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與策略

2022-07-17 12:40毛靜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5期
關鍵詞:計算能力培養策略小學數學

毛靜

摘要:小學數學課程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和策略的不恰當運用,導致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學生在計算時往往會出現速度快但準確率低、計算方法單一死板、脫離不了手指運算、遇到沒見過的計算題手足無措等問題,表現出較低的計算能力。本文從學生數學計算的要求出發,探究培養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方法,促使教師在教學中根據相關的計算法則及教學目標,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部分學生思維邏輯較為混亂、計算能力較差的情況非常普遍,導致了數學成績難以提升或數學水平難以提高。特別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講,學生缺乏積極的計算學習興趣和良好的計算習慣,導致了他們的計算水平偏低,成績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1]。對此,教師在進行組織開展小學生數學計算教學時,要通過針對性的培養,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不斷完善學校的教學策略,提高小學生對數學計算的深入學習研究興趣和良好學習計算能力。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計算興趣

興趣是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類前進的重要動機。倘若學生能夠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不僅能夠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還能夠源源不斷地激發其熱情和潛能,進而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突破與進步。因此,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積極參與和探索發現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情境創設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式,結合所教學的內容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一方面能夠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便于學生準確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理論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為生活化教學的開展打下基礎[2]。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超市購物的場景,并引導學生進入這一生活情境:同學們,現在讓你們去超市采購物品,需要購買3.5元的筆記本、15元的水果、13.4元的牛奶以及20.6元的牛肉,那么請問一共要花多少錢呢?在買完這些物品后,發現筆記本的型號購買錯誤,于是回到超市退掉,請問最后一共花了多少錢呢?這樣的方式能夠帶領學生迅速進入情境中,學生通過想象自己在超市購物的場景,對相關數據進行加減計算,同時積極地進行探討交流,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還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最終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開展游戲,向學生滲透計算方法

游戲是符合小學生學習心理以及認知特點的重要方法。為此,在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積極開展游戲的方法向學生滲透計算的具體策略。具體而言,就是在計算的過程中融入游戲的元素,把游戲更好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當中,完善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計算的樂趣,從而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3]。

例如,在進行教學《分數除法》這一章節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開始拿出一盒鉛筆作為游戲的工具,隨機地選取幾名學生作為游戲的主角,讓學生根據這一盒鉛筆進行動態的計算。例如,提出問題:“一共有24支鉛筆,由三名學生去分,那么每位學生應該分得多少支鉛筆?每人所分得的鉛筆占總體的幾分之幾?”讓學生進行回答,答對的學生教師可以獎勵一根鉛筆。若有兩名學生答對,則游戲繼續,鉛筆總數變成22只,按照同樣的游戲流程進行開展教學。在這樣總體個數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以獎勵的形式去激發學生計算的欲望,學生會在這種激勵式的游戲模式下,不斷提高自身計算的精確程度。教師應當積極開展此類游戲教學,進而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計算理論,增強學生學習計算的信心

有效學習的前提是自主建構知識。哪怕是最簡單的個位數加減法的計算,如果教師不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去感知、記憶、理解,學生是很難學會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計算理論并加強理論的實踐應用,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作為學習主體的主人公感,還能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學習計算的信心。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開始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時,分別以“一共是多少?”“還剩下多少?”兩個問題開始,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去數實體教具的個數、口頭表達數出來的結果,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計算表達示范后,讓學生動手表示,然后鼓勵學生列出“10以內的加減法表”進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求成,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動手、動口、動腦。一旦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建構過程,學習能力會飛速提升,計算能力就更不用說了。

再如,學習“小數的加減乘除”時,教師先不要直接講怎么計算,而是安排學生將整數加減乘除的法則清晰地表達出來,再出一些小數的加減乘除題目讓學生嘗試用整數的運算法則去計算,然后組織學生對自己的運算過程和結果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歸納出小數加減乘除的運算規則。

四、加強日常練習,鞏固計算基礎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不斷的練習,只有通過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才能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同樣,在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中,學生也需要加強計算訓練,不斷鞏固計算基礎。傳統形式單一的計算練習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進而可能導致學生產生敷衍的態度,既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又難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不斷豐富計算練習的形式,通過游戲、競賽、搶答等方式帶領學生開展日常練習,不斷增強數學計算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了“四則運算”后,為了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口算接龍”的練習活動。教師將不同的計算題展示在多媒體課件上,從第一位學生開始,對第一道題目進行口算,需要起立快速說出答案并坐下,再由第二位學生接著計算第二道題目,直到最后一位學生完成。在第一輪練習結束后,由教師總結計算錯誤的題目,然后由出錯的學生繼續開展第二輪接龍練習,直到所有學生都能做到正確口算。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刺激的氛圍中增強參與興趣,同時,緊張的環境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逐漸學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沉著冷靜、仔細答題,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在數學計算中進步,同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還有積極作用。

結束語

總之,對于小學生綜合數學計算應用能力的訓練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經歷較長的學習過程,同時也需要教導教師和每個學生一起努力,需要學生積極地配合指導教師,端正師生教學態度,加強學生數學計算知識訓練,養成良好的計算練學習慣,實現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香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J].當代家庭教育,2020(26):159.

[2]李紅英.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0(26):107-108.

[3]蔡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9):51.

猜你喜歡
計算能力培養策略小學數學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
中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進階式培養策略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