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企業文化中集團意識的研究

2022-07-16 08:45尤雅童
紅豆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企業文化

尤雅童

【摘要】集團意識,就是認為個人歸屬于某個集團,個人以對集團的歸屬感為基礎,集團內的個人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依賴,忠誠于所屬的集團,為了集團發展而共同努力。日本人的集團意識被稱為日本民族性格文化的核心,這種意識在日本人的語言、行為等方面都能體現出來,并且,它已融入到日本企業的管理之中,形成了日本式的企業管理理念,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本文通過分析日本人的企業文化,研究集團意識及表現形式,以求最終探析日本企業文化集團意識形成的根源。

【關鍵詞】日本企業;企業文化;集團意識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在日本企業文化中,員工有很強的內外部意識。他們認為每個人都屬于某個專屬群體,在社會生活中受制于許多不同的人群。這種集團意識是在企業內部關系中長期處于特定集團中的人在歷史發展中經過文化醞釀而最終產生的一種固定思想。對于日本人來說,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價值觀已經在人們心里根深蒂固,并且一代影響著一代,所以日本人不管是在哪一類集團內,都會很快找到自己在集團中的定位,并與集團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不僅是未來發展共同體,還是社會利益共同體,并且員工會找到自己在企業中的價值,明確緊緊憑借個人努力和奮斗無法最大程度發揮個人的潛力,只能借助集團的幫助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因此,個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必須通過群體來實現,將個人與集團緊密相連。本文通過對群體意識是日本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展開分析,探討了集團意識對日本企業發展的啟示,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1.2集團意識概述

所謂群體意識或集體主義的概念,是建立在極其重要的歸屬感之上的。員工對企業中的所在集團鞠躬盡瘁、任勞任怨,并且在集團內部也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將個人的進步與集團的發展協調統一,這是長久以來歷史習俗的傳遞和文化醞釀的結果,導致日本的企業文化都具備同一種典型的集團意識。也就是說,對日本而言,他們彼此之間自始至終都緊密相連,同樣覺得本人在集體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的命運和利益都被這個整體綁定在了一起,每個人都會影響到集體的發展。因為日本人覺得自己是群體的一部分并依賴群體,所以他們擁有強烈的集團榮譽感、責任感,促使集團蘊含了豐富集體主義思想。日本民族群體意識的分支對日本人的價值觀赫爾日本的經濟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建立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

2.國內外思想現狀

2.1目前研究現狀

(1)國內思想現狀

我國社會學家陳建美指出日本企業職工非常熱愛團體,做好為集體奉獻自己的準備,具有集團責任感和榮譽感。他認為不管日本人的工作效率如何,他們都對群體有強烈的歸屬感,甚至個人的生活都與集團的運行密切關聯著。日本人從小就培養群體意識,普遍認為群體是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他們不能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犧牲集團的利益,從一開始就為了集團的利益而爭取實現共贏。

(2)國外思想現狀

日本學者認為濱口惠俊曾用“間人主義”的概念來描述日本人集團意識的特點,所謂“間人主義”即行動時要充分考慮他人或所屬部門的立場、心情及相互關系,強調相互間的依存和尊重。他表示對集體的過分強調和依賴,導致日本對“內”與“外”的狹隘感。其中,經濟學家何易也指出在日本,每個社會成員都屬于某個群體,通過對日本團體意識的內涵和影響進行政治、法律和社會分析和評價促使集團內部成員彼此成為更親密的工作伙伴。在集團之中,日本人在履行集體責任的同時,集體也會為個人提供資源,使成員之間傳遞溫情,但是在集體之外的人或事物,卻保持著冷漠的態度。

2.2現行研究問題

在對日本企業文化中集團意識的研究中,我們結合西方文化的特點,遵循歷史發展的軌跡,進行對比發現,集團效應是日本企業文化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日本企業文化中集團意識的形成在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內涵也在發生著轉變。隨著日本人的成長,以集體為主要社會參與的方式逐漸影響著他們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在企業中也逐漸成為了集團的核心。在集團中,他們強調自身的情緒和立場,明確集團的價值立于個人之上,常常忽略了個人價值的存在,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至。

3.集團意識的成因

3.1自然地理環境

從長遠來看,日本國家的自然地理環境非常具有時代特征,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強烈的災難意識對日本文化的變遷產生重要的影響,直到現代從日本的企業文化中都可以看到日本歷史的影子。日本國土面積南北廣闊,東西狹窄,丘陵和山地占據了大部分面積,城市內部山川較多,森林覆蓋率超過60%,土地和丘陵占總面積超過70%。而且日本自然資源匱乏,再加上地理條件惡劣,氣候變化無常,所以頻繁遭受自然災難的侵襲,例如臺風、海嘯、火山噴發。因此,隨著歷史的推進,日本人就慢慢養成了共同面對苦難以及團結互助的習慣,并逐漸將這種合作掛念傳承了下去,并發展壯大,最終形成了日本典型的民族名義共同體,蘊含了日本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而且,由于幾個時代下具有的生存問題,也塑造了日本人對危險事物極其敏感,以及面對危險自主報團取暖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他們比較在乎具體事實,專注于挖掘事物的實際利益。

3.2稻作文化的產生

自古以來,水稻都是日本農耕的重要內容,稻作文化也在日本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旱作不同的是,水稻雖然種植面積大,但是產量卻比較低,而水稻的收成非常依賴于天氣,再加上日本地貌崎嶇,自然災害的影響,水稻的種植問題引起了重視。而由于水稻種植需要挖溝、移栽收割等聯合作業,需要大量勞動力。日本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水稻生產方式,迫使日本人在村社成員的領導和協調下共同從事水稻種植和祭祀活動,只有這樣,農業社會才能順利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群體意識的存在。于是,日本稻作社會形成了一種反映社會性質的稻米文化,成為日本社會群體意識的養料。維持和發展水稻種植社會也促進了群體意識的發展和增長。水產養殖、天皇觀念、祭祀儀式等等,都強調了這種群體意識,深化了群體意識,貫穿了日本社會,逐漸形成了日本人的行為準則。在農業社會中發展起來的集團意識是豐富的。強烈的精準耕作意識、強烈的生活大同意識、“和”的精神以及個體與集體的和諧關系,充分彰顯了水稻種植社會的群體意識存在和發展。特別是因為它是日本民族性格的一部分,反映了群體人際關系的公平性和人性。不過,集團意識對民族性質的影響也是具有雙重意義的。在日本社會,環境導致內隱的人際交流、對集體負責的行為和超載勞動的工作態度在日本企業文化中隨處可見。

3.3危機意識的影響

危機意識將日本人的社會價值整合在一起,使民族集體意識更加強烈,促進日本人重塑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建立和諧發展的社會。事實上,從另一方面看,這種集體主義精神也束縛了日本人的言行舉止,以確保他們達到預期的要求。日本人深陷于一個控制能力極強的期望系統,這樣的結果導致日本人不會去羞辱他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更不會做出超出集團限制范圍的事情。雖然危機意識使團體內部的約束使其不至于失去公信力,團體成員也會注意維護團體利益,但是卻大大限制了個人成長和發展,不利于個人的切身利益。

4.日企集團意識的特征

4.1序列意識

4.1.1縱式結構

在日本,人們基本上都身處于交流密切的非聯動性縱式結構。例如,在一個公司中,不僅上司與下級組織之間的層級關系不容易跨越,同事之間的“前任”和“后輩”也很難產生交叉聯系。學校的老師、學生和家庭成員之間都有一定的秩序。在這樣的縱式結構中,即便是人與人之間的共同圈子,也往往會在集團中產生橫向關系。首先,一個人必須根據他或她的資格仔細評估他或她在團體中的地位。如果他的言行與他“橫立”的立場和表現相沖突,他將被集團所拋棄,最終被當成“村八分”而遭受排擠。一個人的集團地位包括他或她加入團體的年限、性別、年齡、學習、工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衡量一個人地位、判斷一個人價值的首要事情并不是他或她的實際工作能力,而是加入這個群體的年數、性別和年齡。這是日本企業中資歷定義的方式,也是日本人的等級秩序所要求的。

4.1.2集團社會中的自我定位

在日本人的眼里,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強者控制弱者,弱者依賴強者和弱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日德意同盟在條約宣告序言中說:“日本帝國政府、德國政府和意大利政府深信,讓每個國家實現共贏才是和平共處的先決條件?!焙炗啑l約時,天皇頒布的序言還表明了日本特殊的社會定位,也就是在集團發展中,人們的利益都是集團的重要組成結構之一,只有發揮個人價值,集團才能獲得效益。

4.1.3集團中的等級制度

集體文化在日本工人中創造了強烈的組織感和紀律感。從員工的角度來看,集團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在日本公司中,人際關系按照年齡、服務年限和教育程度進行分類,呈現出從上到下的等級順序。子孫后代也會尊重他們的前輩。日本人提倡不應該過分強調個人意見,以免排擠到集團的其他成員,這也成為日本公司內部決策的常用方法。對組織團體的絕對服從,既保證了團體內部的和諧,又保證了團體自身的穩定發展。

4.2“和為貴”的思想

日本人的“和為貴”精神自然而然成為了日本人群體意識的粘合劑。在一個群體中,人們無論是表達自己的觀點還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須首先考慮模仿其他做法,交流其他觀點,爭取與他人保持一致的行為。同時,這種“和為貴”的精神也在日本人心目中形成一種無意識的秩序感,按照年齡、議事規則、社會地位等標準組織起來。因此,群體意識影響了日本人的行為。在這種安排下,群體自然會形成一個被管理的群體,保證群體整體行為的一致性和凝聚力,對抗群體的有效性。

4.3內外意識

內外意識是群體意識中的一個重要心理特征。在日本公司,員工有很強的內外部意識。他們認為每個人都屬于某個群體,在社會生活中受制于許多不同的群體。例如,同一家公司或機構是集體的。與其他公司或部門相比,集團同事被視為“內部”,否則被視為“外部”。因此,日本企業的員工在與一群人交往時,會產生心理上的親切感,彼此關心、照顧,不拘小節,語言表達更親密更自由;與群體外的人打交道時,心理上是疏遠的,小心翼翼的,自然而然變得謙虛、和善、有禮貌。有明顯的內部和外部意識差異。因此,日本員工一旦選擇了屬于一個群體,在封閉的組織環境中,下屬對上級和團隊表現出極大的忠誠度,上級對下屬的依賴是無限的。它恰如其分地滿足了公司對員工全心全意屬于組織的要求,公司也對員工產生了無限的信任,形成了生活中的社區和社會群體。

5.日企集團意識產生的影響

集團意識在日本企業文化中不斷影響著集團意識的變遷。在日本,過分強調群體利益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對鞏固個人力量,促進國家繁榮、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強大的群體又制約著日本人人格的自由發展。另外,日企集團意識對國家制度的決策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全國統一的主要原因是建立在傳統的道德理解之上,形成日本人獨特的群體意識。在歷史戰爭中,民族危機意識使日本人更加團結,進一步強化了日本人的集團意識,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斗爭和內部摩擦,終止內部消耗,集團意識為日本社會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

6.結語

大多數日本公司都是家族企業。它來自日本的家庭觀念?!凹彝ァ辈皇呛唵蔚难夑P系,而是建立在管理組織基礎上的社會群體。日本人將家族企業的工人、種族和民族團結起來,并通過終身雇傭、通過將公司的個人命運托付給公司并保持對公司的忠誠度,解除了日本公司員工的后顧之憂,并帶來了避免沖突的效果。大量工作的投入在二戰后給日本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通過與現代企業管理的融合,讓員工在企業中形成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認識到企業與自身利益的相關性,從而培養員工的集體精神。此外,大多數企業在中國沒有自己真正的企業文化,所以企業沒有將員工的利益與員工的利益結合起來的企業理念,因此,當務之急是建立一種支持中國人快速發展的本土企業文化,調動員工的生產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員工和公司聯合起來,形成團隊合作。這樣的背景下,需要在創造主人意識的同時,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中國企業經濟的加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美.淺析日本企業文化的特點及其啟示[J].質量與市場,2020:142-144.

[2]方琭瑋.在華日本企業中的意識改革[J].國際公關,2019(10):172-173.

[3]黃海珍.日本企業在越南的投資情況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21(28):88-91.

猜你喜歡
企業文化
依托企業文化,創新活動載體,凝聚員工思想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需處理好三大關系
電力企業文化與企業文化建設
淺談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發展
企業文化對黨建政工的促進作用解析
談談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綜合研究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培訓的關聯性分析及闡述
淺談怎樣做好企業黨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經營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