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錯位與回歸:少先隊活動時間和空間的境況審思

2022-07-07 13:51黃碧霞
青少年研究與實踐 2022年2期
關鍵詞:少先隊時空育人

黃碧霞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0)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在時間空間化和空間時間化的背景下,時間資源建設和空間資源建設成為少先隊工作創新的著力點。因此,在時空的視角下探討當前少先隊活動,對于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有積極的探索意義。

一、少先隊活動的時空解讀

(一)時空與教育活動

時間和空間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兩個基本維度[1]。人類在時間的綿延和空間的開拓下發展,也在發展中改造、生成時間和空間,人類的一切實踐活動都離不開時間和空間。人類實踐活動與教育活動是普遍和特殊的關系,教育活動寓于人類實踐活動之中。教育活動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社會活動。作為“社會活動”之一的教育活動既具有時間性,也兼具空間性。時空是教育活動存在的前提和制約因素,而教育活動也通過時空的建構來展現自己。

教育是一種利用時空促進人的成長的活動,教育活動中的時空價值主要體現在育人屬性上。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人的發展成長,人的發展成長本身就是一個生成性的過程。教育要使人在時間的存在中去生成自己的意義和價值,為自己爭取最大的發展空間[2]。

(二)時空與少先隊活動

少先隊活動同樣兼具時間性和空間性?;顒邮巧傧汝牴ぷ鞯纳€,通過活動來進行教育,是少先隊教育的重要原則,也是少先隊獨有的特色。時間與空間是辯證統一的,時間和空間之間可以互為轉化。少先隊活動在空間中顯現,時間為少先隊活動提供了發生空間。

少先隊活動時間是指少先隊活動所持續展開的過程及安排。在有限的時間里,在少年兒童中圍繞少先隊教育的宗旨、目標與使命開展活動,使其認識自我,發掘個體的潛能。一方面,少先隊活動時間表現為少先隊活動課的課時;另一方面,少先隊活動時間也包括舉辦某一活動的開始、持續與結束的總過程。少先隊活動空間指少先隊活動發生的場所,以及由此產生的各因素之間相互影響共同構成的一種存在樣態。少先隊活動空間主要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具體的區域,如校內活動陣地、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構成的物質空間;第二層含義是指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構成的社會空間。兩種空間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彼此,同時也形塑建構少先隊員的空間經驗。

二、少先隊活動的時空審視

(一)少先隊活動的時間問題:“缺遺”

時間代表了主體的一種積極存在和發展狀態。時間不僅僅是開展少先隊活動的條件,更是少年兒童成長和發展的特定空間。時間的缺乏阻礙了少先隊活動的開展,活動時間的育人價值面臨遺失等問題令人擔憂。

首先,少先隊活動時間量存在缺乏的問題。在學校時間饑荒文化里,衡量時間的標準是效率和產出的可見成果。時間通常被投入到能使學生獲得更多可見學習成就的活動中,而沒有明顯帶來時間收益的活動會被忽視和遺忘[3]?!渡傧汝牷顒诱n程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少先隊活動要作為國家規定的必修的活動課,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二年級每周安排1課時。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受到效率社會、功利追求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少先隊活動時間經常被擠占或挪用,少先隊活動處于邊緣化的地位。按照年齡和學段特點,每個年級的少先隊活動是系列化的,它們匹配著少先隊員的生命成長節奏。應有的活動時間量得不到保證,就意味著少先隊開展活動的時間是非連貫的、零散的,少先隊活動的時間鏈條出現斷裂,難以實現少先隊活動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開展要求,也難以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少先隊活動課時只是少先隊活動時間結構中最基本的一環。少先隊活動形式多樣,可以在課堂上用1課時的時間完成隊課、隊會等活動,但對于社會實踐活動、夏(冬)令營活動、紅色研學旅行等需要走出教室、走向社會的活動而言,每周只有1課時用來開展少先隊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顒邮巧傧汝牻逃膬瀯菟?,“打了折扣”的活動時間降低了少先隊活動的存在感,同時也限制了少先隊教育功能的發揮。

其次,少先隊活動時間的育人價值面臨“遺失”的隱憂?!盀檎l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是少先隊工作的重要內容,少先隊教育關乎黨的少年兒童事業的發展和紅色江山的接續傳承。雖然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紅領巾生活”共同構成了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但是“紅領巾生活”重在促進少年兒童不斷學習和踐行符合少先隊員政治身份的行為規范,接受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完成政治社會化的歷程[4]。然而,當前少先隊的獨特功能發揮受限,少先隊的“三個時代性課題”整體上未能跳出傳統的資源、時間、空間的制約。少先隊活動內容的“同化”“泛化”“弱化”“娛樂化”,難以使少先隊活動時間、空間聚焦到政治社會化功能的發揮。諸如此類的問題,相對削弱了少先隊活動的特色,與培養“接班人”的教育目標產生了差距[5]。

少先隊活動的時間,本質上也是育人的時間。保證少先隊活動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少年兒童,強化“接班人”共同的情感和記憶,使少年兒童具備“接班人”必備的價值觀念,是學校教育改革和加強少先隊工作的迫切需要。

(二)少先隊活動的空間問題:“疏離”

以往的少先隊工作游離在學校教學工作的邊緣,少先隊活動在有限的空間內難以發揮出育人實效,導致少先隊活動空間存在“疏離”的問題。這種“疏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少先隊校內外活動空間疏離,致使少年兒童的活動空間經驗“離身化”;其二,少先隊活動在信息虛擬空間的“存在感”微弱。

少先隊校內外活動空間有區隔,“孤島化”現象須改善。孤島指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沒有連續而使空間斷裂,呈現出一個個孤立的、非連續的島嶼狀態[6]。少先隊校內活動陣地豐富發展,校外活動陣地卻匱乏萎縮,校內外活動空間聯系通道斷裂,少先隊活動空間囿于校園內,被迫與社會區隔。少年兒童的活動空間“孤島化”,會割裂少先隊活動與周圍的聯系,造成少年兒童與公共空間的區隔。少先隊員在限定范圍的校園內開展活動,活動軌跡顯示了空間的碎片化和集中化。少先隊活動多在校內、教室里進行,少年兒童缺乏生動的情境浸潤和“具身”的生活經驗。在教室里進行的少先隊活動課,受場地限制,情境創設的條件有限,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簡單說教或單純搞活動層次;在校內開展的勞動實踐活動缺乏真實的勞動教育基地,勞動教育價值被弱化,少年兒童得不到豐富的身體體驗。局限在課堂和校內的少先隊活動,難以形成從課堂情境延伸至學校情境、社會情境的開放系統,少年兒童的親身體驗容易被忽視,導致他們的活動經驗建構與真實的生活產生了距離。

少先隊活動在信息虛擬空間的“存在感”微弱。數字時代下少年兒童的身影越來越活躍于網絡社會,虛擬實踐活動愈加普遍化。目前少年兒童使用網絡的時間大幅增加,部分少年兒童沉迷于網絡游戲和短視頻,互聯網良莠不齊的“負能量”滲透進入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可以在信息虛擬空間脫離現實在場的環境,隱退血肉之軀,代之以數字符號化的身體在網絡空間進行虛擬實踐活動。這種“脫域”的“身體在場而思想缺場”的空間矛盾,容易引發未成年人疏遠真實的人際交往、精神荒漠化等問題[7]。少先隊活動的載體與形式跟不上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少先隊活動在信息虛擬空間的“存在感”低,影響力不足。

(三)少先隊活動的時空體驗:“空虛”

時空體驗是個體心理與時空環境交互的產物。作為理解少先隊活動與少年兒童關系的內在維度,時空體驗是少先隊活動時空建設的內在考量。少年兒童對少先隊活動時空產生“空虛”的體驗,這是當下少先隊活動時空存在已久且亟須破解的問題。

少先隊活動使少年兒童產生“空虛”的時空體驗,體現了少先隊活動時間短缺、活動空間局囿的問題,也反映了少先隊活動重形式輕內容,活動過于平淡、流于表面的問題。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活動時空之所以使人產生“空虛”體驗,是因為“弱化”“泛化”的活動使活動主體缺乏清晰的目標感、腳踏實地的篤定感、松弛有度的節奏感、主動融入的參與感、主動創造的自主感以及心懷夢想的信念感。實踐活動是少先隊教育的育人途徑和最大優勢,實踐活動重在真真切切的“實踐性”和實實在在的“體驗性”。離開了實踐體驗,少先隊活動就失去了“靈魂”。這些活動雖然填充了少年兒童學習和玩耍的時間與空間,但與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意義脫節,少年兒童在參與這些活動時還是顯得被動與勉強。在缺乏真實生活體驗的情況下去理解宏大高遠的理想目標等抽象符號,少年兒童自然會產生與“充實”相對立的“空虛”“虛無”體驗。

三、少先隊活動的時空構建

(一)尋回:延構符合生命節律的活動時間

尋回少先隊活動應有的時間存在,應從“量的增加”和“質的提升”兩方面著力,延構符合少年兒童生命節律的活動時間。

1.“量的增加”:保障基本活動課時,合理安排少先隊活動時間。少先隊活動時間“量的增加”,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確保落實每周1課時的少先隊活動時間,這是保證少先隊活動時間量的基本底線。除了要守住少先隊活動課的課時,還要深度利用少先隊活動課的時間,這也是一種增加少先隊活動時間量的路徑旨向。其次,“量的增加”也意味著要延伸少先隊活動時間長度?!半p減”政策實施以來,少年兒童課后生活發生了很多變化,少年兒童有了更多的閑暇自由時間,為少先隊活動時間“量的增加”提供了依據和可行性。利用好課后服務時間,需要根據少年兒童的興趣需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學校課后時間里交疊遞進式開展富有少先隊特色的隊會、主題隊日活動以及滿足天性需求、突出童趣的其他活動,以便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教育、自主教育和實踐教育的獨特育人優勢,在少年兒童活動時間的綿延中生成少先隊教育合力。最后,合理安排少先隊活動時間。少先隊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需要有整體的、全程的考慮。少先隊活動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進程,也是一種層層遞進深化的時間序列,少先隊活動時間應集中而連貫。年齡和學段上的差異,要求少先隊活動時間既要保持層次上的差異,又要遵循少年兒童發展內在蘊含的普遍秩序與生長節奏??傊?,要保證少先隊活動時間的充足穩定,使得少先隊活動合乎育人規律,符合少年兒童的成長節律,讓少年兒童在少先隊活動時間里按照自身的節奏和張力進行自我教育。

2.“質的提升”:突出“紅領巾生活”特色,強化“接班人”記憶。提升少先隊活動時間的“育人實質”,突出“紅領巾生活”特色。少先隊是少年兒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學校生活和“紅領巾生活”共同構成了兒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凹t領巾生活”與學校生活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強化政治引領、促進少年兒童的政治社會化、從小培養好少年兒童對黨和祖國的樸素感情是“紅領巾生活”的特征。少年兒童時期是個體的政治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由學習和實踐所形成的政治觀念直接關系到少年兒童理想信念的獲得與發展。少年兒童的政治觀念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其內在的規律與特點。在日?;纳顣r空里潛移默化地開展少先隊活動、滲透少先隊教育,是提升少先隊活動時間育人價值的一個重要舉措。少先隊組織是“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學?!?,少先隊員擁有“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身份象征。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紅領巾生活”使得當代少年兒童與國家的革命歷史、與民族的未來發展建立起聯系,傳承紅色基因、傳遞紅色記憶。因此,提升少先隊活動的質量,需要從國家重要節慶紀念日如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十一三”建隊日等重要節日、紀念日中挖掘有利于開展少先隊活動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這些重要的時間節點,將思想意識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愛黨教育等貫穿少先隊活動過程中,突出“紅領巾生活”特色,強化少年兒童“接班人”記憶,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二)聯動:構造充盈靈動活力的活動空間

物理空間和人的生命空間具有共生性。少年兒童的理想生命空間是充滿活力、富有靈性的空間,因此少先隊活動空間的應然狀態是充盈靈動活力的空間。構造富有靈性活力的少先隊活動空間,可以從打破空間壁壘、實現空間的有機聯動,以及建設好紅色網絡空間以提升少先隊活動在虛擬空間的存在感入手。

1.聯動融通:打破空間壁壘,創造靈動開放空間。整合利用好空間資源,開發更多有利于開展少先隊活動的場所。場所與場所之間保持“聯動融通”,有利于場所在各自場域內施加教育影響,還能突破區隔界限帶來的封閉,與域外場所交互作用、共同影響個體的成長發展。因此,少先隊活動空間要打破學校、教室空間的束縛與壁壘,大力推進社區少先隊、青少年宮的建立,加大開放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公共設施,加強校內校外活動陣地之間的聯系,加快構建校內外互為補充、有機聯動的開放共享空間。讓少年兒童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接觸社會生活、接觸自然、體驗偉大的時代,幫助他們在參與校外課外實踐的過程中豐富成長經歷。此外,活動空間的選取和布置應照顧到少年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表達需求。只有重視少年兒童的知識經驗、興趣愛好和實踐感受,才能更好地開展沉浸體驗式的實踐活動,構筑真正意義上的充盈靈動活力、滿足兒童天性需求的少先隊活動空間。

2.擴展延伸:重視虛擬空間,建設紅色網絡空間。建設少先隊“紅色網絡空間”,擴展少先隊活動的空間,提高少先隊活動在信息虛擬空間的存在感。打造少先隊“紅色網絡空間”,要適應新時代少年兒童的上網習慣,利用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線上少先隊活動,例如利用短視頻、直播等加強少兒類報刊的網絡陣地建設,推進期刊、網站、客戶端、官微等融媒體改革,為少年兒童營造綠色、充盈正能量的網絡空間,提升少先隊活動在網絡空間的思想引領力[8]。另外,打造少先隊“紅色網絡空間”,還要積極搭建少先隊“智慧隊建”等信息化教育平臺,突出政治啟蒙與思想引領。在有機融合“紅領巾獎章”的基礎上,建立網絡獎勵機制,讓少年兒童在完成網絡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自覺接受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主動培養愛國愛黨的樸素情感[9]。

(三)成長:回歸實踐育人的活動時空反思

時空影響著少年兒童的現實境遇與生命塑造。時間和空間規定著少年兒童發展的速度和限度,也影響了他們的時空體驗,進而對他們的未來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積極的時空體驗獲取有助于促進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讓少年兒童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少先隊活動時空的出發點和歸宿都需要指向促進少年兒童的成長發展,需要回歸到實踐育人的正軌。因此,少先隊實踐活動時空的構筑,可從豐富實踐活動內容以提升實踐活動時空吸引力,以及協同時空管理以形成聯建共育時空兩方面發力。

1.筑牢實踐之魂:拓展實踐活動情境,提升實踐活動時空吸引力。少先隊實踐活動能貼近少年兒童的生活,滋養少年兒童的生命,是少先隊育人的基本途徑。提升少先隊實踐活動時空吸引力,要重視少年兒童的實踐體驗,同時也要突出育人的思想性[10]。筑牢實踐之魂,要始終把思想政治引領融入少先隊實踐活動時空的構建,將紅色教育貫穿實踐活動的主題,多開展沉浸式體驗的實踐活動,讓少年兒童在實踐體驗中提升代入感、時代感、獲得感。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教育效果上,突破教室、學校場域的實踐情境建構,更有助于少年兒童產生真實的經驗和體驗,可以有力促進少年兒童歷史時空觀的形成與內化,增強少年兒童愛國愛黨情懷。例如參觀革命紀念館,是少年兒童置身于一種特定時空情境的實踐活動。直觀的展品、“會說話的墻壁”、莊嚴肅穆的場館設計,渲染了一種令肅然起敬的氣氛。同時,如果有紀念館講解員在現場用生動、有情感、有溫度的方式來講紅色故事,相信少年兒童更能在具身體驗中得到心靈上的震撼,進一步體悟和認同黨的政治主張、價值理念和精神氣質,拉近與黨的距離,從而增強使命感。

2.加強實踐保障:協同時空管理,著力形成聯建共育時空。少年兒童是有能動性的存在。伴隨著少年兒童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位移,時空規定性也發生了改變。從活動時空軌跡來看,少年兒童的活動時空分布有交互性和連續性這兩個重要特性。少先隊實踐活動時空不可能獨立存在于學校,廣闊的社會也是少年兒童的重要實踐活動時空[11]。協同時空管理、著力形成聯建共育時空,意味著要大力構建少先隊社會化工作體系,豐富少先隊實踐教育體系。加快推進社區少先隊建設,為少年兒童爭取更多的實踐活動空間。形成聯建共育時空,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協同發力,需要黨政機關、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共同管理,也需要青少年宮、革命紀念館、博物館、體育館、科研基地等實踐活動場所協同開放,共同打造“少先隊實踐教育地圖”,為少先隊實踐活動統籌整合更豐富的時空資源,從而更好服務于少年兒童的成長發展。

猜你喜歡
少先隊時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跨越時空的相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社區少先隊的“一二三”
鏡中的時空穿梭
加入少先隊
讓少先隊走向校外
玩一次時空大“穿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