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及輔導修正方法探討

2022-07-17 12:40馬天宇
速讀·下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輔導

◆摘? 要: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城市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大多數農村地區的青壯年都選擇進城務工,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許多外出務工的人員不能將自己的子女帶在身邊,因此,將孩子留在老人的身邊,由老人進行照顧。因此,農村的留守孩子不能及時得到家長的教育與引導,同時,受到社會環境中的不良影響,就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影響,進而出現一些心理問題。農村留守孩子的心理問題已經不是個人或者某些地區的問題,而是已經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的安定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影響,因此,留守孩童的心理問題已經受到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輔導;修正方法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城市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速中,農民逐漸進入城里務工已經成為農村地區青少年謀生的一種手段,因此,為了進入城市打工或者賺錢,將孩子全權交給家中的老人或者親友進行照看,導致在實際中出現比較多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在生活與學習中不能及時得到父母的關系與照顧,進而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也就隨之產生,對農村地區孩童的心理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了健康的成長,對家庭以及社會的安定都產生了影響。當下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

一、農村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

(一)情緒難以控制,容易沖動

一般在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年齡在十六歲以下,因此都是未成年人,在心理與身體方面都還發育不完善,在做事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太理智的情況,因此,容易出現情緒激動或者失控的情況,通常會因為一點小事進而對情緒產生影響,因此,就會最出沖動的行為,留守兒童中常見的問題就是安全感的缺乏,對別人的信任度不高,有時候會因為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與他人斤斤計較,同時也不容易融于他人的圈子,對外界都存在一種敵對心態或者存在一種戒備的心理,通常會采取逃避的形式面對,因此,留守兒童在學校中就會出現開小差、上課遲到以及曠課、打架等一系列不良的行為。

(二)性格孤僻,情緒消極難以與他人進行交流

農村留守兒童一般都是在比較小的時候就已經與父母分開了,因此,留守兒童在很長一定時間內不能與父母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因此,對于兒童在情感與安全方面也就得不到滿足,因此,在沒有父母關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常常就會感覺到孤單,進而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留守兒童一般都是由爺爺奶奶撫養或者由親友進行撫養,因此也就沒有家庭的歸屬感與情感的依靠,孩童自身就會出現很多的自卑感與孤獨感,留守兒童害怕與他人進行交流,也很難敞開心扉與他人進行情感的交流,在長期緊張、焦慮以及沉默寡言的環境中,就會使孩子養成自卑、孤僻、封閉的心理,這種情況下,留守兒童在與他人進行交流與語言的表達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低。留守兒童經常會獨自處于一個封閉的環境中,不愿意與同齡的孩子進行游戲或者交談,不愿意與外界環境進行交流,進而產生自卑的情緒,在自己心里面就會認為他人看不起自己,怕別人嘲笑他。

(三)網絡、電子產品成癮

在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電視都已經成為極為普遍的生活用品,在長時間缺乏父母陪伴的過程中,孩子受到的管理與約束也是極為有限的,因此,在放學之后,可能不會先去完成作業,而是先去看電視,因此,在長時間的影響下,留守兒童就會逐漸沉溺于其中,年齡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喜歡打游戲,甚至會成癮,進而產生荒廢學業的情況。其實留守兒童去玩游戲,并不是因為游戲好玩,而是在留守兒童的意識中沒有人管他們,盡管有人說,但是他們也不會聽,在長期這種情況下,留守兒童的心理與身體健康也就會受到影響,更重要是留守兒童就會逐漸出現厭學的情緒,甚至就會輟學,然后出現外出流浪的情況。

(四)行為道德出現問題

在農村地區,留守兒童都是有祖父母輩帶領,但是這一輩人在育兒知識和與時俱進的觀念上還存在不足,在培養孩子的時候,都是認為只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但是對孩子的品德與行為習慣并不重視,在親友家寄養的孩子,親友可能也不會化大量的實際對孩子進行管教與引導,留守兒童容易受到電視以及網絡的影響,進而對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進行學習,留守兒童在學校中不能很好的進行學習,在課堂中不是睡覺就是開小差,甚至會與社會中一些閑散人員混在一起。

(五)抵抗誘惑能力不足,依賴思想嚴重

留守兒童在實際情況中,一般年齡都是比較小的,在生活上自理的能力不強,很大程度上都需要有人照顧,由于孩子缺少父母關愛,祖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就會顯得更加溺愛,一切事由都是祖父母代辦,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中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時間久了之后,孩子就會形成依賴性,在生活與學習中,大小的事情都要爺爺奶奶代辦,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一點點困難,自己就不能進行思考與解決,甚至可能會向教師或者網絡尋求答案,在做作業過程中也不認真對待,而是敷衍了事。

二、農村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

留守兒童的年齡一般都是在十六歲以下,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是孩子身心快速成長的關鍵時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對孩子的成長與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實際中,大多數的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關系都不好,父母由于要在外務工,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與教育孩子,因此,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比較少,孩子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與呵護,孩子對父母外出務工的行為不能理解,因此,在孩子的心中,就是父母拋棄了自己,孩子在長期沒有父母陪伴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就會出現自卑、內向的個性特點。

(二)監護人對孩子不能代替父母對孩子進行管教

在實際生活中,需對的老人在思想上是比較落后的,許多行為都具有一定的模式化,因此,通常就會出現怪異、固執的思想,留守兒童長時間與老年人在一起,思想上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性格形成是極為不利的。老人在照顧孩子過程中,很難全方面的應對精力旺盛的孩子,老人在照顧孩子過程中也是對自己的身體進行透支的過程,因此,老年人與孩童長時間呆在一個地方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孩子在適應能力方面也就會比較差。親友對留守兒童進行管教過程中,效果就會更差,親友作為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通常對孩子不能進行管教,也沒有辦法進行管教,在留守兒童的學習與身心健康方面坑能很長實際都不會過問,他們的意識中,只要孩子健康、安全就可以。

(三)學校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存在問題

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孩子的心理與身體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當下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教育中,教育評價的機制比較單一,學校在對孩子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主要一孩子的平時表現為基礎進行評價,學校與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迫于學校的聲譽與教學的質量,對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是比較重視的,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重視程度不夠,留守兒童屬于弱勢群體,既沒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又沒有監護人,因此,在學習方面優勢比較放任的,留守兒童在學習與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是比較多的,因此,成績也往往是在下游。

三、農村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的輔導修正方法

(一)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的關愛機制

農村地區的年輕父母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不長時間外出務工,但是這種局面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不能得到解決,學校是聯系父母與社會之間的重要環節,對于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家長、學校、社會必須全部參加與其中,社會也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政府有關工作人員要對留守兒童的生存為題以及學習問題給予一定的重視,通過對社會中有關機構的協調,對留守兒童的有關問題進行指導,進而幫助學生對不良的行為習慣進行改進,進而找到融入世界的大門。家庭是學生的第二個課堂,必須要對學生受教育的費用進行一定的承擔,同時也應該與社會以及政府簽訂相應的培養協議,同時,還應該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使留守兒童缺乏的關懷得以彌補。

(二)對留守兒童的教學與生存進行關注

在對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存進行關注的過程中,重點應該放在學生的生存方面,要對留守兒童的生存環境要給予及時的改變,當下農村許多地區居住的房屋為土坯房,有的房間已經年久失修,甚至是岌岌可危的房間,因此,對留守兒童的什么安全也就造成了一定的威脅,留守兒童大多數實際都是與祖父母居住在一起,祖父母的年齡優勢比較大的,有的祖父母已經無法承擔留守兒童的養育問題,甚至部分家庭連作飯這樣的問題都已經沒有辦法解決,因此,都是有留守兒童自己解決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留守兒童不僅要完成學習任務,還要承擔一定的家務,使他們過早的承擔成年人的艱辛。迫于經濟壓力,部分留守兒童甚至連一日三餐都做不到,因此,留守兒童的生存問題也變成了大問題。留守兒童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小,父母角色的長時間缺席,盡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監護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數時候是難以確保學生不會在校外出現安全問題,因此,也就不能進行全方位的監護,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心理也就產生了影響。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只有不斷對這類問題進行解決,才能將留守兒童的受教育問題提上日程。在農村地區,在教育方面,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發展存在不均衡的情況,因此,農村地域的教育資源與師資力量也就達不到一定的標準。但是學??梢宰龅降木褪且o學生更好的教育教學,使學生在快樂歡快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三)提升對留守監護人的教育與培訓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的留守兒童都是與自己的長輩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的,在年齡上具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數時候老年人是沒有勞動能力的,對教育孩子更是不了解。大多數老人在進行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考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教育孩子的,在他們的意識中,只要孩子可以健康長大就行,為了對當下的留守兒童生存的現狀與環境進行調整,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進行環節,就必須要讓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政府與社會的有關組織要對留守兒童的監護過程中出現的教育問題及時進行培訓。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強培訓的力度,同時可以借助一定的多媒體技術,定期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定時培訓與學習,對于不便于參加學習的老年人,可以通過電話、走訪等形式進行,對監護人的教育理念進行完善,使留守兒童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環境。

(四)促使父母回到孩子身邊

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解決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的父母都回到孩子的身邊,通過父母的關懷與關愛,使孩子內心的脆弱與心靈感受到溫暖,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使孩子在父母的呵護與關愛中成長。國家要為外出務工人員回家提供一定的便利性,進而促進留守兒童與父母進行團聚。

四、結束語

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問題與心理問題已經成為十分嚴重的問題,國家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要積極出面對有關問題進行解決,通過最好的方式是父母與留守兒童團聚。國家、社會、學校都要為兩者的團聚創造更多的技術,以便使學生的升學率以及學習效率得到提升,進而對我國的教育事業進行推進。

參考文獻

[1]劉小剛.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J].新農業,2021(14):70.

[2]馬曉琴.農村留守兒童初中階段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J].新課程,2021(21):9.

[3]賈玉格,徐凡.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5):93-94,127.

[4]楊芳.淺論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狀及對策[J].人文之友,2020(01):62.

[5]李艷升.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及疏導策略[J].甘肅教育,2020(05):31.

[6]孫林興.淺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轉化探究[J].讀與寫,2020,17(03):9.

[7]汪愛紅.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生存現狀及心理問題研究[J].文淵(中學版),2020(07):283.

[8]郭文科.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21(89):7-9.

[9]陳鵬飛,王秋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淺析[J].新農業,2020(10):20-22.

[10]劉靜.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科教文匯,2019(11):157-159.

[11]姚福琴,李廷學.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偏差及糾正[J].新課程導學,2019(28):38.

作者簡介

馬天宇,黔西市太來彝族苗族鄉教育管理中心,寫作方向:農村

留守兒童心理輔導探究或農村教師心理研究。

猜你喜歡
農村留守兒童輔導
因材輔導,在表達中展現自我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
淺析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真誠激勵,關愛相隨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