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規相關檢驗中靜脈血采集、末梢血采集的檢驗檢測價值比較

2022-07-03 12:43王其龍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13期

摘要:目的:比較在血常規相關檢驗中靜脈血采集、末梢血采集的不同臨床檢測價值。方法:將我院收治的150例行血常規檢查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別進行靜脈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比較兩種采血方法標本的檢測結果。結果:全部患者末梢血和靜脈血血常規檢查除MCH外,靜脈血PLT、MCHC、MCV、Hct、Hb、RBC均高于末梢血,WBC水平低于末梢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復性試驗中,靜脈血CV水平明顯低于末梢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靜脈血檢驗結果較為穩定,準確性高于末梢血,因此建議在血常規檢查過程中采用靜脈血采血。

關鍵詞:靜脈血采集;末梢血采集;血常規比較;檢測價值

【中圖分類號】 R322.1+2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clinical detection values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and peripheral blood collection in blood routine related tests. Methods: 150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routine blood examination were taken as observation objects,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and peripheral blood collection were respectively, and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the two blood collec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addition to MCH, PLT, MCHC, MCV, Hct, Hb and RBC of venous bloo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peripheral blood, while WBC level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eripheral bloo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 the repeatability test, the CV level in venous bloo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eripheral bloo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test results of venous blood are more stable and more accurate than peripheral blood, so it is suggested to use venous blood in routine blood examination.

【Key words】Venous blood collection; Peripheral blood collection; 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Test value

在生理情況下,機體的各組織器官通過血液循環可獲得正常的生理功能,血液參與了機體的調節液體滲透壓、防御、運輸、呼吸和酸堿平衡等活動,在病理情況下,造血系統的各種疾病可通過血液影響到全身組織,因此對血液的檢測成為臨床常用的、最基本的檢測方法,在多種疾病的診療中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了不同采血方式對血常規檢驗數據的影響,現將有關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行血常規檢查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105例,女45例;年齡17~75歲,平均(36.89±3.56)歲;疾病種類包括消化道疾病45例、呼吸系統疾病29例、婦產科67例、泌尿系統疾病9例,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腫瘤患者、血液系統疾病者。

1.2 方法

由同一名護理人員對觀察對象進行采血,每位患者采血2次。先采集靜脈血,護理人員選擇肘部靜脈作為采血部位,在肘部靜脈采血失敗或靜脈不明顯時,可采用內踝靜脈或手背靜脈采血,患者靜脈血采集完畢后可采集末梢血。采血前常規清潔和消毒患者皮膚,待消毒液完全揮發后可進行采血,采血完成后將血標本置于不同標簽的抗凝管中,將血液樣本放入血液生化儀(希森美康XT-2000i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常規)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次采集血液標本的PLT、MCHC、MCH、MCV、Hct、Hb、RBC、WBC常規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最新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統計學方法進行t檢驗,顯著性水平a=0.05。

2 結果

2.1不同采血方法采集標本血常規結果比較

表1顯示,全部患者末梢血和靜脈血血常規檢查除MCH外,靜脈血PLT、MCHC、MCV、Hct、Hb、RBC均高于末梢血,WBC水平低于末梢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同采血方法重復性試驗結果

表2顯示,重復性試驗中,靜脈血CV水平明顯低于末梢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醫學檢驗正朝向準確、高特異度和靈敏度、快速、超微量的方向發展,已成為臨床診斷的依據,有研究認為,60%~70%的住院患者需通過檢驗進行輔助診療[2],檢驗工作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臨床診斷和病人的轉歸,因此盡量降低各種因素對檢驗結果的穩定性,提高檢驗結果的可靠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血液是人體重要的體液,是維持人體氧氣輸送和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血液中各種成分的變化往往會反映機體組織器官的變化,因此血常規檢測在臨床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臨床血液檢查最常見、最重要的檢驗項目,可檢查各種血液疾病,同時為其他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提供重要信息,臨床常用的血液標本采集部位包括動脈采血、靜脈采血、毛細血管采血,其中動脈采血一般用于血氣分析,靜脈采血和毛細血管采血是最常用的血液采集手段[3],兩種采血方式無論從化學組成還是細胞成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采血方式。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血液采集方法不同,檢驗結果也會存在差異,在一定情況下會造成醫務人員做出不同的診療方案,耽擱患者治療,因此必須選擇最有效的血液采集方案,以提高臨床診療的可靠性。

末梢血作為使用面最廣、操作最簡便、使用最長、患者耐受性最好的一種采血方式在臨床應用中廣泛使用,而且對于不宜或不能進行靜脈血采集的患者如兒童、出血傾向、極度肥胖、嚴重燒傷和癌癥晚期患者,則必須采用足部、手指毛細血管采血進行血氣分析和血生化分析[4]。對血液一般檢查和部分床旁檢測項目,末梢血采集可解決這些項目需血量少兒靜脈采血苦難的難題,成年人末梢血的采集部位一般是耳垂或手指,該方法操作方面,耳垂會有微痛感,但容易受到血細胞計數結果不穩定、外界氣溫等的影響,導致檢驗結果受到影響,手指采血結果較為穩定但與靜脈血采集相比,其實驗結果仍存在一定差異。另外,隨著近年來血液分析儀技術的進步,末梢血已經逐漸成為傳統的采血方式,越來越不適應臨床常規檢驗,在進行血液分析時,一般不用末梢皮膚穿刺采血,而盡量采用抗凝的靜脈血,這是由于不同部位皮膚穿刺血的血漿、細胞核細胞成分等比例不同,同時從技術角度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血標本的需求量較大,而末梢血采集血量較少,因此不容易采集足夠的血量,從而阻礙了末梢血在現代臨床中的普及和應用。

臨床研究認為,注射劑采血的方式也會影響檢驗結果,本組研究中采用硅化試管和真空采血法,從而避免了血小板凝集,同時減少了血液標本長時間放置對血小板造成的影響,同時真空采集有效的避免了與外界空氣和血液標本的接觸,保障了血小板數測定結果的準確性,通過真空采血法,血小板測定結果與外界實際值不符的現象,其PCO2和PH值變化較小,降低了誤差[5]。一般情況下血液標本長時間放置會導致溶血情況的發生,導致凝血因子失活、血鉀升高、GLU降低,有資料認為末梢血溫度較肘前靜脈和橈動脈溫度較低,相同情況下溶血反應出現的時間較短,在診斷過程中,末梢血檢測結果的變異系數大于靜脈血,無法準確反映全身血液循環真實情況,診斷中末梢血采集受進針深度、患者情緒和環境等影響,需要二次采集,而靜脈血采集則減少了患者的生理性痛苦,避免和最大程度上減少了誤差的存在,且無需反復穿刺[6]。

本組研究資料顯示,全部患者末梢血和靜脈血血常規檢查除MCH外,靜脈血PLT、MCHC、MCV、Hct、Hb、RBC均高于末梢血,經分析,可能與末梢血采集過程中可能造成血管外力擠壓,從而造成血小板損耗或聚集,與此同時血小板的凝集速度受擠壓過程,導致血小板凝集加快,組織液從中大量滲出,導致血液被稀釋,從而降低了血中HCT和RBC的水平,另外血管管腔狹窄阻礙血液循環,靜脈采血變異系數低于末梢血采集,其穩定性更高[7]。表1顯示,WBC水平低于末梢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靜脈血管官腔直徑較末梢血官腔直徑大,加之末梢血溫度較靜脈血低,容易導致血液成分沉淀所致;重復性試驗中,靜脈血CV水平明顯低于末梢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關于WBC的檢測結果,有文獻認為二種檢測方式不存在統計學差異,這可能與采血方式有關,因為末梢血采集受穿刺部位、采血動作快慢、患者心情等影響,導致二者會產生差異,另外重復性試驗中末梢血CV高于靜脈血(P<0.05),可以認為末梢血采集進行血常規檢驗過程中會導致各種混雜因素,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血常規檢驗是臨床常見的檢查方法,醫療機構在進行患者治療前均需要進行血常規檢查,一般從患者手背處采集靜脈血,經檢驗合格后進行輸液治療,不過有學者認為手背淺靜脈血細胞極易發生直流,使白細胞指數急劇增高,因此鑒于靜脈血采集的優勢,在一般情況下還需要進行末梢血的采集。

綜上所述,末梢血采集和靜脈血采集對血液分析儀測定的結果不同,在血常規檢測時兩種方法聯合使用可能存在錯誤結果,因此建議行靜脈血采集,這樣安全性更高,且發生交叉感染和醫源性感染的幾率較低,同時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使用壽命較末梢血采集的使用壽命更長,靜脈血采集時WBC計數和血小板計數水平較為準確,且重復性較好,誤差小、受外界影響較小,是血常規檢查的首選采血方案。

參考文獻:

1胡玉秀,李聚林,李文初,等. 機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規分析[J]. 中國輸血雜志. 2019, 23(12): 1041-1042.

2葛瑛,劉曉清. 嚴格執行標準采血方法降低血培養污染率[J]. 中國全科醫學. 2017, 15(27): 3089-3090.

3Ji-Gui,Chen,Juan,等.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Comparison of transferrin and immuno fecal occult blood test[J]. 世界胃腸病學雜志:英文版(電子版). 2017, 18(21): 2682-2688.

4李亞平,劉惠云,孫麗榮. 7845例兒童末梢全血微量元素測定結果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8, 25(34): 5041-5042.

5Yung-Yu,Hsieh,Shui-Yi,等. Routine blood tests to predict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J]. 世界胃腸病學雜志:英文版(電子版). 2017, 18(8): 746-753.

6王紀華,王峰. EDTA抗凝末梢血放置時間對血小板測定影響的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1, 21(6): 1472.

7唐啟清. 2種采血方法對標本溶血影響的對比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8, 25(9): 42-43.

8黃海輝,徐啟桓,舒欣,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與臨床診斷的差異性分析[J]. 中華傳染病雜志,2016(9): 527-530.

9陳學兵,朱霞,陳立宇,等. 丙氨酸轉氨酶對FibroScan診斷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分期的影響[J].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5, 19(4): 286-290.

作者個人簡介:王其龍,男,1972年6月生人,山東梁山人,本科學歷,梁山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管檢驗技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