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腹腔鏡腹股溝疝TEP 修補術的臨床療效

2022-07-06 03:04黃月龍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7期
關鍵詞:手術指標腹股溝疝腹腔鏡

黃月龍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鏡腹股溝疝TEP修補術的臨床療效。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規劃時區內抽取就我院行腹股溝疝治療的68例患者作為樣本對象。依據手術方式差異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予傳統開放式手術治療,觀察組則予以TEP修補手術治療。評估比對兩組對象各相關手術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手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則高于對照組,各項比對所得數據均差異顯著(P<0.001);且該組發癥發生率(2.94%)較大程度低于對照組(17.65%),比對所得數據差異顯著(P>0.05)。 結論:在治療腹股溝疝時應用腹腔鏡腹股溝疝TEP修補手術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縮短治療時間和術中出血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腹股溝疝;腹腔鏡;TEP修補術;開放式手術;手術指標;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656.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7--01

腹股溝疝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主要指患者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疝區薄弱點和缺損處向體表突出形成包塊[1]。研究證實,患者腹壁肌肉強度降低,腹腔內壓力異常增高是導致患者出現腹股溝疝的主要原因。據悉,腹股溝疝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現嘔吐和腹痛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導致腸穿孔、腸壞死和腸梗阻,導致患者死亡[2,3]。目前,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醫療器械不斷更新迭代,腹腔鏡設備由于其損傷較小、療效較好等優勢,逐漸被應用于成人腹股溝疝手術中[4]。而本院特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時區內收治的68例腹股溝疝患者為對象,開展了評估腹腔鏡腹股溝疝TEP修補術臨床療效的專項研究,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樣本收集時區規劃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并就該時區內抽取我院行腹股溝疝治療的68例患者作為本研究對象。依據手術方式差異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性別占比情況: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齡范疇為25~82歲,平均年齡為(48.23±5.11)歲;觀察組性別占比情況: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齡范疇為24~80歲,平均年齡為(47.75±5.08)歲。納入標準:(1)經臨床確診符合《我國疝和腹壁外科治療指南及相關質量控制標準解讀》中腹股溝疝相關診斷標準,且手術治療指征明顯;(2)對象臨床資料完整,具一定治療依從性;(3)對象無嚴重心血管、肝、腎功能疾病;(4)患者無糖尿病、甲狀腺等嚴重嚴重內分泌系統疾病;排除標準:(1)神經系統疾病,意識模糊、表達障礙者;(2)對研究涉及術式不耐受且具藥物過敏史者。開展研究前,由涉及醫師針對對象與家屬予以了涵蓋治療行為、預期結果等內容的全面醫療詮釋,基于對象及家屬信任了解的基礎上簽署對象知情同意書。研究內容也交由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傳統開放式手術治療,依據標準李金斯坦無張力疝修補術步驟,具體:采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方式,選取患者恥骨結節與髂前上棘連接中點上1.5~2cm處,作一道5~6厘米的切口,打開腹外斜肌腱膜,并分離上下葉,注意避免損傷神經組織,依次進行游離精索和疝囊,并處理好疝囊。選取大小合適的補片,斜疝需重建適當的內環,連續或間斷縫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環,縫合皮下組織、皮膚,完成手術。觀察組則予以TEP修補手術治療,患者經全身麻醉后取仰臥位,運用常規中線位布孔法,于臍孔下1cm處作一道1厘米切口,置入10mm套管作觀察孔。用食指分離法進人患者的腹膜前間隙。再向兩側采取簡單分離的操作,另將2個5mm套管分別置人兩側腹直肌外側臍下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氣腹壓維持在 11mmHg,使用鏡推法擴大患者的腹膜前間隙,充分顯露患者的恥骨聯合、恥骨梳韌帶,查看患者的斜疝和直疝并剝離。

1.3評價指標

評估比對兩組對象各相關手術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手術指標涉及:手術時間、住院費用、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4項數據。另行精確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涉及:切口感染、尿潴留、腸粘連3項。且并發癥總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x100%。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所涵蓋統計過程(運算、分析)均基于統計學軟件(SPSS22.0)平臺處理。其過程中涉及計量及計數資料均予以(x±s)及(%)表示,組間比對分別予以t及x2檢驗;所得結果則予以P表示,并若P<0.05,提示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及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各相關手術指標情況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手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則高于對照組,各項比對所得數據均體現出顯著統計學差異性(P<0.001),參見表1。

3討論

腹股溝疝又被稱為“疝氣”,是臨床常見疾病。目前,根據患者病情狀況可采用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方式。對于體質較弱、年齡較小的患者不適合手術治療,因此多采用保守治療,包括疝托、特制疝帶等[5]。但該治療方式往往難以的達到治愈的效果,僅僅只能緩解患者的病情。而傳統手術治療雖然能有效根治患者的病灶,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傳統手術方式的創面面積較大,出血量較多,術后疼痛難忍,不利于患者恢復,患者的手術依從性較低。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和醫療水平的提高,腹腔鏡技術日漸成熟[6]。相較于傳統開放性手術,腹腔鏡腹股溝疝TEP手術有效彌補了傳統手術的不足之處,其手術創面較小、術后恢復較快、術中出血量較少,獲得了醫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評[7]。

而就本次研究中,經腹腔鏡腹股溝疝TEP修補手術治療的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手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則高于對照組,各項比對所得數據均差異顯著(P<0.001);結果證實,腹腔鏡腹股溝疝TEP修補手術與人體解剖結構更加吻合,游離創傷面積更小不會又更加嚴重的牽拉問題,能有效減輕患者的術后痛感。同時,該治療方式對患者的創傷性較小,減少了患者的手術出血量,縮短了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8]。而由結果表2提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94%)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17.65%),比對所得數據差異顯著(P>0.05)。該項結果則充分證實腹腔鏡腹股溝疝TEP修補手術對患者的總體損傷較小,這較大程度上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腹腔鏡腹股溝疝TEP修補術的臨床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手術出血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該術式具有顯著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趙攀, 李英杰, 張海燕,等. 經皮內環補片單點固定法全腹膜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臨床應用研究[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9,24(10):746-749.

[2]王大川, 鮑峰, 劉文,等. 單點固定與不固定補片的完全腹膜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療效比較[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8,21(04):271-275.

[3] 向可,鄭露,何鋒.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與腹腔鏡經腹腹膜前疝 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優劣差異[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0):1417-1418.

[4]馮偉, 汪啟樂, 王盛,等. 日間手術延期恢復模式下完全腹膜外與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在老年腹股溝疝中的應用[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21,26(06):426-429.

[5]余祖輝, 陳丙辰, 伍曉文,等.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同期行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BPH合并腹股溝疝臨床研究[J]. 海南醫學, 2020,31(08):1000-1002.

[6]黃翠景, 吳永豐, 劉興洲. 無張力疝修補術與腹腔鏡全腹膜外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 中國醫刊, 2021,56(04):439-442.

[7]侯建忠, 樊友本, 伍波. 醫用膠與釘合固定疝補片在腹腔鏡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9,24(07):519-525.

[8]王志, 孫敏, 李義亮,等. 兩種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對男性腹股溝疝患者精索血管及睪丸功能影響的對比分析[J]. 中國醫師雜志, 2019,21(02):243-246.

猜你喜歡
手術指標腹股溝疝腹腔鏡
腹腔鏡疝修補與傳統開放疝修補的比較
腹腔鏡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腹腔鏡下胃袖式切除術在基層醫院的運用
尿道肉阜行環切聯合尿道—陰道間距延長術的臨床分析
微創甲狀腺手術和傳統手術的臨床效果比較
傳統后正中入路腰椎管狹窄癥手術治療的療效評價
探討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性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療效對比
無張力疝氣修補術與傳統疝氣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雙側甲狀腺腫的臨床效果觀察
門脈高壓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溝疝的外科治療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