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西市布依族特色種植文化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淺談

2022-07-19 23:07朱世先
民族文匯 2022年49期
關鍵詞:布依族勞動教育融合

朱世先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許多中小學生對農耕文化的了解逐漸淡化,許多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也在趨向漢化,在我市獨具特色的農耕文化資源布依族有青麻、玉米、小米、水稻、紅薯等多種類型的特色農作物,教師可以以此為資源,構建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在種植實踐中培育全面的勞動素養。在具體的教育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具體認識各種種植工具,深刻掌握種植的方法;具體探索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幫助學生深刻掌握種植的注意事項;最后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當地的種植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珍惜糧食、純樸善良的品質。本文就主要從這些方面談一談黔西市布依族特色種植文化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策略。

關鍵詞:黔西市;布依族;特色種植;勞動教育;融合

新課程改革和雙減政策都要求要強化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珍惜糧食、積極創造美好生活的品質。而黔西市布依族主要生活于貴州中部偏西北、烏江中游鴨池河北岸,有著豐富的耕地、水田、旱地、水澆地等地形,適宜種植各種類型的農作物。在日常教育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風俗,利用種植活動構建勞動教育課程,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全面提升勞動素養。

一、認識種植工具,掌握種植方法

黔西市布依族有青麻、玉米、小米、水稻、紅薯等多種類型的特色農作物,這些農作物生長于不同的季節、所對應的種植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具體認識各種種植工具,從而掌握各種種植方法,提高學生的種植能力。比如,在學習玉米的種植方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鏟子這種勞動工具。學生通過自主嘗試,能夠發現鏟子可以將較為柔軟的土壤翻開,然后將種子放置在土壤中。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合理掌握土壤翻開的深度,以便于種子更好地發芽。又比如,在學習紅薯的種植方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相關視頻,學生能夠發現紅薯的種植較為密集,也需要翻開土壤,但所運用的是犁這種工具。通過進一步的視頻觀看,學生能夠認識到在翻開土壤時,需要多人按住犁的扶手,然后有幾人用繩子拉動犁,讓犁在土壤中不斷前進。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夠具體認識各種種植工具的使用方法,有效提高種植能力。

二、探究自然環境,掌握種植細節

黔西市布依族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類型。在種植各種農作物時,需要根據土壤、水文、氣溫等特點進行細節性地處理,才能夠讓種子更好地成長。因此,教師可以從這一角度入手,引導學生廣泛探究當地的自然環境,具體掌握種植的細節,進一步強化種植的效果。

例如,在種植小米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小米適合在什么季節種植?需要種植在怎樣的土壤中?”學生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索材料,也可以利用化學方法測定土壤的Ph值,掌握小米適宜生長的土壤環境;另一方面可以詢問當地的人民,從而了解到小米最佳的種植時間大概是每年4-5月份左右,種植方式有溝播、平作、壟作等。同時,還能夠發現小米更適于在旱地種植,不需要進行大量的灌溉。而在種植水稻時,學生能夠發現黔西市布依族所生活的地區以山區為主,適合在4月份以后種植。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處理種子能夠讓水稻更順利發芽呢?”學生可以請教當地的勞動人民,從而掌握用冷水發泡種子,將種子放入適量溫度的保溫箱中等細節方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了解黔西市布依族的自然環境特點,掌握更為合理的種植方法,培養科學的勞動思維。

三、參與民俗文化,培育勞動素養

勞動素養的培育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廣泛參與黔西市布依族的民俗文化,讓學生充分體會種植農作物的重要意義,感受勞動人民所具有的勤勞淳樸、勤儉節約的品質,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勞動熱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比如,黔西市布依族人民有著種植菊花的習俗,并且在菊花開放時有著組織垂釣比賽的習慣。因此,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參與這些民俗文化。學生在垂釣時能夠欣賞河流沿岸美麗的菊花景象,體會種植農作物對于創造美好環境的重要作用,感受當地美好的生活景象,培養熱愛家鄉的品質。又比如,黔西市布依族的一些人民開辟“開心農場”,用以傳承農業文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農場中和當地人民一同回顧過去的生活,了解當地人民的種植經驗。還可以與當地人民利用農場中的作物制作各種美味的食物。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當地作物種類的豐富性,以及各種農作物對于當地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培養珍惜糧食、熱愛生活的品質。

綜上所述:黔西市布依族有著豐富而悠久的特色種植文化,能夠成為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重要資源與素材。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認識種植工具掌握種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廣泛探究與深入感受當地的自然環境,掌握種植的注意事項,進一步提高種植效果;最后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當地的民俗文化活動,感受各種農作物對于營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精神,綜合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從而達到“五育并舉”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賜平,肖加琳.實踐教育哲學視域下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價值探析[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8,32(04):106-111.

[2]倪娟.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變革及其發展[J].基礎教育課程,2018(23):41-48.

本文系2021年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黔西市布依族特色農耕文化資源的勞動教育課程開發實踐研究》(2021B089)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布依族勞動教育融合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少數民族音樂
沙灣生態園 布依族文化開發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