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養殖技術要點

2022-07-04 07:38趙萬利江明松
畜牧獸醫科學 2022年21期
關鍵詞:產蛋母雞雛雞

趙萬利 江明松

摘要:為確保雞蛋、雞肉質量,最大限度提升雞養殖的經濟效益,需要對雞養殖技術給予高度重視。該文以陜西省漢陰縣為研究區域,從雞舍選址、建舍、不同生長階段的雞群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論述了科學的雞養殖技術,以期提高當地雞養殖效益,促進雞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雞;養殖技術;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21.010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ggs and chicken meat,to maximiz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hicken breeding,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hicken breeding technology.Taking Hanyin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are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chicken breeding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chicken house site selection,house building,feeding management of chicken flock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epi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etc.,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ocal chicken breeding efficiency,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cken breeding industry.

Keywords:chicken,breeding technology,feeding management

0? 引言

漢陰縣隸屬于陜西省安康市,位于陜西省南部,安康市西部,地處秦巴腹地,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1 ℃。隨著畜禽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漢陰縣雞養殖業也逐漸朝著集約化、規?;D變。規?;B殖環節較多且較復雜,需要養殖人員具備專業的養殖技術,但當地大部分養殖戶在雞養殖過程中,多憑借飼養經驗與飼養習慣,對科學養雞技術缺乏深入了解,現階段仍存在一些飼養誤區與不足之處。該文就此展開研究,對雞養殖技術相關要點進行探討分析,以提高養殖場經濟效益,促進區域內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1? 雞養殖技術分析

1.1? 場地選擇

雞對養殖環境要求不高,但為提高養殖效益,防止禽類疫病的傳播與大面積擴散,則需要科學選址。對于散養模式的養殖場,盡量以林地為主,前期采用圈養方式,后期進行放養,白天將雞放入林中令其自由覓食,夜晚收群,以增加雞群整體活動量,提升雞肌肉質量及機體素質,另外也能適當減少飼料成本。要盡量遠離居民區、學校、化工廠及交通要道,選擇地勢較高、靠近水源、背風向陽、光照效果及通風效果良好的開闊地建場,要保障水電能正常供應,水源清潔且充足、具備良好的排水及排污條件,交通便利,為后續養殖管理及銷售運輸奠定基礎。

1.2? 圍欄建舍

合理規劃養殖場內雞群的生活區、生產區、隔離區和消毒區等。在背風向陽、地勢相對平坦的地方搭建雞舍,盡量坐北朝南,雞舍建設材料可就地取材選擇磚塊、木條、竹條等,雞舍高度盡量大于2 m,窗戶距離地面30 cm左右,便于通風換氣。若是舊房改造,可在原來墻體上增設地窗,確保房間內采光效果良好,窗口處要做好密封工作,避免黃鼠狼、蛇、老鼠、鳥等侵入驚擾雞群。雞舍內搭建數個距離地面50 cm的雞群休憩架,材料可采用竹木材或鐵絲網等,地面鋪一層木屑或粗糠,四周放置多個料槽、飲水器,一般每50只雞配置1個料槽和一個飲水器[1],母雞飼舍還要放置多個產蛋箱。1個雞舍旁要建設1個育雛室,盡量選擇磚塊、土坯等保溫控濕效果較好的材料建舍,也可在育雛室內安裝控溫、控濕功能的電器設備,以根據需求隨時調控溫度與濕度。養雞場周邊要建造圍欄,材料可選擇竹條、木條、尼龍網或鐵絲網等,圍欄高度控制在2 m左右,防止雞飛出場外。建造圍欄時,每隔3.5 m用1~2個木樁或水泥樁進行加固。

1.3? 品種選擇

雞的品種較多,為確保雞養殖效益,建議養殖戶結合市場需求,選擇適應漢陰縣氣候條件、生產性能好、抗病能力強、耐粗糧且肉質好的本地土雞品種,以提升養殖效益。漢陰縣較常養殖的雞品種主要有溧陽三黃雞、盧氏雞、狼山雞等。購買雞種時要確保無病雞,要挑選雙眼有神、活潑好動、叫聲洪亮、絨毛順滑有光澤、雙腿強勁有力、腹部平坦、肛門周邊無糞便的優質雞苗。

1.4? 控制養殖密度

合理的飼養密度是雞群健康生長發育的保障,也是有效防控禽類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單位面積內飼養雞的數量過多,雞的活動范圍就會縮小,運動量減少,容易出現飲食位不足現象。長此以往,弱雞會因爭食不過造成機體營養不良,繼而引發啄羽、啄肛等疾病,影響整體養殖效益。雞雖然體型小,但相同體重的雞群所排出的二氧化碳量要比豬群高2倍,若雞舍內養殖數量過多則很容易導致雞舍內二氧化碳含量超標,過多的雞糞也會產生大量氨氣、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較大時容易刺激雞呼吸黏膜、可視粘膜等,誘發多種炎癥,嚴重威脅雞群健康,影響雞群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要經過科學測算,合理控制雞舍內養殖密度,雞舍面積一般可設計為120 m2左右,飼養密度15 只/m2為宜。育雛室面積可設計為30 m2,飼養密度70 只/m2為宜[2]。放養密度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7 000 m2林地放養2 000只左右的雞即可,避免雞群排泄物過多難以被放養土地自然降解,破壞周邊生態環境,也不利于雞群的健康生長。

2? 雛雞飼養管理

2.1? 溫濕度、光照及營養管理

2.1.1? 溫濕度

育雛期間要做好育雛室內溫度、濕度、光照及營養等多方面的管控,切實滿足雛雞發育需求。雛雞自身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弱,保溫能力較差,因此需要在較高溫度環境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雛雞1~3日齡時育雛室內溫度應保持在33~35 ℃,1~6周齡時,每周要均勻降溫1~2 ℃,待雞群可以脫溫到常溫飼養時,溫度降為19~22 ℃為止。調溫期間要注意觀察雛雞反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控。雛雞1周齡內,舍內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75%,3周齡后逐漸降低,降至56%~62%最為適宜。另外,利用自然通風及機械通風方式,保證雞舍內通風環境,避免舍內氧氣濃度過低,影響雛雞新陳代謝及機體對飼料的利用率,增加發病幾率。

2.1.2? 光照

雛雞視覺發育不健全,需要較強的光照才能令其順利覓食、飲水。因此,1~3日齡雛雞需接受24 h光照,4~7日齡后縮減至18 h/d光照,1~2周齡雛雞可用2.5~3.2 W/m2的日光燈照射12h/d,3周齡雛雞可應用0.8~1.2W/m2的白熾燈照射12 h/d[3]。雛雞在4周齡后可在白天進行放養,接受自然光照,晚上歸舍封閉養殖,無需光照。

2.1.3? 營養

雛雞初生2 h內,可給予添加適量生理鹽水和5%葡萄糖的18 ℃左右溫開水,切忌飲用涼水。喂水后2~3 h可喂料,飼料應選擇易消化、質量好的飼料糧,飼料中粗蛋白含量應達到19%~20%,鈣物質含量0.9%左右,磷含量0.6%~0.65%。7 d內的雛雞要遵循少量多次的飼喂原則,每天投喂6次左右,隨著日齡的增加適當減少喂養次數,并增加單次喂養飼料量。21 d后,可適當調整飼喂計劃,喂食量要以料槽內不剩飼料最佳。

2.2? 放養期間管理

雛雞剛步入放養模式時,為避免雞舍內外溫差較大導致雞群生病,需要在雛雞完全脫溫后嘗試性地進行短時間多頻次放養,雞群適應外界溫度后再進行完全放養。放養前要對放養環境進行全面清理,并選擇天氣晴朗、氣溫適宜時放養,放養時長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雞生性膽小易受驚,因此,禁止在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進行放養,放養期間盡量避免人為的大動靜驅趕,以減少對雞群的刺激,防止雞發生應激反應誘發多種疾病或直接被嚇死。

雞群放養期間,為防止雞群自由覓食不足影響雞的正常生長發育,可于每日早晚給予補飼,給雞群飼喂青草、玉米、糠麩、蔬菜、豆粕、蚯蚓等飼料,并添加適量維生素、礦物質等,滿足雞的營養需求。飼料原料要確保衛生安全,禁止使用發霉、變質原料。飼料投喂要注意定時定量,投喂飼料量100 g/只為宜。也可于養殖場或放養林中種植不同種類的中草藥,供雞群自由啄食,改善雞肉風味,提升雞群整體抗病能力,減少多種常見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提高養殖效益。

3? 育成階段飼養管理

育成階段雞體重增加較快,需要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并適時分群飼養,以提高雞機體免疫力,降低發病幾率,促進其更好地生長發育。育成前期飼養密度可合理控制在12~14只/m2,育成后期控制為8~10只/m2。一般來講,雞群生長至4月齡、體重為2 kg時即可出欄進入市場,母雞可適當延長飼養時間。處于育成前期的雞群對營養要求較高,養殖戶應注重該階段的營養供應,以確保雞群穩定增重,提升出欄效益。育成前期飼料中粗蛋白含量應為15.5%~16%,鈣、磷含量與育雛期相同。光照時間10 h為宜,光線照射不宜過強。雞于育成后期時其外形及生理特征均會發生變化,機體發育速度加快,此時也是母雞提高產蛋潛能的關鍵時期,應將光照時長控制在10 h以內,避免光照時間過長導致母雞早熟,影響其產蛋性能。育成期要適當調整母雞飼料,粗蛋白含量要低于14%,或對總投喂量加以限制,避免母雞超重影響產蛋[4]。若體重過輕,也要適當延長飼養時長,要在上籠前將其體重增加至正常值范圍內。17周齡內的母雞在上籠前需要進行1次驅蟲處理,按照1∶6的比例將吩噻嗪與飼料摻拌均勻后讓雞群自由啄食,可有效驅除雞蛔蟲、線蟲,給予丙硫苯咪唑5~15 mg/kg體重一次性內服,以驅除雞腸道線蟲、絳蟲和吸蟲。產前過渡期要將母雞轉移至蛋舍,飼料中粗蛋白含量調至0.9%左右,鈣含量增加為2%~2.5%,以滿足此階段母雞的營養需求。進入產前過渡期后,可每天適當延長15 min光照時間。

4? 產蛋階段飼養管理

母雞在產蛋前期較為敏感,機體抵抗力也較差,需要飼養人員精心照顧。該時期應確保雞舍內溫度不超過25 ℃,相對濕度控制為60%為宜,光照時間適當延長至16 h左右。該階段飼料中粗蛋白含量要維持為18%~19%,鈣含量維持為3.3%~3.5%,磷含量要高于0.4%,同時要確保飼料中含有均衡的氨基酸、充足的維生素,以確保母雞產蛋率能上升至高峰期[5]。產蛋中期母雞的產蛋率逐步降低,此時應適當降低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添加適量維生素,促進母雞產蛋后恢復,盡量維持其產蛋率。產蛋后期產蛋率整體較低,此時應延長光照時長0.5~1 h,以刺激母雞腺體,進而增加產蛋強度,同時要將休產母雞挪至另外雞舍,以實現蛋舍內最佳的料蛋比。

5? 疾病預防

5.1? 建立健全防疫體系

養殖場內要建立健全防疫體系,采用封閉化養殖模式,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對雞舍進行全面清潔及消毒管理。雞舍進出口可設置消毒池,禁止無關人員出入,運輸車輛也要做到徹底消毒。雛雞進入圈舍之前,應使用雙鏈季銨鹽類、皂酚類及戊二醛等消毒劑徹底消毒1次,若圈舍內發現有跳蚤、虱子等體外寄生蟲,可使用菊酯類殺蟲劑噴霧消殺1次。每周對雞舍環境、飼料槽、飲水器等消毒處理1~2次,飼料槽、飲水器消毒后再使用清水沖洗2~3次,晾干后再使用。疫情高發期應適當增加消毒次數,輪換使用消毒劑,提高實際消毒效果。雞群出欄后要對雞舍進行全面清理與消毒,空置3周后再放進下批雞。

5.2? 免疫接種

疫苗接種是目前防治各類疫病傳播的最為有效的手段,因此,養殖場應按照科學免疫程序,結合當地養殖場周邊疫情、本場發病率、雞群免疫水平等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在不同階段為雞群接種各類疫苗。疫苗要從正規生物科技公司購買,嚴格把控疫苗質量,并做好疫苗的運輸、貯藏等管理工作。使用時根據接種說明控制好接種劑量,確保免疫效果。1 d雛雞可接種馬立克氏疫苗,7 d雛雞接種雞新城疫Ⅳ系苗,12 d雛雞接種法氏囊苗,20 d接種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疫苗和Ⅳ系苗,30 d接種雞痘疫苗,60 d接種雞新城疫Ⅰ系苗,70 d給予禽流感苗接種,90 d接種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疫苗,母雞產蛋前再次接種禽流感苗。雞群成功免疫后,可抵抗相應病原微生物,減少疫病暴發概率。

6? 結束語

科學的雞養殖模式及飼養技術生產出的雞蛋、雞肉等營養價值更高,市場競爭優勢更為明顯,不僅能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入,也為畜禽綠色養殖奠定了基礎。為幫助養殖戶獲取更高的養殖效益,進一步滿足當代消費者的食用需求,就需要養殖戶不斷提高雞養殖技術,在飼養管理中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改進與調整,做到科學選址建舍,合理控制養殖密度,不同發育時期的雞群給予溫濕度、光照、營養等多方面的合理調控,并建立完善的養雞場防疫體系,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在不同階段為雞群接種不同的疫苗,做好雞群防疫措施,推動產業經營,促進漢陰縣家禽養殖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白冬梅.雞養殖技術要點解析[J].畜禽業,2021,32(10):63-64.

[2] 覃善高.提高雞養殖效益的技術要點探究[J].畜禽業,2021,32(7):17-18.

[3] 韓永帥.肉種雞養殖管理技術要點[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1(4):34-35.

[4] 姜峰.淺析蛋種雞養殖防疫管理技術[J].吉林畜牧獸醫,2022,43(5):38-39.

[5] 孫勇鋼.注重細節管理提高蛋種雞養殖效益[J].現代畜牧科技,2022(3):42-44.

猜你喜歡
產蛋母雞雛雞
母雞
母雞下蛋
產蛋目標
母雞
夏季嚴防雛雞中暑
動物產蛋王
優選雛雞四法
影響蛋鴨產蛋的因素(上)
雛雞白痢的診斷與防治
母雞喜歡在舒服的地方產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