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春天的足跡

2022-07-15 15:34李淑媚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22年6期
關鍵詞:特長詩文足跡

李淑媚

一、設計意圖

為提高語文作業的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學習完本單元《找春天》一文后,筆者圍繞本單元“春天”這個主題,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安排了一次“尋找春天的足跡”的課外實踐活動,堅持活動性、實踐性的原則進行一次課外實踐作業設計。其中,實踐任務包括:“說春天”“讀春天”“畫春天”“找春天”及“演春天”,讓學生走向大自然,為學生創造觀察體驗、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時機,切身感受春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與美好以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熱愛之情。

二、作業目標

1. 能鍛煉學生動手、觀察等能力,切身感受到春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與美好。

2. 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作業內容

“尋找春天的足跡”實踐活動,是一項課外實踐作業,安排在學習完《找春天》這一課后進行。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從下列五項任務中任選其二,然后組成小組開展活動。

任務一:說春天,仿照第2課《找春天》的2至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說說你找到春天的樣子。

任務二:讀春天,朗讀、積累有關春天的詩文。

任務三:畫春天,用手中的小畫筆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畫出來。

任務四:找春天,和父母一起出去尋找春天。(拍照以及能在照片下配上文字)

任務五:演春天,唱一唱春天歌曲。

四、任務安排意圖

本次實踐作業設計,實現跨學科綜合學習,以“尋找春天的足跡”為主題,實踐任務融合美術、音樂、綜合實踐等學科學習,尊重學生個性和關注學生的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從實踐任務欄中任選其二,然后組成小組開展活動,目的是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

任務一是說春天,仿照文中的語段說說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一是培養學生平時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二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幫助學生日后寫作作好鋪墊。

任務二是讀春天,朗讀、積累有關春天的詩文,這一任務是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1至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而設計的,目的是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并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任務三是畫春天:用手中的小畫筆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畫出來。這一任務與美術學科融合而設計的,鑒于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多,很難用文字表達出來;又符合學生喜歡畫畫的年齡特點,引導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融入自己的畫作中去,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作等各方面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任務四是找春天:和父母一起出去尋找春天,目的是讓語文學習回歸于生活,讓學生走進大自然,鍛煉學生用不同的視角留心觀察身邊事物,拓寬視野,切身感受到春天的變化以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熱愛之情。

任務五是演春天:唱一唱春天歌曲。這一任務與音樂學科融合而設計的,學生通過演唱春天的歌曲,在美妙動聽的旋律中感受到春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與美好,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信的氣質。

“尋找春天的足跡”的課外實踐作業,實現跨學科學習,讓學生從多個維度享受“雙減”后語文作業所帶來的樂趣,提升學生各方面語文能力,將學生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五、實施注意事項

1. 本次活動,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從下列任務中任選其二,開展活動前,教師適當引導學生選擇,避免扎堆在某一任務上,或有些任務沒人參與。

2.“說春天”這一任務,說說你找到春天的樣子,為了方便學生記憶,讓學生寫下來。

3.“讀春天”這一任務,朗讀、積累有關春天的詩文,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外有關春天的詩文,并用筆記本抄下來。

4.“找春天”這一任務,提醒學生必須要家長陪同,做好個人防控,注意安全。為了更形象地展示,引導學生拍照。

5.“演春天”這一任務,需給學生提供練習唱歌的時間,以最佳的效果表演。

6. 學生的自選作業,可以將學習成果以紙質作品、照片等形式在班上進行分享,使自選作業不流于形式,也為學生搭建交流平臺。

猜你喜歡
特長詩文足跡
詩文里的元旦韻味
特長,亦是一種成長
成長足跡
足跡
讓女兒快樂學“特長”
足跡
春的足跡
天下詩文第一樓 綿州越王樓
景徐周麟詩文中的他鄉與故鄉
特長公路隧道照明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