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互視野下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路徑構建

2022-07-06 02:03
社科縱橫 2022年3期
關鍵詞:思政課話語革命

尚 丹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省高?;鶎狱h建工作研究基地 廣東 廣州 510420)

紅色資源是中國近代革命史的寶貴產物,包括革命遺址、烈士陵園、英雄故居等物質形式,也包括指導方針、革命精神等意識形態形式。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和文化傳承,紅色資源是中國革命文化的豐厚底蘊和內在肌理,與高校思政課有著相同的教育方向和可融的教育方式。紅色資源因其生動的故事性,醇厚的歷史感,濃重的文化特質,是在交互視野下考慮受眾接受喜好,形成高校思政課改革體系的有力媒介。

現有研究對于紅色資源的理解不一,但基本共識是紅色資源包括歷史載體和精神載體兩個部分?!皬V義上的紅色資源是指一切革命活動中凝結的人文景觀和精神;狹義上的紅色資源則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進行第二次國內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期間所形成的歷史痕跡和精神瑰寶”[1]?!凹t色資源……無論是革命遺址、烈士陵園、英雄故居等物質財富,還是各階段綱領、方針以及‘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等意識形態財富,都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2]。據此,本文論及紅色資源,包括革命遺址、故居等物質財富,也包括精神、綱領等精神財富。

一、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現狀

新時代紅色資源日益受到重視和挖掘。以紅色旅游資源為例,據《廣州市紅色旅游資源普查報告》顯示,廣州市共普查出各類紅色旅游資源619項,其中物質遺存類紅色旅游資源526項,人文活動類旅游資源93項[3]。作為具有深厚革命底蘊和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廣州市已命名兩批中國共產黨員紅色教育基地,致力于做好紅色故事的新時代闡釋。

高校思政課因其學理背景和教育指向,具有極強的理論性和政治性,較易產生教學設計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為提高學生對高校思政課的接受程度,改變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刻板印象,應充分考量學生學情變化,在交互視野下,豐富思政課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教育效果。

紅色資源是高校思政課課堂延伸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有獨特的育人功能和育人效果。紅色資源因其現實存在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衍生,可以很好地闡釋和解讀思政課主旨的理論,并為其作出最好注解。紅色資源本應在教育導向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其育人功能發揮受限,大部分高校選擇對紅色旅游教育資源進行參觀、走訪,將紅色資源中的精神內核簡單進行宣教,參觀走訪往往走馬觀花、匆匆行過,并未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高校思政課在新時代遇到新的挑戰,多元化、主動性、蜂擁性和即時性的信息來源是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最大沖擊。高校思政工作者將面對不再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局面,面臨受眾比施教者擁有更多、更早信息的情況。因此高校思政課除要在內容和結構方面不斷打磨和調整之外,還要始終嘗試教學形式和方式的新探索。紅色資源不僅是思政課的授課內容,也是思政課的教學手段。在全黨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關鍵時期,對擔當新時代民族復興大任的大學生進行黨史學習教育,不僅是培育民族感情的必須,也是尊重歷史事實、傳承革命精神內核的必須。

在空間和距離的現實條件下,網絡場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凸顯其重要意義?!盎ヂ摼W的裂變式發展使得‘微時代’的網絡空間日益成為各類意識形態博弈的新型場域”[4],這一方面顯示出網絡領域內各種意識形態的爭奪博弈日益頻繁和激烈,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政課教學問題上,網絡場域的視角是頗具可行性和前瞻性的,網絡平臺的構建、網絡手段和技術的運用尤為重要。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愈加豐富多元,不再囿于課堂,思考方式更是突破傳統概念,這一方面為思政教育帶來了多樣態的媒介選擇,另一方面也面臨教育信息良莠的甄別挑戰。一些丑化歪曲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歷史虛無主義情況在網絡冒頭,亟需正確引導與正義發聲。紅色資源作為革命精神的歷史寶藏和文化載體,既有歷史的真實性,又有文化的親和力,既是特殊的文化符號,又具有育人的教育作用,可以作為高校思政課的有效載體與內容。

二、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邏輯理路

(一)共同涵育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要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這就要求大學生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大學生筑牢理想信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紅色資源在大學生塑造理想信念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大學生參觀楊匏安舊居,通過VR設備以沉浸式體驗感知當年楊家祠的建筑全貌,感受革命前輩生活學習氛圍,可以直觀地感受楊匏安作為華南地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第一人的歷史形象,理解他追求革命真理,堅持革命正義,直面困厄、奮斗不屈的理想信念。通過革命歷史的回顧,可以發現中國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多方求證,但最終只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獲得了成功。革命先輩的選擇歷程,彰顯了理想信念與民族前途結合的重要意義,有助于大學生理解只有自覺將人生目標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人生價值。

(二)共同構筑領會中國精神的文化傳承。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來到廣州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永慶坊保有地方特色,注重嶺南文化延續,讓現代城市留下傳統記憶。傳統民居和歷史建筑用頗具嶺南文化因素的部分講述文化精神傳承?;泟∷囆g博物館、八和會館、清寶慶大押以及振華樓等,背后承載了許多文化故事。陶陶居、蓮香樓、陳添記、順記冰室、榮華樓等傳統美食不僅是文化名片,也是歷史繼承。從吃行觀感等角度入手,可以更好理解承載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核。

(三)共同積聚理解唯物史觀的思想沉淀。只有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做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維護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為。如通過對農民運動講習所歷史的回顧,對農講所學理的梳理,以及學習毛澤東在農講所執教期間的所有著作,理解毛澤東思想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指導作用,能夠讓大學生更好理解“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的意義所在,更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是農民運動骨干培育和成長的搖籃,共培養了近800名畢業生,這些學習骨干分散各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從事革命運動,彰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蓬勃力量。

三、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路徑

(一)構建符合交互要求的教學話語體系

高校思政課教育場域的目標受眾集中在15—30歲人群中,這個人群的特點突出表現在對傳統教育話語體系的反抗,主體意識強烈,交往趨向為去權威化,向往無中心的平等交流,傳遞方式更趨向為平等對話,官方話語的地位被消解。這些特點使得傳統的話語體系受到挑戰,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方式被疏離。思政課教育場域的話語體系構建,不應成為自說自話的簡單宣教,而應通過對核心話語的時代闡述和解惑答疑,傳遞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

本研究通過抽樣,在廣東省高校進行網絡問卷派發,對大學生對新媒體的接受喜好進行調查,共收回問卷1699份。使用Excel2010軟件錄入數據,采用spss22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根據調查意味著分析結果,大學生新媒體行為得分中關注時政問題3.76、國家政務新媒體3.64、學校官方新媒體3.49的均分值(見表1),占據被試人群關注內容前三位,網絡使用用途47.09的均分(見表2),說明大學生人群的對時政和國情的關注程度比較高,并未淪陷于娛樂泛化的泥淖中?!稗D換傳播表達話語,獲得廣延度基礎傳播話語即意識形態的話語表達形式,話語體系的重要落腳點在話語表達的關鍵性轉變上,要以適應網絡生態的實踐整合性、傳播即時性、表達碎片化、方式交互性等指向進行形式轉換”[5]。針對以上的種種新媒體傳播方式的變化,高校思政課場域的構建過程中,應在把握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核心內涵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淬煉受眾普遍認同,樂于接受的網絡話語體系和交流溝通方式,促進單向教育話語體系向活潑的交互話語體系轉變,實現從“高堂教化”向“田間地頭”的生活化轉化,提升話語環境感染力和接受度。依據傳播即時性和表達碎片化的話語特點,在保持內容完整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在思政課教育信息發布時間、頻率和話語表述規則上進行調整,增強話語方式調控力。

表1 學生新媒體行為得分

表2 使用網絡的主要用途

(二)構建高質量的教育情感傳遞

政治理論的宣傳是必要的,前提應該是感情和認識上的貼近。只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某一理念,才愿意更進一步地進行學習和探索。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鐫刻著15744個烈士名字的吊唁廳,某次現場教學時,教師進行主題演講,演講時播放悠遠的音樂,氣氛肅然。演講的主要內容是(非原文):“作為一個導游,每天都在這里看到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相互攙扶的老人,有一臉稚氣的學生,有被媽媽抱在懷中的孩童……大部分人都心懷崇敬的緬懷先烈,但也有一部分人,在這里嬉笑打鬧,在烈士雕像前搔首弄姿。每當這個時候我都非常難過,為這些長眠這里的有名字的或者無名字的烈士們。他們離去時都是最美麗的年華,他們也有父母、妻兒,他們拋下了這一切,為了一個信仰付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字正腔圓的演講,悠遠肅穆的音樂,簡潔有力的語言,豐富內斂的情感,都讓整個教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宣傳的方式不論如何選取,都應注重投射真摯的情感,用凝練的文字、清晰的表達把控氛圍,將要傳達的信仰在潛移默化中扎根于被教育者的內心深處。

思政教育凝聚很多感人的故事,但如果簡單的將這些故事作為模范進行宣講,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如革命烈士張子清在戰斗中身負重傷,傷口潰爛,他卻將組織留給他消炎的鹽放在枕頭底下,留給更加需要的同志,任憑自己的傷口潰爛到全身,直至病逝。留下著名的“師長獻鹽”的故事。如果僅僅講述這一個簡單的事件,張子清的形象并不立體,有些人可能還會有“師長的價值更大,為什么不先保留更有價值的人?”的想法而不能理解這個選擇背后寬厚的人文關懷和政治智慧。如果將張子清同志的生平圖片展、個人手跡、生活故事、親屬親述等部分加上,將張子清同志不僅作為一個革命烈士,更是一個有著豐富內心的人來展示,后人才能更理解他的選擇的緣由和意義。如同優秀的影視作品、文學刊物所表現出的深刻思想內涵和美好信念,更容易喚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更能打動人、鼓舞人一樣,一個先進的典范,也必須通過聲、視,將抽象的思想說教變得具體生動。

紅色資源中的非物質形式存在,具體包括革命精神、革命綱領、文藝作品等可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多種活動形式,學習經典紅色文化,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如以沉浸式體驗、演繹式理解的方式,講述革命故事、吟誦革命詩文、解讀經典著作,共情以期深入理解,重復以至入腦入心。同時,要完成體驗交互性,就要充分利用圖像文化和媒介互動性,實現“形象化”轉化,使受眾體驗更為清晰生動。

(三)構建“時·空·人”的教育陣地模型

思政教育場域的構建,時機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新媒體時代,碎片化和即時性成為特質,新聞的時效性、話題的熱度、碎片化背景等應與教育時機融合發展,不因某一方面的因素而讓渡教育立場。思政課與紅色資源耦合平臺的建設不僅體現在項目選取、場所維護等硬件設施上,還體現在文化情懷、空間構建等軟件設計上。完善的思政課與紅色資源耦合平臺可以充分完成內容傳遞、觀點傳播,同時充分給予學生表達溝通的渠道,比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更為高效??蓪TO歷史重溫和情景模擬空間版塊,為時空相隔的學生提供重溫重顧、學習交流的機會,同時在情感構建和文化認同上搭建橋梁。比如豐塑偉人的生活細節和微小故事,聯結革命前輩與大學生的生活地域、家鄉習俗、個人情感等方面的相似性,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平凡與偉大的關系。應該注意的是,情感關注不是“穿衣戴帽”的例行公事,而是立足真實真誠的用心維護,如此才可為教育管理設立交流的基礎。

微信公眾號、微博、B站、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應成為高校思政課教育場域的空間平臺。通過對這部分平臺的有序組織和高效利用,將教育內容有序植入,其效果是經得起驗證的。微信公眾號等常用的網絡平臺因其“一對多”的傳播模式、符合時下受眾接受力的表達方式、較為豐富的表現力、用戶數字龐大等原因,是比較理想的教育場域平臺。同時,微信公眾號可通過向用戶推送文章,獲得評價、轉發、推薦、點贊等擴散傳播方式,教育使影響力得到進一步強化,并在內部實現有序交互認同。

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有機融合,可有效豐富高校思政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創新,更有利于大學生對中國革命歷史的深入理解和宏觀把握,是在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和黨史學習關鍵時期的有益探索。

猜你喜歡
思政課話語革命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讀《革命年代》遐思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