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路徑探析

2022-07-15 10:29羅紅霞
學周刊 2022年24期
關鍵詞:教師應小學生英語

羅紅霞

(甘肅省鎮原縣城關鎮中心小學,甘肅鎮原 744500)

自主學習的培養是期望學生通過教師層面的有效指導與幫助真正實現獨立、自主、有效的學習。所以教師開展教學時不應局限于“教”,而應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獨立的學習意識,強化綜合能力,使學生的英語學習事半功倍。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價值

首先,隨著經濟科技水平的大幅度進步,英語具備的工具性和交際性愈發顯著。因此,英語學習的質量對個人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部分學生并未具備自我指導學習英語的能力。教師在英語教學時應凸顯指導作用,著重加強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其次,自主學習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教學生“學什么”是基礎,教學生“怎么學”是重中之重?,F代化教育目標即“學會學習”、全方位發展,重點提高綜合素質和培育學習能力。再次,小學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使其發展學習自主性成為可能。小學3~6 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愛表現、善模仿,這使得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可能。最后,結合英語學科自身獨特的特點,重視高質量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課堂教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場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教師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掌握一定的英語學習技巧,才能在課外主動、有效地進行自發性學習。

二、現階段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面臨的困難

(一)社會層面

小學英語評價過程中極易忽略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其一,目前小學英語教學大多是以“分數”為主的評價形式,其中的自主學習能力評價因難以量化,極易被遺忘。其二,小學階段英語學習主要以“輔導班模式”開展,通過大量反復訓練、記憶,過于重視詞、句、語法的講授,甚至出現“應試也是一種能力”的說法,這些因素嚴重阻礙了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其三,缺少英語語言環境是束縛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主要原因。由于沒有語言交流的實際場景,為“應付”考試而學習,英語學習動機出現偏差,無法激發學習熱情。

(二)教師層面

一方面,教師對自主學習的認識片面;另一方面,教師對小學生能否主動地學習持懷疑態度。教育理念、施教方法的陳舊、落后,課堂教學并未進行創新和改革。在考試的指揮棒下,“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學什么”似乎已成為定律,教學側重于分數的提升,并過于重視傳輸知識、記憶考試重點、考試技巧訓練,對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這種耗時長、見效慢的工作視而不見。

(三)學生層面

小學階段學生普遍存在自主意識弱、自主性學習能力差的情況。受我國傳統的“灌輸式”施教模式的影響,小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甚至部分學生出現缺乏勤奮精神、對家長和教師依賴性強等情況,導致他們缺少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升,學習方法單一、學習內容受限、自主性差等。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路徑

(一)選擇適當的施教模式,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時期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最佳階段,教師應注意選擇科學、合理的施教方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英語充滿積極性,更好地投入英語學習。教師施教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應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基礎,注意施教模式的轉變需建立在傳統學習模式上,重點將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相融合,選擇適當的施教模式,讓學生愉悅學習,教師輕松講授,帶動英語課堂教學氛圍,助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質量的發展。

小學生由于年齡、心智尚未成熟,無法熟練掌握和記憶英語學習技巧,很難統整英語筆記。小學英語教師應適當引導,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英語學習技巧,更深層次地進行英語學習,為未來的英語學習夯實基礎。此外,教師教學前應做好準備工作,如導入部分、課文案例等內容,展示內容應與教材匹配。在教學方案設計中,教師要嚴格遵循科學性、新穎性、系統性原則。在英語課程創設方面,要重視課程體系規范、應用性建設,始終堅持綜合素質教育理念,做到個性化教育、個性化培養,積極倡導興趣教育,重視對學生興趣、積極性的培養。

(二)通過課前預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要求多角度提高小學生的自主能力,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其一,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預習階段是課堂學習的動力源泉,需要小學生對課本內容、相關重難點簡要了解。與傳統的教學流程相比,進行具有指向性、針對性的內容預習,有助于幫助小學生大致了解課堂教學內容,讓他們在實際學習中可以有的放矢地聽課。小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時,能夠借助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有效幫助學生實現學以致用,更好地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建立活學活用的意識。多數小學生在預習階段都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反映出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方面的不足。針對英語學科預習全過程來說,多數學生在課文朗讀時常因遇到難理解、不知如何正確發音的詞句而困惑,進而表現出對新知識強烈的求知欲。小學英語教師應幫助學生調節消極情緒,鼓勵他們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學習新知識、難點知識,而不是以急躁、焦慮的心態預習。教師應讓學生清楚,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可通過自主學習有效解決,也可以借助老師的引導及時解決。

其二,小學英語教師應把握好知識講解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度。當小學生遇到不認識或難理解的單詞或句子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英語字典等方法解決問題。對“dictionary、beautiful”等較長且學生不認識的單詞,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查閱字典了解詞義,借助音標試著讀一讀單詞,鼓勵學生通過所學知識理解新單詞、新知識,若小學生依舊沒有理解單詞的意思和實際用法,教師要借助舉例或者圖片、實物等直觀形象的形式,幫助他們了解語句的意思,并迅速掌握。

(三)依托“互聯網+”技術,提升自主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具有局限性,時間短、環節銜接緊湊,小學生在快節奏的課堂教學中無法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另外,教學內容有限。課堂教學以全體學生為核心開展,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同、個體存在差異,教師很難照顧所有學生,再加之教學內容有限,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極易出現“吃不飽”的情況。因此,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是幫助小學生切實提高自主學習效果的有效方法。

借助“互聯網+”技術,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我規劃學習方案、自主選擇英語學習內容,繼而有助于自身英語自學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如講授Holidays 時,可通過語言導入讓學生討論有關假期的故事,如“假期去過哪里,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引發學生的共鳴。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在課堂上表達自身的想法,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依托網絡技術中多元化的英語資源,引導學生學習,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進行高質量的英語自主學習,學生的英語能力得以有效提升,能更好地在課堂中與教師交流互動,全方位強化課堂學習效果,真正實現培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目的。

(四)創設教學情景,養成自主意識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施教方法很多,但大多是簡單介紹課本內容,并未進行更深入的講授。為了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教師需利用創設教學情境和信息技術強化英語學習質量。教師應做到:一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有關英語國家的圖片、風俗習慣等,讓學生在生動的圖片和視頻中深入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習俗、禮儀文化,借此引發學生對英語濃厚的學習熱情。在生動的畫面、豐富的學習內容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調動起來,有意識地開展英語學習。二是教師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層次探究,并為學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指導,讓學生更快速、更有效地理解學習內容,以此建立宏觀的學習要求。三是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及語言表達交流的不同,引導學生創建合作興趣小組。教師可以按照教材內容創設有趣的生活化專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實踐調研活動,切實加強小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集體觀念。

另外,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長時間且反復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堅持與努力,因此,教師需要發揮自身在教學中的引導和幫助作用,為小學生創建優良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相對自由活躍的氛圍中學習,進一步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五)制訂英語學習計劃,調整學習狀態

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因素。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夯實知識基礎、加強語言練習,但在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由于學習過程無趣或遇到困難而降低學習動機,甚至想放棄英語學習,這些充分表明學習動機非常關鍵。

學習動機分為兩種:其一,內部動機,即語言學習興趣。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成就、滿足。其二,外部動機,即外部環境影響。如學校規定、家長要求、升學壓力,甚至是如果不學習會受到懲罰等。內部動機是學習的“助推器”,外部動機盡管可以推動學生學習,但就大多數學生而言,外部動機僅作為一個方法,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無法更好地培養自學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為其自主學習增添動力,以此確保學生英語學習的長久性。

此外,小學英語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鼓勵、引導學生制訂學習目標,根據學習目標做出合理、詳細的學習計劃,嚴格按照目標進行,確保自身學習循序漸進,實現學生的自我監督和自我管理。如果學生在完成計劃的過程中出現停滯情況,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問題,并根據實際調整學習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快投入下一環節的學習中。

(六)指導學生自學方法,培養自主能力

首先,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課本知識,當遇到陌生、復雜的詞句,要引導他們養成查閱字典、根據文章內容猜測詞義的習慣。其次,通過小組合作形式解決遇到的重難點問題,幫助學生形成自學意識、自學能力。再次,教師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科學的自學方法。有了方法的指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會得到充分發揮,從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長時間堅持,不僅能掌握自學方法,自學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度提升,繼而形成優良的英語素養。比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一是試著將大寫字母的單詞轉換為小寫字母,并能規范地寫到英語本中。二是在學習的新內容中尋找自己認識的單詞,讀一讀。三是以班為基準開展“字母搜查”大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養成隨時學習、隨時運用英語的良好習慣?,F在的生活中,英語信息隨處可見,如說明書、包裝袋等,這些都是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良好素材。

小學英語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注意以下事項。第一,適度表揚。對于小學生而言,表揚是鼓勵學生、激勵學生最有效、最簡單的方式。當小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時,教師應及時表揚,讓學生的努力得到認可,有助于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第二,傾聽學生意見。由于教育對象是學生,所選擇的施教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對于學生是否有效,學生的反饋、意見尤為重要。教師應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并及時做出調整。第三,活動開展遵循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進行課堂活動時,教師應做好要求、適當指導、給予學生充足空間,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有效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第四,課堂上盡量給學生展示空間、時間,為學生多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和交流溝通的機會,促進師生、生生間的良性互動,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英語教學常態,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調動其自覺性,還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習質量、學習效果“雙提升”,并助力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發展。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依托豐富多彩的施教形式,為小學生構建愉悅的教學氛圍,引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繼而切實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未來學習夯實基礎。

猜你喜歡
教師應小學生英語
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教師應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教師應首先在道德上成為教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