泉上翁。[3]43

寓目之書,未見異文。

(二十)登白云亭永泰大歷間道州任內作

出門上南山,喜逐松徑行。

窮高欲極遠,始到白云亭。

長山繞井邑,登望宜新晴。

洲渚曲湘水,縈回隨郡城。

九疑千萬峰,嵺嵺天外青。

煙云無遠近,皆傍林嶺生。

俯視松竹間,石水何幽清。

涵映滿軒戶,娟娟如鏡明。

何人病惛濃?積醉且未醒。

與我一登臨,為君安性情。[3]44

上,《全唐詩》作“見”,下注:“一作‘上’?!卑矗鹤鳌吧稀笔?。因與下句“喜逐松徑行”緊密相連。

洲渚,一作“州渚”??迹骸墩f文》釋“州”為“水中可居”。然而大早于《說文》的《詩經》、《爾雅》表此義之字均作“洲”?!稜栄拧め屗吩唬骸八锌删釉恢?,小洲曰陼(渚),小陼曰沚,小沚曰坻?!盵21]2620據此可見:“州、洲”兩可。但李白筆下的“白鷺洲”“鸚鵡洲”皆作“洲”,以此為準,“洲渚”佳。

(二十一)潓陽亭作(有序)永泰大歷間道州任內作

初得潓泉,則為亭于泉上。因開簷霤,又得石渠,泉渠相宜,亭更加好。以亭在泉北,故名之曰潓陽亭。

問吾常?息,泉上何處好?

獨有潓陽亭,令人可終老。

前軒臨潓泉,憑幾潄清流。

外物自相擾,淵淵還復休。

有時出東戶,更欲簷下坐。

非我意不行,石渠能留我。

峰石若鱗次,欹垂復旋回。

為我引潓泉,泠泠簷下來。

天寒宜泉溫,泉寒宜大暑。

誰到潓陽亭,其心可思去?[3]44

大暑,《全唐詩》作“天暑”[14]610。按:民諺云:“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迸c“寒”對比,“大暑”勝“天暑”。

(二十二)夜?石魚湖作永泰大歷間道州任內作

風雅雖慘然,出游熙天正。

登臨日暮歸,置酒湖上亭。

高燭照泉深,光華溢泉楹。

如見海底日,曈曈始欲生。

夜寒閉窗戶,石溜何清泠。

若在深洞中,半崖聞水聲。

醉人疑舫影,呼指遞相驚。

何故有雙魚,隨吾酒舫行。

醉昏能誕語,勸醉能忘情。

坐無拘忌人,勿限醉與醒。[3]610

詩題中的“?”,《全唐詩》作“宴”。按:宴、?今為正異體字。

“?”,亦有“相聚敘談”之意。

正,上書注:“一作晴?!卑矗骸拔酢弊鞴饷鹘?,“晴”略勝于“正”。晴天出游,自然神清氣爽。

(二十三)石魚湖上醉歌(有序)永泰大歷間道州任內作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假,則載酒于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徧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州島。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3]45

詩序中“徧”字,《唐詩三百首》作“遍”。[22]69按:遍、徧今為正異體字。又,詩末句中的“四坐”,《唐詩三百首》作“四座”??疾懿佟渡圃招小吩疲骸跋腋韪腥四c,四坐皆歡悅?!倍鸥Α肚即迦住吩唬骸案枇T仰天嘆,四座淚縱橫?!笨梢娫卺尀椤皾M座”時,坐、座一義,故兩可。

《唐詩三百首》圖文本有注評云:“如果說小富即安是世人的心態,那么小得即逸便是詩人的專利了。你看他明明身在道州的石魚湖,卻偏偏想象為坐在洞庭湖的巴陵山上,以瓢舀酒,遍飲四座……那情懷的飄逸,意興的遄發,可謂超凡脫俗、出神入化,但不知令詩人醉者,酒耶景耶,亦酒亦景耶?漫叟形象呼之欲出?!笨少Y參考。

(二十四)宿丹崖翁宅大歷二年(767)

扁舟欲到瀧口湍,春水湍瀧上水難。

投竿來泊丹崖下,得與崖翁盡一歡。

丹崖之亭當石顛,破竹半山引寒泉。

泉流掩映在木杪,有若白鳥飛林間。

往往隨風作霧雨,濕人巾履滿庭前。

丹崖翁,愛丹崖,棄官幾年崖下家。

兒孫棹船抱酒甕,醉里長歌揮釣車。

吾將求退與翁游,學翁歌醉在魚舟。

官吏隨人往未得,卻望丹崖慙復羞。[3]46

元結有《丹崖翁宅銘并序》,作于大歷二年(767),云:“零陵瀧下三十里,得丹崖翁宅(俗曰赤石園)。有唐節(督)者,曾為瀧水令,去官家于宅下,自稱丹崖翁。丹崖,湘中水石之異者。翁,湘中得道之異者。愛其水石,為之作銘。銘曰:瀧水未盡,瀧山猶峻。忽見淵洄,丹崖千仞。磳磳丹崖,其下誰家?門前斷舟,籬上釣車。不知幾峰,為其四墉。竹幽石磴,泉飛戶中。怪石臨淵,硱硱石顛,何得石顛?翁獨醉眠。吾欲與翁,東西茅宇。飲啄終老,翁已悅許。世俗常事,阻人心情。徘徊崖下,遂刻此銘?!盵3]144可參照閱讀。

湍瀧,《唐詩別裁集》原作“滿瀧”[9]250。整理本據《全唐詩》改。

“飛林間”之下,沈德潛注評:“接竹引水,寫來如畫?!盵9]232可資參考。

甕,一作“甕”。按:甕、甕今為正異體字。

(二十五)欸乃曲五首(有序)大歷二年(767)

大歷丁未中,漫叟以軍事詣都使還州。逢春水,舟行不進,作《欸乃五曲》,舟子唱之,蓋欲取適于道路耳。詞曰:

偶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閑。

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3]46

詩題下,《樂府詩集》有云:“《欸乃曲》,元結所作也。其序曲曰:‘大歷初,結為道州刺史……以取適于道路’云。欸音襖,乃音靄,棹船聲也?!盵23]160又《唐詩品匯》云:“宋黃山谷云:欸乃,音媼靄,湘中節歌聲?!堆莘甭丁吩疲毫雍瘛畾G乃一聲山水綠’,世固共傳欸乃為歌,不知何調也?元次山《欸乃曲五章》全是絕句(南宋大儒洪邁即將其編入《萬首》之中),如《竹枝》之類。其謂欸乃者,殆舟人于歌之外別出一聲,以互相其歌也?!读Α贰吨裰Α飞杏写嬲?,其語度與絕句無異,但與句末隨加“竹枝”或“柳枝”等語以名其歌?!薄皻G乃殆其例耳?!盵8]449

又,《唐賢三昧集》注:“欸乃曲,樂府近代曲(辭)名,元結所創。欸乃,蕩槳聲?!卑矗骸度圃姟废热搿峨s曲歌辭》卷[14]111,后入《元結》卷,屬重出詩一類。

偶存,《樂府詩集》作“偏存”?!度圃姟犯窂闹??!度f首》作“獨存”[24]210。按:仔細玩味詩意,詩人是自謙地說:一種偶然的機遇讓自己之名字與事跡留存人世間?!捌鼻芳??!蔼殹备笾嚥蝗?!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

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3]47

二月,《唐詩品匯》作“三月”[8]450。按宋人著述皆作“三月”,是。

千里楓林煙雨深,無朝無暮有猿吟。

停橈靜聽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3]47

猿(吟),《全唐詩》作“猨(吟)”[14]111。按:“猿、猨”今為正異體字。

好似,上引諸書均作“好是”,皆誤!考:《韶》是舜樂,《濩》是湯樂,俱為上古廟堂之樂。此處主要指舜南巡湘中所傳雅樂。元結聽到的曲子,只能“好似”而已!

零陵郡北湘水東,浯溪形勝滿湘中。

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3]47

上引諸書,未見異文。

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昇天。

瀧南始到九疑郡,應絕高人乘興船。[3]47

昇,《萬首》作“升”,《唐賢三昧集》亦作“升”。按:“升、昇”今為正異體字。

九疑,《唐賢三昧集》作“九嶷”。按:“疑、嶷”說己見上文?!熬乓煽ぁ睂嶋H指九疑山所在之郡,在今湖南寧遠縣境內。

三十多年后,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永州。不僅傳唱了元結的《欸乃曲》,更可在其《永州八記》等諸多散文中見到了元結的身影。難怪宋代高似孫在《子略·余略》中曰:“次山平生辭章奇古不蹈襲。其視柳柳州又英崛,唐代文人唯二公而已?!盵3]183雖嫌夸張些,但要義已甚明。

[1]胡震亨.唐音癸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歐陽修,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元結.元次山集[M].孫望,校.北京:中華書局,1960.

[4]辛文房.唐才子傳[M].周紹良,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10.

[5]董誥,等.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1.

[6]聞一多.唐詩大系[M].北京:三聯書店,1982.

[7]陸侃如,等.中國詩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8]高棅.唐詩品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沈德潛.唐詩別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0]盛夏,等.鮮卑皇族文學家元結[N].大河報,2012-07-03.

[11]徐松.登科記考[M].孟二冬,補正.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3.

[12]樊昕.論《崇文總目》的唐人文集著錄[J].饒學研究,2016(3).

[13]晁公武.郡齋讀書志[M].孫猛,校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4]彭定求,等.全唐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5]計有功.唐詩紀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6]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17]陸費逵.中華大字典[Z].北京:中華書局,1978.

[18]王士禛.唐賢三昧集[M].張明非,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9]楊金磚.瀟水流域作家作品研究[M].北京:線裝書局,2019.

[20]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1]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2]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M].蓋國良,等注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3]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4]趙宧光,等.萬首唐人絕句[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

2021-06-08

郭殿忱(1940-),男,遼寧沈陽人,北華大學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古籍整理。

1206.2

A

1673-2219(2022)02-0061-10

(責任編校:潘雁飛)

猜你喜歡
大歷全唐詩永泰
北美藍莓落戶永泰
大歷年間的詩詞文化特征
臺專家探訪永泰莊寨
《全唐詩》里的中秋節俗(節選)
徐安貞仕途與詩歌初探
唐代箏曲的風格及其美學意蘊
基于數據庫的唐詩宋詞對比研究
“新?!弊⒔馄c議
小月牙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