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區域能源轉型基礎與轉型績效的適配性研究*

2022-07-17 08:18李長勝王重博雷仲敏
區域經濟評論 2022年4期
關鍵詞:省份基礎能源

李長勝 王重博 雷仲敏

一、引言

在全球氣候變化風險持續升溫、能源地緣政治加劇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動下,實現碳中和,加快能源轉型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戰略抉擇,中國政府于2020 年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遠景目標,這必將加速中國能源結構向更加清潔、更加可持續的方向轉型??紤]到能源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地位,能源轉型不能簡單地將其局限在一次能源結構優化的范疇,既應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可持續性、能源安全為主的轉型績效,還應包括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水平提升、生態環境改善、生產要素完善、治理能力提升等多重維度的能源轉型基礎演進。在這一背景下,統籌安排和有序推進處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水平、承載國家不同發展使命的各類區域能源轉型,提升區域能源轉型基礎和轉型績效的適配性,提高區域間的生產要素配置效率和水平,重塑不同地區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能源轉型”一詞最早來源于德國,1982 年,德國應用生態學研究所出版了《能源轉型:沒有石油與鈾的增長與繁榮》一書,首次提出了能源轉型的概念。隨著氣候變化議題持續升溫,能源轉型行動共識在全球范圍內形成。進入21世紀,推進能源轉型逐漸成為各國共識,吸引了大量學者的關注,也成為跨學科研究的一個熱點,誕生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一)關于能源轉型內涵

部分學者認為能源轉型是指能源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主導的低碳能源替代由化石能源主導的高碳能源。隨著人們對能源轉型復雜性認識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能源轉型不僅涉及能源結構或能源品種的轉換,還涉及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變化。

(二)關于能源轉型路徑

目前,能源轉型路徑在全球層面、國別層面以及行業層面都已形成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在全球層面,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IEA討論了在全球升溫1.5 攝氏度情景下,全球如何實現快速的能源轉型,到2050 年打造實現零排放的能源系統的路線圖。從國別層面,Foxon et al.使用綜合方法評估了英國低碳能源路徑的影響,同時對整體系統使用能源分析和環境生命周期評估;Shafiei et al.建立包括能源供應、能源價格、加油站和燃料需求四個模塊的冰島能源和運輸系統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對比了電力、氫能和生物燃料傳統路徑到未來可持續陸路運輸的情景;Mc Dowall 通過定性社會技術情景和定量能源系統模型,評估了英國氫轉型,探索了三種可能的轉型路線以及不同不確定性和可能的決策點;Ashina et al.分析日本2050 年低碳社會可行性和路線圖,為了實現2050 年相比1990 年下降80%的減排目標,日本2020年、2030年和2040年減排目標最好分別設定在16%—20%、31%—35%和53%—56%。從行業層面,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Tsai使用MRAKAL能源工程模型,研究了臺灣地區電力、工業、家庭和服務、運輸部門等主要經濟部門,在2050 年大量碳減排目標和低碳發展情景下,采用技術和稅收措施的減排效果。

中國能源轉型路徑的研究也形成比較豐富的成果。中國國家經濟交流中心課題組認為,中國能源革命路線要做好三個運算,一是加法——增量革命,二是減法——減量革命,三是乘法——效率革命。馬麗梅和史丹將中國能源轉型的可行路徑分為三個階段:能源轉型溫和期(2015—2025 年)、能源轉型確定期(2025—2035 年)、能源轉型成熟期(2035—2050 年)。范英和衣博文在分析中國能源轉型的現實挑戰和驅動機制基礎上,從市場驅動、政策驅動、創新驅動、行為驅動等多個維度提出了中國能源轉型路徑。黃瑩等人基于長期能源替代規劃系統模型,對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能源轉型路徑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大力推進清潔能源的應用、大力發展鐵路和水路運輸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強化技術節能和管理水平提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能源轉型。曾詩紅等研究了“雙碳”目標下中國能源轉型發展路徑:分階段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集成應用示范綠色低碳技術,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以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三)關于能源轉型評價方法

鑒于對能源轉型概念認識的不同及不同的研究目的,能源轉型評價方法也各不相同,如:長期能源替代規劃系統模型、能源系統模型、隨機動態模型、結構分解模型、隨機網絡模型、主體仿真模型、指數和綜合指數法等。其中,綜合指數法由于能夠為決策者提供更加全面認知,并提供權衡和改進領域選擇的靈活性,因而被世界銀行、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機構廣泛應用(Neofytou et al.,2020)。其中,世界經濟論壇從2012年以來連續發布的《推動能源系統有效轉型》系列報告,構建了能源轉型指數(Energy Transitions Index,ETI),對全球115 個國家和地區能源轉型進行定量評估。世界經濟論壇與埃森哲聯合發布的全球能源架構績效指數(energy architecture performance index,EAPI),從經濟增長與發展、環境可持續發展、能源獲取與安全三個維度,評估和分析政府和能源價值鏈中的其他利益相關方確定自身能源系統各要素的相對績效。世界能源理事會采用能源三難困境指數(energy trilemma index,ETI),從能源績效和關系績效兩個層面建立分析體系,其中,能源績效包括能源安全、能源平等(可獲得性和可負擔性)、環境可持續性三個維度,關系績效包括政策強度、社會強度、經濟強度三個維度。

(四)關于適配性研究

適配性主要反映不同主體或系統之間的適應性與匹配關系,廣泛應用于研究公共資源與人口分布、產業結構與基本經濟條件、固定資產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人力資本與技術選擇、水資源、能源和糧食系統等的協調一致性。其中,黃炎采用兩維度象限分析模型,將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分為基本經濟條件和產業結構兩大方面,根據這兩個方面將經濟增長劃分為四個象限,分別代表不同的發展方式和階段,用來研究中國產業結構與基本經濟條件的適配性。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界對能源轉型的概念、實施路徑以及支撐政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但是區域能源轉型研究成果相對較少,更鮮有針對區域能源轉型基礎和轉型績效適配性的研究文獻?;诖?,本文擬在對各?。▍^、市)能源轉型基礎和轉型績效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應用兩維度象限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地區能源轉型基礎和轉型績效之間的適配性,并分別提出不同適配類型區域能源轉型的對策建議。

二、區域能源轉型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

(一)區域能源轉型評價指標體系

區域能源轉型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能源轉型一般是指一次能源供給側發生根本性的結構性變革,當前主要是指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為標志的能源結構調整。而廣義的能源轉型則從能源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地位出發,不僅包括一次能源結構優化,還包括了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水平提升、生態環境改善、生產要素完善、治理能力提升等多重維度。為此,本文構建了由轉型基礎和轉型績效兩個維度所組成的區域能源轉型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二)權重方法

本文指標體系權重采用主觀確權和客觀確權相結合的方法。第一,參照《能源轉型評論》中關于國際能源轉型準則層確權方法,在征詢部分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利用主觀確權法確定準則層權重(等權);第二,利用熵值法確定指標層權重,充分考慮基期和末期數據信息不一致性,將基期和末期的熵值權重平均后再做歸一處理,最終得到指標層權重(見表1)。

表1 中國區域能源轉型評價指標體系

(三)數據來源

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如:GDP、人均GDP、城市化率等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能源類指標,如一次能源生產中清潔能源占比、煤炭資源儲量占比、火電發電量占比、單位GDP能耗、能源自給率等主要基于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6 年和2020 年);各?。▍^、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參照中國碳核算數據庫①中省級排放清單,然后根據?。▍^、市)人口和GDP 測算各自的人均CO2排放量和單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環境類指標,如年均PM2.5 濃度、全年環境空氣質量良好天數的比例主要來自各?。▍^、市)相應年份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科技類指標,如每萬人大專及以上人員的人數、高技術產業占比、高技術產業R&D人員人數占比、全社會R&D投入占比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計算得出。2019 年省級營商環境指數數據采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31?。▍^、市)營商環境研究報告,而2015年采用2017年各?。▍^、市)的省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②近似代替。

三、實證結果

(一)中國區域能源轉型基礎基本特征

1.整體特征

根據區域能源轉型基礎指數及其測算方法,對2015年和2019年全國30個?。ㄎ鞑財祿笔В▍^、市)的能源轉型基礎進行了綜合評價(見表2)。

表2 2015年和2019年的能源轉型基礎綜合指數、排名及變化

總體來看,2015年以來全國區域能源轉型基礎綜合指數平均值有了明顯改善,從2015 年的30.90增長到了2019 年的35.14,提高了13.72%。分區域來看,能源轉型基礎與區域經濟社會發達程度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密切相關。2019年,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領跑全國,在全國前10 中占據6 席,廣東表現尤為突出,以58.08 的總指數高居榜首。西南地區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的地區表現不凡,重慶、云南持續保持在全國能源轉型基礎綜合指數(FRET)前10。部分中部和西部省份盡管能源轉型基礎相對薄弱,但追趕勢頭強勁,河南、寧夏、新疆、甘肅、青海、四川等能源轉型基礎指數增幅都超過了20%,河南、寧夏、新疆能源轉型基礎提高尤為顯著,增幅都超過了30%。東北地區省份能源轉型基礎有待進一步提升,吉林增幅(14.91%)低于全國平均增幅。煤炭資源豐富地區能源轉型基礎整體偏弱,內蒙古、新疆、山西和河南能源轉型基礎綜合指數排在全國最后(見表3)。

表3 2019年中國區域能源轉型基礎各維度指數及排名

2.分區特征

根據2019 年能源轉型基礎綜合指數的四分位數,可以將中國30個地區的能源轉型基礎劃分為良好區、中等區、較弱區和薄弱區等四大區域(見表4)。

表4 2019年中國區域能源轉型基礎劃分類型

良好區。能源轉型基礎良好區的?。▍^、市)大部分位于中國東部地區,這展現出了東部地區整體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社會發達程度。從各二級指數來看,良好區在經濟社會、生產要素和政府治理維度表現尤為突出,但能源轉型基礎在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方面仍需進一步提高。

具體來看,從經濟社會維度來看,良好區占據了經濟社會指數排行榜前10中的5席,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和重慶包攬了經濟社會指數全國的前5,北京更是以87.76 的經濟社會指數領跑全國;從生產要素集聚來看,良好區6 個省市進入了該指數排行榜前10,廣東、江蘇雄踞該榜單的前2位;從政府治理維度來看,良好區占據了該指數排行榜前10中的4席,北京、上海、廣東和江蘇進入政府治理指數全國的前4,北京以38.73的得分領跑全國政府治理指數榜。在資源稟賦方面,除了福建、四川和云南排名進入全國前10外,上海和江蘇排名均位列全國的20 名之后。從生態環境來看,除了福建、云南和重慶排名進入全國前10 外,該區域其他的?。▍^、市)排名都有待進一步提升。

中等區。能源轉型基礎中等區省份分布較為分散。其中,東部地區的有浙江和海南,西部地區有廣西、貴州和青海;中部地區的有江西和湖南。其中浙江占據了中等區榜首位置。從各二級指數來看,中等區?。▍^、市)在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維度表現不錯,但經濟社會、生產要素和政府治理仍需進一步提升,且各維度分化較為明顯。

具體來看,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分別有五個省份進入全國資源稟賦指數和生態環境指數前10。這些省份大都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都為能源轉型提高了良好的基礎。經濟社會、生產要素和政府治理維度,除浙江表現較好外,中等區其他省份表現整體較差;特別是在生產要素維度和政府治理維度,不少省份排名在20名以外。

較弱區。能源轉型基礎較弱區的?。▍^、市)主要以中部、東北和西部省份為主,東部地區的天津也落入該區域。相比較而言,該類型省份在經濟社會和社會治理方面表現相對較好,其中,湖北在各維度表現較好。

具體來看,資源稟賦方面,該類型省份產業結構偏重,能源轉型的資源稟賦劣勢明顯,該類型省份只有湖北進入了全國前10 的;從經濟社會來看,天津、陜西和湖北進入了全國前10;生態環境方面,整體表現相對較差,均進入了全國前10;生產要素方面,只有湖北進入了全國前10,位居全國第9位;天津、山西、湖北和遼寧則進入了政府治理全國前10,其中,天津位居全國政府治理指數的第3位。

薄弱區。能源轉型基礎薄弱區的?。▍^、市)主要以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省份為主,東部地區山東和河北也落入該區域。整體而言該區域能源轉型基礎薄弱,寧夏和河南為該區域為數不多的亮點,分別進入了全國生產要素指數排行榜和生產要素指數排行榜的前10,分列全國的第4位和第6位;而在政府治理維度,山東進入全國政府治理指數旁行榜的前10,位列第8位。

(二)中國區域能源轉型績效綜合評價結果

1.總體特征

根據區域能源轉型績效綜合指數及其測算方法,對全國30個?。▍^、市)2015年和2019年的能源轉型績效進行了綜合評價(見表5)。

表5 2015年和2019年的能源轉型績效綜合指數、排名及變化

從能源轉型綜合績效綜合指數變化看,2015年以來,全國能源轉型績效指數平均值有明顯提高,從2015 年的46.99 提高到了2019 年的52.91(滿分100),增長了12.60%。能源轉型綜合績效與區域經濟社會發達程度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密切相關。東部沿海地區能源轉型綜合績效表現亮眼,北京、廣東、四川、浙江、福建、上海、江蘇進入了全國能源轉型績效前10;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地區能源轉型綜合績效表現非凡,四川、云南、湖北和重慶進入了全國能源轉型績效綜合指數排行榜前10,其中,四川以70.50 的得分位列全國排行榜第3 名。西部地區省份能源轉型績效提升顯著,其中重慶、甘肅、四川、青海等地區能源轉型綜合績效指數增幅都超過了15%。黑龍江、吉林、遼寧等老工業基地以及河北等重工業地區能源轉型綜合績效較差,均排在全國的后10 名;與2015 年相比,黑龍江和遼寧能源轉型績效還出現了微弱劣化。2019 年區域能源轉型績效綜合指數各維度指數得分及排名如表6所示。

表6 2019年中國區域能源轉型績效分項指數及排名

2.分區特征

根據2019 年能源轉型績效綜合指數的四分位數,將中國30 個地區的能源轉型績效劃分為優秀區、良好區、中等區和較差區四大區域(見表7)。

表7 2019年中國區域能源轉型績效劃分類型

優秀區。能源轉型績效優秀區的?。▍^、市)主要分布于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和西北、西南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的地區。其中,東部地區表現搶眼,占據了全國能源轉型績效優秀區8席中的6席(廣東、北京、江蘇、浙江、福建、上海);中西部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地區也表現不錯,四川、湖北占據了全國能源轉型績效優秀區其他2席。

從分項績效來看,東部地區的廣東、北京、江蘇、浙江、福建、上海等省份在經濟發展績效和環境可持續性指數績效表現突出,其中,江蘇、廣東、北京、上海、浙江雄踞全國經濟發展績效排行榜的前四五名。在環境可持續性績效方面,東部省份表現依舊亮眼,其中,北京、廣東、福建、浙江和上海進入全國排行榜的前10。但該區域省份的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績效相對一般,只有福建和浙江進入了全國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績效排行榜的前10,上海和江蘇排名甚至在20 名之后。

與東部地區表現不同,四川、湖北進入能源轉型績效優秀區主要憑借著在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績效和環境可持續性績效方面的出色表現。其中,四川和湖北雄踞全國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績效排行榜第1 位和第4 位;四川的環境可持續性績效也進入了全國排行榜的前10。

良好區。能源轉型績效良好區主要來自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省份。其中,西部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的云南、重慶、廣西和青海進入了該區域。東部地區的海南和中部經濟崛起的湖南和江西也落入該區域。

從分項績效來看,良好區在環境可持續性和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維度表現相對較好,經濟發展績效有待進一步提升。其中,云南、重慶和海南在環境可持續性績效表現亮眼,均進入了全國環境可持續性績效榜單的前5,海南以92.30的得分雄踞全國環境可持續性指數排行榜的第3 位;在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維度,云南、海南、廣西、青海均進入了全國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指數榜單的前10,其中,云南和青海更是以86.93 和86.89 的得分,分別位列全國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指數榜單的第2位和第3 位。在經濟社會方面,該類型省份沒有進入全國前10的。

中等區。能源轉型績效中等區主要來自中西部省份和部分東部?。▍^)。其中,中西部省份包括陜西、貴州、甘肅、安徽和河南;東部?。▍^)包括山東和天津也落入該區域。

從分項績效來看,該類型中的東部省份在經濟發展績效表現不錯,其中,山東和天津進入了全國經濟發展績效指數榜單的前10名;在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績效方面,甘肅表現搶眼,進入了全國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績效指數榜單的前10。但該類型省份環境可持續性績效表現一般,沒有進入全國環境可持續性績效指數榜單的前10。

較差區。能源轉型績效較差區的省份主要來自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東北三省全部位于該區,西部省份包括新疆和內蒙古;東部的河北和中部的山西也落入該區域。從分項績效來看,處于較差區的省份,經濟發展績效和環境可持續性績效普遍較差;新疆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績效表現不錯,位列該榜單第11 位,但其他?。▍^)的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績效亟待提升。

(三)區域能源轉型績效和轉型基礎的適配性

為了進一步科學全面評價中國區域能源轉型狀態,本文建立了“能源轉型基礎——能源轉型績效”對應的分析框架,將各地區能源轉型基礎綜合指數和能源轉型績效綜合指數分別繪入同一平面坐標系中,以平均值將坐標平面分成四個象限。其中,第一象限和第三項象限為能源轉型基礎與轉型績效的適配區,第二象限和第四項象限為能源轉型基礎與能源轉型績效的錯配區。2015 年和2019 年,各地區能源轉型的適配情況分別見圖1和圖2。

圖1 2015年區域能源轉型基礎與能源轉型績效的適配性

圖2 2019年區域能源轉型基礎與能源轉型績效的適配性

表8 2015年和2019年中國區域能源轉型基礎與能源轉型績效的適配性變化

從圖1 和圖2 來看,中國區域能源轉型績效與區域能源轉型基礎整體上呈正相關性,區域能源轉型基礎越好,區域能源轉型綜合績效表現也越好。但也存在個別地區存在錯配問題。

1.適配區

高適配區:高基礎—高績效。2019 年,處于高基礎—高績效適配區的地區有浙江、四川、北京、廣東、福建、江蘇、上海、云南、湖北、湖南、重慶、海南、廣西、青海共計14 個?。▍^、市)。相對2015 年,數量多了2個,表明中國區域能源轉型基礎與能源轉型績效適配性增強。從具體?。▍^、市)變化來看,重慶從2015年的低基礎—低績效進階到2019年的高基礎—高績效錯配區。

高基礎—高績效適配區的共同優勢主要有:一是能源轉型基礎好。其無論經濟發展整體水平、要素支撐條件、政府治理能力,還是資源稟賦和環境治理都整體明顯優于其他地區。二是從能源轉型績效來看,大部分省份經濟實力雄厚,經濟發展績效和環境可持續性績效表現整體優秀,對傳統化石能源依賴性不如其他類型區域高,能源生產結構清潔程度較高。

該類區域能源轉型面臨的共性挑戰:一是在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如何發揮該類地區資本、人才、創新基礎等優勢,加大綠色、低碳、節能科技研發,構建低碳產業體系,推進經濟體系低碳轉型,進一步提升能源轉型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水平。二是能源凈輸入地區,由于能源自給率普遍不高,如何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提升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績效。

低適配區:低基礎—低績效。2019 年,處于低基礎—低績效適配區的省份有天津、陜西、甘肅、貴州、安徽、山東、河南、新疆、山西、內蒙古、河北、寧夏、遼寧、吉林、黑龍江共計15個?。▍^、市)。相對2015 年,從數量方面看,處于低基礎—低績效適配區省份增加了2個。從具體?。▍^、市)變化來看,天津、陜西從2015年的低基礎—高績效錯配區退化為2019年的低基礎—低績效區域。

低適配區省份面臨著加快提升能源轉型基礎和能源轉型績效的雙重挑戰:一是如何加快提升經濟實力,這既是夯實能源轉型基礎的重中之重,是提高生產要素集聚水平的關鍵,也是政府治理效能水平的綜合體現。特別是如何擺脫傳統化石資源依賴,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迭代,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的道路是這些省份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二是加快提升能源轉型綜合績效,由于該類區域大部分省份能源結構仍然以煤炭為主,資源環境約束依然面臨較大壓力,加快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化轉型,提升能源轉型環境可持續性績效和能源供給質量,是該類地區面臨的又一重大挑戰。

2.錯配區

高基礎—低績效錯配區。2019 年,處于高基礎—低績效錯配區的有江西和貴州,相對2015 年,從數量方面看,處于高基礎—低績效錯配區的省份減少了一個,這說明“十三五”期間,中國區域能源轉型錯配程度有所降低。主要表現為重慶從2015年的高基礎—低績效錯配區進階為2019 年的高基礎—高績效區域。

高基礎—低績效錯配區?。ㄊ校┮话銥榻洕l展水平較高、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相對集聚,政府治理能力不錯,但能源供應質量與可及性績效相對較差,可再生能源資源相對短缺和能源自給率較低,屬于典型能源凈調入區域。該類區域能源轉型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能源結構清潔化和提升能源自給率。

低基礎—高績效錯配區。2019年,沒有省份處于低基礎—高績效錯配區,相對2015 年,數量減少三個。從省市變化來看,天津、陜西和山東從2015年的低基礎—高績效錯配區退化為2019 年的低基礎—低績效區域。

四、主要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研究結論

本文從能源轉型基礎和能源轉型績效兩個維度,對中國各?。▍^、市)能源轉型現狀進行了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應用兩維度象限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地區能源轉型基礎和能源績效之間的適配性。

一是中國區域能源轉型基礎穩步提升。2015年以來,全國區域能源轉型基礎綜合指數平均值有了明顯改善,從2015年的30.90增長到了2019年的35.14,提高了13.72%。分區域來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能源轉型基礎領跑全國;部分中部和西部省份盡管能源轉型基礎相對薄弱,但追趕勢頭強勁;東北地區省份能源轉型基礎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是中國區域能源轉型績效持續改進。2015年以來,全國區域能源轉型績效指數平均值有明顯提高,綜合指數平均值從2015 年的46.99 提高到了2019 年52.91(滿分100),增長了12.60%。分區域來看,東部沿海地區能源轉型綜合績效表現亮眼,北京、廣東、四川、浙江、福建、上海、江蘇進入了全國能源轉型績效前十;西部地區省份能源轉型績效提升顯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老工業基地以及河北等重工業地區能源轉型綜合績效較差,

三是相對2015 年,2019 年中國區域能源轉型績效與轉型基礎的適配性有所改善。其中,高適配性地區(高基礎—高績效)和低適配性地區(低基礎—低績效)的省份分別增加二個,這表明中國區域能源轉型基礎與能源轉型績效適配性有所改善;處于高基礎—低績效錯配區和低基礎—高績效錯配區的省份分別比2015年減少了一個和三個,這表明中國區域能源轉型錯配程度有所降低。

(二)對策建議

根據中國區域能源轉型綜合評價結果,結合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約束,對推進中國“十四五”時期區域能源轉型提出如下建議。

1.國家宏觀層面

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結合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制定中國區域能源轉型戰略,明確中國不同類型區域能源轉型的時間表、路線圖,科學設定各區域各階段目標,確定工作方向、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厘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的責任邊界,鼓勵和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制定支撐區域能源轉型的政策體系。

堅持因地制宜和協同推進。堅持全國能源轉型一盤棋,根據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基礎、能源資源稟賦、生態環境治理,及其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國家區域重大戰略中承載的使命,因地制宜制定區域性差異化能源轉型路徑,協同推進化石能源資源富集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地區、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等區域能源轉型。

化石能源富集地區,應生態優先、科學開發、清潔利用,優化煤炭生產與消費結構,推動煤炭清潔生產與智能高效開采,積極推進煤炭分級分質梯級利用,強化其能源安全保障作用,打造區域性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煤制氣、煤制烯烴等能源化工產業差異化發展??稍偕茉促Y源豐富地區,應發揮可再生能源資源和土地資源優勢,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加大綠色電力生產供應,加快培育一批清潔能源基地。東部沿海地區,一方面要加快沿海清潔能源開發,加大國際油氣資源利用,打造國家沿海油氣儲備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基地。另一方面,應發揮科技、人才、金融、信息等創新要素集聚優勢,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領和推動其他區域能源轉型。同時,應強化區域間能源通道互聯互通,突出能源系統集成優化,加快推進國家東數西算工程落地,協同推進區域能源轉型。

強化機制創新和政策支撐。最大限度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逐步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和區域差異化準入條件,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穩步推進地方碳市場逐步向全國碳市場過渡,有效發揮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進清潔能源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制度,加快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強制考核辦法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豐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產品品種。

進一步健全能源轉型的投資機制,建立信貸支持能源轉型的綠色低碳發展正面清單,拓寬綠色低碳企業直接融渠資道。培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區域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支持基于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環境權益金融衍生品開發,支持符合條件企業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實現能源轉型的金融支持多元化。

進一步完善有利于能源轉型的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優化區域產業政策,統籌運用財政、稅收等政策工具,加快能源轉型基礎薄弱地區創新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先進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風景名勝區、邊境旅游試驗區等,大力發展旅游休閑、健康養生等服務業,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2.區域轉型策略

能源轉型適配區。高適配區。一是充分發揮該類地區資本、人才、創新基礎等優勢,聚焦能源轉型過程中技術需求,聚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科研攻關機制,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和產業迭代升級,搶占能源轉型和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制高點,以科技創新促進區域能源轉型,為國家能源轉型和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強勁支撐。二是深入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減碳。優先推進工業領域化石能源率先達峰,推廣新能源汽車,大力推廣建筑能源碳中和技術,提高建筑能效,控制交通、建筑、居民等重點領域能源消費快速增長態勢;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系統,因地制宜推進分布式清潔供暖。三是強化能源儲備能力建設,提升能源應急保障水平。補齊能源儲備短板,重點推進天然氣儲備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區域性大型煤炭儲配基地,因地制宜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風水儲一體化等示范項目建設,提升能源運行調節和風險防范能力,切實提升能源應急保障水平。

低適配區。一是盡快提升經濟實力,夯實能源轉型經濟基礎。立足資源優勢,嚴控“兩高”(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加快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建立梯次產業發展體系,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二是加快提升能源轉型基礎能力,提高電網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例,重點推進基礎設施、人力資本、資本與投資、政府治理等方面能力建設。三是加快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轉型,提升環境可持續性績效和能源供給質量。對可再生資源豐富地區,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電力外送與就地消納結合,著力增加風電、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抽水蓄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供給,加大風儲、光儲、分布式微電網儲和大電網儲等發儲用一體化商業應用試點示范力度,形成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協調發展格局;加強外送通道重點電網工程建設,推動非化石能源持續健康快速增長。對煤炭資源富集地區,推進傳統能源綠色清潔高效發展,推進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大力發展碳基新材料產業,大幅提升煤炭作為原料和材料的使用比例。

錯配區。低基礎—高績效錯配區。一是加快資源優勢轉變成為產業優勢。重點發展光伏、風電、光熱、地熱等新能源,加快發展高端風電裝備、光伏發電系統集成產品,布局氫能、儲能等新能源制造產業,打造具有規模優勢、效率優勢、市場優勢的支柱產業,在提升能源轉型經濟基礎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能源轉型的經濟績效。二是在邊遠、人口稀少等地區,以生物質能源為重點,大力發展農業農村分布式能源,大力發展移動能源技術,提高能源可及性,推進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相互協調發展。

高基礎—低績效錯配區。一是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推進各類工業產業園區公共空間和廠房屋頂等資源,大力布局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推進工業和產業園區綠色和低碳化轉型。二是加快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大幅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持續提升大氣、水體質量和森林覆蓋率。加強細顆粒物、臭氧、溫室氣體協同控制,突出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切實提升能源轉型的環境績效。三是強化能源區域互濟互保。協商制定統一的清潔能源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完善區域電網主干網架結構,加快區域石油管網建設,完善天然氣主干管網布局,推動清潔能源供應通道建設,提高區域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能源供應互濟互保,切實提升能源應急保障水平。

注釋

①中國碳核算數據庫https://www.ceads.net.cn/。②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2017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

猜你喜歡
省份基礎能源
國際能源署:今年清潔能源投資將再創新高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誰說小龍蝦不賺錢?跨越四省份,暴走萬里路,只為尋找最會養蝦的您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因地制宜地穩妥推進留地安置——基于對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調研
“五抓五促”夯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