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古建筑差異探析

2022-07-05 02:55劉思成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劉思成

摘 要:建筑不僅有供人使用的物質功能,而且有記錄時代、民族歷史的文化功能,同時還反映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人們的藝術審美觀念。中西方建筑在審美觀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在不同的建筑類型中都能夠看到這種差異的存在。

關鍵詞:宗教建筑;民居建筑;審美差異

基金項目:本文系校級啟動與培訓項目-科研啟動項目“基于遺產廊道視角下南滿鐵路沿線歷史建筑的保護和更新研究”(N2111002)研究成果。

建筑不僅是物質,而且是一種文化現象。一部建筑史同時也是一部藝術史,它直接反映著人們對于建筑的審美觀念,間接反映著一個地區或民族的歷史文化。中國和西方國家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璀璨文化,也創造出了風格迥異的建筑藝術。由于中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地理環境等各不相同,所以人們對于建筑藝術的理解、詮釋有著很大的差別。

一、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審美差異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國家,在古代建筑中,宗教建筑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古代人民寄托精神的場所,因此它也更能反映出不同地區人們的思想文化和審美觀念。

中國的宗教建筑類型多樣,以佛教建筑和道教建筑為典型代表。在古代,中國深受外來佛教文化的影響,人們逐漸將本土的道教文化融入佛教建筑形式,形成了包括佛塔、寺廟在內的佛教建筑體系。我國的宗教建筑一般建在山林中,佛教寺廟大多選址在幽靜的山林里面,道教的道觀就更不用說了,根據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多數建在山林深處。

除了建筑的選址外,宗教建筑的形式和所用材料也與自然相融合,以期達到和諧統一。宗教建筑往往依山而建,而且基本采用木結構,整體給人一種很親近自然的感覺。比如四川青城山上的常道觀(圖1),此道觀依巍峨聳立的青城山而建。宮殿依山勢錯落有致,外廊曲折蜿蜒,描摹山脊四周峭壁陡巖,群山環繞,又有樹林掩映。整個道觀建筑與自然山水交相映襯,十分幽雅。

觀前對聯與山水有關,彎門處的鏤空雕刻也是飛禽走獸、山水花鳥。中國人在建造宗教建筑時,更加注重人在大自然中的感受,體會與自然的融合,追求一種超脫的境界。中國人的宗教觀念總是與自然相結合,希望沉浸在自然的環境當中。

中國人更希望融入自然環境當中感受哲學命題,而西方人更愿意自己打造一種神圣的、有儀式感的宗教環境,用于祈禱或思考。如果說中國的宗教建筑是一幅寫意的山水畫,那么西方的宗教建筑便是一幅寫實的素描。相較于中國人追求灑脫的感性美,西方人更追求嚴謹的理性美。

西方的宗教建筑大多數都建在城市建筑群當中,有很多都選址在城市的中心。不管是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神廟還是后來的基督教堂,都與民居建筑群建在一起,成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而不像中國的很多寺廟等,建在距離市區很遠的山林里。古希臘人根據自身小國寡民的特征,建立了以追求自由和自治為主的城邦制度。他們更加強調個人的感受,希望征服自然,感受人自身的力量,因此就有了建在古希臘雅典衛城中心最高處的帕特農神廟(圖2)。它坐落在石灰巖的山崗上,采用高大的多立克柱式,營造一種莊嚴神圣的氛圍。多數神廟和教堂也以獨立單體為主,是一個整齊的整體,不同于中國的宗教建筑分散在山中,連成一片,渾然一體。而且,西方宗教建筑的規劃也注重秩序、勻稱、幾何圖形構建和比例和諧,是一種數理美。

除了建筑的規劃外,西方教堂的建筑形式也很有特點,不同于中國傳統建筑布局注重群體組合和橫向鋪排,西方建筑更注重縱向的立面上的單體布局和高度突破[1]。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哥特式教堂便是典型,以法國巴黎的圣德尼教堂為例(圖3),利用肋穹結構組成肋拱網絡,減少拱柱之間墻的承重,用馬賽克式的彩色玻璃組成大窗,營造教堂里莊重的氛圍。另外,由于哥特式尖拱的出現,一些教堂高聳入云,德國科隆大教堂便是如此(圖4)。

教堂中的裝飾以雕塑和壁畫為主。古希臘時期,西方人就開始將人體帶入藝術研究的領域,帕特農神廟上著名的《獻禮少女行列》浮雕就是一大代表。后來受文藝復興的影響,人們更注重理性的美、人體的美。比起中國人的感性,西方人更喜歡寫實的藝術。西方教堂外形上的裝飾和內部的壁畫以人物為主,寫實性極強,十分強調人性的美,有很多神話傳說或宗教故事里重要人物的雕像。

中國人建造宗教建筑時更多考慮的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西方人更多追求表現人自身的力量,探求理性并渴望超越自然。

二、中西方民居建筑的審美差異

建筑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居住。說到源頭,建筑起初就是洞和穴,是能夠供人類棲息的地方。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民居逐漸成為家族聚居地,是人們的生死之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具有濃厚的民族地域特色,也體現著民族審美觀念。本文以庭院為例分析中西方民居建筑的審美差異。

我國的民居建筑由來已久,最早在《周禮》中就有記載——“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中國人深受宗法制的影響,十分注重血緣關系和家庭禮教,講究和諧中庸之道。因此,中國庭院相較于西方來說,更加注重軸線配置關系、幾何性、方向性。中國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不下十種,如北京的四合院、陜西窯洞、江南“四水歸堂”住宅、蒙古包等。以北京四合院為例(圖5),庭院布局以方形的院落為單位,數個院子聯合成一棟住宅。住宅有縱軸線和橫軸線,方正嚴整。大門設在東南角,住宅四周有圍墻封閉,院內栽植花木盆景等,追求私密安靜、和諧共生的意境。江南水鄉住宅相較于北京四合院,更能體現中國人追求與自然和諧共生、儒雅中庸的心理。江南水鄉的民居多依水而建,在住宅后門還建立了自用小碼頭,便于出行。

除了院落的規劃布置外,中國民居建筑取材也很有特色。民居建造技術中,對“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原則的運用較為突出[2]。其中,木、竹的運用最為廣泛。不管是北方的抬梁式構架還是南方的穿斗式構架、西藏等地的密梁平頂式構架,都采用木材作為構架用材。不僅材料的選取很貼近自然,房屋構架也是十分靈巧,與周邊環境相融合,給人清爽舒適的感覺?!栋⒎繉m賦》中的“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就描繪出了靈巧的屋檐、輕盈的屋身。雖然該文描寫的是古代的宮殿,但是這種建筑表現形式在民居中也有所體現。091189D9-E920-4C36-A104-A252A1147D4C

中國民居建筑裝飾也很有特色,不同于西方古希臘建筑的潔凈和歐洲建筑的濃重色彩,中國民居建筑色彩強烈,圖案豐富,絢麗活潑,且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中,琉璃瓦、彩畫等作用最大。琉璃瓦不僅在顏色上十分豐富,有黃、綠、紫、紅等,也有吻獸、走獸等配屬瓦件(圖6)。彩畫圖案以自然動植物和神話動物為主,將這些自然界的花草走獸賦予人的美好想象,寄托感情。

中國民居建筑以規整、中庸為命題,探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西方的民居建筑不論是在建筑規劃、取材還是裝飾上都體現著自我、理性和人體的美。相較于中國人以家庭、民族為重,西方人更在乎自我的個體和身份。

文藝復興后,西方人更強調個人主義和自我的實現。17世紀,歐洲的建筑師興建了一大批巴洛克風格的花園別墅,其在結構上追求不規則、不尋常的表現效果,突出人性的自由奔放,多采用圓形和橢圓形相交叉的形式,并大量使用曲面。這既是對之前強調規矩和理性美的建筑風格的突破,也表達了當時人們想要突破自我、沖出社會的枷鎖、追尋自我的自由訴求。例如意大利的勞倫先圖書館,米開朗基羅在設計時打破建筑的結構邏輯,將柱子鑲嵌在墻內,破壞承重結構的理性形式,展現獨特的建筑風格。

除了建筑構造外,巴洛克式建筑裝飾是一大特色,裝潢奢華至上,極力體現建筑主人的個人財力與魅力。比如法國凡爾賽宮鏡廳(圖7),當時還沒有水銀鍍鏡的方法,如此大面積使用鏡子裝飾,造價不亞于全部鍍金。而后衍生出的洛可可風格更是將這種奢華引向了極致,英國布倫海姆宮就以纖巧而嬌柔的裝飾著稱(圖8)。其裝飾工藝十分精細,為追求完美,雕刻描金,不同于中國民居裝飾。中國民居裝飾簡單大方,雖然也有精細的地方,但更多注重整體的效果。

中國的民居建筑注重血緣、家庭觀念,追求中庸之道,與自然共生,而西方民居建筑更追求對自我的突破和體現。如果說中國人更追求客體,那么西方人便是注重本體。

三、結語

作為不同文明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藝術形式,不論是中國古代建筑還是西方古代建筑,都有其獨特之處,同時也反映著不同民族人們的審美觀念。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進程中,不同文化、建筑風格相互融合。在現代藝術進步發展的同時,如果能延續各民族、各地區人們傳統的審美觀念,并借鑒不同地區的不同藝術風格,創造出新時代下屬于每個地區獨特的建筑藝術風格,便可也達到研究中西方古代建筑審美差異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佳偉.試論中西傳統建筑審美特征的差異[J].工業建筑,2007(4):106-108.

[2]孫大章.中國古代建筑小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258.

作者單位:

東北大學江河建筑學院091189D9-E920-4C36-A104-A252A1147D4C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