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標·定向·示法:習近平公民道德觀的三重維度

2022-07-19 13:13
理論導刊 2022年7期
關鍵詞:公民道德公民價值觀

熊 標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 哲學教研部,南昌 330108)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公民道德建設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豐碩的理論成果。習近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公民道德建設立標,科學回答了公民道德建設為誰而建的根本問題;從國家和民族事業的高度將國家治理理念引入公民道德建設,有效解決了公民道德建設的路徑問題;落細落實抓好四類主體道德建設,清晰指明了公民道德建設的具體方法,認真學習、梳理和研究這些成果,力爭形成對習近平公民道德觀的整體把握,對于當下推進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一、立標:確立公民道德建設的價值標準

公民道德建設既是一項極富生活氣息的社會實踐活動,又是一項需要追問“為誰而建”終極意義的理論課題。價值追問是公民道德建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這是因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意義就在于“要為社會成員提供一個新的生活價值取向,一種新的認同感。這種新的價值取向和認同感在賦予他們生活以新的意義的同時也為他們的社會行為提供一種軟約束”。由此可見,公民道德建設的關鍵就在于確立公民價值取向,價值問題是公民道德建設必須面對的論域。習近平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边@一精辟論述深刻揭示了核心價值觀同公民道德之間的內在關聯,是對公民道德價值問題的深刻洞見。與此同時,習近平指出:“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價值。如果我們的人民不能堅持在我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道德價值,而不加區分、盲目地成為西方道德價值的應聲蟲,那就真正要提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會不會失去自己的精神獨立性的問題了?!笨梢?,公民的道德價值是一個關乎國家、民族和個人的重大問題。因此,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必須解決追求何種價值、確立什么樣的價值標準這一關鍵性問題。當代中國,唯一正確可取的主流價值觀只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是引領當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價值坐標。

黨的十八大報告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科學內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簡潔明了的24個字,旗幟鮮明地闡述了社會主義應有的價值規范和要求,極大凝聚了當代中國的價值共識,反映了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公民的價值準則,是公民道德建設的總綱。與以往核心價值觀只關注公民個體價值準則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清晰地指出了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價值標準和價值追求。具體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告訴公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而且指明了應該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和社會。將國家、社會納入核心價值觀視閾是對此前核心價值觀只對個人作價值規范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對當前公民道德建設價值方向的一次重大調整。這一調整要求公民道德建設不僅關注公民個體的價值導引和價值建構,而且要認識到個體與國家、個體與社會的價值關系,并自覺朝著有利于國家、社會進步的價值方向發展。這也意味著公民道德建設不能僅僅只強調公民個體的道德努力,而且要從國家、社會及其與公民的良性互動中予以考量。這是因為國家、社會、公民三者價值觀雖屬不同層面,卻是一個有機整體。公民層面的價值觀是促成國家和社會層面價值觀形成的基礎。這也就是為什么“愛國”內涵從形式而言是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但其內容指向卻是國家,國家和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是個人層面價值觀的引領。尤其是在一個價值多元的社會中,我們要尊重、肯定公民個體多元的價值選擇和價值追求,但是如若完全聽之任之,勢必引發價值紊亂。因此,國家和社會層面必須樹立起主流價值觀,唱響主旋律,在多元激蕩的價值中引導公民個體崇善向善。反之,如若國家和社會層面缺乏應有的主流價值觀,公民個人的價值追求將會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蘇聯解體原因紛繁復雜,其中國家和社會層面價值觀從社會主義轉向資本主義就是原因之一,最終導致公民陷入價值認同的困惑與迷茫。前車之鑒,猶在眼前,這也是為什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突出強調國家和社會層面價值觀的重要緣由。否則,公民道德建設就會出現只見個人,不見國家和社會的窘境。因此,融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個人價值準則于一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價值觀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也是對當代中國公民道德建設一次新的價值定向,極大拓展和深化了當代公民道德建設的論域。

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道德建設的價值引領作用,具體而言,就是要培育公民愛國憂國之大德、互幫互助之公德、品行高尚之私德。習近平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國家大德、社會公德和個人私德的綜合體現與要求?!笔紫?,愛國憂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國才有家,有國才有己,已成為全體中華兒女的共識。每當國家危難緊急關頭,總有人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尤其是近代中國遭受列強凌辱、山河破碎,無數仁人志士發奮圖強,走上尋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之路。近代中國的歷史無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也證明了一個道理: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國哪有我。當下,每一個公民必須自覺捍衛國家尊嚴、維護國家利益,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洪流中。其次,隨著社會公共生活的不斷拓展,社會公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每一個公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共同構成了公共生活共同體。這就要求每一個公民必須學會關心社會、關愛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自覺參加公益活動,展現人性之美。最后,要注重提升個人品德修養。個人品德修養是個人進行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就是不斷提升人的道德素養、完善人的道德人格。因此,每一個公民必須要學習求知,不斷提高道德認知;要內省自訟,不斷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要克己自律,不斷糾正自身的缺點和不足;要積善為德,多施善舉、少為惡行。概而言之,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道德建設的價值引領作用,就是要將國家大德、社會公德和個人私德立起來,將公民培育成一個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人。

二、定向:完成公民道德建設的治理轉向

公民道德建設歷來是我們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公民道德建設大致可以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中國的公民道德建設具有濃烈的政治色彩,公民道德主要表現為“人民道德”。與之相適應,公民道德的內容主要圍繞政治運動展開,建設的主要方式是政治動員,這是我們黨思考和探索公民道德建設的開始。改革開放后為第二階段,這一階段,隨著道德個體政治色彩淡化,社會經濟人角色日益凸顯,與之相適應,公民道德逐漸回歸社會生活屬性,這是公民道德建設一個新的開始。尤其是2001年,黨中央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首次提出了“公民道德”概念,并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重大意義、原則方法進行了精確闡釋,標志著公民道德成為社會主義道德的一種獨立形態開始走上規范化、制度化之路。2019年,立足新時代新要求,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達到新高度,公民道德建設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公民道德素質顯著提高。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國人的道德困惑、道德焦慮并沒有消除,一些道德難題并沒有根本解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傳統糟粕沉渣泛起、西方思想文化侵蝕、經濟社會發生劇變等影響。但是,我們也必須檢視公民道德建設自身存在的問題。比如,在公民道德建設的認知上,我們囿于就道德論道德;在公民道德建設主體上,我們過分強調國家政府的管理職能;在公民道德建設話語體系表述上,我們過于政治化,等等。面對這些問題,習近平給出了整體性解決方案。

科學定位當代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歷史方位。一直以來,我們習慣于將公民道德問題從純道德的角度進行認知,并由此出發來選擇相應的道德建設路徑,殊不知公民道德既是道德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既規定公民的道德義務,也伸張公民的權利;既是對人的外在約束,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自我建構。因此,我們必須對當代公民道德建設作出新的歷史定位。習近平指出:“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憋@然,習近平是從民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高度來定位公民道德建設的。這一定位既是對公民道德本質和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對當下公民道德建設的現實觀照。眾所周知,公民道德作為一種道德意識是上層建筑的有機構成,其本質是國家意識形態。因此,公民道德建設的諸多問題都需要放置于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境遇中來加以審視和思考。無論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公民道德建設無疑都是重要篇章。只有將公民道德建設置于這一宏大的歷史潮流中,我們才能厘清公民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重大理論問題之間的種種關聯和相互作用,才能理解當代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具體語境和價值取向,才能開拓公民道德建設的視野和論域,從而找到公民道德建設的有效路徑。由此可見,習近平將公民道德建設置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境遇是對當代公民道德建設歷史方位的一次科學研判和精準把脈,對于我們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具有重大的方法論意義。

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由管理向治理轉變。身為十八大報告起草小組組長,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就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提出“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的戰略舉措。接著,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他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命題。自此,“治理”一詞開始成為全黨治國理政的共識,并成為統領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的理念。公民道德建設作為文化思想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響應國家戰略、融入新的發展理念。在道德建設領域引入“治理”理念,是道德建設的一次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用“治理”理念統籌公民道德建設既是公民道德研究范式的一次轉換,也是公民道德建設路徑的一次轉向。這種轉向既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要求,也是公民道德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一方面,“治理”理念有助于公民道德主體塑造。公民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主體,其素養如何直接關乎公民道德建設的成效。換言之,要想養成優良的公民道德必須有與之相匹配的公民。長期以來,我們不但對公民素質的培養缺少應有的重視,甚至忽視了公民這一主體存在。在封建社會中,公民道德中的公民實質是被視為統治對象的“臣民”,其存在及主體性被完全遮蔽,公民道德只不過是控制人的精神枷鎖。到了近代,公民逐漸演變成了作為管理對象的“國民”,較之于“臣民”,“國民”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主體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但是還沒有達到完全的主體自覺。因此,將公民道德建設轉向“治理”路向,就是要克服此前公民認知的欠缺,充分激發公民意識、伸張公民權利、培育公民德性、調動公民參與,公民道德建設不僅是國家道德工程,也是公民成就自我的道德修行。因為,“治理”路向要求公民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規范的認知,這是公民參與公民道德建設的前提,也是現代公民道德的本質要求。另一方面,“治理”理念有助于促成公民道德建設多元主體協同共治。正如前文所述,長期以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主體角色主要由政府承擔,在其管理思維模式主導下,公民及其他非政府主體經常被視為對象性存在,難以激發其主體功能,更談不上跟政府之間的協同共治。政府一元主導的管理模式正是當前公民道德建設成效難以取得突破的癥結所在。與管理理念不同,治理理念的核心要義就是要多元主體參與,形成多元主體共治局面。因此,“治理”理念下的公民道德建設主體不應再局限于政府,而應該拓展到那些真正構成公民社會生活圖景的公民、街道社區、學校、媒體、行業協會、企業、政黨及各種非政府組織等多元主體。這些主體的挖掘將極大拓展公民道德建設主體,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豐富的主體保障。

綜上所述,以“治理”理念統籌和引領公民道德建設,既是響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要求,也是落實“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的具體舉措,開辟了當代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新路徑,構成了習近平公民道德觀的重要內容。

三、示法:指明公民道德建設的具體方法

通過上文所述,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習近平科學回答了公民道德“為誰而建”的價值立場問題以及應該“如何建設”的方向性問題。在此基礎上,習近平進一步回答了公民道德建設應該“怎么建”的具體方法問題?;谥黧w哲學視角,習近平公民道德建設的具體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重視家德,抓好公民道德建設的起點。家是每一個人成長的起點,也是公民道德養成的起點。因此,家庭道德建設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绷暯剿缘募医?、家風本質上就是家庭道德。家庭道德的養成有賴于家庭的熏染和父母的教育。父母作為家庭的主體和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責任有義務為孩子的成長成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道德“紐扣”,做孩子最好的德育老師。因此,父母必須擔負起公民道德建設的責任,既要自己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還要時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教育下一代,讓道德的種子在孩子的心靈世界落地生根,自覺確立好公民道德的起點,筑牢公民道德的基礎。習近平對家庭及家庭道德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其對中國公民道德建設起點的深刻思索,形成了習近平公民道德方法論的鮮明特色。

二是重視師德,抓好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在公民道德譜系中,師德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一重要地位從根本上說是由教師特殊的職業所決定的。習近平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辟|言之,教師的工作就是塑造千千萬萬關乎國家民族未來的青少年。因此,教師工作不僅輻射面大,而且影響深遠持久。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教師必須成為道德高尚的人,自覺成為學生的道德標桿。也正因為如此,全社會對教師及師德有更大期待和更高要求。有鑒于此,抓好公民道德建設必須抓好師德建設這一重要環節。要成為學生乃至全社會的道德楷模,就必須做到:其一,要明道、信道。作為教師不僅要明和信有理想、有學識、有品行、有愛心的成己之道,不斷提升自我的道德素養,而且要明和信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成人之道,培養出黨和國家需要的各類優秀人才。其二,要自覺踐道。作為教師不僅要在思想認識上解決好明道、信道的問題,更要在行動上自覺踐行所明、所信之道;不僅要在思想上給學生答疑解惑,更要在行動上引導示范。正如習近平所說:“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边@一論述既是對廣大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的具體要求,也是廣大教師進德修業的方法遵循。概而言之,習近平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形成了其公民道德建設觀的又一突出特征,切中了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

三是重視官德,抓好公民道德建設的關鍵點。在中國歷史傳統中,官德建設始終占據重要位置。古語云,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毀,民德降。由此可見,官德建設不僅關乎領導干部個人品行,也關乎黨風政風民風,這就要求廣大領導干部要以道德的力量引導群眾、引領社會風尚,自覺成為道德表率。之所以對領導干部有著比普通群眾更高的道德要求,這是由于其失德行為的危害要遠遠大于普通群眾,容易引發社會風氣敗壞和人心渙散。也正因為如此,領導干部道德建設在公民道德建設中具有先導性,是關鍵點。因此,當前中國公民道德建設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使他們成為全社會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模范。為此,習近平就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2014年,在河南考察時,習近平語重心長地指出:“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務必把道德修養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以嚴格標準加強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边@一論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對領導干部道德修養的高度重視。他進一步指出:“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監督,用好選人用人考德這根杠桿,引導黨員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币虼?,我們在選拔任用干部時必須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的原則,充分用好官德這根杠桿,切實做到德行優異者先用、德行平庸者慎用、德行惡劣者不用。從習近平的系列重要論述可以看出,抓好領導干部道德建設就意味著抓住了當代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關鍵點。

四是重視模范道德,抓好公民道德建設的亮點。在公民道德建設過程中,既要抓好官德建設、家庭道德建設及師德建設,也要注重發揮道德模范帶頭作用。道德模范身上閃耀著道德光芒,凝聚著有形的正能量,是全社會的道德標桿。習近平在會見道德模范時指出:“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币虼?,我們要嚴把道德模范評選關,選出有影響力和社會公信力的道德模范,充分發揮道德模范的示范效應,善用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和塑造人,讓人們充分感受到道德的力量。特別是在“遠離理想、躲避崇高”思潮泛起的背景下,道德模范的價值和意義尤為突出,猶如黑暗中的燈塔驅散人們心中的迷霧,照亮公民道德建設前進的道路。近年來,郭明義、龔全珍、支月英、羅陽、黃大年、黃旭華等一串串名字響徹神州大地,他們既是長期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結出的累累碩果,又是一種寶貴的公民道德建設資源,是全社會各條戰線學習的道德楷模,不斷激勵著每一個公民崇德向善。綜上所述,習近平對道德模范作用的重視,既體現了其對道德模范群體的關注,是崇德尚德的表率,又抓住了公民道德建設的亮點,形成了其公民道德建設觀的又一特色,對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猜你喜歡
公民道德公民價值觀
傳統仁愛思想與新時代公民道德——契合關系與糅合機制的探究
論公民美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群眾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分析——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系列論文之二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關于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幾點思考
公民選舉權的平等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