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粘接技術對種植體修復效果及其周圍組織的影響研究

2022-07-13 22:35張慧唐平
中國美容醫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牙列缺損臨床效果

張慧 唐平

[摘要]目的:探究種植修復改良粘接技術對種植體臨床效果以及周圍組織健康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納入2018年11月-2020年1月就診于筆者科室的122例牙列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納入的患者分為常規修復組(n=61)和改良修復組(n=61),分別采用直接粘接、改良粘接技術處理,隨訪1年,最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以及對種植體周圍組織的影響。結果:治療后,常規修復組和改良修復組的牙齦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改良修復組近遠數中骨吸收量均低于常規修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良修復組的菌斑指數整體等級和出血指數整體等級顯著高于常規修復組,改良修復組的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適度、美觀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常規修復組,而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修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種植修復改良粘接技術能夠改善種植體臨床效果,維持其周圍組織健康,可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牙列缺損;口腔種植修復;改良粘接技術;臨床效果;組織健康

[中圖分類號]R783.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22)06-0142-03

Effect of Modified Adhesive Technique on Implant Repair and Its Surrounding Tissue

ZHANG Hui,TANG Pi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Suining Central Hospital, Suining 629000, Sichu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mplant repair and improved bonding technique on the health of peri-implant tissues. Methods? In present study, 122 patients with dentition defec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recruited. The recruited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ventional repair group (n=61) and the modified repair group (n=61), which were treated by direct bonding and modified bonding techniques,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influence on peri-implant tissu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ingival index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repair group and the modified repair group(P>0.05), but the bone absorption in the modified repair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repair group (P<0.05). The overall grade of plaque index and bleeding index in modified repai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repair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speech function, chewing function, comfort and aesthetics in modified repai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repair group (P<0.05), whil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repair group (P<0.05). Conclusion Our study find that the improved bonding technique could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implants and maintain the health of surrounding tissues,It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tooth defect; dental implant restoration; improved bonding technology; clinical effect; organizational health

牙列缺損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牙齒缺損性口腔疾病,可表現為單顆或多顆牙齒的損傷或牙列缺損[1]。外傷、發育異常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是導致牙缺失的重要原因[2]。目前,牙列缺損的發生率為37%,并呈現逐年遞增趨勢[3]。牙齒是頭頸部的重要結構,其缺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和美觀度。因此,牙列缺損的修復尤為重要。牙列缺損的修復主要以口腔種植修復為主,替代了傳統以犧牲鄰牙完整性的修復方式??谇环N植修復對鄰牙的傷害較小,無需磨損鄰牙,最大限度地維持了整個牙列的完整性。然而,目前口腔種植修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種植系統本身或者是牙冠等方面,忽略了種植體粘接技術的改進[4-5]。常規的種植體粘接技術是直接將種植體和基臺直接粘接后使用牙線及探針清除溢出的粘接劑,再通過X線牙片檢查是否有粘接劑殘留,如有則將殘留的粘接劑徹底清除至X線片顯示無異常。但是這種粘接技術粗糙,易損傷種植體和基臺孔,也對于后期骨結合有一定的劣勢。相較于常規粘接技術,改良粘接技術基于保護基臺中孔的基礎上進行,有利于減少粘接不良事件發生。因此,本研究著重于探究種植修復體改良粘接技術對種植體臨床效果及周圍組織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本研究納入了122例2018年11月-2021年1月就診于筆者醫院的牙列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納入的患者分為常規修復組和改良修復組,每組各61例。常規修復組男30例,女31例,年齡24~57歲,平均年齡為(40.2±5.3)歲;改良修復組男29例,女32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為(40.8±3.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組成和年齡大小上無明顯差異(P>0.05),可用于后續比較。本研究獲得了筆者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試驗操作均按照倫理委員會的要求進行。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牙列缺損患者,有單顆或多顆牙齒的損傷或牙列缺損;②經患者和家屬同意,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③口腔錐形束CT(CBCT)檢查評判牙槽骨符合Ⅱ類或者Ⅲ類;④患者術前無其他口腔疾?。ㄈ纾貉澜Y石、口腔潰瘍等)。

1.2.2 排除標準:①不愿參加本研究者;②心、肝、腎等除腫瘤外的器質性疾病;③嚴重的自身免疫疾病或者合并其他腫瘤;④應用影響種植效果的藥物者;⑤伴有嚴重的口腔疾病。

1.3 方法

1.3.1 主要研究材料:本研究采用的全螺紋柱狀牙種植體購自于韓國登騰公司(種植體呈圓柱狀,有適中的螺紋,表面呈大顆粒噴砂酸蝕狀。種植體由體部、頸部和基臺部組成,體部是種植體植入人體組織內的部分,頸部是連接體部與基樁或基臺的部分,基臺是牙種植體暴露于黏膜外的部分),采用美國3M公司生產的加強型樹脂玻璃離子水門汀,超硬石膏由德國賀利氏公司提供。采用CBCT及NNT圖像分析系統評估牙槽骨。

1.3.2 基本操作:所有的實驗操作由口腔科經驗豐富的醫生完成。首先采用非開窗式印模法采集患者種植區的印模,然后測量患者的齦袖口深度,結合印模大小選擇合適的印模帽。將固定螺絲安裝在種植體上,然后將DMG聚醚輕體注入印模帽,封閉托盤旋入口,待印模材固定后取出。將替代體和印模帽連接,并回對到印模。最后在種植替代體周圍(約4 mm)注入人工牙齦,固定后采用超硬石膏筑模。將鈷鉻烤瓷冠修復體安裝后試戴,并根據X線結果調整各參數。

1.3.3 粘接處理:常規修復組采用直接粘接的方式,直接粘接后使用牙線及探針清除溢出的粘接劑,再拍定位X線牙片檢查是否有粘接劑殘留,如有則將殘留的粘接劑徹底清除至X線片顯示無異常。相比于常規修復組,改良修復組的改良方法主要在于保護基臺孔,具體步驟是首先在種植的基臺內放置棉花和暫封材料封閉中孔免受損傷,然后分別對修復體和基臺體進行粘接處理。對修復體和基臺體進行清理和拋光處理后,再通過螺絲將兩者固定。在基臺孔內填充少量牙膠覆蓋小棉球,修復體的面孔用光固化樹脂封閉。仔細檢查修復體的周圍,確保吻合度和光滑性。

1.4 觀察指標: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評估修復的臨床效果,牙周指標包括近遠骨吸收量及牙周指數、菌斑指數及出血指數。此外,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其中臨床效果中的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適度、美觀度采用量表評分,總分1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采用卡方檢驗分析。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種植修復體改良粘接技術操作過程:標準化的種植修復體改良粘結技術操作,見圖1。

注:A.檢查邊緣密合性;B.粘冠;C.去除粘接劑后拋光;D.模型上試戴

圖1? 種植修復體改良粘接技術操作過程

2.2 兩組牙周指標比較:治療后,常規修復組和改良修復組牙齦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改良修復組近遠數中骨吸收量均低于常規修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菌斑指數等級比較:1年隨訪結果顯示,改良修復組的菌斑指數整體等級顯著高于常規修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出血指數等級比較:1年隨訪結果顯示,改良修復組的出血指數整體等級顯著高于常規修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隨訪1年,結果顯示改良修復組的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適度、美觀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常規修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隨訪1年,改良修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修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牙列缺損的發生率逐漸增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美觀度??谇环N植修復已經廣泛用于牙列缺損的治療,并獲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6-7]??谇环N植修復由種植體和基座組成。目前的粘接技術主要是常規的直接粘連以及平臺轉換種植體連接技術,這兩種粘接技術的優點是操作簡單,經濟實惠,但是兩種粘接技術在后期的骨結合有一定的缺陷,減少了種植體的使用壽命[8]。

常規粘接是直接將種植體和基臺粘接,然后使用牙線及探針清除溢出的粘接劑,這種粘接方式粗糙,易于損傷基臺和和基臺孔內部,減少了種植體的使用時間。改良粘接技術在保護基臺中孔的基礎上進行,有利于減少粘接不良事件發生。近年來發現,傳統粘接固位溢出的粘接劑難以完全清除,松動的修復體如需維修、拆卸非常困難,常常需要破壞修復體[9-11]。骨吸收量是種植修復成功的關鍵點[12],其吸收程度直接與種植修復成功率呈負相關[13]。過去的研究發現,因種植體損傷種植區周圍組織,導致血流供給異常,為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基礎,增加了種植區骨質的吸收,影響種植修復的成功率[14-15]。目前,學術界關于粘接技術是否會影響骨吸收量存在爭議,但筆者研究發現不同的粘接方式會影響骨吸收量,為此方面提供了證據。本研究結果顯示改良修復組的牙周指標優于常規修復組,具體表現為改良修復組的骨吸收量顯著低于常規修復組以及較高的菌斑指數整體等級。此外,改良修復組的出血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修復組,提示種植體改良粘接技術能夠較好地與周圍組織相適應,限制血供的改變,減少細菌的滋生。粘接劑的殘留筆者在隨訪中也觀察到相比于常規修復組,改良粘接技術能夠減少粘接劑的殘留,減少了對周圍組織的刺激性,優化了種植體的微環境。

咀嚼功能和舒適度是評估種植體臨床效果的重要指標,咀嚼功能和舒適度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1年的隨訪結果發現,改良修復組的咀嚼功能和舒適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常規修復組,提示至少在隨訪期內,改良粘接技術的臨床效果優于常規粘接。此外,筆者也發現改良修復組的美觀度優于常規修復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改良粘接技術使得種植體更加準確地定位于種植區,間隙更少,減少了對周圍組織的壓迫和細菌的滋生,改善了臨床效果。

盡管改良粘接技術能夠改善種植體臨床效果,但是種植體健康受多因素的影響,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維護?;颊邞私饪谇患膊〉幕A知識,維持口腔環境的衛生,做到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維持種植體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曹宇皎,謝紅梅,韓雪,等.不同固位方式種植義齒修復后牙列缺損對患者種植體周圍組織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20,294(2):105-109.

[2]陳潔,夏鳳君,王慧.廣泛型侵襲性牙周炎患者治療期間牙齒缺失和牙槽嵴骨丟失情況分析[J].口腔醫學研究,2019,35(9):846-849.

[3]Noelken R,Pausch T,Wagner W,et al.Peri-implant defect grafting with autogenous bone or bone graft material in 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in molar extraction sites-1- to 3-year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20,31(11):1138-1148.

[4]吳亞霖,羅智斌,莊秀妹,等.不同連接方式種植體對周圍組織影響的臨床比較[J].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2014,8(4):301-305.

[5]汪漢池,孫曉琳,方蛟,等.不同種植體表面改性對細菌生物膜的影響[J].口腔醫學研究,2020,36(3):48-51.

[6]宋應亮.口腔種植修復技術發展的新動態[J].中華口腔醫學雜

志,2020,55(11):809-813.

[7]徐欣.淺談口腔美學區種植修復的臨床策略[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9,54(6):5.

[8]周程遠,劉杰,夏俊男,等.粘接固位與改良粘接固位修復后牙種植義齒單冠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7,8(5):286-289.

[9]周立偉.種植多單位修復中螺絲固位與粘接固位聯合運用中機械

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回顧性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21,37(1):63-66.

[10]岳兆國,張海東,楊靜文,等.數字化評估CAD/CAM個性化基臺與成品基臺影響粘接劑殘留的體外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53(1):69-75.

[11]賴紅昌.口腔種植修復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及防控策略[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20,55(11):814-818.

[12]曹磊,吳忠.牙周炎患者采用牙種植同期引導骨組織再生術治療的效果及對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量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20,33(12):108-112.

[13]Javed F,Al-Hezaimi K,Salameh Z,et al.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crevicular fluid of patients with peri-implantitis[J].Cytokine,2011,53(1):8-12.

[14]Lemos C,Eduardo D,Almeida D,et al.Evaluation of cement-retained versus screw-retained implant-supported restorations for marginal bone lo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Prosthet Dent,2016,115(4):419-427.

[15]Nematollahi F,Beyabanaki E,Alikhasi M.Cement selection for cement‐retained implant-supported prostheses:A literature review[J].J Prosthodont,2016,25(7):599-606.

[收稿日期]2021-07-22

本文引用格式:張慧,唐平.改良粘接技術對種植體修復效果及其周圍組織的影響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22,31(6):142-145.

猜你喜歡
牙列缺損臨床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牙列缺損和過小牙正畸修復聯合治療療效觀察
探討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的咬合重建修復效果
支架式可摘局部義齒對中重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損患者的修復效果觀察
鈷鉻合金支架可摘局部義齒與純鈦支架可摘局部義齒的修復效果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