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20年粵語童謠研究文獻綜述與分析

2022-07-24 00:30廖穎儀黃俊澎
今古文創 2022年26期
關鍵詞:文獻綜述研究分析

廖穎儀 黃俊澎

【摘要】 根據“粵語童謠研究”為主題檢索中國知網數據庫,把時間范圍集中到2015—2020年,共搜集出24篇有關粵語童謠相應的研究文獻。通過對搜索到的相關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從粵語童謠研究現狀、已解決的問題和尚存的問題,盡可能詳盡闡述對當前的影響與發展趨勢,最后概括出對該課題的研究意見。呼吁粵語童謠能在音樂教育領域中得到完整系統性的梳理,并對粵語童謠教育教學開展質性研究,進一步增加量性研究,促進其科學性、規范化的發展,呈現出更多有教育意義和實踐意義的研究案例,以應對本土性與音樂性相融研究的復雜問題。

【關鍵詞】 粵語童謠;文獻綜述;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J6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6-0082-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6.026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第二師范學院2021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14278010)。

“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我們今天的成功道路?!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文化自信,明確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步伐加快,三地間的文化認同逐漸加深,粵語童謠作為嶺南文化的綺麗瑰寶也是他們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粵語童謠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把嶺南人民的真實生活和地域習俗以最通俗易懂的歌詞和韻調展現得淋漓盡致。

近年來,多數土生土長的廣府人能感受到的變化就是曾經深深刻在廣府人文化基因里的粵語童謠竟在逐漸流失。為找回兒時的美好,讓廣府文化得以傳承,本文希望通過對近五年來粵語童謠文獻的研究與分析其發展趨向,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嘗試提出建議,從而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發展,讓嶺南文化得以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增強文化自信。

一、粵語童謠發展現狀及重要性

張蔚在《鄉土童謠文化的課堂傳承——以廣府粵語童謠兒歌的課堂傳承為例》中寫到了粵語童謠的發展歷程:粵語童謠是在19世紀初廣泛流傳在粵語地區的,但當時大部分童謠都是毫無旋律的順口溜。

陳子典教授是著名粵語童謠專家,他所搜集到的400余首念瑤中包括催眠曲、游戲歌、繞口令、時令問答歌、搞怪滑稽歌、哲理歌等等類型的兒歌,能夠全方位展現嶺南地區尤其是粵語片區兒童的生活狀態,她們多數以婦女和兒童傳唱為傳播方式,再加上時間的推移,真正能留存至今的兒歌只有300余首,其中大部分為念白的歌謠形式存在,可以歸類為親子兒歌、游戲童謠、生活民俗和知識童謠四大類。

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來自香港的韋然先生在廣府一帶聚焦粵語童謠進行采風,經過一段時間的記錄沉淀,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對收集來的童謠加以分類、改編,保存下來,并配上了朗朗上口的旋律,制作成完整的兒童音樂,并將音頻錄入光碟中,在粵港澳一帶廣泛傳播,這些作品紅極一時。

童謠是傳唱于兒童間沒有旋律卻韻味十足朗朗上口的歌謠,嶺南一帶的粵語童謠承載著嶺南人民日常生活、社交禮儀、生活趣聞的風情文化,它不但是音樂,又是詩歌,具有熏陶性情、撫慰心靈、傳承文化的作用。甘凱文在《粵語童謠藝術特色研究——以〈落雨大〉為例》中提到:當前全球粵語的使用人數高達七千多萬,粵語使用人群分布海內外,中國兩廣地區以及東南亞(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都有廣泛的粵語使用人群;粵語童謠融入了不少嶺南文化風土人情與時代樣貌最真實的寫照,極具時代特征和地域性,他認為粵語童謠能夠綿綿不斷、生生不息離不開每一位嶺南人的口授相傳。由此可見,粵語童謠對于文化傳承是不可或缺的。

雖然粵語童謠的歌曲化一直在努力中,也從沒停歇,但是“隨著共同語的大力推廣,新生一代的廣東人怕是沒有幾人會唱這些粵語童謠了”。不難發現,粵語童謠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在社會大背景下尤為嚴峻,如今經濟不斷發展與變革,大城市的多元化發展越來越迅速,本土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不斷影響和沖擊,粵語童謠已經消失的越來越多,影響的范圍也是越來越小,且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范凡在《從粵語童謠看童謠的困境及保護》中分析總結出了粵語童謠逐漸消失的原因:目前童謠面臨著傳播與接受的雙重困境,其中傳播方面的原因是語音的變化、風物的消失以及口頭流傳中的改變,而時代的發展令童謠的教育功能減弱則是造成接受面窄的主要因素。面對這樣的狀況,不少學者都指向了共同的解決方向,粵語童謠作為非物質文化,必須走一條突破和創新的道路,同時,創作并非是唯一的守護方式,教導、傳唱同樣重要。

曾應楓在《廣府文化記憶中的民間吟唱——論粵語童謠的傳承與發展》中表示童謠是特定時代歲月的民間吟唱,凝結著廣府人的鄉土情結,留下了近當代每個歷史時期的生活痕跡。

其涉及種類有時政、風俗、游戲、生活等,通常是一歌多版,因此若要把日漸式微的廣府童謠傳承下來,亟須社會大力推廣和教育傳承,他在文中以大南路小學、流花小學的校本課程教育活動為例,肯定了教育對廣府文化傳承的作用。

二、學前教育中的應用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兑庖姟返谑c“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明確指示:“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保護傳承方言文化?!庇纱丝傻?,“推廣國家通用語”與“保護傳承方言”在國家層面都受到同樣的重視,根據《意見》指示,可以明確嶺南粵語文化作為優秀傳統文化應當受保護和傳承。

形成粵語童謠特色校本課程,應當在嶺南大地上生根發芽?;浾Z童謠的表現形式非常適合兒童傳唱,因此更應該在學校廣泛傳承。水蔭路小學將粵語童謠的傳唱與傳承納入了校本課程當中,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系統教學方案,通過聆聽欣賞粵語童謠歌曲,感受粵語童謠曲韻魅力。通過學唱粵語童謠歌曲,加強對粵語和樂律的掌握。音樂科以“粵語童謠粵唱粵流行”為主題,在音樂課堂上滲透粵語童謠教學。通過粵語童謠表演,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抒發情感。通過全校傳唱的形式,推廣傳揚粵語童謠嶺南文化,打造學?;浾Z童謠特色品牌。

文獻中發現選取的粵語童謠應用研究案例多數集中于學前教育的兒童,他們把粵語和粵語文化融入運用到學前教育中,是對本土文化的一種傳承,粵語課程在幼兒園的開展不僅能增強兒童對嶺南文化的認同感、實現粵語方言的傳承,還能幫助兒童了解嶺南的歷史發展。利用好童謠文化,尤其是地域童謠資源,對培養幼兒促進成才有重要作用。

潘穎斌在《開啟粵語通道,走進廣府文化》中分析道:3 ~ 6歲兒童的大腦、神經、肌肉處于迅速發展并接近成熟的時期,在此階段,其語言能力發展迅猛,詞匯量的積累突飛猛進。為滿足并適應幼兒生理發展需求和速度,粵語童謠語言的短小精悍、故事情節的生動形象都符合該年齡特點的學習要求,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能使孩子學到知識。

另外,粵語童謠容易教也容易學,富有豐富的畫面想象力,這鮮明的廣府語言特色很快將孩子帶入粵語的文化語境之中。如“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訓落床,聽朝阿媽要趕插秧羅,阿爺睇牛要上山岡,哦……蝦仔你快高長大羅,幫手阿爺去睇牛羊,哦……”這是月光光的搖籃曲版本,把接地氣的生活情境寫進童謠中,有嶺南特色的“放羊放?!?。童謠中的“蝦仔”更是粵語特有的詞匯,是指小孩子,這首童謠承載著對幼兒健康成長的濃濃期盼。

粵語兒歌教學資源豐富,不僅是一種語言學習,對于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有很直接的作用。例如兒歌《洗白白》中的歌詞:“洗白白,洗白白,倒開盆水啰,快洗白白,乖豬噗亂郁咋,聽話唔好曳啰,倒開盆水啰,快洗白白,干凈細蚊仔,呢人人都中意……”這些歌詞不僅充滿了廣府語言特色,還教導幼兒講究衛生,是很好的行為養成方面的教學內容。由此可見,在幼兒時期培養對粵語童謠的認知是有深遠影響的。

朱冬平在《學前教育兒童文學課程開展童謠教學探析——以粵語童謠為例》中以粵語童謠為例論述在幼兒園學習課程中開展童謠教學,提出教學時應當遵循教育性、時代性、適宜性等基本準則對粵語童謠進行創新和改編,通過在語言方面、藝術方面和游戲活動中融合與滲透粵語童謠,讓孩子在粵語童謠的土壤上扎根茁壯成長。

楊彩香、潘霞等人在《粵語童謠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中選取了最家喻戶曉的《何家公雞何家猜》作為研究案例,闡述了不同融入不同領域的主題案例內容,并應用于幼兒園教學。他們在文中也指出要把粵語童謠完全融入課堂教學中,就要運用這幾個方法: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粵語童謠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把能經受起時代的洗禮對現在小孩子仍有教育作用的優質童謠選出來進行教學,既有趣味性也有時代性;根據兒童天生愛玩的特性采用在游戲活動中開展粵語童謠教學的方法,《何家公雞何家猜》充分符合了猜拳游戲,學生能在游戲中學習童謠;童謠教學還能讓學生滲透到一日生活中,領悟體會粵語童謠精神,從起床到睡覺都可以利用粵語童謠進行升華。他們借助《何家公雞何家猜》中豐富多彩的動物形象,開展多種活動進行多領域延伸,引導孩子們在認識動物、學習童謠唱跳、繪畫制作等多方面的學習。

范凡也指出,童謠的傳播與接受也應該回歸到兒童身上,這實際上是對幼兒的一種啟蒙教育。

方珠伴在《粵語童謠在幼兒園教育課程的應用研究——以廣東肇慶Z幼兒園為例》中論述了要在潛移默化中全方位打造童謠文化學習環境, 不僅可以利用毽子、跳繩、丟手絹、跳飛機等傳統民間游戲完成對童謠文化的理解和運用創設良好環境或把粵語童謠滲透到一日生活,還應該注重家校共同教育,保持家庭教育與校園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合力。

創新童謠也在幼兒園中有所應用,何敏怡在《粵語新童謠藝術特色研究——以廣東佛山新童謠創作為例》中提出粵語新童謠的創作不但能對兒童的精神生活產生影響, 還能為珠三角的下一代廣府人認同、傳承、發展廣府文化,架起一座重要的橋梁。她闡述了在一系列新童謠創編過程中充滿有趣的情節和構思、極具兒童特點的形象,能在充滿稚氣的童言童語中傳達出帶有孩子生活體驗的天真想象和快樂的游戲色彩,再加上其本身語言淺顯通俗,把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廣府文化特色展現得更為出眾了。

三、地方課程中的應用

劉希在《粵語童謠“粵”唱“粵”流行——借力社區資源推進粵語童謠進校園的幾點思考》中闡述了幾點建議,首先是著力開設有現實性的粵語童謠校本課程,改編與時代相吻合的內容,改寫適應社會進步的歌詞。比如《氹氹轉》中的“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學生理解起來明顯脫離生活,因此可以選擇開發新編歌詞與原版童謠對比的校本課程,充分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或是讓學生在一歌多版的對比中感受到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童謠內容變化。

也可以開設有情境的粵語童謠校本課程?;浾Z童謠來源于我們生活,在歌詞中常常有出現于節日相關的內容,開展“粵語童謠中的節日”校本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去在粵語童謠中找尋節日的影子,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賣懶》中“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過左年就大個仔,唔要再學懶羅”,提到年三十的除夕夜就是典型的例子,小孩子因為早上經常賴床。所以在年三十晚就要出去賣懶,以求在新的一年里面勤勤懇懇,不斷進取。提到春節的還有《行花街》等,因此可以讓學生學習中邊唱邊重現歌曲中描述的情景,設計成一節粵語童謠唱游課。

還可以開設趣味性的粵語童謠校本課程,也就是在粵語童謠中玩游戲,與上文幼兒教育一樣,“把游戲作為教學的手段從而把游戲納入教學中來,從而讓教學獲得了游戲的外在形式,這不僅使教學增加樂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p>

二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完成家校共建。如果學生大部分是當地土生土長的,我們可以借助他們長輩的力量來開展更多活動,例如:邀請會唱粵語童謠的長輩來班級講解童謠背后的歷史、讓長輩教學生唱兩首粵語童謠、長輩和學生來一次粵語童謠擂臺賽等等。

葉茜在《粵語童謠歌曲在低年級的教學策略》中提出還可以用器樂演奏輔助演唱粵語童謠,學生從中感受廣府音韻,借助器樂能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認知,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筆者在文獻中發現,廣州市作為廣府人核心居住點對于粵語童謠的重視程度相對其他城市要高,尤其是越秀區的“粵唱粵流行·愛國愛家鄉,做文化越秀人”之粵語童謠比賽活動更是獨具特色的代表。在期刊論文中提到越秀區童謠傳唱活動的次數不勝其數,該活動是越秀區少工委從2013年開始著力打造的特色少先隊品牌活動,他們重視少先隊建設的同時,以少先隊員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為載體,引導各少先隊學生了解廣府文化,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

對于外地生如何融入粵語童謠學習的問題,謝林瑩在《粵語童謠在外地生的文化融合教育中的作用》中分析,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表演粵語童謠的形式,提升外地生對廣府文化的認同感,從而獲得歸屬感。因此,她在學校成立了粵語童謠社團,其中有一半是外地生,他們比其他孩子更多地學習粵語與表演童謠,積極跟本地生融為一體,自然大膽地誦讀演唱,仿佛粵語是他們非常熟悉的語言一樣,由此可見,有舞臺的地方就能讓學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強。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粵語童謠的保護與傳承,前人之述備矣,本課題研究的意義也在于呼吁大家更多重視粵語童謠的教學研究,目前的研究案例都比較集中在常見的粵語童謠中,對于其他偏冷門但有教育意義的童謠還沒有完整的梳理,活動內容還需要逐步豐富。

在教學中應該構建粵語童謠文化的文化框架,體現粵語童謠文化價值解析。學習態度的形成中認知是首要的因素,只有對一個事物先認知才會產生情感的聯結,粵語童謠的學習也是一樣,首先要讓學生對所學的童謠有一個整體的背景和內容的把握。它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不僅給兒童的童年帶來歡樂,而且其中凝結的文化對兒童的思想品德形成、美好情操的培養、人格塑造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如童謠《一枝竹仔》中“一枝竹仔會易折彎,幾枝竹仔斷節難,心堅似毅勇敢,團結方可有力量嘿,大眾合作不分散……”簡單的語言表達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哲理,通過對粵語童謠內容信息的挖掘,可以看出里面包含了一代代廣府人的文化精神,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去了解這些童謠產生的文化背景,以及里面包含的文化信息。

最后,粵語童謠傳承發展的道路是光明的,我們應當將保護的眼光放到孩子身上,從生活本身出發、從粵語童謠本身出發,童謠才有在往后的發展中自由延續自己生命的可能,廣府文化才能在語言的傳播中經久不息。

參考文獻:

[1]張蔚.鄉土童謠文化的課堂傳承——以廣府粵語童謠兒歌的課堂傳承為例[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10):21-22.

[2]甘凱文.粵語童謠藝術特色研究——以《落雨大》為例[J].牡丹,2020,(22):164-165.

[3]劉蕾.粵語童謠的修辭語用特色[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8,(06):63.

[4]范凡.從粵語童謠看童謠的困境及保護[J].青年文學家,2020,(15):163.

[5]曾應楓.廣府文化記憶中的民間吟唱——論粵語童謠的傳承與發展[J].探求,2018,(05):96-103.

[6]潘穎斌.開啟粵語通道,走進廣府文化——論幼兒園粵語教學[J].教育觀察,2017,(22).

[7]朱冬平.學前教育兒童文學課程開展童謠教學探析——以粵語童謠為例[J].廣西教育,2019,(02):131-132.

[8]楊彩香.粵語童謠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以《何家公雞何家猜》為例[J].文學少年,2020,(18).

[9]方珠伴.粵語童謠在幼兒園教育課程的應用研究——以廣東肇慶Z幼兒園為例[J].魅力中國,2018,(35).

[10]何敏怡.粵語新童謠藝術特色研究——以廣東佛山新童謠創作為例[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6(02):20-24.

[11]劉希.粵語童謠 “粵”唱“粵”流行——借力社區資源推進粵語童謠進校園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19):4-5.

[12]葉茜.粵語童謠歌曲在低年級的教學策略[J].師道·教研,2020,(9).

[13]謝林瑩.粵語童謠在外地生的文化融合教育中的作用[J].師道·教研,2017,(8).

猜你喜歡
文獻綜述研究分析
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研究
城市規模經濟文獻綜述
馬克思創新思想研究綜述
校園網絡安全的體系研究
Scratch教學研究綜述 
淺談廣電光纖通信接入技術
關于變壓器高壓試驗技術的研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