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邏輯遵循與路徑選擇

2022-07-25 14:23張慶輝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6期
關鍵詞:政治動員文化建設

張慶輝

摘 要:大學獨特的組織稟賦和社會功能決定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特殊性。長期以來,高校把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作為首要政治擔當,一般運用政治動員模式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文化建設路徑是對政治動員模式的有效補充,強調將意識形態工作融入教育全過程,運用文化的深層力量,喚醒廣大師生的主體價值,釋放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創新活力,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高校意識形態;政治動員;文化建設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重啟對華意識形態圍堵,炮制新一輪的“中國威脅論”,抹黑中國的國家形象,意圖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阻擋中國的復興崛起。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創造知識、傳播文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能否落實??陀^來講,目前部分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仍局限于傳統的工作路徑和方法,與新時代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的全面發展融合不夠,直接影響實際工作效果。在高等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要突破傳統思維,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出發,尋求行動邏輯的深刻轉向。

一、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特殊性

大學是一個文化組織,是傳承和創新思想、知識的重要場所,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社會職能,肩負著傳播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莊嚴使命。獨特的組織稟賦和社會功能使得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對象(文化人)和行動空間(文化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也使得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行動邏輯與一般意義上的意識形態工作有著明顯的差異。

(一)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對象——知識分子與青年學生

高校知識分子掌握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在思維與表達方式上具有較高的自由性和活躍度,在傳播和實踐國家意識形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高校教師群體逐漸年輕化,很多教師擁有海外學習經歷,接受過國際先進教育理念的熏陶,視野開闊、思想活躍,樂于在課堂上和社交媒體上發聲。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迫切需要加強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領,引導他們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帶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廣大青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思想活躍、充滿激情,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蹦壳?,高校在校學生大部分是00后,他們成長于信息網絡時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網絡上的一些錯誤信息和不良觀念,容易造成青年學生的思想混亂和信仰迷茫。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把握好人生方向,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最為迫切的任務之一。

(二)高校意識形態行動空間——大學校園和課堂內外

大學校園是蘊藏著豐富知識和厚重文化的場域,這也賦予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高校是知識觀念的生產機構,也是思想文化的傳承重地。學術研究與意識形態工作并不對立,教書和育人是一個整體,高校應將意識形態工作深深嵌入學術研究、教育教學活動中,在推動知識生產和文化發展的同時,自覺地發揮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功能。另一方面,高校是各種社會思潮的聚集地,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各種思潮在大學“文化場”中相互滲透、交流交融,主流的與非主流的同時并存,先進的與落后的相互交織?;ヂ摼W、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這一場景變得更為復雜,各種思潮的激蕩碰撞已經從課堂延伸到網絡,高校師生依然是其中最活躍、最有影響力的群體,這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必須面對的新挑戰。

“如果大學教育誤導了學生,吞下惡果的終將是整個國家。相反,如果大學能教會學生準確自如地表達思想,清晰地思考,嚴謹地分析問題,富有道德感,對國家大事敏感而有見地,社會將受益無窮?!弊袁F代大學建立以來,高等教育就具有政治屬性、意識形態屬性,“在現代民族國家體系內,任何一流大學都必然是對民族國家的命運有所擔當、對特定文化傳統和歷史傳承有所承諾的精神殿堂,而不只是一般知識和技能的生產工廠和傳授場所”。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直接關系到“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只有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也正是這一特殊使命,決定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

二、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政治動員模式的邏輯及局限

(一)政治動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行動邏輯

長期以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把黨的基層組織嵌入學校教學科研組織體系,強化組織和陣地建設,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和辦學要素,獲得強大的組織和動員力量,發揮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政治功能?!白鳛橐粋€政治學范疇,政治動員是指執政黨利用擁有的政治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實現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目標的政治活動?!备咝R庾R形態工作的政治動員模式強調集體行動、迅速部署、狠抓落實,在特定條件下可以發揮立竿見影的作用。

從組織上看,高校通過成立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組織領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黨委宣傳部門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以達到“黨委打響發令槍,大家都是運動員”的效果。

從策略上看,學校層面通過召開會議、下發文件的方式進行部署,提出明確目標并動員干部傳達貫徹這些目標,建立完善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體系和考核體系,再通過層層組織動員,傳導壓力,落實責任,實現目標任務。

(二)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政治動員模式的局限

高等教育具有政治屬性,高校必須有明確的政治擔當。但高校既不是經濟組織也不是政治組織,而是一個文化組織。只有尊重高校的文化定位,重視“文化人”的精神世界,重視高?!拔幕瘓觥钡挠斯δ?,才能讓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三、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文化建設路徑

文化是意識形態建構的土壤,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與文化緊密關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始終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環境、文化生態中,而文化在更深、更廣的層面對高校意識形態起著引領、規約和協調的作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需要回歸教育本真和文化視野,將意識形態建設融入教育過程和文化建設之中,融入大學教學科研和治理體系中。

(一)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高地

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高校只有以文化的力量培根鑄魂,才能占據宣傳思想工作的制高點。一所著名高校就是一個文化高地,要切實發揮高校的文化引領作用,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凝聚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力量。

首先,高校要承擔起創新和傳播中國先進文化的責任,在多元文化的共存與融合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傳遞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能量,使廣大青年學生從歷史積淀中感知和接受先進文化,從時代精神中發現和堅持正確理念,從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實踐中堅定道路自信,不斷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成為文化自信的堅定守護者和自覺傳承者。

其次,高校要發揮好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構成了當代中國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獨特的歷史現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些理論問題既要用事實論據回答,也要用學術話語講清。高校要依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智庫平臺,加強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的創新,以理性的批判精神觀照現實、建言獻策,以創新性的理論思想服務社會、引領社會。

(二)喚醒文化自覺,建設好大學

文化是高校的精神支柱和生命源泉,喚醒高校的文化自覺,按照教育的規律辦學,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要求。

近年,我國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在硬件條件和科研水平等方面改善明顯,為從優秀走向卓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要成為真正的好大學,還必須有超越平庸、追求卓越、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化,能夠為人類社會提供終極關懷?!霸谛碌臅r代背景下,確立‘大學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存在’觀念,是我國大學實現新的文化覺醒的重要標志?!比绻咝]有文化意識,不從文化的高度加強建設,成為好大學的理想只會遙遙無期。

建設好大學,需要喚醒高校的文化自覺——自覺追求有品位的高校文化,扎根區域沃土培育辦學特色,形成高?!拔幕瘓觥钡哪哿拖蛐牧?,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自覺堅守大學精神和文化特質,摒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沉下心來主動思考大學的目標和意義;自覺運用文化發展邏輯對高校進行創造性改造,讓高校里的“文化人”能夠安心以學術為業,能夠有尊嚴和地位,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堅持以文化人,培養好學生

雅斯貝爾斯曾說過:“大學不僅是鉆研學術的殿堂,更是追求精神的家園。教育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然后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贝髮W定位于文化中,本體活動是以文化人,“通過文化精神創生和人文教化來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砥礪人的品性,提升人的德行,促進人的自由和解放”。教育就是用文化去熏陶、影響和激勵學生。只有堅持以文化人,才能真正培養出好學生。

首先,高校要著力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只教不育”現象,“強化學校教育的政治方向、立場與使命,推進學校課程知識與教育一體化建設”。

其次,高校要強化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目標的大學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校園文化在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提升素養等方面的功能,彰顯以文化人的教育本真。

最后,高校教師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引導青年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無論是依托政治動員還是文化建設,都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堅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服務,堅持為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服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

[2]博克.回歸大學之道:對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反思和展望[M].侯定凱,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錢理群.中國大學的問題與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林尚立.當代中國政治形態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5]王冀生.大學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存在[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6]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7]張應強.現代大學精神的批判與重建:為劉亞敏《大學精神探論》而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6(7).

[8]郝德永.“課程思政”的問題指向、邏輯機理及建設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21(7).

責編:瀚 海

猜你喜歡
政治動員文化建設
農村社區廉政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探究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問題研究述評
加強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動員建設的重點環節
信息時代的政治動員
論政治動員要素的變化
努力提高新時期政治動員能力
中國共產黨建立城市政治動員網絡的初步嘗試——上海推銷人民勝利折實公債論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