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組織在促進學風建設中的路徑研究

2022-07-05 23:45吳雷汪楷博
關鍵詞:學生組織學風建設高校教育

吳雷 汪楷博

摘? ? 要:學風建設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高校內良好的學風建設可以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推動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大學發展觀,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成才。但隨著社會發展,社會環境的多樣化從行為舉止、道德規范和思想意識多維度地影響著高校學生發展,進而影響著學生組織的積極性、正規性和純潔性,作為高校學風建設的一大支點,學生組織的積極作用會推動高校學風建設正向發展,文章從學生組織推動學風建設的角度出發基于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提出學生組織促進學風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教育;學風建設;學生組織;班杜拉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7-0073-04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把青年一代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因此必須要把教育事業放在第一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當今國際格局動蕩,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青年學生是我國實現一超多強的重要支撐,因此要求我國高校要解決如何培養大學生,培養什么樣的大學生的根本問題。

學風一般是指高校學生的學習態度與風氣,優良的學風建設是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體現,是衡量高校人才培養水平的標準,同時也是高??沙掷m發展不變的主題。在推動學風建設發展因素中,學生組織對于學風建設的影響不可忽視,學生組織作為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群體,具有活動范圍廣、影響力大和傳播能力強的特點,是連接學校和學生的橋梁,也是以學生視角傳承學校精神的重要載體。

從高校角度看,學風建設會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高低和高水平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從學生角度看,良好的學風建設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但目前推動學風建設的過程中仍受到環境、學校內部以及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對于學生思想意識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因此本文以學生組織在學風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為出發點,基于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探索學生組織促進學風建設的路徑,從而促進高校高水平人才建設,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文獻綜述

我國學者對學風建設的研究從2010年開始出現噴井式增長,大部分學者圍繞著學風建設展開開發研究和管理研究,還有一部分學者圍繞著高校學風建設進行研究,有少數人是在特定的環境或主題下對學風建設進行研究。各位學者研究主題不同,但大致可以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風建設的定義和作用研究

馬博虎、李娜認為學風是大學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保證,是大學辦學水平的根本體現,是大學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1]。陳玉棟從三個方面對學風的概念進行理解。他認為:首先,學風與人們的學習活動密切相關,所闡述的問題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向性。其次,學風的概念在不同的學科領域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同時存在實質上的共性要素,均具有各自的目的、形式和主體。最后,學風具有相應的引導作用。針對于高校學風而言,優良的學風能夠對高校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2]。邵兵、張勇和彭飛認為學風建設是指對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征和精神風貌進行教學與教育管理的實踐行為[3]。

(二)學風建設的途徑研究

楊曉東認為加強學風建設可以從加強學生職業理想教育;加強教師責任感教育,增強對學生的示范作用;通過學團部門開展課外活動,增強學生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做人意識;加強教育教學制度與法規建設,重點整頓高校學生考風以及整頓學校周邊環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4]。金文斌從教風和學風兩個方面提出推動學風建設途徑。教風方面,要加強教師理念信仰與職業道德,并且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育和諧共融的師生關系。學風方面,要制定可行的培養方案,灌輸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塑造求真的求學精神[5]。王濤指出應該圍繞著“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來推動學風建設,如建設優良的師德師風,營造校園文化,良化教學效果,建立獎懲機制,搭建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平臺[6]。

(三)學風建設研究方法研究

目前對于高校學風建設的研究方法主要圍繞著調查問卷法以及一些數學建模方法展開調查研究,還有部分學者基于管理學理論來提出推動學風建設的對策。

苗紅霞、王志華、劉群選擇山東省5所院校開展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800份,并用SPSS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最終得出影響學風建設的因素,并作出綜合評價[7]。張挺面向學生發放了1 000份問卷對學風狀況進行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并提出建議[8]。謝俊慧根據00后大學生的特征,從學生、教師、高校、社會四個層面分析了影響00后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因素,并利用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最后邀請專家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推動學風建設的路徑[9]。楊子天、溫上海用關聯分析算法將高校一卡通、教務信息系統、學生工作數據等多渠道多維度的數據進行分析,為高校學風建設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輔助[10]。

通過對國內學者研究現狀的梳理,發現不同學者通過不同視角對學風建設進行研究,具有一定借鑒意義,同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對于學風建設的研究目前還停留在表面,大部分文章還停留在對政策以及字面意思的解讀,使高校對學風建設沒有良好的入手點。二是上述研究大多數都是以自上而下的視角來解讀學風建設的內涵和路徑,對于從某一個點入手研究學風建設的文章較少。三是對于推動學風建設路徑過于單一,在新時代的情境下,對于促進學風建設路徑應隨社會的進步而改變。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概述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是目前在社會學界經常用于研究學生教育的理論之一。徐歡、吳國斌通過大量的對比試驗觀察,通過對試驗結果的觀察和凝練,提出了觀察學習理論、三元交互理論、自我調節理論和自我效應理論四項內容,該理論指出人的行為受到個體和環境之間交互作用的影響,并且人的行為可以通過觀察學習模范來改變[11]。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主要分為觀察學習理論、三元交互理論、自我調節理論和自我效應理論四部分內容(如圖1所示)。其中最主要也是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核心——觀察學習理論。

班杜拉認為觀察者可以通過觀察被觀察者的示范行為進行學習,不僅僅停留在復制被觀察者的示范行為,而是加入自我理解。這個環節由四個過程組成,觀察者通過注意過程觀察和學習示范行為,然后在保持過程和行為重視過程中對示范行為進行消化和吸收,最后通過動機過程將行為重現。第二個是三元交互理論,班杜拉指出個人的認知和行為與環境因素是不可分開的,三者之間相互決定,相互影響。人的認知和行為與環境正相關,相反當人的認知和行為改變時,所處的環境也會跟著改變,因此不能把三者單獨放在比另外一個更重要的位置上。班杜拉認為自我調節由自我觀察、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應三個過程組成。觀察者在自我觀察環節將消化后的示范行為進行評價并不斷完善,隨后在自我評價環節過程中形成對外展示前的心理預期來衡量與示范行為之間的效果差距。效果差距所產生的情緒會在自我反應環節中給觀察者帶來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最后一個內容是自我效應理論。班杜拉認為自我效應是衡量觀察者的認知、行為與環境三者之間的影響程度。受到成敗經驗、觀察經驗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成敗經驗是自我效應形成的前提,觀察經驗是觀察者行動的基礎。觀察者首先通過成敗經驗來判斷自己是否具備對應的能力,再通過觀察經驗預判事情的心理預期以及結果。此外觀察者的自我效應還受到能力強的示范者的言語勸說和自身情緒的影響。

所以依據上述的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學風建設可以通過樹立某一個人或某個組織為示范者,讓學生們作為觀察者在認知上產生學習和觀察的意愿,進而模仿示范行為,實現正循環效果,促進學風建設正向發展。那么作為開展學生活動主戰場——學生組織應在學風建設中起到示范作用。

三、學生組織在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生組織是以學生為主力軍,是開展學生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協助學校開展一系列工作的重要力量。學生組織能依據自身優勢,通過“二課”陣地,搭建學校學風建設工作平臺,推動校園內學風建設的良性發展,作為一項長期工程需要不斷創新發展。在促進學風建設過程中仍受到互聯網、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出現認知性、穩定性和認識性問題,對學風建設的效果目前仍有一些局限性。

(一)自媒體下對學生組織的認知性問題

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近幾年以自媒體形式出現的各大娛樂軟件大行其道,信息之間的界限逐漸削弱,傳播速度明顯加快,影響改變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根據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觀察學習理論,當這類具負面影響視頻大肆傳播后,學生會下意識地模仿視頻中“被觀察者”的模樣,導致學生干部對學生組織存在的意義模糊化,出現一些違紀現象,不利于學風建設。

(二)學生組織營造的學習環境穩定性問題

相較于其他學生組織,高校學生會的特點要求學生會中的學生干部不僅要成績優異,工作能力也要突出。班杜拉認為環境和個人認知之間是相互作用的,當學生所處的環境積極時,個人認知同樣也會積極化,反之,則會消極甚至極端化。學生會作為學生代表的集體,在營造學習環境中有著重要“帶頭雁”作用。對于普通學生來說,學生會更多的是某一次活動中的組織領導者,如果學生會整體的學習成績不佳,學習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到表率作用,也代表著他們從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權威性,舉辦的一些活動也不會有學生來參加,不利于學生個體發展以及學風建設。

(三)家庭對于學生組織的認識性問題

隨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信息不斷的升級與更新,教育方法也層出不窮。家庭是學生的第一位教師,家長的一些想法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決定。有很多家庭對于孩子在學校的發展并沒有達到正向的引導,家長會干擾孩子在校內的發展,尤其是面對學生組織的態度尤其強硬,他們認為參加學生組織沒有意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那么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觀察者在開始某項工作之前會衡量自己有沒有勝任的能力,這種認知會受到言語勸說的干擾,尤其是當勸說者的聲望、地位都很高時,言語勸說的效果會成倍增加。因此當學生聽從家長極端的勸導后,他們認為加入學生組織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在平日表現中也會失去一定的活躍性,不積極參加舉辦的活動,會失去很多表現的機會,個人發展受限。

四、學生組織促進學風建設的路徑選擇

學風建設是高校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學風建設的好壞影響著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甚至會影響到學校的風評和發展,可以說是高校最重要的基礎性建設。高校學生會組織和學生會成員是開展課余學生活動的主力軍,學??梢酝ㄟ^學生會組織舉辦各種課余活動來培養學生能力,增長學生見識,加強學風建設。那么作為學生會成員就要在學風建設中起到帶頭作用,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大學學習,優化教育環境,加強學風建設。因此,從學生會組織角度出發基于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為學風建設提供了路徑選擇。

(一)加強學生組織黨建工作

加強學生組織黨建工作是開展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學風建設過程中也可以起到導向作用,因此應該把黨建工作納入到學生組織日常工作中。通過學生組織的特點來引導和組織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轉變學生對于大學學風的態度,形成正確的大學學習觀、生活觀和發展觀,使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大一新生能夠最短時間內找到學習目標,脫離迷茫期,找到學習動力和方向,煥發學習熱情,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和磨練自己,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學生組織中,因為學生會的組成人員大部分為學生,因此可以通過“小班思政課”進班級和寢室,讓學生會帶頭開展黨建工作。將“小班思政課”模式與學生組織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會的支點作用,進一步強化育人效果。

依據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學生會部門負責人或者工作人員應根據工作內容和特點,與各年級輔導員聯動,開展系列“小班思政課”內容,作為示范人員傳授知識或優秀經驗,從黨史知識宣傳、愛國主義教育、專業認可、勵志求學等課程主題出發,前期以學年為單位,通過“試講+培訓”確定授課人員、教學主題和授課時間。中期開始授課,最小可以以寢室為單位達到“1∶6”的授課范圍,與之前大班課不同,縮小授課范圍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小班思政課”課堂效果,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后期當課程結束后,利用假期時間對本學期授課內容進行總結,并逐漸對課程體系進行升級。通過這種形式,轉變傳統以教師為授課角色,學生吸收程度不高的狀況,進而為推進學風建設打好基礎。

(二)強化學生會隊伍作風建設

學生會組織想要以團體的力量促進學風建設,首先要加強學生會內部作風建設,其中包括學生會成員的選拔機制以及培養機制。在部門負責人選拔過程中,將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作為衡量的第一標準。因為從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來看,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和模范示范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認知和行為,而學習是高校學生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又是學風建設的主要方面。那么作為從學生群體中選拔出來的一批部門負責人,雖然名義上稱為部門負責人,但他們的身份仍是學生,因此還是應該以學習為主,平衡好工作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學習是首要工作,尤其是在低年級學生面前,更應該展示出模范作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傳遞一些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讓低年級學生來學習和模仿,促使他們更快地找到學習狀態以及發展目標。在學生會組織中,低年級學生一般會充當部門志愿者的角色,從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來了解部門,因此作為部門負責人,在學習好的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開展的部門工作更容易獲得信任和支持。

在學生干部培養方面,應給予一些政策上的鼓勵,形成隱形標準,激勵學生不斷學習,推動學校學風建設。因為根據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自我效應內容,學生在面對某個任務時,為了使效用最大化,會通過成敗經驗以及觀察經驗來控制自己的努力程度,那么通過選拔機制設立硬性指標后,選拔成功的學生,屬于一種成功經驗,再在一些政策上給予鼓勵和偏向,會對他們產生一種激勵。這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些成功經驗可以讓他們知道差距,這些差距就會帶動一批人努力地向成功經驗靠攏,逐漸形成以點代線,以線代面,利用學生的認知和行為來改變所處的環境,推動學風建設。

(三)通過學生會各部門開展學風建設活動

在學生會組織中,設立學習部、生活權益部、宣傳中心等部門,其中學習部是專門負責學生學習的部門??梢砸栽摬块T為陣地,開展針對性的活動。首先,構建學習互助平臺,該平臺對全體本科生開放,當低年級學生在高數或者專業課上遇到不會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時,可以在該平臺發布,相當于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答疑的場所。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可以讓較活躍的學生開展全體性的課業指導,因為相較于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從學生角度的答疑更能讓同學們理解。其次,學習部可以帶頭開展朋輩教育、簡歷編寫培訓、就業經驗分享等一系列講座性、實操性活動。這些活動均是從樹立典型,引導學生觀察獲得的獎懲角度出發推動學風建設。朋輩教育可以圍繞三好學生、優秀干部、優秀寢室、三好班級等榮譽展開,根據不同情況按年紀開展專題性講座,鼓勵學生通過事跡分享模仿其發展路徑達到促進學風建設的效果。開展就業經驗分享的意義在于,讓學生了解目前就業崗位的需求。當素材累計一定程度后,可以匯編優秀學生集錦,在集錦中寫清學生獲得的成績與獎項以及畢業后的去處,最后附上大學四年的心得體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推動學風建設。

作為學生會組織中的另一個部門,生活權益部要健全學生權益維護流程,定期收集學生在學?;驅W院建設上的意見,開展權益會議,并且申請一個權益郵箱,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提出建議和問題,并安排專人及時將意見解決結果給予反饋,若學生提出的意見實現不了,也要說明原因。因為學生認知、行為與環境三者相互影響,通過這種方式維護好學生根本權益,就是間接地提供了更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和自我能力培養上。

總之,高校學風建設一直都是高校發展避不開的話題以及工作重點,這些與學生的認知、行為以及所處環境都密不可分。學生會組織作為一個支點,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從學生組織與學風建設之間的關系入手,闡述了自媒體、家庭觀念等因素影響學生會組織阻礙學風建設的發展。其次,探索了學生會組織應該從學生干部、部門職責兩個方面出發規避阻礙因素,通過提高自身素質和開設對應活動來推動學風建設。最后,學生會組織作為高校內的一個大型學生組織,在學生中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因此加強學生會組織管制和梳理,使其更有效地發揮部門職責,從學生角度出發根本上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起到樹立典型的帶頭作用,這樣也會更容易開展學風建設活動,對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符合國家需求的高素質高質量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博虎,李娜.加強學風建設:為什么和怎么做[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

[2]陳玉棟.試論高校學風建設的概念、主體及特性[J].高教探索,2014(4).

[3]邵兵,張勇,彭飛.學風建設與學業支持系統構建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

[4]楊曉東.高校學風建設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3(9).

[5]金文斌.加強教風學風建設?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3(11).

[6]王濤.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5).

[7]苗洪霞,王志華,劉群.高校學風建設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9).

[8]張挺.基于學生問卷調查的學風狀況分析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6).

[9]謝俊慧.基于AHP方法的00后大學生學風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

[10]楊子天,溫上海.基于關聯分析算法的高校學風建設模型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21(14).

[11]徐歡,吳國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德育價值探索[J].人民論壇,2015(2).

收稿日期:2022-03-10

作者簡介:吳雷(1980—),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的政治建設研究中心2021年基礎課題“大學學生黨支部在育人過程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式研究”(GXZY2319)

猜你喜歡
學生組織學風建設高校教育
新形勢下民族院校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創新研究
高校學生組織中“家”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基于一校兩區辦學模式下的高校與學生組織的雙向互動機制探究
技工院校學生組織與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研究
論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淺議武夷學院“無手機課堂”學風建設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