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脊髓損傷患者術后骨科康復治療效果分析

2022-07-09 13:56王毅
醫學概論 2022年10期
關鍵詞:術后治療效果分析

王毅

摘要:目的 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對脊柱脊髓損傷患者術后骨科康復治療效果進行深入化、全面化的探析。方法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期間前來我院進行診治的脊柱脊髓損傷患者作為具體分析對象,共計150例,將患者隨機細化為兩組,其一是對照組、其二是觀察組,各75例。同時,對兩組患者的脊髓功能評分、護理滿意度等參數進行詳細化記錄以及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分別為94.7%、76%,由此可見,觀察組相對較高;在輕觸覺、針刺覺、運動的脊髓功能評分方面,觀察組的得分相對較高,兩組患者間的對比具備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當對脊柱脊髓損失患者進行診治的過程中,引入骨科康復護理模式可以獲得相對較為突出的護理效果,幫助患者早日恢復脊髓功能,降低患者的病痛、提高其滿意度,可以在臨床上進行大范圍推廣應用。

關鍵詞:脊柱脊髓損傷;患者;術后;骨科康復;治療效果;分析

1引言

脊柱脊髓損傷主要是指在各類原因的作用之下,造成人體脊柱脊髓的功能受到損害、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患者的正常身體機能,此病癥的致殘率非常高,并且預后質量也相對較差,對該類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雖然可以獲得優良的治療效果,但是仍會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產生影響,還會導致患者產生肌肉萎縮、行動困難等問題,甚至還會誘發各類并發癥,患者產生極為狂躁不安的情緒?;诖?,本文圍繞脊柱脊髓損傷患者術后骨科康復治療效果展開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2一般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期間前來我院進行診治的脊柱脊髓損傷患者作為具體分析對象,共計150例,將患者隨機細化為兩組,其一是對照組、其二是觀察組,各75例。在觀察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數分別為38例、37例,患者年齡區間為28-65歲;在對照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數量分別為35例、40例,患者年齡區間為30-62歲,通過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可知,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包含飲食護理、衛生護理、健康教育等內容。

觀察組:以常規護理模式為基礎,實施顧客康復治療,進而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擺脫病痛。骨科康復治療師需對患者的功能損害情況作出精準、科學的評價,明確患者功能障礙的發生位置、嚴重性、發展趨勢、并發癥情況等信息,由此作出客觀評價,并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合理、完善的個性化骨科康復治療方案,具體內容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其一;術后早期行高壓氧并結合經顱磁、針灸治療。其二,當患者臥床時,引導并幫助患者進行踝泵運動、四肢肌肉訓練、翻身訓練等活動;其三,結合患者的病情,針對肩胛帶核心肌力、軀干核心肌力、骨盆核心肌力等進行訓練,強化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在此過程中,骨科康復治療師應當做好引導,確保各項鍛煉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其四,引導患者適當進行一些步行訓練,通過平衡桿、助推器完成交替步行,幫助患者完成訓練。對于上述訓練內容,應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訓練強度、做好引導以及幫助,做到勞逸結合的目的。鍛煉頻次為每日1次,單次時長為30min,持續1月。

2.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脊髓功能評分進行記錄以及對比。

2.4統計學分析

本文在研究分析的過程之中,對于研究分析過程之中所產生的信息數據,均利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整理歸納,其中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利用()、n(%)進行表示,利用進行檢驗,將P視為定值,若P<0.05,則表明具備一定的統計學意義。

3結果

(1)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分別為94.7%、76%,由此可見,觀察組相對較高

(P < 0.05),具體分析數值見下表1所示:

(2)脊髓功能評分對比

觀察組的運動脊髓功能、輕觸覺、針刺覺評分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 2。

4討論

脊柱脊髓損傷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后,其生活質量產生了重大變化,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行動方面也出現嚴重阻礙,甚至會出現嚴重殘疾的問題,大部分患者均無法實現獨立生活,均處于長期臥床狀態,由此而產生壓瘡、感染、尿路結石等一系列并發癥,如果患者不能及時進行接受有效化治療,那么將會產生永久喪失生活功能的問題,對患者自身及其家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對患者實施科學化、合理化的護理措施可以更好地幫助其恢復正常生活,減輕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在研究分析的過程中,選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期間前來我院進行診治的脊柱脊髓損傷患者作為具體分析對象,共計150例,將患者隨機細化為兩組,其一是對照組、其二是觀察組,各75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分別為94.7%、76%,由此可見,觀察組相對較高;在輕觸覺、針刺覺、運動的脊髓功能評分方面,觀察組的得分相對較高,兩組患者間的對比具備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脊柱脊髓損失患者進行診治的過程中,引入骨科康復護理模式可以獲得相對較為突出的護理效果,幫助患者早日恢復脊髓功能,降低患者的病痛、提高其滿意度,可以在臨床上進行大范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偉華,陶宏明,仇胥斌.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早期康復治療的療效分析[J].系統醫學,2022,7(06):138- 141.DOI:10.19368/j.cnki.2096-1782.2022.06.138.

[2]祁冬晴,王麗,范文祥,劉孟,倪朝民.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影響因素[J].頸腰痛雜志,2019,40(06):732- 735+739.

[3]朱翠翠,朱榮榮,鄭海霞,李歡.連續護理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6):178-179.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1826086.

[4]李慶波,王傳英,李麗,肖宛平,霍延青,王集鍔.早期康復治療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療效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8(09):634-636.

猜你喜歡
術后治療效果分析
分析:是誰要過節
回頭潮
低分子肝素鈣預防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
淺析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的ICU臨床體會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Units?。保场保唇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