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初中生班級管理有效策略

2022-07-17 05:15陳漢森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5期
關鍵詞:初中教育有效策略班級管理

陳漢森

摘要:教師在班級管理的工作中,還應當明確初中生的認知特點以及發展規律,堅持多元化教育方式的開發,為班級管理工作提供形式多樣且富有實際意義的解決方案,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本文立足于初中教育教學角度,分析了初中生班級管理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教育;班級管理;有效策略

引言:教師在初中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不同學科教師之間、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的“連接器”,擔負著協調管理的重要任務。隨著當前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教師應該將教學的重點更多地放到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上來,這就需要教師以營造良好的班級環境和學習氛圍為重心開展教學工作,不斷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強化學生主體地位,與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過程中共同完成構建“和諧班級”的目標,進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管理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初中生班級管理有效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初中班級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一)教師管理方式不當

一方面,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教師在學生評價過程中仍以考試成績論優劣,焦點始終停留在分數上,忽略了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綜合性、全面性評價,且缺乏現代化的班級管理理論做支撐,使得教師在管理時很容易陷入“分數管理”的誤區,導致部分學生只顧埋頭苦學,關系處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都較為缺乏。另一方面,由于教師除了班級管理,還需要應對強大的學科教學壓力,對班級管理投入的精力較為有限,無法從學科成績中抽離出來與學生進行平等、和諧、有效的溝通。部分教師甚至會采用體罰等不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很容易導致部分成績差的學生陷入自卑或產生叛逆心理,與教師關系緊張,繼而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造成心理陰影,不利于今后的成長。

(二)初中生自制力不足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期,身心發育均不成熟,自制力較差,情緒控制能力弱,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從而增加班級管理的難度。雖然部分學校和教師已對自身班級管理模式進行了持續優化,但是由于學生自制力不足,管理中仍然存在種種問題。例如,部分學生由于自律意識差,很容易在游戲世界中沉迷,尤其在當前網絡游戲日益繁榮的環境中,初中生醉心玩樂、無心學習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中等,平時教師不會將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對他們的關心較少。由于缺乏存在感,這部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會呈逐漸衰減趨勢,甚至在沉重的學業壓力下逐漸迷失自我、放逐自我,進而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這不僅阻礙了教學任務的完成,還加大了班級管理工作的難度。

二、初中生班級管理有效策略

(一)轉變思想,實施和諧管理

思想是一個人付諸行動的先驅導向。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更應該及時轉變思想,改革創新管理策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制訂科學的管理計劃和活動方案,在保證班級和諧性的基礎上,來促進學生的共同成長和進步。首先,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此來更加有效地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教師要樹立師生和諧發展的班級管理觀念。師生和諧并不是一句口號,更應該是落實在行動當中的實際表現。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及時調整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完善對學生的評價機制,營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真正將學生所需變為自己所需,將學生所想轉變為為學生所想,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后,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建立互通有無的交流機制。師生的和諧重在溝通,身為教師,更應該建立一個與學生之間更為高效和緊密的交流機制,學生能夠將自身的問題向教師進行反饋,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反饋來進行及時的干預,在相互協商、合作共進的管理模式下,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二)優化策略,建立共管機制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部分教師沿用的是自我管理機制,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參與度相對較低,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學生對班級活動不熱心、不積極。因此,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當適當地將“管理權”放開,與學生實現“共同管理”,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還能夠營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使得班級管理更具有人性化、主體化以及組織性。所以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設置不同的管理崗位,讓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了解班級的更多信息,并且結合自己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制定解決策略,從而更好地保證班級管理的實效性。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推行定期輪崗制度,定期調換學生的管理職位,在幫助學生建立清晰并且直觀的管理意識的同時,提升學生對班級各種事務的處理能力和應變能力,從而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三)把握主體,組織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在植樹節即將到來之際,筆者組織班級學生展開植樹、護樹的實踐活動。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勞動能力,他們不僅可以模仿市政工作人員的動作進行植樹活動,而且做得非常優秀。學生還可以幫助市政工作人員將已經栽植好的樹苗進行加固,通過實踐活動不僅能體會勞動者的艱辛和不易,還能夠深刻感受到植樹活動之后的成就感。為了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筆者還在班級內組織了關于勞動節的演講比賽。當前社會背景下許多學生缺乏勞動意識,筆者組織以勞動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活動,一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二是想要借助這場活動來讓學生們真正了解勞動的本質,體會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觀念。

結論:綜上所述,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通過轉變教學思想、優化教學策略、組織實踐活動、創新人際關系以及做好學生表率等策略的實施,一方面能夠營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另一方面還能夠提升學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度,使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精神引導和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淑翠,石榮利.探究如何在初中班級管理當中進行德育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4):123-124.

[2]張有花.新時代初中班級管理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03):173-17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 2021.03.086.

[3]鄧艷飛.初中班級管理存在問題和對策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0(36):130-131.

猜你喜歡
初中教育有效策略班級管理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開展幼兒游戲課程教學的策略探究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