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HP-FCE模型評價的歷史村落景觀保護與建設研究

2022-08-02 00:37李曉斌潘一楠史承勇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河溝村落景觀

李曉斌,潘一楠,史承勇,郭 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風景園林藝術學院,陜西 楊陵 712100)

隨著國家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 、“美麗鄉村”“美麗中國”建設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針和政策的實施,加速推動了鄉村景觀的建設與發展,使鄉村景觀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然而,鄉村建設與發展越來越多受到城市化的影響和沖擊,導致傳統鄉村景觀向現代景觀轉變,在許多鄉村景觀建設中出現了單一化和趨同化現象[1],同時鄉村社會經濟發展與鄉村景觀遺產保護未能有效協同[2]。因此,如何客觀評估鄉村景觀現存問題與探索鄉村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途徑是目前學者們亟待關注的問題。

目前,國內外已構建了較多且各不相同的有關鄉村景觀的評價體系。如L.Tyrv?inen等[3]利用計算機圖形學評了大型鄉村景觀的美學價值;D.G.Sung等[4]將GIS和人工神經網絡(ANN)相結合,對山地景觀進行了綜合評價;E.?zhanc等[5]運用VLQA方法對土耳其Bayburt地區具有不同特征的10個村莊進行視覺景觀質量評價等。中國對鄉村景觀的評價研究起步相對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進展與成果。如劉濱誼等[6]在探討鄉村景觀概念的基礎上,從可居度、可達度、相容度、敏感度和美景度出發構建了5個層次的鄉村景觀評價體系;謝花林等[7]提出了包括社會效應、生態質量 、美感效果3個層次的鄉村景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王秋鳥等[8]將AVC理論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對北京市懷柔區三岔村景觀進行綜合評價等。上述成果為本研究開闊了思路,提供了方法借鑒。

泥河溝村作為中國歷史村落,近年受到較多學者廣泛關注,通過對CNKI數據庫文獻查閱,可知當前國內對泥河溝村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村落發展與遺產保護、村落形態與人文歷史、旅游開發3方面,但基于評價體系視角下的泥河溝村景觀保護與建設的研究還欠缺。鑒于此,本研究運用德爾菲法和AHP嘗試對泥河溝村構建景觀評價體系,通過FCE模型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并提出相應優化設計策略。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鄉村景觀評價理論體系,而且為泥河溝鄉村景觀優化提供科學合理的規劃依據與參考,進而為后續歷史村落景觀保護發展和規劃建設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1.1.1 研究區概況 泥河溝村地處陜西省榆林市佳縣朱家坬鄉(圖1),東臨黃河,南、西、北三面環山。村落海拔約800 m,處于黃土高原上,屬于黃河沿岸土石山村,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季風氣候。2014年,泥河溝村被列入第3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9]。

圖1 泥河溝村區位Fig.1 The location of Nihegou Village

1.1.2 數據來源 根據專家打分、調查問卷和現場訪談的形式收集本研究的基礎數據。首先綜合運用理論研究法、頻度分析法和頭腦風暴法初步確定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指標;其次運用德爾菲法選擇風景園林、城鄉規劃和藝術學等領域的20位專家,通過郵件、問卷星和訪談等不同形式征詢專家意見,對指標進行2輪次篩選與調整,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并對各指標進行賦值,確定指標權重;然后依據泥河溝鄉村景觀特點,確定各指標評分等級標準,向相關領域(風景園林、城鄉規劃、藝術設計)專家學者、社區居民和游客發放200份調查問卷,對泥河溝鄉村景觀進行評價;最后運用FCE數學模型計算得出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體系中各指標評價分數和總評價分數。

1.2 研究方法

1.2.1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對鄉村景觀評價相關文獻的研究和分析[10-14],結合對泥河溝村實地調研獲悉資料及實際發展需求,綜合運用理論研究法、頻度分析法和頭腦風暴法初步確定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德爾菲法征詢專家意見,對指標進行篩選、調整,最終從自然景觀、農業景觀、聚落景觀、人文景觀和附屬景觀5方面構建評價準則層,在5個準則層下構建12個因素層和25個評價指標層(圖2)。

圖2 歷史遺產保護與建設背景下的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體系框架Fig.2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rural landscape in Nihegou Vill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1.2.2 計算相對權重 設計《歷史遺產保護與建設背景下的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確定問卷調查表》,采用德爾菲法分別以郵件、問卷星和訪談等不同形式向20位風景園林、城鄉規劃、藝術學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發放調查問卷,對各指標進行賦值,以構造判斷矩陣,并基于AHP數學模型,結合Yaahp10.3軟件計算各指標權重值。計算步驟如下。

將矩陣因子按列歸一進行計算,公式為

(1)

對已經按列歸一化的判斷矩陣按行進行求和,公式為

(2)

將所得行和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特征向量ω=(ω1,ω2,…,ωn)T,公式為

(3)

得出各指標權重值后,需對各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計算得出最大特征根,公式為

(4)

其中,(Aω)i表示向量Aω的第i個元素,A=判斷矩陣。

計算一致性指標C.I.,公式中用CI表示,公式為

(5)

查詢對應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公式中用RI表示)值(表1)

表1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值Table 1 Value of the average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 R.I.

計算一致性比例C.R.(公式中用CR),同時進行一致性判定,公式為

(6)

若C.R.<0.1,則通過一致性檢驗,若C.R.>0.1,則無法通過一致性檢驗,需重新調整該判斷矩陣,直至通過一致性檢驗即可。

1.2.3 構建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1.2.3.1 建立評價指標集 評價指標集即多層評價因素的集合。

1.2.3.2 確定評價等級集 設評價等級集V=(V1,V2,…,Vn)。

1.2.3.3 構建單因素模糊關系評判矩陣 1)構建隸屬度子集Ri,Ri={ri1,ri2,…,rij}

(7)

式中:Ri是評價因素Uij對應于評價集合中每個評價標準V1,V2,…,Vn模糊子集的隸屬度,其中Uij為第i項因素第j種評價的得票數。

2)根據隸屬度子集Ri,并按照上述計算公式繼續逐個構建相應指標的等級模糊隸屬度,得到從U到V的最終模糊關系矩陣R:

1.2.3.4 構建模糊綜合評價結果集 對模糊關系評判矩陣R與對應權重ω(ω為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值)進行模糊復合運算,以構建對應模糊綜合評價結果集Y={y1,y2,…,yn},即

Y=ω°R

={y1,y2,…,yn}

(8)

式中:“°”為模糊算子,本研究擬采用M(·,⊕)模糊算子分別對目標層、準則層和因素層進行模糊綜合評價。

1.2.3.5 計算模糊綜合評價分數 根據模糊綜合評價結果集Y和賦值后的評價等級集V計算出目標層、準則層、因素層和各評價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價分數,計算公式為

F=Y×V

(9)

2 結果與分析

2.1 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結果

將專家打分結果進行整理統計,在AHP數學模型基礎上,結合Yaahp10.3軟件計算出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值(表2)。

表2 歷史遺產保護與建設背景下的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指標體系權重值Table 2 Weights in the index system for 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in Nihegou Vill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2.2 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結果

2.2.1 建立評價因素集及評語集

2.2.1.1 建立評價因素集 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因素集分為準則層因素集、因素層因素集和指標層因素集。準則層因素集A={B1,B2,B3,B4,B5};因素層因素集為B1={C1,C2,C3},B2={C4,C5},…,B5={C12,C13};指標層因素集為C1={D1,D2},C2={D3,D4},…,C13={D28,D29}。

2.2.1.2 建立評語集 評語集一般根據模糊數學五分制建立,本研究將泥河溝鄉村景觀評語集確定為V=(V1,V2,V3,V4,V5)={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很差},并將其進行定量化處理,對應標度向量為{5分,4分,3分,2分,1分},最后給出V的相應評語(表3),邀請不同調查群體根據問卷問題進行評價。

表3 泥河溝鄉村景觀評語集分布說明Table 3 Distribution of the remark set of the rural landscape in Nihegou Village

2.2.2 確定評價指標隸屬度 為確保數據客觀性、準確性,根據所構建的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體系,向相關領域(風景園林、城鄉規劃、藝術設計)專家學者、社區居民和游客發放200份調查問卷,邀請其根據所確定的評語集標準對泥河溝鄉村景觀進行評價。本次調研總計發放問卷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88份,有效率高達94%,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將各項評價因子的得分進行統計匯總,并對分值結果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評價指標隸屬度(表4)。

表4 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指標隸屬度Table 4 Grade of membership of indexes for 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in Nihegou Village

2.2.3 模糊綜合評價結果與分析 根據得出的各層模糊評判關系矩陣及評價因素權重集,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數學模型計算得出,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體系中各項指標的評價分數和總評價分數(表5)。

表5 泥河溝鄉村景觀各指標評價結果Table 5 Results of evaluation of the rural landscape indexes in Nihegou Village

2.2.3.1 自然景觀評價 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中“自然景觀(B1)”綜合得分為3.635 5,位于“較好”評價等級。其細分指標層中古樹名木獨特性D1得分最高,為全部指標層中最高(4.436 1分),從綜合得分與實地調研獲悉,泥河溝村擁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佳縣古棗園,古棗園內擁有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泥河溝村位于我國黃土高原沿黃河地帶的土石山區,群山環繞,地形復雜,溝壑縱橫,北側有金獅山凸懸,南側有銀象山彎曲內凹,藏風聚氣,形成“左獅右象”山地格局。但石山相對裸露,土石為主的山地很難存留雨水,因此水土流失嚴重,山體上部在長期風蝕作用下土質貧瘠導致鮮有植被覆蓋且物種單一。村落緊鄰黃河,且車會河流經村內,但山地地區常年面臨干旱和水土流失問題,車會河已逐漸變成季節性河流,除雨季外,該河長期處于枯竭狀態,導致水體生態較差。

2.2.3.2 農業景觀評價 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中“農業景觀(B2)”綜合得分為 4.008 7,位于“很好”評價等級,在5個準則層的綜合得分中分數最高。泥河溝村擁有獨特的田園景觀——紅棗種植,且紅棗品種多樣,形成了豐富的種質資源庫。此外,村落近年開始整合農作物資源,先后引入了蘋果園、葡萄園等農業園,以此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泥河溝村在長期的農業實踐中,形成了獨特且較為完整的棗林生態系統,包括棗糧間作和庭院經濟生態系統模式。同時,也衍生出多樣化的農業設施與技術,如傳統灌溉與肥料運輸系統、水資源利用系統、晾棗設施等。但部分農業設施與技術未得到有效保護,如晾棗崖的曬棗功能逐漸被廢棄,水利設施已不存在。

2.2.3.3 聚落景觀評價 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中“聚落景觀(B3)”所得評分為3.789 3,位于“較好”評價等級,但其細分指標的得分存在明顯差距。泥河溝村三面環山,守著黃河,符合“依山造屋,傍水結村”的中國傳統風水選址原則,古村落完整地保存著“山—水—村—林”的山地河口人居聚落式格局[14]。村落居民建筑多以窯洞式建筑和院落式住宅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石箍窯(明柱抱廈窯、圓孔窯、八窠窯)成為村落的主流窯洞建筑;院落共有228處,現存清朝時期修建61處,民國時期修建40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修起127處,建筑年代久遠且具有獨特的地域文脈和典型的陜北地域風格。泥河溝村現有不可移動文物13處[15],包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開章故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堂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戲樓圪洞等,歷史遺跡保存較為完整。此外,通過綜合得分可以看出泥河溝村的街巷風貌地域性相較而言得分較低,結合對泥河溝的實地勘察,總體評分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因分家析產和人口外流,村落部分傳統院落與窯洞住宅破敗不堪,建筑風貌受到破壞,地域識別度較低。此外隨著鄉村的發展及外來游客和車輛的增加,當前道路體系已漸漸不能滿足泥河溝村發展的實際需求。

2.2.3.4 人文景觀評價 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中“人文景觀(B4)”所得評分為3.900 6,位于“較好”評價等級。經過數千年的傳承與發展,泥河溝村孕育了豐富又獨具紅棗特色的民俗禮儀與生活習慣,如重大節日或日常生活中,長輩們會將“棗禮品”送給小輩,以表祝福;男女結婚賀喜之時,紅棗必是吉祥祝福之物;每逢正月初一、十五和臘八節,村民集體敬拜棗神等。但通過對泥河溝村村民進行實地訪談,發現村落大約90%為老年人,導致民俗文化活動參與性不足,隨著村里老人的相繼離世,部分民俗禮儀及口頭傳說面臨失傳風險。此外,在長期的棗樹栽培中,泥河溝村棗農根據棗樹及其生長環境,發展出了一套相對完備的棗樹管理技術和相關的知識體系。比如在種植密度上,當地有俗語為“三步一樹,行欲相當”,為了提高棗產量,當地還有“嫁棗”、嫁接等種植技術[16],以及立體種植、棗糧間作的旱作有機農業技術等都是泥河溝村獨特且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傳統技藝。

2.2.3.5 附屬景觀評價 泥河溝鄉村景觀評價中“附屬景觀(B5)”所得評分為3.097 0,位于“較好”評價等級的邊緣處,在5個準則層的綜合得分中分數最低。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發現泥河溝村公共服務設施已經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導視系統、燈光照明等基礎設施已有一定基礎,但污水與垃圾收集處理、河道警示系統等服務設施較少,相關配套設施相對滯后且布局不合理,周邊城市到泥河溝村的班車或專線通車班次不足。此外,景觀小品作為鄉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傳承和保護村落地域文化有重要作用,但通過綜合得分和實地調研發現泥河溝村景觀小品單調、類別不完整且缺乏地域特色。

2.3 泥河溝鄉村景觀優化策略

通過對泥河溝村的調研與評價,可知目前泥河溝鄉村景觀尚有較大的提升潛力,因此,后續要根據泥河溝村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村落現有優勢,因地制宜,基于泥河溝鄉村景觀調研與評價結果,從自然景觀、農業景觀和聚落景觀等5方面提出相應景觀優化設計策略。

2.3.1 修復自然景觀 為進一步提升村落自然景觀,需持續加強對山體、河流、植被的原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從而營造豐富多樣的植被群落,以維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證生態良性循環。

2.3.1.1 水體修復 對車會河和黃河沿岸進行生態修復,如在沿河緩坡地段通過生物修復措施,設計具有多帶群落結構的生態草坡駁岸,完善濱水生態系統;沿河較陡的坡岸,采用工程修復措施,如采用石籠、天然石材對河道駁岸進行防護與整治,以降低夏季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同時補充河道沿岸景觀設施及水上活動設施,如常水位區域適當規劃游憩棧道、親水平臺和景橋等設施,增加親水范圍,豐富河道景觀效果。

2.3.1.2 山體修復 引入陜北地區山體修復適用植物,如沙棗(Elaeagnusangustifolia)、黃榆(Ulmusmacrocarpa)、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忍冬(Lonicerajaponica)、紅瑞木(Swidaalba)、紫丁香(Syringaoblata)、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等,通過喬-灌-草的搭配組合對裸露山體進行生態治理,以減少巖石裸露面,提升綠面基質,控制水土流失,從而營造山體生態風貌景觀。

2.3.2 優化農業景觀 對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佳縣古棗園實施整體保護,及時對古棗樹建檔,并實行“一樹一人”政策,安排護林員巡護千年古棗園,同時完善種質資源保存、保護技術規范,建立分類分級保護名錄,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體系標準化建設。利用現有棗樹群(除古棗園外)打造兼具觀賞、品嘗和采摘等活動的觀光農業園區,促進農業產業多元發展。同時在現有農業生產景觀基礎上,整合農田果林,打造鄉村大地藝術景觀,如開發荒地改良土壤,擴大種植規模,栽種梨子、蘋果等不同種類具有經濟價值和觀賞功能的經濟果林,營造錯落有序的田園景觀風貌;利用山地資源,隨地勢在山林中開展香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種植產業,營造具有觀賞性和生態性的食用菌田園景觀[17];屋前院后利用種植槽種植番茄、蘿卜、豆角等當地蔬菜,打造可食景觀等。此外,進一步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最大程度保護與修復現有溝渠灌溉系統、晾棗崖等農業設施與技術,延續村落鄉土氣息。

2.3.3 重塑聚落景觀 對泥河溝村所有街巷傳統建筑、歷史遺跡等潛在景觀遺產資源進行普查與登記,根據其建成年代、建筑性質等指標建立完善的建筑檔案數據庫,設置保護標志對其進行等級保護,以恢復街巷景觀建筑風貌。以自然生態為導向,使用鄉土材料對武開章故居、佛堂寺、戲樓圪洞和窯洞等傳統建筑與歷史遺存進行修繕與整治,原貌保留原始建筑風貌,提高村落景觀地域識別度,延續村落文化脈絡。同時引入新的功能激活原有建筑,如定期舉辦棗文化節、開展遺產交流座談會等,賦予建筑新的時代內涵,使之在恢復村落原始風貌記憶的同時,承載新時代的發展重任。此外,加強對村落歷史遺產的現代化保護,如運用激光掃描、數字模型、全息影像采集等技術對歷史建筑進行三維測繪,建立數字化檔案,以實施數字化保護。為保持村落原有肌理,在現有交通基礎上,延續村落主要交通結構,完善道路網絡系統。為保證村民與游客的便捷,拓寬主干道路,用作機動車行駛、游客旅游觀光與消防,形成村內的主要通道;次干道貫穿和連接村落各景區,并對部分已破損道路進行修整;為保留鄉村特色,村落內的宅間路延續村民原始路徑,連接入戶,營造鄉土氣息。此外,結合村落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分布脈絡,考慮沿車會河規劃一條集游覽與騎行的景觀游步道連接古棗園、采摘區等多個觀賞節點。

2.3.4 傳承人文景觀 深度挖掘村落民俗文化、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對非遺文化進行紀錄,并建立資料數據庫和相關影像合集,確保民俗文化和傳統技藝有效傳承。同時不斷挖掘并開發村落歷史文化資源,依托資源優勢,將文化遺產與現代旅游進行對接,實現遺產活態傳承。鼓勵和支持開展各類具有泥河溝村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同時可結合時代發展,努力創新民俗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強化村民主體,建立多元的公眾參與機制,使多數村民能夠直接參與民俗文化和傳統技藝的傳習與表演活動中,在活動過程中推動村民形成對村落人文景觀的高度認同,并能融入未來的長效管理過程中。

2.3.5 完善附屬景觀 依據村落整體發展要求,逐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系統,以滿足村民對現代生活的需求。如利用現有山體地勢、溝渠水塘,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完善排污系統;結合村落道路體系,增設垃圾收集站,并增加分類垃圾箱數量;沿路定點設置休息廊、休息坐凳和路燈等;優化村內標識牌、公告欄等導視系統;設置停車場、生態廁所等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同時針對不同區域的景觀特質、空間情況,深度挖掘村落歷史和文化,提取村落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并對其進行提煉、組合、簡化、變形、重構和再造,生成具有地域鄉土文化特色的造型、樣式或圖案紋樣,以此設計多樣化且富有地域性的景觀小品,滿足村民和游客的多重需求。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歷史遺產保護與建設背景下的泥河溝鄉村景觀進行評價,一定程度上明確了泥河溝鄉村景觀亟待優化與提升的指標,基于評價結果,提出優化設計策略。泥河溝鄉村景觀整體評價結果“較好”,后續設計應著重從聚落景觀、自然景觀和附屬景觀等方面開展;后續歷史村落規劃與建設應在評價體系基礎上,根據評價結果,客觀科學提出優化設計策略,使不同類型的歷史村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與發展。

本研究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基于歷史遺產保護與建設背景構建了較為全面的鄉村景觀評價指標體系,但鑒于鄉村景觀評價與設計具有動態性和復雜性,目前的評價過程仍存在一定局限。今后在實踐過程中需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評價指標,提升研究的科學性與實用性,以科學指導后續鄉村景觀規劃與建設。

猜你喜歡
河溝村落景觀
景觀別墅
景觀軟裝在地產景觀的應用及市場前景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景觀平面圖》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鄉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蒙城縣河蟹河溝自然生態養殖技術
釣魚撈蝦摸泥鰍
“跳躍”的秀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