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的課堂提問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

2022-07-13 21:30衛鳳好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9期
關鍵詞:指向性鼓勵性多樣性

衛鳳好

【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教師的課堂質疑、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引發思考,是教學上經常使用的方法。有效的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檢驗提升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做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提問;指向性;鼓勵性;多樣性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激發是需要課堂提問環節的準確設置,它能夠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也能夠引導和控制學生的心理意向,揭示教學中的存在的知識的盲點,讓教師獲得正確的信息反饋,適時調節教學方向和方法。課堂提問并不簡單,根據教學的實質和課堂情況而變化。而掌握正確的提問技能是實施新課標所倡導的啟發式教學的重要一環,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表現。

一、當前課堂教學提問設置存在的問題

當前課堂教學中提問設置,存在較多弊病,讓教學效能低下,學生不明就里,游離于核心價值問題之外,達不到應有的課堂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提問設計對象考量欠全面

課堂中,我們總可以見到教師把回答問題的機會留給少數幾個人,這幾個同學支撐起了整個課堂環節的推進,其他的學生甚少有機會參與問題的回答,也就沒有進一步對課堂知識投入的思考。為什么會是這樣的情況呢?是因為教師課前對提問的設計缺乏全面性——針對所有的學生,或者是總瞄在優生身上;對班級的中下層學生缺乏技術上的幫助。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上層的學生問個不停,公開課上更是如此。

(二)問題設計內容缺乏科學性

問題多而雜亂。教師提出問題時沒有考慮該問題對學生有無思考價值,比如:教學古詩《詠柳》時,問學生:“為什么作者要詠柳呢?”其次就是問題設計不考慮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而是滿堂問,泛濫失控。

1.問題大而空。僅圍繞一些表面問題泛泛而問,缺乏深度和廣度。缺乏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正確解讀。

2.問題少而淺。舍本逐末、淺嘗輒止,課堂氣氛貌似熱鬧非凡,其實對實質問題涉及很少。

3.問題偏而難。無限拔高,撲朔迷離,使學生如墜入云霧之中,答非所問。

二、掌握課堂提問設置的基本原則

造成上述弊病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沒有掌握提問的基本原則和提問的要求。提問必須掌握以下基本原則:

(一)量力而行原則,學生思考后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問題的設計要體現知識推進和考量學生掌握的情況,要能夠引發思考后,找到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要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下果子”。教師的提問要構成學生已有水平與新的學習需要之間的矛盾,但必須經學生努力才能回答。這樣的提問最有價值,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引發新的思考,學生的水平才能得到新的提高。簡單一點說就是:教師的提問能引發學生認真思考,學生能做出回答,在此基礎上還能引發新的思考。

(二)要有指向性原則,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維方向

教師在課前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原有認知下設計問題,不能離開教學目標,毫無邊際地提問題。課堂教學中所提的問題情境并不陌生,是學生平常生活環境中所體會得到的,但是卻不能依靠自身的知識水平、經驗直接加以處理。盡管熟悉可是缺乏馬上解決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產生疑惑,引發思考,促進探索。在這種狀況上,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不同的認識水平,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思維。

教師要在已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有步驟地針對學生,讓問題成為思維發展方向的指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對一的、小組式的,或者“兵教兵”式的,把學生融入一個課堂里,積極思考。最終為我們共同的目標——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互動,而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全方位發展,開發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智力。

(三)鼓勵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語言要“疑問只顧優生,同時提問應把握以下要求:

1.問點要準。要抓準重點、難點和疑點來設計問題。做到縝密精當,緊扣內容,突出主旨。

2.設計要話。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設計出靈活的問題,要處處注意多方位設置提問要巧。提問要含蓄有趣,富有吸引力,能誘發學生產生強烈的興趣;提問要掌握時機火候,要在知識關健處和新難處提問;要在知識的矛盾處提問,指點迷津;要在知識的異同處提問,融合共通。

(四)課堂提問的方法和類型多樣性原則

采用什么類型提問,不能固定,要靈活多變,能夠激發興趣,引發思考,視實際情況而定。這里著重說說常見常用的幾個類型:

(1)設疑型提問。它是有意設疑,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求規律,尋找答案的提問法。運用這種方法,教師要善于在無疑處見疑,由疑而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然后變“有疑”為“無疑”。

如,《貓》課堂教學中,筆者是這樣進行提問的:

師:“貓的性格古怪,有哪些古怪呢?”

生甲:“貓性格老實……”

生乙:“貓溫柔可親……”

生丙:“貓什么都怕……”(學生積極回答各抒己見)

師:“為什么大家說的貓的古怪性格都不一樣,這是什么原因呢?”

這樣給學生一個出乎意料,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設疑。

(2)激趣型提問。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升思維的空間和課堂教學的效能。

如,《將相和》,在介紹事件背景和學生理解題意后,可作提問:藺相如為什么如此大度呢?廉頗又是怎么做的呢?這樣在課題處發問,可以有效地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把學生帶進以自學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中去。又如,《田忌賽馬》設計了思維拓展方式的向題:田忌怎么能夠安排賽馬的?結果怎么樣?孫臏又是怎么安排賽馬的出場順序的?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這三個問題都是由果尋因,學生只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就可以用同樣方式遷移到第二、第三個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去。

再如,教課文《跳水》,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船長的做法,可在課文結尾處提問:為救小孩,你還能想出哪些辦法來?你的辦法與跳水比哪一種更好?經過比較,學生會明白,船長在突發事件面前能很快想出最佳辦法,足見他確實是一個機智多謀的船長。

課堂教學的提問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隨機運用,在課前要設計問題,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尺度”,激發學生學生的興趣,有問而向思考中前行,從而使課堂學習氣氛更濃,教學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陳小容.小學課堂提問藝術[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2007(5).

[2]陳紅義.談低年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J].軟件:教學,2014(5):1.

[3]駱勇.對強化寄宿制學生管理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07(44):2.

責任編輯? 梁國勝

猜你喜歡
指向性鼓勵性多樣性
作文評語,小學生寫作的動力
小學數學觀摩課中存在的幾個誤區
淺談新時期群文輔導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水磨地區蕨類植物多樣性調查分析
堅持“四性”,提高口語交際訓練的實效
指向核心素養培養,促進閱讀教學有效性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數學作業批改中評語使用的探究
精品課程錄像技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