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建設與國土空間規劃

2022-07-02 13:43胡薇
科學與財富 2022年9期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生態文明建設分析

胡薇

摘? 要:地球空間是一個由系統域、區域、點-點機制和動態演化權組成的動態系統。受空間系統復雜性和人類認知能力的影響,很難對國土空間系統有一個完整、準確和科學的認識。區域規劃包括在正確理解當地領土制度的基礎上預測和組織未來的土地使用。區域感知的程度對空間規劃的科學性有很大影響。本文對生態文明建設與國土空間規劃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分析

引言

從生態文明的角度來看,國家空間規劃體系的建設出現了相應的變化,我國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為了適應城市化的需要,做好國土和空間的規劃和管理非常重要。分析了生態文明時代國土規劃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國土規劃的發展戰略。

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重要性

1、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

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是國家空間規劃的主要目標之一:必須加強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采取措施保護國土資源,提高國土資源價值,對經濟發展與國土資源利用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利用,做好國土規劃工作,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創造更大的發展價值。

2、滿足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中國人口密度高,人民需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內容。保護領土和環境??臻g方案是滿足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需要的有效手段。其中,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枝江市緊密相連的。因此,需要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思想,做好空間規劃,做好生態環境保護。

3、生態環境確實得到了改善

基于空間和空間規劃的有效性,地方行政主管部門應了解和理解相關區域的空間資源規劃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可以有效地控制國土規劃的成本。在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合理規劃空間規劃,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有效提高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

4、空間資源規劃的合理性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該領土的資源非常稀缺和有限。必須保證土地資源規劃的合理性。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堅持綠色、環保、節能的基本原則,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有效的生態環境管理,充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礎的國土空間規劃

1、環境規劃系統的有序整合

實現從點到面、從碎片到系統、從特殊到一般、從局部到全局的轉變。水、空氣、土壤、聲音和其他物體應盡快在國家、省、市和省級以及長期、中期和短期內進行整合。構建層次清晰、功能互補的生態環境規劃系統“宏觀-中觀”,生態環境規劃系統“微觀”定義了宏觀層面環境控制的總體模式,突出生態環境的結構和要求——注重中層管理和微生態環境空間的控制和管理。構建生態環境區管控體系,更好的滿足不同管理主體的需求。例如,城市空間中的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生態恢復標準,應根據環境風險、污染物數量等因素,結合建設開發強度和建設標準來實施。協調領土,共同管理和控制領土規劃中的開發和建設活動。農業區對林地、牧場等土地類型有具體的環境標準和要求,如農業非點源污染物排放量、化肥農藥用量等,以加強對原始農業用地的保護。在生態空間方面,嚴格限制開發建設活動和國土規劃的開發強度,禁止建設影響自然生態的大型工業項目進行擴大和重建。

2、加強技術和資金支持,加強環境監測

建立空間和地域規劃的生態調控機制,一方面要整合城市、地域、社會、經濟等因素,形成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的空間規劃。有效提升對生態環境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對生態保護技術的研究給予高度重視,做好國土規劃方面的資金投入,為全國陸地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技術支持和資金保障。

3、建設生態環境信息平臺

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各個維度上,通過空間規劃能夠確保生態空間與服務功能之間的合理布局以及均衡優化,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和價值,促進共同發展。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和有效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空間結構優化和技術提供,通過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對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平臺進行構建,支持有效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提高空間規劃的科學性,可以包括全面編制空間規劃。通過將上述技術獲取的生態環境信息帶入平臺,可以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供參考,提供日常測量公式和監督,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正常發展。明確國土規劃的重點,分析評價國土規劃中土地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具體情況,根據區域特點,正確研究國土規劃中與生態環境保護有關的各種問題。

4、完善空間規劃的立法和監管體系

完善現行空間規劃體系已提上議事日程,需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同時考慮到影響體系運行的諸多因素。影響空間規劃的因素很多,尤其是要進一步強化和諧規劃模式。否則,就會出現嚴重的內部沖突。在制定法律法規時,要加強對項目的審批,深入考慮項目本身的可行性,充分應對影響項目的各種因素,特別是法律制裁。必須考慮措施和威懾、全球環境的發展需求以及項目本身能夠創造的價值。在空間規劃體制改革過程中,法律法規的實施要樹立權威形象,不斷完善法律程序,深刻反思過渡階段,科學管理過渡項目。

5、空間結構的綜合優化

要有效實現主體生態功能區和諧穩定,必須加強國家空間規劃的整體完善,促進國土空間整體優化。

5.1要優化生態功能區的數量和配置,與主要功能區協調功能互動,促進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在東部地區,需要增設生態區,以減輕東部地區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為加強環境保護提供基礎。

5.2必須恢復生態脆弱地區。城市進程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國土規劃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必須積極制定科學政策,應用無害環境技術,恢復生態薄弱地區。

結語

總之,要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家空間規劃體系,建立符合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政策的生態環境規劃體系。通過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和要求,逐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善國土空間規劃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相關制度建設,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楊麗桃,步景峰.生態文明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的優化[J].住宅與房地產,2021(09):21-22.

[2] 邢勛 .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研究 [D]. 鄭州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2020.

[3] 歐名豪 , 丁冠喬 , 郭杰 , 劉瓊 . 國土空間規劃的多目標協同治理機制 [J]. 中國土地科學 ,2020,34(05):8-17.

[4]敬寶紅. 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土地利用規劃與環境保護規劃的空間銜接研究[J]. 環境與發展, 2018, v.30;No.141(04):234+236.

[5]章燦鋼. 基于生態文明理念的城市濱水空間規劃策略——以“黃浦江東岸濱江公共空間貫通工程”為例[J]. 上海城市管理, 2019, 28(01):52-57.

猜你喜歡
國土空間規劃生態文明建設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村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思考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明確國土空間規劃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縣“多規合一”實現路徑初探
國土空間規劃對重點開發區域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工具性價值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