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場建設運營期環境問題的解決對策與應用綜述

2022-07-04 18:18孫映祥
科學與財富 2022年10期
關鍵詞:環境問題機場

摘? 要:我國航空運輸業迅猛發展的同時,為機場周圍環境帶來了更多挑戰,如生態環境被破壞導致生物、地形等難以逆轉的損害,飛機起飛降落的噪聲對工作人員和周圍居民生活的擾亂與危害,飛機尾氣中溫室氣體及氮氧化物排放對大氣環境的影響等。針對這些生態環境問題,本文從污染防治制度體系、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科學規劃合理選址等角度,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探討了解決環境問題的相關對策,最后結合典型機場應用案例分析解決措施的可行性,為機場建設運營期的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機場;建設運營期;環境問題;對策與應用

1 引言

“十三五”以來,我國民航堅持新時期民航總體工作思路,基本實現了由運輸大國向運輸強國的歷史性跨越。頒證運輸機場241個,地級市覆蓋率達到91.7%,在冊通用機場339個,民航機隊6795架。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占比提升至33%,國際航線895條,通航國家62個,國產ARJ21順利投運,C919成功首飛,組建民航科教創新攻關聯盟,首個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啟動建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7項,一批自主創新成果加快轉化。

航空運輸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中國經濟騰飛,機場數量的不斷增加便利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促進了區域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但是在早年間建設機場時并未充分考慮到機場建設和運營期間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1],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愈發嚴峻突出,影響著我國航空業的發展。

2 機場建設運營期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

2.1 生態影響

首先,機場建設需要選址,而地址的選擇就需要直面生態環境問題。若場址周圍存在珍稀瀕危的動植物,那么在機場的建設與后續的運營中會不可避免的對珍稀物種造成傷害。動物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機場建設將占用區域內的林地、河流、耕地等,破壞區域內動物的棲息和覓食生境,大量施工機械、施工人員的進場及施工活動的干擾將迫使其遷往它處。張敏等[2]的研究表明,澳門海上機場建成后,因填海作業使得沿岸周邊上百公頃的紅樹林枯亡,大批鸞鳥喪失了棲息地,其中包括屬于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的黑臉琵鷺。

另一方面,機場建設施工大多會破壞原地貌,導致水土流失加劇,對機場及周邊的水土資源及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3],甚至可能引發一系列地質災害。同時,由于我國西南地區多高原山地、少平原丘陵的地形地貌特征,機場大多位于海拔較高的高原平地或山頭空地。如排在世界前三位的高海拔機場——四川稻城亞丁機場(海拔4411米)、西藏昌都邦達機場(海拔4334米)和四川康定機場(海拔4280米)均在西南地區。這些高原地區本身自然生態相對脆弱,自身修復能力較差,在機場建設和運行中,如果不妥善采取人工生態修復和污染防治措施,當地生態一旦遭到破壞,就再難得到復原。

在機場建設時期,施工應用的泥漿、水泥、有機化學品及清潔劑等均為易溶化學物品,這些化學品通過不同的方法和途徑進入地表水體后導致水體污染[4]。施工階段常常發生的機械燃油泄漏、養護用水及土石方施工等均會對周圍水體產生不良影響[3]。同時,大型樞紐機場必須建設規模龐大的航空油庫,用于各種飛機及車輛的運行,還要配套建設場外輸油管道、場內供油管網及地面加油工程。建設期如遇到非正常工況和事故狀況,例如油庫和廢水處理裝置發生滲漏則會導致污水滲入地下水,影響地下水水質[5]。

2.2 噪聲污染

機場數量的增加加劇了飛機在著陸、起飛、滑行和地面作業的噪聲排放。有研究表明,北京某機場安檢人員的聽力檢查結果顯示,檢測出聽力異常的人數與工齡正相關[6]。長期受到飛機噪聲影響的人們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顯增加[7]。此外,機場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會受到飛機噪聲的影響,相關研究表明飛機噪聲會影響兒童的認知能力,從而導致閱讀和記憶能力下降[8]。由于受到機場噪聲影響的人數快速增加,機場與地方居民之間的矛盾不斷尖銳,機場周邊居民通過機場噪聲投訴、甚至干擾機場運營等途徑要求機場解決噪聲問題[9]。

導致我國機場噪聲問題的主要原因為相關法規制度尚不完善。在法規標準方面,我國關于機場噪聲的標準目前只有《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環境標準》(GB 9660—88)。該標準僅規定了敏感區域機場噪聲限值,對于機場周邊受噪聲影響的敏感建筑物所采取的噪聲防治措施的室內控制標準、搬遷標準、隔聲措施效果評估等都沒有明確規定,因此機場噪聲治理過程中公眾訴求不一,治理措施難以實施[10]。同時,機場噪聲污染防治立法體系也不夠健全,《民用航空法》作為民用航空領域的基本法,卻未將噪聲污染防治列入其中[11]。

2.3 大氣污染

機場的大氣污染主要包括:一是機場施工建設期間,土石方施工和施工車輛行駛,以及石灰、粉煤灰等材料運輸和堆放引起的揚塵使周圍環境中的總懸浮顆粒物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是機場投入運營后,飛機的發動機燃燒室排出的廢氣、機場鍋爐排放的煙氣以及機場車輛所排放的廢氣等,這些廢氣中含有較多碳化合物、氮化合物以及懸浮顆粒,不僅對大氣造成污染也危害人類健康。其中,飛機尾氣排放對大氣直接污染,也直接導致了平流層的污染加劇,研究表明,飛行器燃燒尾氣的主要成分包括CO2、SO2、CO、NOx等[12]。飛機在高空飛行中排放的CO2等物質更容易導致溫室效應和氣候變化。相關研究得到,飛機在巡航高度排放的CO2至少能在大氣中留存100年,且CO2與排放的其他氣體污染物或顆粒物混合后,產生的溫室效應作用是CO2本身的2~4倍[13]。此外,有數據顯示,一架B747在32分鐘的降落起飛時間里產生的NOx可以達到87 kg[14],而NOx不僅會導致光化學煙霧污染,導致灰霾,同空氣中含有的水分結合后還會轉化成硝酸和硝酸鹽,進而形成酸雨;NOx還會刺激人的肺部,可能會造成人的肺部結構異變而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

2.4 水污染

我國北方機場在冬季遇有降雨、雪、霜等天氣時,會導致航空器表面結冰,從而破壞航空器氣動性。因此,航空器、道面除冰防冰作為保障飛機冬季安全飛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量融雪劑或除冰液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會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據調研,一架大型商用飛機除冰大約需要2~4噸除冰液,根據我國機場冬季吞吐量推算一座中型國際機場的飛機除冰液年用量在1000~10000噸之間,其中60%左右的飛機除冰液會直接流失到機場的周邊環境[15]。其中飛機除冰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EG)、丙二醇(PG)等多元醇,同時為了能提高除冰效率常常會添加一些表面活性劑和阻蝕劑等。目前普遍認為除冰液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消耗受納水環境的溶解氧、對水生生物毒性及人體的傷害等方面[16]。

機場作為大型交通設施,有大量的人在工作、生活和過往停留,每天都會產生很多生活污水;每天在機場降落的飛機也會卸下相當數量的生活污水;機場日常運營、維護、機務維修中產生或散落在地上的有害物品經水或雨水沖刷,也會形成污水。其中生活污水占據大部分,而生活污水中常含有大量病原體、微生物,如果這些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或間接地排放到機場或機場附近地水體中,必然會使水體的物理、化學、生物等特征發生不良變化,破壞水中固有的生態系統,威脅水中生物生存,從而降低水的使用價值,造成水體污染。

2.5 固體廢物污染

固體廢物污染可以分為一般垃圾如:航空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綠化垃圾等,以及危險固體廢物(含油污泥、污水處理站污泥等)。一般垃圾的處理相對簡單,大多采用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置,可能會產生二次污染。但是危險固體廢物處理較為復雜,需要由專業的危險廢物處置中心來處理,這一過程就變得復雜,在收集、存儲、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一些事故。而且由于國際航班的跨洲界、跨國界、跨地區的特點,使其疫病傳播的可能性很大[17]。因此,我國對國際航班的航空垃圾按照特殊廢物進行管理,增加了廢物處理難度。

3 解決對策

3.1 科學規劃合理選址

機場選址方案是整個機場工程建設中重要組成部分。機場選址方案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機場未來的運營效率和發展空間。選址方案的合理與否,對城市規劃發展與實施、生態環境、機場建設投資各方、工程項目的建設速度和建成后運營生產都有重大意義[18]。通用機場的布局規劃和場址選擇工作應在符合當地的城鄉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上,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圍繞功能定位而展開[19]。如果選址方案不當,定會造成巨大損失,不僅是經濟損失,還有生態損失和社會損失。因此前期做深入的調研和充分的考慮,在保證基礎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做好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統籌規劃是非常必要的。機場場址選擇主要涉及各選址階段的影響因素確定、技術方法、方案比選等。詳盡的選址指標體系建立、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優秀選址模型及求解,選出經濟合理、便于建設運營的場址位置,并采用技術手段變不利因素為有利條件,是機場選址的目標。

3.2 加強機場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管理

機場總體規劃的編制需要考慮到近期、遠期和長期規劃,因此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就要為機場的建設和運營預留足夠的地面空間和空域,為機場的長遠發展留出一定的空間和空域[17]。機場規劃與城市規劃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機場規劃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如何將機場建設總體規劃與區域、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有機地結合起來,是規劃控制措施的關鍵。只有機場與城市和諧共處,才能實現機場與城市的良性互動與共同繁榮[20]。而環境影響評價往往要結合機場總體規劃特點,從生態、噪聲、水、空氣等環境影響及對策、規劃環境合理性綜合論證等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對機場總體規劃具有指導作用[21]。在明確了總體規劃方案的環境影響后,提出規劃方案調整建議和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建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機場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

3.3 構建系統化的機場噪聲污染防治制度體系

從《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環境標準》(GB9660-88)實施距今已近34年,當年標準制定時我國民用機場數量少,規模普遍偏小,飛行量不大,飛機噪聲的影響相對較小的特點已經不再符合如今的機場,因此該標準已不能適應我國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和民用機場建設、運營、改擴建的噪聲控制要求,新的標準亟待修訂與完善。此外,對于機場噪聲污染的管控、處理與處罰等措施也不盡完善,除了標準之外的法律法規等相關制度也應該盡快構建起來,逐步形成系統化的機場噪聲污染防治法律制度體系才能有效的從多方控制機場噪聲污染問題。

3.4 借鑒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先進經驗

隨著能源及環境危機的不斷加劇,世界各國對于節能與環保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特別是發達國家,將節能環保列為國家的基本發展戰略。一些民航國際組織和機場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機場節能環保措施:比如日本東京成田機場實施的廢棄物“3R”政策,即:減少(Reduce)、再使用(Reuse)、回收(Recycle)。對機場一般廢棄物進行分類,將可以再利用的廢棄物進行回收,不能直接利用的廢棄物可以做成建筑材料或者堆肥,實現資源再使用;同時收集雨水用于綠化、景觀用水、設備冷卻和環衛清潔[22]。借鑒新加坡樟宜機場、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泰國曼谷機場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的總體規劃,堅持一次規劃、分步實施,以前瞻性為指導,從規劃設計階段就以滿足旅客需求為導向[23],在完成交通運輸的基本任務的同時,充分考慮環境影響、人文情懷及社會影響。

4 典型機場應用案例

以江蘇某機場為例,對環境影響解決措施等展開描述,產生的影響如何得到解決以及應用可行性分析等。

4.1 環境影響解決措施

降低或減緩飛機噪聲影響的控制措施目前主要有三種類型:可由機場采取的降低飛機噪聲影響的主動控制措施,由機場當局和機場周邊的政府和規劃部門共同采取的規劃控制措施,由機場和當地政府共同實施的受飛機噪聲影響的敏感點建筑物的防護措施。生態保護主要包括農田保護措施、機場環境綠化、機場區域鳥類保護、水土保持措施等方面。環境空氣影響減緩措施包括嚴格大氣污染物排放、加強大氣污染源監控、強化主要大氣污染源治理。水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包括嚴格廢水排放控制、加強水污染源監控、強化主要水污染源治理。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措施包括航空垃圾及生活垃圾處理措施及污水處理站污泥處置等。

4.2 應用可達性分析

該機場建設運營過程中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主要為飛機噪聲、大氣污染、水污染以及固體廢物污染等。采用以上解決對策,飛機噪聲影響通過機場周邊用地控制、機場及相關單位運行管理、超標敏感區實施門窗隔聲和環保搬遷可以得到有效減緩,對周圍敏感點環境影響可以接受。機場落實各級政府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與地方政府共同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的目標。機場所有廢水進行深度處理,31%進行場內回用后,將大幅減少廢水排放,減少對周邊水體的影響。固體廢物實現市政集中處置,危險廢物依托有資質公司進行回收處置。機場對于鳥類的影響通過加強鳥類觀測和飛行管理的手段可得到有效緩解。在充分落實各項環保措施的前提下,可確保以上相關對策的實施具有環境合理性和可行性。

5 結論與展望

我國正處在民航事業的大發展和大規模進行民用機場建設、改擴建的階段,我們應清醒地看到以民用機場為基地的我國民航事業大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如生態影響、噪聲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諸多環境問題?!丁笆奈濉泵裼煤娇瞻l展規劃》強調,要健全生態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聚焦完善綠色治理、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減緩環境影響技術等統籌推進行業綠色發展。從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特征和要求出發,重點將綠色低碳、科教人才、深化改革、行業文化等內容為主體獨立成篇成章,更加突出對行業發展系統性、整體性和軟實力方面的考慮,更加專注民航的運行品質、結構效率和綠色發展。只有高度重視機場建設運營期的環境問題,尋求積極的應對措施,才能保障民用機場及民航事業的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段俊峰, 黃書穎. 軍用機場對周圍社會環境的影響評價及防治對策 [C]. 第四屆亞太可持續發展交通與環境技術大會, 2005, 940-944.

[2]張敏, 鄒發生, 張桂達, 等. 黑臉琵鷺在澳門的越冬分布和人為干擾影響 [J]. 動物學雜志, 2010, 45(02): 75-81.

[3]王文良, 王曉謀. 機場建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研究——以安康機場工程為例 [J].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 46(05): 746-750.

[4]張建龍. 西北部機場建設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對策 [J]. 巖土工程界, 2008, (08): 24-26.

[5]趙文德, 谷洪彪, 葛方龍, 等. 淺談大型樞紐機場建設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以北京新機場為例 [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18, 43(06): 51-53.

[6]伍岳, 夏春娟, 梁婧, 等. 北京市某機場安檢人員聽力損失動態分析 [J]. 職業與健康, 2017, 33(11): 1559-1561.

[7]VAN KEMPEN E, CASAS M, PERSHAGEN G, et al. WHO Environmental Noise Guidelines for the European Reg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n Environmental Noise and 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Effects: A Summary [J]. Int J Env Res Pub He, 2018, 15(2): 379-379.

[8]SPARROW V, GJESTLAND T, GUSKI R, et al. Aviation Noise Impacts White Paper: State of the Science 2019: Aviation Noise Impacts [J]. ICAO Environmental Report-Aviation and Environment 2019, 2019: 44-61.

[9]吳鋒昭. 機場噪聲監測及其減噪效用研究 [D]. 天津; 中國民航大學, 2019.

[10]趙芳, 王亞男, 劉海東, 等. 我國民用運輸機場的環境管理對策 [J]. 環境影響評價, 2016, 38(06): 31-35.

[11]盧力, 胡笑滸, 周鑫. 日本機場噪聲管理經驗簡介及對我國的啟示 [J]. 環境影響評價, 2015, 37(04): 40-43.

[12]丁文杉, 蔡良才, 邵斌, 等. 機場大氣污染研究現狀綜述 [J]. 環境工程, 2015, 33(03): 69-72.

[13]TSAI A P-J, PETSONK A. Tracking the skies: an airline-based system for limi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J]. Envtl Law,

1999, 6: 763.

[14]劉姝童, 劉詩嬌, 夏鳴, 等. 天津機場運行對區域空氣質量影響評估研究 [J]. 科技風, 2021, (09): 141-144.

[15]夏祖西, 彭華喬, 蘇正良, 等. 機場除冰液對水環境影響的研究進展 [J]. 四川環境, 2009, 28(01): 54-56+109.

[16]CORSI S R, ZITOMER D H, FIELD J A, et al. Nonylphenol ethoxylates and other additives in aircraft deicers, antiicers, and waters receiving airport runoff [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3, 37(18): 4031-4037.

[17]牟全君. 我國民用機場建設運營的突出環境保護問題及解決對策 [J]. 北方環境, 2012, 24(02): 116-120+140.

[18]劉照博. 民用機場選址評價與優化研究 [D]. 天津; 中國民航大學, 2015.

[19]任衛東. 通用機場選址的作用和要求 [J]. 民航管理, 2019, (11): 72-73.

[20]郝睿. 機場總體規劃與城市規劃關系的思考 [J]. 山西建筑, 2019, 45(17): 30-31.

[21]趙健. 機場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探討——以東部某樞紐機場總規環評為例 [J]. 華東科技:綜合, 2020, 0(6): 451+475.

[22]徐軍庫. 綠色機場建設與智能建筑 [J]. 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 2008, (06): 18-22.

[23]姚晏斌. 國外機場總體規劃管理經驗借鑒及啟示 [J]. 交通企業管理, 2021, 36(02): 103-106.

作者簡介:

孫映祥(1965.9—),江蘇興化人,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管理,工程管理。

猜你喜歡
環境問題機場
數說·大興機場
機場罷工
如何避免GSM-R無線通信系統對機場電磁干擾
航Sir帶你逛機場——東京國際機場
面部識別使機場安檢提速
淺析露天煤礦開采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
一般工科院校大學生對我國環境保護現狀的認知分析
最有創意的機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