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建構研究

2022-07-02 13:02馬乃驥
教育界·A 2022年11期
關鍵詞:建構策略學習共同體小學數學課堂

【摘要】在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往往會給學生帶來壓力,無法有效地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內驅力,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也不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將基于“雙減”政策研究小學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模式,提出有效的建構策略。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建構策略

作者簡介:馬乃驥(1975—),男,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新區實驗學校。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教師往往只是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則單純地聽講,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往往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與“雙減”政策的有關要求相違背。針對上述問題,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在共同學習的基礎上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一、概述

(一)“雙減”政策

布置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但是由于部分學校出現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問題,導致作業不能起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作用,學生需要犧牲自己的鍛煉和休息時間去完成。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的育人水平,規范校外培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貫徹落實。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也印發專門通知,要對各地的“雙減”工作情況進行通報。

(二)學習共同體模式

目前,不少教師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但是部分教師未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所采用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缺乏針對性,這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模式的作用。學習共同體模式有利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教師和學生在圍繞某些問題進行思考和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互幫互助,互相鼓勵,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1]。

二、學習共同體模式的建構策略

(一)師生通過傾聽與對話建立良好的關系

傾聽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可以通過思考和傾聽的方式學習新的內容,通過評價和對話發表自己的觀點。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例如,在講解“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說:“同學們,下面我們來熟悉一下演算的過程?!蓖瑫r,教師需要用心傾聽學生所說的話,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以此捕捉學生內心的想法,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

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其他學生的想法。例如,在教學有關分數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請幾名學生回答自己的問題,再請其他幾名學生復述或評價回答問題的學生的觀點,如有的學生說:“我明白了剛剛這位同學所說的計算分數的方法,也就是……”有的學生說:“我認為他說得很對,他的意思是說……”這有利于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正確評價其他學生的觀點。

再次,教師應該借助學生的反饋情況來了解其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提問的方式將不同學生的觀點串聯起來,如用“你從這些同學的發言中得到了什么啟發?”等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

最后,教師應該讓學生對課上所學的知識及時進行思考。例如,教師在教學“10以內的連加連減”的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借助數學學具學習加減法的運算。然后,教師可以讓同桌之間互相談談對知識點的看法。如一名學生提問:“你覺得加法和減法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另一名學生回答:“我認為加法和減法反映了多與少的關系?!弊詈?,教師可以在學生交流結束后,請幾名學生復述同桌的觀點。

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看法,以相互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也更容易理解相關知識,學習起來更加輕松。這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

(二)以問題為中心進行合作學習

為了發揮學習共同體模式應有的作用,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圍繞同一個目標進行學習。

1.教師引出問題,促進小組成員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需要學生通過傾聽彼此的想法來提升合作的效率。教師可以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起來,引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請你們想一想,條形統計圖可以用于哪些場合?目前常用的統計方式除了運用條形統計圖,還有哪些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問題的答案,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促進全班學生合作

其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針對知識點本身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深入思考。例如,在學習“小數的意義”這節課的知識點時,有的學生提出問題:“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中哪個數位最大?”這名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值得全班學生思考的。有的學生經過思考后,說道:“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解釋。如果將一塊蛋糕平均分給10個人,那么這10個人得到的蛋糕會比平均分給100個人的蛋糕更大。這說明十分位最大?!边@名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班上的學生通過這名學生所舉的例子可以明白,如果一塊蛋糕平均分的份數越多,那么每一份就越小,從而更容易理解小數的十分位、百分位和千分位的大小??梢?,學生能夠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其二,教師應該引導全班學生針對某些學生的發言進行提問。學習其實是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的過程。例如,教師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容時,可以請幾名學生分享自己的計算方法,其他學生則需要根據這些學生的發言,向其提出自己的疑問。以“114×21”這個式子為例,如學生A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如圖1所示),并說明自己計算的先后順序。學生A介紹完之后,學生B向他提問:“為什么要將‘228’中的‘2’‘2’‘8’依次寫在千位、百位和十位上?”學生A回答:“實際上這里的計算結果是2280,但是我在豎式中將‘0’省略了?!睂W生B繼續提問:“為什么這里的‘0’可以省略呢?”學生A則回答:“因為在豎式計算中可以將‘114×20’簡化成‘114×2’進行計算,這樣就不會出現‘0’了?!睂W生A與學生B之間的對話環環相扣,并且學生B提出的問題都一針見血。學生采用這種提問和回答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僅有助于進行深入的思考,還可以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及學習能力。班上的許多學生在幾名學生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也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此外,學生升入高年級之后,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變得比較抽象。雖然學優生仍能比較快速地掌握這些知識,但是學困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感到吃力,遇到許多困難。因此,教師在采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開展教學時,應該鼓勵學困生提出自己在學習上的疑問。例如,在教學有關長度單位的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理解米、分米和厘米等長度單位的知識,并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疑問。如,一名數學基礎比較弱的學生說:“我不明白為什么0.1米是1分米?!逼渌麑W生聽了他的疑問,都很想解答他的問題,如有的學生說:“你可以這樣理解,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分米,也就是0.1米。這是因為分米和米是十進制的[2]?!边@名學生在大家的幫助下理解了0.1就是,進而理解了分米和米之間的換算關系。

由此可見,“雙減”背景下的學習共同體模式能夠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基于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評價

多數學困生之所以數學學習能力比較薄弱,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對這些學生給予足夠的關注,學生很少獲得成功的體驗。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并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下建立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成長。

1.健全數學課堂評價機制,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需要考慮學生學習的目標和過程,還需要思考教學評價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開展“為你點贊”的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小組研討的環節中,讓學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觀點,為表現出色的學生點贊。同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實現全班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課堂評價機制的作用,以此豐富活動內容,使活動的意義更加深刻。教師可以在每個小組進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適時、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小組成員進行探究。在每位成員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可以根據他們回答的具體情況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

2.注重學生的評價體驗,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

為了提升學生的評價體驗,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開展教學評價:第一,借助“點贊榜”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提升;第二,讓學生以小組評價的方式形成學習共同體;第三,借助激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第四,提高自身的親和力,為評價助力;第五,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10以內的連加連減”的相關內容時,先設置“2+3+2”這樣的題目,以了解學生整體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再針對學優生設置“1,2,3,5,8,(),()”等難度較大的題目。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四)善于采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開展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比較活潑好動,對學習比較枯燥和抽象的數學知識興趣不高,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和交流時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和厭倦情緒。為此,教師在采用學習共同體模式時應該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實現快樂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向學生講解“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由于學生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使用人民幣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開展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人民幣的相關知識進行合作探究。又如,在學習“負數的初步認識”這個章節的內容時,因為負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少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知識理解負數的概念。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較高,有利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3]。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鼓勵學生,讓學生更愿意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另外,發揮學生之間的互助作用,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應該引導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流,不僅要提升學優生的學習能力,而且要幫助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教師應該在建構學習共同體時引導學生進行互助學習,以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互助作用。并且,教師應該善于將數學知識和生活相聯系。例如,在教學與加減法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小明邀請朋友慶祝自己的生日并準備禮物分給每位朋友”的情境。學生結合情境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有效地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梢?,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下,教師只有將知識點和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采用學習共同體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實現高效學習,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鳳.基于命運共同體的師生關系重構與促進策略[J].機械職業教育,2019(09):58-62.

[2]張素紅,繆海泓.信息化時代新型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03):72-75.

[3]朱夢冉,施小明.基于師生共同體的師德建設問題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19):73-74.

猜你喜歡
建構策略學習共同體小學數學課堂
利用電子白板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應用分析
小學體育高效課堂建構策略研究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構策略
拒絕“花哨”,重拾“得體”
基于“微信群”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共同體建設
翻轉課堂中“學習共同體”構建初探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