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優化作業設計

2022-07-16 11:49劉建文
紅豆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邊長周長意圖

劉建文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徹底改變傳統的作業模式,要從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減少作業數量以及加強作業指導這幾方面出發,基于課標、注重單元整體性、結合班級學情,精心設計出目標明確、難易有別、層次分明、形式多樣化的彈性作業,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從而真正的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

一、改變傳統作業設計的觀念

(一)“熟能生巧”、“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蠻橫運用。

很多老師深受以前應試教育的影響,布置作業時量大、形式單一、作業無優化,內容拘泥于教材和同步練習,量大質不高,濫竽充數、籠統枯燥,根深蒂固地認為不斷的重復練習,才能讓學生理解知識的要領,才能有進步,于是布置大量的作業,甚至還搞題海戰術,毫不顧忌學生能不能吃的了吃得消的感受。學習數學最主要一環就是多思考,然而這種繁重的作業占據了學生的大部分時間,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去整理,只是一味的做題,成為做題機器,長期以來,學生漸漸的失去了學習興趣,嚴重的會自己放棄自己。

(二)對“鞏固性”的錯誤理解。

老師們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好像“鞏固性”成了自己教育學生的看家本領,出現了一個共同的錯誤,同樣的題型多次重復出現,無形給學生增大作業量,這樣過于注重“鞏固性”,極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老師在優化作業設計時盡量涵蓋多一些知識點,在作業的“質”和“量”上下狠功夫,注重多樣性,層次性,趣味性,避免給學生帶來沉重的可也負擔。

(三)層次單一,違背了因材施教。

很多老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出現層次單一、沒有注重作業異重分層的現象,要求所有的學生在相同的時間里完成相同難度、相同內容和相同分量的作業,出現了一刀切和層次不分明的問題,完全忽略了智力差異與興趣差異,抹殺了一些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得不到展現自我的機會,從而阻礙了他們的共同進步。

二、優化作業設計的思路

(一)在作業的“質”和“量”上下很功夫。

我們要結合班上實際學情,遵循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目的明確、啟發性高、鞏固性強的原則,在不同學生的承受圍之內布置出少而精的作業,力爭每堂課的作業在3--5道題左右,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做到布置科學合理。

(二)體現作業布置的層次性、多樣性。

首先,作業布置要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心理,注重作業布置的趣味性、多樣性、層次性,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布置出符合自身情況的作業,最終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夠吃得了、吃得好、吃得飽,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環節上做研究。布置作業時,注意難易有別,可以分為“選做”和“必做”作業,將作業分為為基礎型、拓展型、挑戰型等,布置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針對性,不搞一刀切,力爭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優化作業設計實施案例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雙減”政策下作業分層設計專題活動,成功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切實提高了學生作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為此,我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制定出了如下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

(一)注重本班學情分析

我們班共55名學生:

根據個體差異,將他們分成了三個組。A組由12名基礎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較落后,已經跟不上現在教學進度的學困生組成。這些學生對于前面學過的很多知識都沒有掌握,作業完成情況差,態度敷衍,字跡也潦草,已經失去學習的興趣,不能從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B組由28名思維能力比較好、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不穩定、作業完成情況時好時壞的中等生組成,但這部分學生學習潛力巨大,只是缺少教師系統的引導和關注。C組由15名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成績優秀的優等生組成,這部分學生需要得到知識的強化和挑戰。另外,分組時要具有靈活可變性,隨時根據學生學習的動態,與時俱進,重新劃分,從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讓學生體會到有進步有樂趣。

(二)注重作業布置的層次性

在作業分層布置時隨時把握因材施教原則,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不同類型的作業,讓學生穩中求進。

(三)注重作業類型

根據不同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既要在量上分層,也要在難度上分層。結合本班學情,作業可分為三個類型:

(√為必做,○為選做)

1類: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作業;

2類:面向大部分學生的提升層作業;

3類: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拓展層作業。

對A組學生要減少難度較大的問題,他們只需要完成I類作業即可,在完成1類之后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2類甚至是3類作業;對于B組學生他們除了完成1類作業還要完成2類作業,還可以自主選擇3類作業挑戰掌握;對于C組同學,除了完成1、2類作業還要完成3類拓展層作業。從而達到了基礎訓練作業可以幫助學困生調動學習積極性;提升層作業給了中等生思考的空間;拓展層作業可以培養優等生發展思維和挑戰自我的能力。

(四)作業設計案例

第一課時認識周長

1.看一看、試一試,下面圖形有周長嗎?如果有,請用彩色筆描出它的周長

【設計意圖:自己動手,讓所有學生理解周長的定義,即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才是周長?!?/p>

2.用四個邊長1cm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圖形,哪個圖形的周長最短?

【設計意圖:計算拼組圖形的周長,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周長的概念?!?/p>

第二課時長方形的周長

1.填一填。

同學們,長方形的()邊相等,所以長方形的周長可以這樣算(),也可以這樣算()。

【設計意圖:通過完成填空題可以讓學生知道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鞏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p>

第三課時正方形的周長

1.同學們,正方形的()條邊都(),所以正方形的周長=()

【設計意圖:重溫正方形周長公式的由來,進一步鞏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p>

4厘米??????????? 5分米

2.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設計意圖:加強學生的基礎訓練,鞏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p>

3.一個正方形游泳池,如果沿游泳池池邊上走一圈要走84m,那么這個游泳池的邊長是多少m?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正方形周長公式求邊長,可以啟發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拓展?!?/p>

4.小明有一張長30cm,寬20cm的長方形木板,如果她用這張木板鋸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cm?(畫示意圖輔助)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從長方形里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是由這個長方形的寬決定的。讓學生畫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從而進一步積累圖形與幾何的學習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維?!?/p>

第四課時正方形·長方形周長的運用

1.填表(單位: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訓練,進一步讓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靈活運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p>

2.小明要給一幅邊長是40cm的畫做邊框,用一根長150cm的木條做它的邊框,夠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熟練運用周長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拓展性?!?/p>

第五課時單元形成性練習題

一.用心思考,準確填寫。

1.長方形周長=(),正方形周長=()

2.長12cm,寬6cm的長方形的周長是()cm。

3.一個正方形花壇的邊長是6厘米,螞蟻沿著花壇周圍爬了10圈,一共爬了()厘米。

4.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40厘米,寬是9厘米,它的長是()厘米。

5.如果正方形的邊長增加了1厘米,則它的周長增加了()厘米。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0米,那么它的邊長是80米。()

2.周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它們的形狀大小相同。()

3.長方形的周長比正方形的周長長。()

4.正方形四條邊長度相等,長方形的四條邊長度不相等()

三、選擇題。

1.一個長方形長與寬的和是18cm,那么它的周長是()。

A、72厘米B、18厘米C36厘米

2. A、B兩部分,哪部分圖形周長長?()

A、A長B、一樣長C、B長

四、作業的批改和評價方法

“雙減”政策下,孩子們的作業除了要做到減量不減質,優化設計外,還要對學生的作業精心評價。在評價形式上,要改變傳統的A、B、C等單一結論式的評價,實行形式多樣的多元激勵性評價。

總之,作業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一個常規環節。因此,我們在對學生作業優化設計時,要以學生的基礎為中心,注重作業的層次性、作業的多樣性、作業的趣味性、作業的創新和實踐性。讓我們的眼里有作業,心里更有學生。我們要深信,心在哪里,哪里就會開花,對于初遇“雙減”的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讓我們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設計學生喜歡的作業,讓作業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期待!

參考文獻:

[1]西施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材

[2]《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2021.7

[3]《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2021版

[4]曹青燕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不同潛質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以《長方形和正方形》單元為例[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

猜你喜歡
邊長周長意圖
基于高速公路的駕駛員換道意圖識別
認識周長(部級優課)
魔術存錢罐
自然教育《小螞蟻的生日會》教案
周長面積變變變
大樓在移動
不打自招
一個關于三角形邊長的不等式鏈
不打自招
拼正方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