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豬養殖技術管理及養殖模式

2022-07-04 07:38李海蘇
畜牧獸醫科學 2022年21期

李海蘇

摘要:生態養殖豬作為可持續健康環保的養殖方式,逐漸興起,需要從環保、綠色、健康等方面對豬實施管理,才能得到高質量的豬肉制品,生態養殖方式對生態環境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該文通過對生態豬養殖技術管理進行探析,旨在探索出科學合理的養殖模式,為養殖戶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生態豬養殖;養殖技術管理;養殖模式

中圖分類號:S828;S858.2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21.011

Abstract:As a sustainable,healthy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way of raising pigs,ecologically raised pigs are gradually rising.Only by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Green and health management,can high-quality pork products be obtained the ecological culture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pig breeding technology,in order to explor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reeding model,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armers.

Keywords:ecological pig breeding,breed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breeding model

0? 引言

傳統的養殖業污染與養殖問題,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采用生態豬養殖技術能滿足市場對肉制品安全生產的需求,充分保障豬肉產品的健康,還能減少對我國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資源優化。該文通過對生態養殖豬的技術管理進行探究,旨在形成科學合理的養殖模式。

1? 生態豬養殖要點

1.1? 科學選址

在進行養殖生態豬時,對于養殖場的選址工作需要重點把控,要保證選址的科學性合理性,不然會導致今后養殖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因此,需要養殖場的工作人員提前了解當地發展的規劃,選擇在適宜的養殖區內選址建場,以此杜絕后期搬遷的后果。具體是指在選址的過程中要選擇一些地勢較為平坦,通風流暢的地方,并且要避開污染源,如避開居民生活區、屠宰場、化工廠等,還要遠離水源區、風景區等,防止因為養殖而污染了周圍的環境。同時還要遠離公路主干道路500 m,確保養殖環境的安靜。在選址的過程中,還要保證周圍的水源、電力等充足,尤其是水源,要確保能為養殖場提供充足的水源,更好地滿足后期養殖的需求。

1.2? 科學建場,合理分區

在養殖生態豬的過程中,為了能有效避免疾病的傳播與防止污染,需要實施封閉式的管理,在進行分建設養殖場時,需要結合生態豬的養殖模式與特點,合理適宜科學地進行各區域劃分。通過結合養殖場中的規模,對養殖場中的各個區域進行合理的規劃,以此嚴格地控制好養殖場的面積,杜絕不斷擴建,建設符合養殖場需求即可。在對圈舍進行建造時,可以根據南北朝向為依托進行建造,確保養殖場能具有充足的光照、通風等,并且在建造過程中要合理地對各個區域實施布局,如生活區、生產區、飼料區、隔離區、妊娠區等進行功能劃分合理布局。通過科學性的劃分,確保生活區、生產區、飼料區等處于上風口,隔離區、糞污區皆處于下風口,可以有效地避免區域內的交叉感染現象的出現[1]。此外,還需對養殖場的硬軟件設施設備進行完善管理。如完善相關的水槽與料槽設備、通風設備、消毒設備等,確保能滿足養殖場的基本需求。并且在建設豬舍時,需要依據豬的實際情況控制圈舍的面積,如肥豬一頭占地0.8 m2,一頭母豬占地5.5 m2,一頭公豬占地1 m2,可以結合豬的實際占地面積進行建造圈舍。在地面安裝上則可以使用漏糞地板,這樣的安裝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細菌的滋生,還能大幅度減少污水量,為生豬養殖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并且要合理控制圈舍的門窗面積,以此來保證光照的充足、通風順暢,并在生態豬的棲息地上,要采用高架網床技術將上層作為豬的活動區域,底層則用來堆積糞便,促進生豬的健康成長。

1.3? 放養舍養結合

在生態養殖豬的模式上,可以基于圈舍飼養模式中,輔之以相對應的放養模式,借此形式讓豬群能實現自由活動,促使其適應性與抗病能力的不斷提高。而在此種養殖模式下,需要養殖人員能大力重視養殖場的發展規劃,在養殖場中為豬群能提供相對應的運動區域,劃分一定的運動區。并且每天還要對豬群的運動區進行詳細的檢查,及時發現運動區域的尖銳物,更好地保障運動區域的安全與整潔。在白天則是可以采取放養模式,遇到極端天氣時則要禁止放養;夜晚則可以采取舍養為主,能有效地保障豬群的安全。同時養殖人員還要及時地在養殖場和運動區域內種植適應的農作物,以此更好地滿足生豬覓食需求,借此形式不僅能滿足生豬飼料的多樣性,降低養殖成本,還能不斷提高養殖的效益。

1.4? 改良養殖豬品種

在對生態豬實施養殖時,還要重視對生態養殖豬的品種改良工作,借此縮短生豬的出欄周期,提高生豬的養殖效益,降低生豬的患病的幾率。在對生豬品種實施改良時,通常是需要做好相對應的引種工作,如通過從非疫區進行引種,并要做好檢查的引種豬的健康工作,避免在引種過程中引入患病豬。在引種后,需要對引種豬進行隔離飼養1個月,在1個月后確保引種豬沒有出現異常的情況,再進行正常飼養,并在后期借助雜交的方式實現改良品種的目的。并且在此過程中還要做好推廣人工授精的工作,借助授精技術降低傳染病的發生率,并且在人工授精時,做好系列的研究工作,以此來更好地提高授精的成功率與養殖戶的效益。

1.5? 采用現代技術監控

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讓信息技術開始廣泛地應用在社會中的各行各業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生態豬養殖過程中,可以采用監控技術應用于養殖場中,讓監控設備對圈舍進行安裝,對養殖場實施360 °無死角的監控,以便第一時間發現豬群出現異常,及時地采取相對應的處理。同時,還可以利用傳感技術將傳感器安裝在豬舍內,借助傳感技術動態化的監測,對豬舍的溫度、濕度等實施監控,倘若出現數據異常,養殖人員需要及時進行調控,保證豬群的健康[2]。

1.6? 保持環保衛生

為了能真正落實生態豬養殖的目的,在實施生態豬養殖時,養殖人員要高度重視環保衛生工作,為生豬提供一個良好且健康的圈舍環境,促使豬群的健康與安全,達到減低感染疾病的效果。養殖人員在養殖中需要控制好生豬的養殖密度,可以通過結合生豬的日齡、品種等因素采取分群飼養的原則,以此來規避擁擠導致豬群產生呼吸疾病。同時,在炎熱的夏天還要做好豬群中的通風、降溫等工作,避免豬群出現中暑現象,如有必要,還可以在圈舍內安裝相應的排氣扇、風扇等,以此來推動圈舍空氣的流動,避免空氣污染,直接威脅到豬群的健康安全。嚴寒的冬天,則需要做好豬群的保暖與御寒工作,確保豬舍的溫度能在20 ℃,此為最佳溫度,能規避豬群患病的風險。而在規?;酿B殖過程中,高度重視對通風設備、溫控設備的安裝與應用,借此模式為養殖場后續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此外,養殖人員還要做好養殖場的糞便清理、污水處理等相應工作,將污水進行收集,并灌溉于農業中,能有效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如可以通過采用漏縫地面—免沖洗—減排放養豬模式,借此模式不僅能起到緩解圈舍污染的問題,還能實現生態化的養殖效果。

1.7? 重視消毒管理

在實施生態豬養殖中,要高度重視養殖場中的消毒管理工作,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消毒方案,確保消毒工作能落到實處,借此防止豬群疫病的傳播與發生。養殖場還要配備相對應的消毒設施設備,如消毒池、消毒柜、消毒噴灑設備等,借此滿足消毒工作的需要。并且還要落實對消毒劑的采購工作,購買日常工作中經常用到的消毒劑,如過氧乙酸、生石灰、高錳酸鉀、氫氧化鈉、75%酒精等,在使用消毒劑時要做好靈活地進行選用消毒劑,防治細菌產生耐藥性,實現良好的消毒效果[3]。如在對生豬實施消毒時,可以首先選用硫酸氫鉀、苯扎溴銨等刺激性相對而言較小的消毒劑;對環境進行消毒時,則可采用1%火堿、0.05%過氧乙酸、5%石灰水等消毒劑;對飲用水進行消毒時,則可采用1%新潔爾滅、0.1%過硫酸氫;對圈舍實施消毒時,則可采用甲醛、戊二醛德國消毒劑。通過一系列消毒劑的選用,確保消毒能真正做到全面與徹底,更好地殺死細菌與病毒,防治疾病的產生。

1.8? 加強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是生態豬養殖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養殖人員需制定可推廣、可復制的飼養管理模式,借助規范化與標準化的管理模式,提高養殖場的效益。養殖人員在喂養時,需依據生豬日齡、品種等做好飼料的分配工作,確保粗細飼料的合理分配,提高飼料的轉化率,保證生豬的營養均衡,達到合理化的養殖效益。同時,還要定期地為生豬提供充足的微量元素與營養元素,如為生豬提供一些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礦物質等,滿足生豬的營養需求,促進其抵抗力的提高。同時,還要做好相對應的飼料管理、儲備等相應的工作,避免飼料霉變,針對霉變飼料要及時進行丟棄,禁止投喂。養殖人員還要養成良好的喂食習慣,做到定人、定時、定量等進行投喂,避免經常性地更換飼料,在喂食中秉持著少量多次與循序漸進的原則,杜絕生豬產生應激性反應。此外,還要做好對飲用水的監測,對水質實施定期的檢查,一旦發現飲用水出現污染情況需要立即消毒,冬天要對生豬飲用水進行加熱,避免疾病的產生。

1.9? 落實防疫防治

疫病防治是養殖中最為重要與關鍵的環節,需要養殖場的人員能在養殖中樹立起相對應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以此來不斷提高疫病防治的效果。養殖人員要發揮出數字技術監控系統的作用,對生豬實施動態化的跟蹤,在監控過程中一旦發現生豬出現不進食、不合群等現象,則要第一時間采取相對應的治療。同時,還要結合疫病發生的特點,做好相對應的防疫工作?,F階段疫病發生時,主要采取的手段是疫苗接種,此為疫病防治的最有效手段,因此養殖人員需要結合生豬的日齡、時期等落實相對應的疫苗接種工作,從而做好豬瘟、口蹄疫、流行性腹瀉等系列疾病的接種工作,實現對疫苗的防控。另外,還要重視藥物預防工作,通過將青霉素、土霉素、金銀花等中草藥融入飼料中,降低疾病發生的概率。此外,還要做好相關驅蟲工作,通過采用驅動藥物,如敵百蟲、阿苯達唑、阿維菌素等,輪流進行更換,杜絕寄生蟲的發生,而針對病死的生豬、污染飼料等,則要嚴格依據病害動物的相關規程進行處理,避免疾病的傳播[4]。

2? 生態豬養殖模式

2.1? 農戶單獨運作模式

農村人口雖然眾多,但由于農戶的資金有限,養殖場規模通常較為狹小,加之農村的交通并不發達,生態豬養殖的發展具有局限性[5]。面對此現狀,養殖戶可以向銀行貸款,以此作為啟動資金,并利用農村當地所具有的優勢性搭建出具有農村特色的養殖場,從而為生態豬提供高質量與原生態的飼料。此種飼養模式是目前具有發展前景的養殖模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可以大面積進行推廣。

2.2? 企業與農戶互助運作模式

此運作模式具有良好的資金優勢,從豬的質量上而言,企業具有能力、資金與技術,能培養出優質量的生豬品種。并且企業還能招聘較為優秀的技術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計劃,也能為豬肉的銷售提供良好的計劃。但在天然、有機及綠色飼料上,卻無法找尋合適的渠道,需要企業能積極地與農戶實施合作,打造互補互助的企業農戶運作模式,推動生態豬養殖模式的健康發展。

2.3? 信息化養殖模式

科學技術的發展,讓諸多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于生態豬養殖技術中,借助信息技術提高管理效率,促使生態豬養殖模式能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同時還能對生豬的生長情況實施監督,第一時間發現生豬存在的問題,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措施[6]。并且還要建立相對應的資料庫,借助大數據技術對養殖實施深入性的分析,從而不斷提升生態豬養殖的水平,促使養殖質量的不斷提高。通過此種養殖模式,能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推動養豬行業的健康發展。

2.4? 立體化養殖模式

已有的養殖模式較為單一,飼養過程中所產生的糞便,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污染,而采用此種立體化養殖模式可以將糞便實現合理化的利用。此種立體化養殖的原理是一條食物鏈模式,能達到減少生豬養殖成本,讓生豬養殖業實現循環式發展,達到降低污染的效果,此種模式對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推動性的作用,有效減少了傳統養殖模式對環境的破壞。

3? 結束語

生態養殖豬的技術將會不斷進行完善,此種養殖技術會逐漸取代傳統的飼養模式,在未來占據市場中的大份額,有較為良好的發展空間。相關人員需要在今后養殖工作中增強對生態豬養殖技術的研究,調整傳統的養殖技術,促使生態豬技術能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源昌.生態豬養殖生產管理與疫病防控[J].畜牧業環境,2022(6):41-42.

[2] 王誦濤.生態豬養殖的關鍵技術及其發展趨勢[J].畜牧業環境,2022(12):29-30.

[3] 黃建生.豬生態健康養殖方法與疾病預防管理探討[J].畜牧業環境,2022(11):45-46.

[4] 王宏.豬生態健康養殖方法與疾病預防管理探討[J].畜禽業,2022,33(8):30-32.

[5] 袁世池.生豬生態養殖技術要點[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4):123-125.

[6] 于燕波.生態豬的養殖技術及疾病防控措施[J].畜牧業環境,2022(15):49-5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