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能源,烈火燎原

2022-07-04 21:36寇佳麗
經濟 2022年7期
關鍵詞:風電太陽能發電

寇佳麗

能源消耗在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并沒有被發現,隨著經濟高速前進,環境與能源的矛盾逐漸凸顯,成為不可逃避的問題。新能源的出現可以解決問題、規避風險,也因此,新能源成為各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為人類解決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提供了途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從“一窮二白”到“能源大國”,從“以煤為主”向“清潔化、多元化”發展,能源供應從“普遍用不上”到“普遍有保障”再到“高品質、個性化”,我國能源事業經過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戰勝了重重挑戰,攻克了無數難題,凝結著幾代能源戰線工作者的努力與奮斗。能源事業的成長與輝煌,體現了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的探索和成果。

與此同時,全球能源結構低碳化轉型加速推進。21世紀以來,新能源技術水平和經濟性大幅提升,風能和太陽能應用實現躍升發展,規模增長了數十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開啟新征程,《巴黎協定》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和參與,很多國家和地區提出了碳中和目標,世界主要經濟體積極推動經濟綠色復蘇,綠色產業已成為重要投資領域,而新能源也成為我國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新能源”一詞最早于1978年聯合國第33屆代表大會上提出。此次會議決議將新能源的外延界定為14種具體類別的能源,分別是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潮汐能、海水溫差能、波浪能、木柴、火炭、泥潭、生物質轉化、蓄力、油頁巖、焦油砂及水能。

目前被廣泛認可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概念的內涵由1981年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聯合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會議”給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表述為“以新技術和新材料為基礎,使傳統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現代化的開發和利用,用取之不盡、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來取代數量有限、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化石能源”。

我國對新能源概念的認識也經歷了動態演進。

2005年通過的《可再生能源法》,將可再生能源定義為“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將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列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錄。2016年,我國進一步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擴展為風能、水能、太陽能、海洋能和地熱能等能源。

總體看來,新能源作為一種相對概念,其外延仍在變動中。

2022年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分赋?,“全球能源轉型進程明顯加快,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呈現性能快速提高、經濟性持續提升、應用規模加速擴張態勢,形成了加快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世界潮流”??梢?,此處的“新能源”是相對傳統化石能源來說的。

“十四五”規劃綱要多次提到“新能源”,指出要“立足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鞏固提升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船舶等領域全產業鏈競爭力,從符合未來產業變革方向的整機產品入手打造戰略性全局性產業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

作為新能源產業結構體系中發展較為成熟的分支,太陽能光伏產業正在不斷擴大,并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保障。我國早在2000年就已經在太陽能光伏產業領域進行了前期規劃,并通過2002年的“送電到鄉”推動太陽能光伏產業在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土地資源豐富的鄉村發展,從而實現了我國太陽能光伏年裝機容量從KW級到MW級的轉變。2009年“金太陽工程”的實施,使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隨后,《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關于建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的指導意見》《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等產業政策持續出臺,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提供了系統化保障。

2022 年5 月9 日,在江蘇東磁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生產線上趕制出口訂單。 來源:中經視覺

作為世界上光伏產業發展增速最快的國家,我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業規模。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2020年新增裝機量為48.2GW,同比增長60%。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量為2605kW·h,同比增長16.2%,占總發電量3.5%??梢钥闯?,光伏產業發展在傳統能源結構轉型方面有著較為廣泛的需求,同時,作為新能源產業結構中較為成熟和安全的一種,其規模在新能源產業中占據較大比例。

我國在太陽能光伏技術領域已經取得了突破,并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全球領先。技術體系的日益完善為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實現了以技術為支撐的太陽能光伏產業成本的持續降低,增加了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從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能夠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探索與中國實際情況相適應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產業模式。然而,基于“雙碳”理念,結果實際情況,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仍面臨著一些“卡脖子”問題。

原本,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對技術迭代的需要并不很高,但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后,核心技術的研究也在加速,新技術在轉換效率、安全、成本等方面都有進步,但由于新技術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和系統的推廣應用未能考慮與原有太陽能光伏產品之間的適配性等問題,導致產品和系統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

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需要激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積極性。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盈利空間多集中在硅片和硅料的生產環節,即產業鏈的上游;對下游企業來說,其盈利空間相對較小,對產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受產業鏈盈利空間等的影響,大多數企業將重點放在了產業鏈上游,產業鏈下游因缺少優勢企業的加入而難以拓展自身盈利空間。這對于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整體發展極為不利。

在“雙碳”框架下,太陽能光伏產業規模應進一步擴大,釋放產業鏈下游盈利空間,激發相關企業的積極性。為實現產業盈利空間布局優化,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優化稅收結構的方式進行產業利潤的二次分配,同時,對處于產業鏈下游的企業進行補貼。例如,國家在太陽能并網電價方面對相關企業進行補貼,各地區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補貼額度進行調整,保證盈利空間的合理化,在推動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同時,最大限度減輕政府財政壓力。

風力發電是新能源發電的主要項目,也是國家大力投資發展的項目。2018年,國家發布了12項國家政策、27項地方政策。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中共中央國務院等又發布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征求意見稿)》《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等30多項政策,表明國家對風能等綠色能源產業大力扶持與堅持發展的決心。

我國地理位置優越,北鄰西伯利亞平原,東靠太平洋,南抵印度洋海域,受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澳大利亞北部的東南信風以及支氣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給中國大陸帶來的東南季風和南季風影響,具備安裝風力發電機條件的地域十分廣闊。我國幅員遼闊,廣袤的土地上有許多草原、高原、山地等,這些都是風力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此外,我國還有長達18000多公里的漫長海岸線,因此風力發電機有無限發展潛力。利用風能發電不僅可以幫助解決我國能源問題,還可以滿足低碳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近些年,風力發電行業發展迅猛,隨著陸地優質風能資源的逐步開發,陸上風力發電已趨近飽和,在國家政策與市場趨勢的引領下,不少企業紛紛把目光轉向海上風電機的建設。海上風電主要是指近海風電,與陸地風電相比,它具有不占用土地、海上風速高、湍流強度小、風電機組發電量大、可以忽略噪聲和視覺影響等優點。因此,海上風電已成為國際風電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目前,“向海爭風”正成為東部沿海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的“藍色動力”?!?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目前我國海洋清潔能源開發勢頭強勁,2021年全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1690萬千瓦,同比增長4.5倍,累計容量躍居世界第一。國際能源署預測,2040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與整個歐盟相當,減排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我國風電產業蓬勃發展,無論從裝機容量還是從發展規模來看,都已躋身世界風電大國行列,風電技術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不過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棄風限電、風電并網等。

大規模風電的消納一直都是世界性難題,我國在這方面的問題更加突出。由于我國風電發展路線以集中建風電場為主,幾十臺甚至幾百臺并網的風電場造成了上網消納風電的困境。風電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一般經濟比較落后,自身用電量不大,就地消納比較困難,導致棄風限電。

風力發電是一種新的發電方式,風能具有的不穩定性加上風機的抗干擾能力較差,會導致風電輸出不均衡、風力發電輸出功率不穩定等。風電并網特別是大規模風力發電的風電并網,容易導致電網負荷增大、穩定性降低、故障增加等問題。

此外,風電屬于新興產業,風電存儲技術還不成熟,它的消納問題實際上可以通過外送方式解決。風電的外送手段除了建設超高壓電網外,就是大規模電力儲存技術的應用,遺憾的是,儲能技術雖發展迅速卻并不完善,成為制約風電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相比風能、太陽能等,生物質能是最穩定的可再生能源,其自帶化學儲能屬性,便于儲存、運輸及轉化。更為重要的是,其他可再生能源主要以電力輸出為主,生物質是未來唯一可以作為燃料的零碳能源,同時生物質可以轉化為可燃氣、熱、油、蒸汽、肥料以及材料等多樣化產品。

《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以來,我國建立了由法律法規、發展規劃和行業扶持政策措施構成的較為完整的生物質能源政策框架,采取了收購、產品補貼、稅收優惠和費用分攤等一系列經濟激勵政策,基本涵蓋了生物質發電、沼氣、成型燃料和生物液體燃料等各個領域。一系列措施、政策的出臺,助推我國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是開發規模不斷擴大?!笆濉逼陂g,生物質能裝機規模增長了近兩倍。生物質天然氣年產量達到1.5億立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

二是利用水平顯著提升。2020年,全國生物質發電年發電量達到13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9.4%,為約1.8億城鄉居民提供了一年的綠色生活電力。全國生物質能年利用量折合約5000萬噸標準煤以上。

三是政策體系日益完善。以《可再生能源法》為基礎,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穩步實施,市場化競爭性配置有序推進。此外,國家能源局還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有序推動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利用。

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已投產生物質發電并網裝機容量2952萬千瓦,年提供的清潔電力超過1100億千瓦時;生物質清潔供暖面積超過3億平方米;建成大型沼氣、生物天然氣工程7700余處,年產氣能力13.7億立方米,供氣47.8萬余戶。

不過,與早已實現商業化運營的水電以及快速進入平價時代的風電、光伏發電比較,生物質能發電的成本居高不下,而且有不斷上漲的趨勢。在發電領域的市場競爭中,生物質發電明顯處于下風。

生物質能應實現多元化和差異化發展。以多元化的技術優勢,拓展多元化市場。除發電外,應積極發展供熱、液體燃料、固體顆粒燃料等。選擇合適的地點進行發電布局,在一些生物質能豐富而水電、風電、太陽能存在發展障礙的地區適當布局生物質發電,在風電、太陽能豐富的地區布局生物質發電提供調峰電源,在煤電較多的地區布局生物質發電替代煤電提供基荷。

工人在檢測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電路板。 來源:中經視覺

此外,在我國,人們對生物質能的認識還有待提高,部門協調仍需加強,發展責任主體還需進一步明確。提高認識,提升生物質能在能源轉型中的戰略地位。生物質能的利用兼具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氣候效益,應將生物質能的地位提升至風、光、地熱同等水平,制定相關發展戰略,完善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明確生物質能發展在推動鄉村振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的定位,建立健全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生物質能發展的工作機制,構建政策支持體系,形成工作合力,促進生物質能可持續健康發展。

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它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并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2022年3月22日,《“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公布。文件指出,“積極推進地熱能供熱制冷,在具備高溫地熱資源條件的地區有序開展地熱能發電示范”。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開發利用地熱資源進行供暖制冷等直接利用和發電利用,可以替代燃煤燃燒,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等污染物的排放,助力調整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防治大氣污染。此外,我國油田地熱、余熱資源豐富,可在社區供暖和輸油設施伴熱上發揮重要作用,減少化石燃料燃燒,助推油田能源轉型發展。

我國地熱直接利用產業包括淺層地熱供暖制冷、中深層地熱供暖、溫泉理療等?!笆濉逼陂g,我國建成了一系列大型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項目,主要利用地表水源熱泵系統和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為建筑提供規?;┡评浞?。其中,利用地表水源熱泵的代表性項目包括江蘇南京江北新區、重慶江北城CBD等,利用地埋管地源熱泵的代表性項目包括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通過建設這些代表性項目,我國淺層地熱能利用技術的成熟性和可靠性得到驗證,同時,代表性項目的示范作用進一步促進了淺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

地熱產業在“十三五”期間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技術能力相對薄弱、行業無序、扶持政策不明確等現象。這些問題限制了地熱產業的發展速度。

我國地熱專業技術水平與產業的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獲取中深層地熱地質目標物理參數技術有限,導致靶區選擇成功率較低,開發風險較大。二是砂巖熱儲經濟回灌率低,地熱尾水無法完全經濟回灌,制約其可持續發展。三是單井高效換熱技術效率低,無法滿足經濟性需求。

地熱行業還存在準入門檻低、管理混亂的問題。在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中,一方面部門項目缺乏監管,導致部分地源熱泵工程出現冷熱負荷不平衡問題,影響項目質量;另一方面,政府清潔取暖補貼存在重數量輕質量問題,低價中標企業不注重設備后期運行維護,產品出現問題后往往無人維修。在中深層地熱供暖中,部分企業由于技術水平不足或為了節省成本,不打或者少打回灌井,將地熱尾水外排,在造成熱污染、傷害土壤的同時,也令地下儲層壓力降低、水位下降,破壞了中深層地熱的可持續開發。此外,地熱產業缺少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大數據平臺,各省份地熱資源量、開發利用量、回灌量等基礎數據缺少權威統計,尚未建立資源利用監測平臺,難以支撐地熱資源科學開發。

不僅如此,我國沒有地熱發電上網電價政策,地熱發電上網參照煤電價格,現有地熱發電項目虧損運行,企業投資普遍采取謹慎態度。

當前,民用核能主要用途為發電,其次是陸地供熱、海水淡化、海上浮動堆等。截至2020年7月底,全球在運核電機組440臺,裝機容量約3.9億KW,在建核電機組54臺,裝機容量超過0.57億KW。

隨著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迅速發展,核能在全球能源體系中占比略有下滑,但美國、俄羅斯、法國等老牌核電國家仍然在不斷研發新的核能技術,制定政策支持其商業化推廣、部署,并繼續深化完善有關技術的基礎研究。

我國首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于1985年開工建設,1991年并網發電,至今已有約40年不間斷的民用核能發展經驗。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大陸運行核電機組47臺,裝機容量4874萬KW,在美國、法國之后居全球第三位;在建機組13臺,裝機容量約1475萬KW,多年保持全球首位。

我國是全球少數幾個擁有完整核能產業鏈的國家之一,在鈾資源開發、核燃料供應、工程設計與研發、工程管理、設備制造、建設安裝、運行維護和乏燃料后處理、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等產業上下游領域均具有較為扎實的能力。在大型核電技術方面,我國成功地從引進美俄法技術、批量化建設二代核電機組中汲取經驗,研發、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機組;在四代核能技術方面,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已在山東石島灣落地;在設備制造方面,我國已經實現包括主泵、DCS等關鍵設備的自主化;在聚變堆研究方面,中國作為重要成員之一積極參加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計劃,并在關鍵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小堆方面,我國正在開展多種技術研究,其中最成熟的小堆技術已接近工程示范;在核能綜合利用方面,有多個核電廠應用了海水淡化,核能制氫、工業供汽、浮動堆、海上平臺及邊遠地區熱電聯供等技術也正在研發過程中。

從單一發電到居民供暖,再到工業供汽,核能綜合利用領域在不斷豐富、拓展,從“單一型選手”向“全方位服務”升級發展,將為我國建立近零排放能源體系、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核”力量。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國逐年新增能源消費呈上升趨勢,這為新的能源項目,特別是非化石能源項目留下了增量空間。2011年,非化石能源僅占一次性能源消費比例的8.4%,2019年則上升為14.9%;在電力消費領域,非化石能源貢獻超過31%。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一定程度上影響能源需求的增長,擠壓新增能源項目空間,原來依靠“增量”的清潔轉型模式變為更加依靠優化和調整“存量”,未來,能否充分發揮核能潛力對化石能源進行清潔替代,會成為影響產業發展走向的關鍵因素。

我國核電裝備自主化率已越來越高,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690傳熱管、核級焊材等關鍵設備材料相繼實現國產化,但仍然有部分關鍵設備、零部件和材料的產業供應存在風險。疫情期間,美國進一步嚴控向我國出口高技術產品,對我國部分新建核電項目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評估。

不僅如此,不可忽視的“逆全球化”趨勢正在影響我國核電項目“走出去”。2019年,我國首次提出并成立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目前至少有30個國家加入,致力于解決成員國的能源發展問題。該合作框架進一步促進了國際產能合作、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等,使更多由中國主導的能源項目落地。推動核電“走出去”是我國國家戰略,是中國對外交流與合作以及經濟交往的重要議題。疫情和復雜的國際形勢正在不斷激化“逆全球化”,進而影響我國國際核電項目的進展與建設。

以此為背景,我們要更加重視核電全產業鏈的“走出去”,以產業合作機制帶動企業呈“聯隊式”進軍目標市場,提前布局,培養一批核電技術、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人才,研究“走出去”過程中的核燃料保障支持機制,完善對外投資法律規范制度,為海外核電項目落地保駕護航。

從嚴格意義上說,新能源汽車并不屬于“能源”行列,新能源是指全新的能源形式,而新能源汽車只是汽車產業的一個分支。不過,從汽車動力角度看,新能源汽車至少是我國生產生活方式加快轉向低碳化、智能化,能源體系和發展模式正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嶄新階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房地產無法像過去那樣一刺激就拉動經濟增長,新能源汽車行業更是被寄予厚望。

過去10年,我國不斷推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邁入發展新階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8萬輛,2021年銷量躍升至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預測認為,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有望超過30%,2030年超過50%(保有量8000萬至1億輛)。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拉動經濟效益已經顯現,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累計消費約1.6萬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產值約4.8萬億元。2022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我國內部經濟活動的表現比較亮眼。數據顯示,5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銷量均超過40萬輛。

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帶動了整個汽車行業,國家政策似乎也在趁熱打鐵。5月3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豆妗分赋?,“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同期,地方政府也在紛紛加碼,買車送補貼,從幾千元到兩萬元不等;一些城市還在增加牌照投放量。

一輛宇通純電動客車在發車儀式上。 來源:新華社

“有關購置稅減半的政策,是針對燃油汽車的,新能源汽車在購買的時候免購置稅?,F在看汽車銷量,每月總銷量中的20%左右是新能源汽車,所以購置稅減半的政策覆蓋面還是很廣泛的,70%還多一些。更加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其實是地方補貼,比如上海嘉定,購買新能源汽車并在上海市內上牌的,給予購車補貼,車價15萬元以下的給予1萬元補貼,車價15萬元(含)以上的給予2萬元補貼,惠及面廣泛?!苯餍履茉纯萍悸殬I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這樣說。他強調,目前國內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效果良好,回看今年1月-4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十分可觀,尤其是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

國際化發展也是體現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我國企業正面向全球,積極加快布局,一些新能源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在東南亞、南美洲、印度等地建立生產基地,以全資工廠、合資工廠、代工廠三種模式為主。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在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國家設立研發中心?!耙粠б宦贰苯ㄔO逐步向縱深推進,多達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與我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更多重要戰略機遇。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國際政治環境的復雜多變、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也在影響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內外布局。一方面,歐美發達國家實施了更加嚴格的技術轉讓與投資安全審查政策,力推制造業回歸和再工業化戰略,全球貿易投資規則呈現自由化、便利化與保護主義并行態勢。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大部分尚未建立規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管理制度與貿易規則,不規范的管理制度構成了“隱性壁壘”。

中國新能源產業在全球合作中的優勢是全方位、獨一無二的,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層面的作用是積極的。

以制造業板塊為例,全球光伏產業鏈如硅料、硅片、電池片及組件等,70%左右的產能在中國,風電產業鏈全球供應能力40%在中國。此外,從新能源海外工程總承包到裝備制造業,我國風電、光伏都具有全方位產業鏈綜合優勢,全球堪稱絕無僅有。

我國企業例如五大發電集團,都在加快布局新能源國際化。這些企業在國內的新能源產業已經根深葉茂,足夠支持他們的國際化發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新能源產業拓展海外市場的底氣是充足的,前景是樂觀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全球各國對新能源產業的布局與競爭已經開啟。

6月8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一項提案,從2035年開始在歐盟境內停止銷售新的燃油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該提案最終能否變為法律還要看可否得到歐盟成員國的一致批準。早些時候,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最新的《歐洲廉價、安全、可持續能源聯合行動方案》(REPowerEU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缎袆臃桨浮分赋?,歐盟將從節能、能源供應多樣化、加速可再生能源建設、改革融資渠道等四個方面多管齊下,以期完成能源綠色轉型。為完成《行動方案》目標,歐盟將動用3000億歐元落實計劃,該筆資金被喻為“歐盟能源轉型的渦輪增壓發動機”。

在美國,曾經的特朗普政府和現在的拜登政府似乎并沒有大講特講新能源,但實際上,從小布什政府開始,美國就把對未來戰略產業的設想納入了宏觀規劃,并把目光鎖定在以新能源為核心的新興戰略產業上。奧巴馬時期,美國對新能源構想的核心部分是核能,同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的開發也在齊頭并進。作為新能源的開發補充,美國還在大力發展各種節能技術。今年4月份,美國總統拜登公開表示,該國將在2030年將本國的“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50%左右,且最終要在2050年徹底實現“零排放”。拜登政府的減排承諾,目的之一就是幫助綠色產業例如脫碳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的發展。

“中國新能源產業中優勢突出的幾個細分支分別是太陽能光伏產業、風能產業、新能源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其中新能源電池和風能產業的優勢尤為明顯。這兩個行業都經歷過10多年的加速發展期,因此產品、性價比、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上都具備明顯優勢。不過我們也要關注一些消極因素,例如發達國家曾針對中國太陽能面板發起過涉案金額史無前例的反傾銷反補貼,而美國也已經強調要多多使用本國企業生產的面板產品。以此為背景,我們一方面要繼續保持已有優勢,讓成熟的企業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要繼續發揮領軍企業的品牌效應,在市場美譽度、全球供應鏈構建、市場影響力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尤其是環境責任等方面繼續進步,不斷提升?!苯邮堋督洕冯s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區域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建平這樣分析。

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多個品牌展示的新能源汽車成為參觀者關注的焦點。 來源:新華社

張建平強調,要用積極、平和的心態看待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與前景,它有烈火燎原、發展迅猛的一面,也有不盡如人意、有待提升的一面。

他說:“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我們有些企業已經成長為市值萬億元的大型企業,得到了巴菲特的青睞、投資,并且一大批造車新勢力在不斷崛起,推動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與進步??梢厮估绕饋?,我們的市場歡迎程度、技術與專利共享等,就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去努力。再比如新能源電池,我們也已經有自己的標桿企業,但從整個行業看,需要更多的領軍企業。國產新能源電池在安全問題,包括安全使用、安全回收、電池更換等方面需要繼續提升。從新能源的下游產業鏈看,智能電網及相關裝備、儲能裝備,這些細分制造業行業也需要得到關注,我們期待新的標桿企業、龍頭企業出現在其中。上述這些案例,意味著我國新能源將來的選擇、要努力的方向不是單一的?!?/p>

猜你喜歡
風電太陽能發電
應用廣泛的太陽能無人機
“發電”
檸檬亦能發電?
太陽能可以這樣玩
搖晃發電小圓球
摩擦發電
太陽能虛擬窗
重齒風電
2016《太陽能》與您同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