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美麗吳忠的故事

2022-07-11 00:28楊曉彤
寧夏畫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鹽池縣保護區寧夏

楊曉彤

近日,由吳忠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傳媒中心主辦的吳忠市“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活動啟動,來自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寧夏日報》《寧夏畫報》、寧夏廣播電視臺等20多家中央、自治區主流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為期3天的調研行活動。

2022年,黨的二十大將隆重召開,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也即將召開,在這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階段,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重大主題宣傳下,吳忠市組織開展此次調研行活動,目的是總結發展成就和經驗,進一步凝心聚力、振奮精神、鼓舞干勁,為黨的二十大和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各媒體記者紛紛表示,在活動期間,會多走、多看、多聽,充分感受吳忠這幾年的新發展、新變化,用手中的筆和鏡頭,以全媒體、多維度、立體化方式講述“黃河明珠 美麗吳忠”的好故事,為建設現代化美麗新吳忠唱響發展主旋律。

啟動儀式上,吳忠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建博為記者代表授旗。

吳忠市是寧夏移民搬遷的“主戰場”,移民占寧夏移民總數45.3%,其中自發移民5.6萬人。紅塔村位于紅寺堡區柳泉鄉東5公里處,這里的村民是1998年從西吉搬遷而來,現有常住人口為714戶3019人。目前,紅塔村種養產業以經果林、枸杞、黃花菜種植以及肉牛、湖羊養殖為主,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萬元。

這里的數字鄉村建設情況讓記者印象深刻。智慧管理平臺、數字賦能,這些互聯網中的專業術語高頻率出現在紅塔村的基層治理中,硬邦邦的術語在這里是有溫暖的內涵:學校、重點路口和區域、巷道,安裝了監控設備,做到了“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局”,如果村里發生孤寡老人摔倒、村民牛羊走失、道路破損等情況,都可以第一時間被發現,第一時間去解決?!白灾?智治”“人防+機防”的創新治理模式,讓紅塔村村級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與日俱增。此外,通過推進“數字黨建”、搭建“云端鄉村”、開通云廣播,紅塔村村民第一時間便可知曉黨的最新政策法規,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隨著調研行活動的深入,媒體采風組來到同心縣實驗小學、同心縣人民醫院、同心縣河西鎮同德村和同心縣旅游集散中心,進行了實地采訪。

在同心縣人民醫院,記者們了解了醫院的遠程會診和閩寧協作進展情況。近年來,同心縣盤活人才資源,充分利用閩寧對口幫扶平臺,引進福建省醫療人才到本縣開展服務,通過名醫帶徒等方式,有力提升了本地的醫療水平。此外,該院探索實施遠程會診醫療模式,通過方便、快捷、經濟的診療特點,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方便的醫療服務。

來到同心縣河西鎮同德村,綠樹掩映著一棟棟整齊的房屋,村莊巷道、房前屋后干凈整齊,新鋪的水泥路平整寬闊,文化長廊里通俗易懂的宣傳標語、充滿趣味的宣傳畫,鄉村文明風貌讓人耳目一新。

隨后記者來到河西鎮同德村寧夏宸德制衣有限公司扶貧車間,30多名婦女正在縫紉機上趕制服裝,一派忙碌景象。同德村扶貧車間的建成運營,不僅解決了村里留守婦女務工難的問題,還讓這些留守婦女掙到了穩定的工資,生活越過越紅火。

今年,該村全面落實自治區百萬移民致富提升行動,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同德村建成特色產業鮮明、人居環境優美、民風民俗淳樸、鄉村安定和諧、移民穩步增收、城鄉融合發展的典型樣板村。

告別同心縣,媒體采風組來到鹽池縣花馬池鎮佟記圈村、鹽池文化館和鹽池縣朔方書院。

走進佟記圈村,路面干凈整潔,墻面粉刷一新。很難讓人想象,一年前這里還是“下雨一腳泥,刮風一身土“的景象。

“以前村子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雨水一大,路上長草,只能靠鏟車鏟?!辟∮浫Υ逯顣燥w說。佟記圈村地處鹽池縣城南部,雖然距離縣城僅9公里,但村集體經濟發展比較薄弱,村支部還曾被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村子發展遇到瓶頸。

如何發展集體經濟,讓村民口袋鼓起來?“群眾要致富,人心是關鍵?!崩顣燥w說,為了聚人心、扶志氣,村子打造了數字化黨性教育基地,村干部們帶頭學習,手把手教知識、傳經驗,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大家也有了共同的目標,要致富、要發展。

有了富民強村的目標,就要有產業做支撐。村支部在摸清村里資源優勢、產業情況及貧困狀況的基礎上,依托毗鄰縣城的優勢,共同勾畫出了在村外租用閑置場地發展肉牛母牛養殖產業藍圖。成立了肉牛養殖合作社,通過盤活私人廢舊棚圈120畝,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過去的“破落村”,如今不僅有了“顏值”,也因產業的發展有了“內涵”,向鄉村振興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在鹽池縣文化館,記者們參觀了革命老區鹽池縣文化旅游發展新貌和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作為國家一級文化館的鹽池縣文化館,堅持文化引領作用,通過創作節目、藝術培訓、文化進村等多種方式,讓廣大群眾享受新時代文化大餐,為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活力,讓“文化雨露”潤澤城鄉。

在鹽池縣朔方書院(新圖書館),少兒閱覽區、親子沙龍活動區、休閑讀書吧、書畫展覽等一應俱全,這里還定期舉行讀書分享會、公益閱讀會、公益性少兒書法和繪畫班、演講比賽和民間剪紙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吸引了數千名青少年參加,極大地豐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槵槙?,靜謐墨香,動靜結合,讓朔方書院書墨傳香。

朔方書院是鹽池縣為提高城市配套設施服務、完善圖書館各項基礎設施、提高人民群眾基本生活質量、促進社會整體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在鹽池縣小井坑建設的配套工程,以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為原則。朔方書院已經成為鹽池縣公共服務、文化教育基地,更將成為鹽池縣的一個新亮點。

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全區最大的灘涂類型自然保護區,具有凈化流域水質、涵養水源、滯洪泄洪、調解區域氣候等生態功能。

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富集??瓶硷@示:保護區有魚類42種、兩棲動物3種、爬行動物5種、鳥類212種,其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有15種、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44種,寧夏境內出現的300多種鳥類,有70%都棲息于此。保護區也是候鳥遷徙的重要生態廊道,候鳥遷徙期庫區鳥類可達數十萬只。此外,保護區內有濕地維管束植物53科152屬240種,植物中水生植被占50%以上。

保護區生態恢復成效明顯。近年來,青銅峽庫區自然保護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區市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資金近1億元,對保護區內230多處人類活動點位進行了清理整治,對214戶涉退面積12.05萬畝濕地進行了退耕還濕,保護區實現了“人退鳥進”,通過實施水系連通、視頻監控、圍欄建設等項目,保護區資源管護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2020年6月青銅峽庫區濕地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列為國家重要濕地。目前,青銅峽庫區濕地既是銀川都市圈西線供水工程取水所在地,又是寧夏寧東東線供水工程取水所在地。濕地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的天然生態功能,確保了黃河兩岸近400萬人的飲水需求和飲水安全。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優先、最少干預、持續發展”的狀態,變成了黃河寧夏段名副其實的生態廊道。

猜你喜歡
鹽池縣保護區寧夏
西部兩地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湄公河淡水魚類保護區
鹽池縣1969-2018年大風特征及變化規律分析
寧夏
寧夏
鹽池縣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措施得力成效顯著
寧夏
淺析鹽池縣沙棗育苗、造林技術
鹽池縣大拱棚重力滴灌應用效果與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