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音樂教育資源的數字化傳播建設思考

2022-07-16 11:49姚偉
紅豆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化

【摘要】教育數字化戰略實施背景下,以民族音樂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數字化資源整合升級對于高效傳播美育思想、樹立文化自信、培養音樂教育中民樂相關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化資源的發展現狀出發,從數字化教材、線上教育平臺等多社會傳播視野展開發展策略的創新性思考。

【關鍵詞】數字化;音樂教育資源;音樂傳播;民族音樂文化

前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所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020年10月所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都明確指出將民族音樂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全方位融入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各環節。2022年教育工作積極推動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創新數字資源供給模式,豐富數字教育資源和服務供給。當前教育信息化時代下促進音樂教育資源的轉型升級是一項重的要研究內容。

一、數字化民族音樂教育資源建設發展的研究意義

推進實施數字化教育的當下,就學校教育而言,民族音樂文化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科學合理的整合相關教育資源,對傳統文化傳承傳播、培養音樂教育民樂人才、打造具有民族特色世界音樂品牌具有重要意義。

(一)順應全球化數字化發展,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教育品牌。習總書記強調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因此我國音樂教育發展絕不能僅局限在狹小視域內,而要積極面向世界,與世界達成緊密聯系與交流。積極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教育品牌,將民族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特色招牌”,賦予獨特精神內涵,通過教育傳播等方式亮出來、走出去,積極推動數字教育國際化的建設進程。

(二)立足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數字化提升民族音樂資源公平需求。數字化優質學習資源為保障及優化線上教學,在疫情期間掀起一陣在線教育熱潮。同時,有利于以新技術為支撐推進區域教育的均衡建設,促進各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在教育應用場景中帶來教育形式的轉型提升。通過數字化教育資源能夠有效促進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的多元化,提高育人質量,讓美育照亮音樂課堂。

(三)傳統音樂文化強勢輸出,讓民樂之美建立在數字化教育基座上。借助數字化技術手段,對于民族音樂文化中不能再現的場景,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如虛擬網絡技術進行仿真,用新的藝術形式進行表現、保存及傳承運用到音樂課堂,以此進一步提升相關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共享價值、傳承價值與利用效率,保障民族藝術的可持續傳承。通過數字化資源傳播,大大拓寬了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認知渠道,讓民樂之美堅實建立在數字化教育基座上。

二、民族音樂教育資源數字化運用現狀

教育部于2018年4月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也提出了實施教育大資源共享計劃,推進開放教育資源匯聚共享,打破數字化教育資源開發利用的傳統壁壘,為學校和學習者提供大量合適的學習資源。音樂教育資源發展在此教育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建設初見成效,但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分離,資源的有效利用缺乏系統研究等方面仍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數字化民族音樂文化資源體系建設缺乏管理與規范

現階段,數字化的民族音樂文化資源建設缺少完整性及合理性,眾多教學資源的建設中,教師的相關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運用中并未形成單個具有權威性資源提供源,當前數字化教育平臺包括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等平臺。

(二)音樂教師民族音樂文化資源數字化開發運用能力不足

目前,音樂教師作為美育教師相關專業意識、能力還較為欠缺。眾多教學工作者及學習者的思想觀念仍停留在傳統層面,將數字化資源作為增強教學效果的輔助手段,而未根據信息技術的進步而更新理念。

(三)學生缺乏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自主學習關注與能力

由于學生的興趣和專業不同,對民族音樂文化數字資源的學習內容也就有著差異性的訴求。

三、民族音樂資源數字化發展的建設思考

教育現代化的實現、數字中國的建設,都離不開對數字化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數字化教育的實施。數字化時代,不僅要把數字化技術作為教育發展的工具,更應將數字化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發展的目標。多方合力建設數字化民族音樂資源發展十分重要。

(一)建設線上優質教育平臺,促進高等教育民族音樂資源高質共享。2022年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教育部提出要大力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力求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以下簡稱平臺)于2022年3月29日正式上線,為廣大師生們提供了一個教育資源多元化、精品化、體系化全效覆蓋的國家教育公共服務綜合集成平臺。

(二)重視音樂教師數字化教學運用能力的提升與美育思維的內化。人工智能時代,“人”是一切智能化的前提,技術無法取代教師作為決策者的地位,教學決策仍舊是直覺判斷和理性判斷的結合體。因此,音樂教師數字化教學運用能力的提升,美育思維的內化尤為重要。

(三)創新開發多元化音樂數字化傳播產業,發揮社會教育服務效能。當前高校學生課余活動多元豐富,對于傳播產業的多元發展具有強烈興趣,并且具有相關學習能力,能夠靈活“玩轉”、無障礙吸收,可以作為課外活動起到間接學習的作用。

四、結語

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化資源作為音樂教育領域的重要內容,其建設發展應把握疫情常態化這一特殊背景抓住轉型升級的關鍵機遇,持續加強建設,不斷增強功能、擴充整合資源、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羅建軍.網絡環境下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20(49):40-41.

作者簡介:姚偉,女,2000年1月29日,湖南省沅江市,研究生在讀;音樂教育方向。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化
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數字化的探究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數字化起舞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數字化對行業影響難言“顛覆”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音樂教育中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