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詩歌登高主題群文閱讀的三個角度

2022-07-21 18:38金哲超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登高

金哲超

摘要 登高是古典詩歌的經典主題。在語文教學中,登高可以作為古典詩歌群文閱讀的著眼點。具體來看,登高主題古典詩歌群文閱讀可以從三個角度切入。首先,登高具有雙重性質,既是物理層面的位移,也是精神層面的上升;其次,登高具有張力屬性,詩人在客觀不遇的現實與渴求出仕的愿望之間形成了矛盾;最后,在時間線索上,不同時期的登高往往展現了詩人不同的心境與時代風貌。

關鍵詞 登高 精神登高 張力屬性 時間線索

從群文閱讀的視角出發,古典詩歌教學可以確定一個主題進行多文本的聯讀。登高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經典主題之一,可以作為古典詩歌群文閱讀的重要且有效的著眼點。

登高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抒懷釋情的誘因之一。之所以登高能夠引人抒懷釋情,是因為這個行為拉開了與日常生活的距離。日常生活的視角是平視的,眼見的視野相對狹小,所見的事物也是熟悉的,而登高則改變了這種情況。登高讓人擁有了超越日常的遠眺或俯視的視角,視野頓時開闊,所見事物因為空間關系的變化也變得不一樣。登高拉開了與日常生活的距離,自帶陌生化視角,而陌生化正是觸發情感的有效因素。借助登高,古代知識分子進行抒懷釋情,進而造就了眾多的登高詩歌,甚至出現了“君子登高必賦”的傳統。進行登高主體古典詩歌群文閱讀,本文認為可以從登高的雙重性質、登高的張力屬性和登高的時間線索三個角度來切入。

一、登高的雙重性質:從物理升為精神

登高是人物理層面上的空間位移,更是人精神層面上的上升,這是登高主題古典詩歌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個角度,即登高的雙重性質。實際上,登高一定意味著物理位移的發生,這就是物理登高;同時,登高也容易讓人站在精神的制高點俯視世界,這就是精神登高。精神登高通常發生在物理登高之后,詩人因物理登高所帶來的空間關系的變化而產生情感上的波動,進而達到精神層面上的超越。兩種登高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了登高行為的內涵。登高的雙重性質在諸多登高詩歌當中都有體現,這里主要論述精神登高。

具體來看,精神登高主要展現在兩個維度上,這兩個維度境界有所不同,但實質卻是一致。李商隱《安定城樓》當中所展現的是精神登高的一種維度,表現出登高者的高度的自信。這類在詩歌中展現精神登高的高度自信,在正好經歷失意的詩人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李商隱仕途受阻,科考失意,登上安定城樓,舉目遠眺之際,借“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抒發了自己的志趣與抱負,又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展現了他睥睨一切的自信。李商隱在物理位移的同時,登上了精神的制高點,以此表現自信傲世的精神狀態。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雖然不是現實中的登高,只存在于想象世界中,但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吶喊中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內涵卻是相同的:以高度自信、傲岸不屈的姿態來面對世間一切。

精神登高也表現在家國情懷的表達上,這以杜甫的《登岳陽樓》為典型。只有在精神上站得足夠高,眼見得足夠多,才能具有胸懷天下的境界,這種家國情懷正是精神登高體現。晚年的杜甫流落他鄉,窮病交加,在登上向往已久的岳陽樓時,憑欄遠眺,以“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收束全詩,抒發了對國家動蕩的憂慮以及自己的無可奈何,表露出杜甫的深切的家國情懷。古代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已任,杜甫的精神登高就是這種情懷的體現。除了《登岳陽樓》,岳飛的《滿江紅》也在登高憑欄的過程當中表達出強烈的憂國報國的情感,這種情感正是家國情懷的體現。

總之,無論是表達高度自信的精神狀態,還是展現家國情懷,背后都體現了站在精神制高點看待世界的超越感。

精神登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日常經驗關聯度較高,因而選取登高的雙重性質角度進行切入,關鍵就在于設置適當的物理登高的情境,喚起學生登高的經驗或者引導學生在想象中登高,以此來完成精神登高的體驗。當學生體驗到精神登高的所帶來的超越感,就能夠加深對登高詩歌所表達的情感的接受度與理解度。

二、登高的張力屬性:在不遇與出仕間

登高主題古典詩歌群文閱讀的第二個角度是登高的張力屬性。這里的張力主要存在于一些古代中國知識分子不遇的客觀現實與出仕的主觀愿望之間。一方面,不遇是客觀現實,他們往往不能得到統治者的賞識與認可,無法被委以重任,甚至于落入被貶謫的境地;另一方面,他們又有強烈的主觀愿望,不甘心于此種境遇,內心始終懷揣著為官出仕、施展才華的念想。出仕對于古代中國知識分子來說意義重大,很多時候他們的人生意義需要靠出仕來建構,而不遇的情況一旦發生,客觀現實與主觀愿望之間的張力一旦形成,人的情緒就容易出現動蕩。登高遠望行為因其自帶的陌生化特征,十分容易成為這種情緒的強烈觸發點。

王安石的登高名作《桂枝香·金陵懷古》具有典型的張力屬性。1076年,在變法已經失敗的背景下,王安石請求罷相,出知江寧府。此時的王安石雖然還身居官位,但是已經遠離政治中心,處于一種近似不遇的狀態。在此期間,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王安石在上闋中寫出了登高見到壯麗的金陵景色,看似心境閑適,但是在下闋中卻又借金陵舊事對現實政治表達出深沉的悲哀和沉重的嘆息。在這種悲哀與嘆息背后,潛藏著的正是王安石那一份出仕改革的愿望,沒有對改革的希望就沒有此時的失望。這是一首典型的體現登高張力屬性的作品,上闋登高所見之景起到了觸發情感的作用,為下闋的抒情而服務。同樣的,孟浩然深陷客觀不遇與主觀出仕的張力之中。孟浩然長期隱居讀書,看似灑脫,但是卻無法割舍那一份出仕的念想,因而主動求仕。然而,求仕的結果卻是令他遭受打擊,進而心情苦悶,在《與諸子登峴山》中直接抒發了這種情緒。孟浩然登峴山,見到羊公碑,雖然世事變幻,但是這碑依然在訴說著羊公當年的成就,但他卻一介布衣,難以出仕,無所作為,對比之下,悲傷之情奔涌而出。說到底,這種悲傷正是源于不遇的遭際與出仕的渴求之間的張力。此外,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等作品也都是典型的在登高過程當中由于客觀不遇與主觀出仕的張力而產生的情感作品。

實際上,登高的張力屬性多存在于失意的詩人筆下,而中國古代的詩人大多都有被貶謫或不被重用的時候,所以登高因其陌生化的屬性而成為了失意詩人們遣懷的常見選擇。

選取登高的張力屬性作為切入角度,需要處理好課堂深度與學生接受度的關系。既要引導學生探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內心情結,得出普遍性的結論,不流于表面;又要考慮到學情,不能在學生不能理解、體會的情況下過度言說。提供足夠的背景信息,推薦相關的閱讀材料,設置適當的學習情境,是處理好這個關系的關鍵。

三、登高的時間線索:由青春進入暮年

登高的時間線索指的是同一位詩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的登高中所進行的不同的表達,不同的表達中往往隱含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這種不同具有豐富的言說空間。詩人在青春時期的登高與暮年時期的登高是在時間線索下切入登高的典型角度。

杜甫一生創作了大量關于登高的詩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他青年時期創作的《望岳》與晚年時創作的《登高》,在這兩首詩歌中,讀者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不同杜甫。嚴格來說,《望岳》只是青年杜甫對登高的一種浪漫想象,并沒有發生真正的登高行為。在遭遇了落第的作者后,青年杜甫漫游齊趙,在泰山腳下寫就了這首詩,以熱血豪情來應對現實中的挫敗,青春滿懷,激昂向上,充滿朝氣,具有盛唐氣象。雖為想象中的登高,但確實能代表年輕詩人登高時所產生的雄心與氣概。但是,與暮年杜甫登高時相比較,青春登高的那種積極樂觀就消失了,情感發生了轉變,走向了另一向度。暮年杜甫飽受戰亂,漂泊西南,老病孤愁,在登高遠眺之際,百感交集,賦予了此次登高以動人心弦的力量?!兜歉摺穼懹谠娙藰O端困窘的情況之下,是暮年杜甫登高時的一次情感抒發。從青春登高到暮年登高,杜甫抒寫了自己人生兩個時期的不同心境,提供了個人的心靈史線索。同時,杜甫還賦予了兩次登高以時代意義,讓讀者能夠從眾看到時代的風貌及其轉變。比較同一個詩人在時間線索下的不同登高,能夠讓登高行為背后的豐厚內涵逐漸顯現。

不同時期的登高同樣發生在王安石身上?!兜秋w來峰》和《桂枝香·金陵懷古》分別是王安石青春和暮年登高代表作,在兩次不同的登高中,王安石個人的心靈轉變與時代的風貌顯現出了痕跡。初涉宦海的王安石意氣風發,抱負不凡,在途徑杭州時,寫下了這首朝氣蓬勃的登高之作。這次登高中的王安石積極向上,有立志改革、不畏艱險的志氣。然而,暮年王安石的登高則是一改年輕時的豪情壯志,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分明是另外一種心境?!豆鹬ο恪そ鹆陸压拧穼懹谕醢彩诟母镏惺б?,被罷相,出知江寧府之時。在贊嘆金陵景色的壯麗之后,流露出對現實政治的無奈。從意氣風發到憂郁無奈,時間線索下的王安石登高就有了豐富的言說空間。

從青春登高的不畏艱險到暮年登高的無奈悲嘆,這種轉變背后的心靈與時代躍然紙上。從青春登高到暮年登高,不僅是心靈的變化,更折射出了時代風貌。

選取登高的時間線索角度進行教學,關鍵在于引導學生探求同與異的關系。所謂同,指的是詩人在不同階段當中的相同志向;所謂異,指的是詩人在不同階段表現出來的不同心境。在同與異的錯位關系中,詩人的心靈與時代的風貌都能夠顯現。

猜你喜歡
登高
《登高》尾聯新得
執教“登高”絕句及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師生互導 優化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