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M 技術在海上風機基礎工程的應用

2022-07-08 03:31晁孌孌CHAOLuanluan呂村LVCun
價值工程 2022年21期
關鍵詞:海床吸力風電場

晁孌孌CHAO Luan-luan;呂村LV Cun

(①菏澤城建工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菏澤274000;②青島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青島266300)

0 引言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潛力巨大,截止2022 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已達30GW,成為了僅次于英國和德國的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的第三大國[1]。發展海上風電是我國“十四五”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方向,符合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目標和方向,同時可緩解環境污染、能源緊缺等問題,尤其可以緩解沿海發達地區長期的用電緊張局面[2]。海上環境復雜多樣,如海床地質結構及海床表面地形的多樣性,風荷載、洋流荷載和波浪荷載的聯合作用,以及洋流沖刷導致的海床表面地形變化等,從而影響海上風電場風機基礎的承載性能與穩定性。海上風機基礎的穩定性又是海上風機正常運行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海上風機基礎形式主要大直徑單樁基礎、群樁基金、重力式基礎以及吸力基礎。大直徑單樁及群樁基礎的安裝需要重型的打樁設備,使其只能適用于淺海區域,而重力式基礎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依靠其自身的重力來承載,需要由大型拖船托運至預定的海域海床現場吊裝,基礎吊裝前還需要平整海床地基,因此施工造價較高,且基礎只能適用于淺水區[3-4]。此外,大直徑樁基礎、群樁基金及重力式基礎在服役期滿(一般為25 年)后無法移除或回收,造成風電風機服役接受后風場棄置現象,造成資源浪費。吸力基礎是一種新型的海上風場風機基礎形式,因其鋼材用量及工程造價低、施工安裝簡單、服役期滿可回收利用等優點備受關注,當前已投入工程實踐使用。吸力基礎最早應用于海洋油氣平臺的基礎和錨固漂浮結構物[5],近年來被用作海上風電塔架、測風塔以、升壓站基礎等,尤其適合應用于深海海域。

隨著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進程的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簡稱BIM)在風電場基礎工程的應用開始被發掘。如Chao[6]介紹了BIM 在綠色能源風能和地熱能等工程開發上的應用;劉占省[7]將BIM 技術應用于風電塔的結構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尹碩[8]則探討了BIM 技術在桶式基礎結構配筋設計中的應用,完善了鋼筋混凝土桶式基礎的鋼筋配筋設計。BIM 技術最早用于建筑行業中,致力于建筑結構的設計優化、工程量與造價計算、施工方案交底與變更、虛擬施工及碰撞檢測,被稱為建筑行業的第二次革命,倍受政府推崇。例如BIM技術在香港港島東中心項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港珠澳大橋、深水航道、山體邊坡支護及隧道工程項目中得到較好的應用[9]。工程實踐表明,在建筑行業中應用BIM 技術具有許多的優勢,為工程項目的方案優化及科學施工提供了參考依據,還便于工程項目各方的協調管理。

本文為拓展BIM 技術在海上風電工程中的應用,主要探討了BIM 在海上風電吸力基礎建模、施工模擬、運營維護及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并對海上風電工程的協同管理與信息共享提出了一些設想,使海上風電工程逐步從“粗放型”轉變為“質量和效益”并重的發展模式。此研究結構可提升海上風電風機吸力基礎的建模效率、施工質量及施工過程中施工進度安排,以及預測服役期間基礎的承載性能、穩定性、沉降量等,進而為海上風電場防災減災措施的建立提供參考依據。

1 BIM 在海上風電工程的應用意義

1.1 BIM 在地質模擬中的優勢

與其他建筑工程相比,海上風電工程及風電場建設具有體量大、建造復雜、設計專業多及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的特點,困擾施工進度安排及施工質量。復雜的海洋環境條件(如不良的地質條件、復雜的海床地形及惡劣的自然環境),會增加風機基礎的工程造價,延緩施工進度,甚至會影響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然而,常規的地質報告及配合查閱資料能夠大概的了解海床地質分布情況,若想詳細的掌握海上地質特征、地質巖土層的走向,僅靠查閱圖紙是難以實現的。而且采用模型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方法時,其地質、地形模型不能很好地的模擬現場海床地形、海上環境實際。

BIM 具有強大的建模能力,通過建立三維地質模型,將大量的巖土工程參數及地質信息整合在同一模型中,可以完整地展示海床地質、地形分布情況,還能任意的選擇某層地質進行剖切、查看及標注,實現了地質勘測最可能的接近工程實際。由此,本文根據江蘇龍源蔣家沙海上風電工程的勘測數據,由BIM 軟件Civil 3D 建立地質模型,再由Revit 軟件將其轉變為數字化、形象化的三維可視化地質模型(圖1),用于分析海床地質巖土層類型、土層走向、海床地形分布規律等,為后續開展吸力基礎循環承載有限元分析提供依據。其中,Revit 軟件由歐泰克公司開發的,是面向建造行業的BIM 三維設計與建模軟件。主要功能含有:專業設計模型創建、結構管線設計、碰撞檢查及監測、繪制施工圖紙、模擬施工現場日照采光和降雨降雪分析等等,此外Revit 軟件還可以進行二次開發,實現建筑施工過程模擬。因此,可采用Revit 軟件的二次開發功能,進行吸力基礎貫入預定海床地基的過程,指導工程實踐中吸力大小及貫入量的計算。

圖1 風電場地土層類型及分布

1.2 BIM 在吸力基礎模型建立中的優勢

BIM 便于建立不同結構型式的吸力基礎模型,即通過建立“專用族庫”的方式進行基礎建模。模型參數類型包括:①幾何參數;②材料參數;③成本參數。由此,在基礎建模時,可直接從族庫中選取不同結構型式的吸力基礎,并任意調整幾何尺寸、材料屬性,其對應的基礎成本會自動輸出。而且,利用BIM 的三維可視化功能,可將吸力基礎立體實物全方位、多角度及可視化的展現。圖2 給出了不同結構形式吸力基礎的三維模型。

圖2 BIM 建立的基礎模型

同時,對地質模型與吸力基礎模型設置相同的項目基點及原點坐標,以進行模型整合與裝配。注:在地基模型和吸力基礎模型建立時,需精確定位模型的參考點,即確保地質模型與吸力基礎模型的坐標系一致。由此,若將BIM創建的地質模型、吸力基礎模型引入有限元分析軟件(Abaqus、Ansys、Plaxis)中[10],可克服有限元軟件建立的地質模型不夠精確、改變基礎尺寸必須重新建模的不足,既能節省建模時間,還能提升數值模擬精度。

1.3 BIM 在吸力基礎施工動態模擬的優勢

海上風電吸力基礎施工時,面臨著諸多困難:①受海上氣候、洋流和風速的影響,有效施工工期較短。②復雜的海床地形及分散的施工位置,使機械設備移動頻繁。③吸力基礎采用負壓沉貫方法將其貫入海床,使其施工技術與傳統海上風機基礎的施工技術不同。為克服這些困難,可將吸力基礎施工及進度計劃與BIM 結合起來,并引入時間維度(即時間參數),可對吸力基礎安裝、基礎上部風機結構(塔筒、輪轂、葉片等)吊裝等施工過程進行動態模擬,直觀地展現施工進度在各個時間節點上的分布,從而控制施工進度。此外,考慮海上氣候、地質條件等復雜環境,通過施工動態模擬完善施工工序安排,便于規劃施工機械設備布置及碰撞檢測,從而提前將吸力基礎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以確保吸力基礎安裝至指定的海床位置,以及保證上部風機結構的順利安裝,避免工程返工,造成經濟損失。

有限元數值模擬時,建模的精度會對模擬結果產生影響,同樣BIM 模型的精度決定了具體實施應用過程中的深度。一般來說,模型參量信息越全,模擬精度及模擬結果的參考性越高,但相應的時間成本越高。因此,由BIM 建立桶型基礎、地質模型模型時,可依據其應用的深度來區分模型精度,模型精度要求(在模型創建初期就應確定)見表1。

表1 模型精度要求

1.4 BIM 在海上風電運營維護中的優勢

海上風電場的建設工程,需要有大量的專業施工及設計人員參與其中,各項工作交叉互聯,而且牽一發動全身,需要各個分部項目的協同合作。BIM 技術的優勢體現在建模和設計方面,便于各個行業專業設計人員之間更多的合作,但海上風電場的運維的階段也至關重要。因此,在BIM的虛擬模型中,對施工建造過程、服役期間風機基礎及風機結構使用模擬的細節進行充分的討論,使得施工建設過程中的沖突大大減少、效率顯著提高。

由此,BIM 不僅能模擬吸力基礎的安裝過程,還能在風機基礎及風機結構服役期內的運營、維護方面發揮作用,即通過BIM 技術整合整個風電場的氣象信息、風機結構工作信息及結構自身的建筑結構信息,對整個風電場的運營進行綜合管控,體現了全生命周期內海上風電場的運營情況,并為其維護、維修及防災減災措施的建立提供依據。一般來說,BIM 施工建模及后期運營維護過程規劃越高效,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承包方、監理方及監測單位消耗的經歷越少,從而可以更優化的配置管理人員。因此,通過BIM 技術的輔助工作,可以指定最佳的施工方案、風電機組設備維護方案,并通過風機服役期間運行模擬及數據的采集,及時預測和進行設備維護與更換,做好防災減災的工作。

由于海上風電工程常處于復雜的地質、地形條件及多變的海洋環境中,所涉及的數據信息量巨大,而且針對這些數據信息的管理也缺乏一個統一的協調管理平臺,而BIM 技術為建立協同管理平臺提供了可能。因此,針對海上風電工程,可建立覆蓋其工程建設及服役過程中的全生命周期(規劃、設計、施工及后期運維)的BIM 協同管理平臺框架(圖3)。進而,通過此平臺實現多方協同作業、避免時間沖突和空間沖突,并在風電工程施工進度、造價、質量、安全及運營維護等方面得到實時反饋的數據信息,從而對風電場建設及運營進行有效的管理,既能節約成本,還能顯著提高海上風電場運營產生的經濟效益。

圖3 協同管理平臺架構示意圖

2 結論

①針對海上復雜的地形條件和多變的海洋環境,建立覆蓋海上風電及服役過程的全生命周期的BIM 協同管理平臺,可實現多發協同作業和信息數據共享,為海上風電場建設及運營進行有效的管理。

②利用BIM 建立海上風電吸力基礎模型專用族庫,便于快速調整吸力基礎結構形式、幾何尺寸及材料屬性,克服了有限元軟件建模時,改變基礎結構、幾何尺寸必須重新建模的不足。再依據海上風電工程實際,建立海床地質模型和吸力基礎模型,并將其引入有限元軟件來分析裙式吸力基礎的水平循環承載特性。

猜你喜歡
海床吸力風電場
深水大型吸力錨測試技術
ROV在海上吸力樁安裝場景的應用及安裝精度和風險控制
深水吸力樁施工技術研究
波流耦合作用下雙層砂質海床累積液化特征數值分析?
基于PSS/E的風電場建模與動態分析
波致砂土海床剪切與液化破壞特征對比研究?
含風電場電力系統的潮流計算
探求風電場的遠景
代力吉風電場的我們
近50年來杭州灣七姊八妹列島海域海床演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