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話劇60年

2022-08-04 06:23尼瑪頓珠
西藏人文地理 2022年4期
關鍵詞:話劇團舞美小品

◎文/尼瑪頓珠

◎翻拍/孫芮茸

話劇在西藏的出現,

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盡管歷史并不長,如今無論是在西藏的城市還是鄉村,大家都能說出幾部話劇作品的名稱,一些經典的話劇臺詞還能脫口而出。

西藏話劇的故事要從一九六二年的春天講起。那年,第一批藏族話劇表演學員以優異的成績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敬愛的周總理在百忙之中推薦、并確定由田漢同志創作的大型歷史劇《文成公主》作為這個班的畢業劇目。該劇在北京演出時,周恩來總理親自前來觀看,并熱情洋溢地對演職人員說“你們是高原上的話劇種子,要在西藏生根、開花、結果!”

同年七月一日,西藏話劇團正式成立。這是西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支新的文藝工作者隊伍。從此,西藏的民族話劇藝術以其輝煌的篇章揭開了歷史的第一頁。不久之后,西藏話劇團又排演了話劇《不準出生的人》。北京演出完畢,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年輕的西藏話劇團自此聞名全國。

A 劇目創作劇團的活力之源

一個劇團,要想保持活力,就需要源源不斷地創作和推出新作品。西藏話劇團直到現在仍然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與劇團在每一個發展時期都創作推出了能夠代表那段時期的優秀作品是分不開的??v觀西藏話劇團的劇目創作,形成大型話劇、小戲小品、影視劇三足鼎立之態。

1962年,周恩來、陳毅、班禪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文成公主》劇組合影

1963年,中國文聯領導同志與《文成公主》劇組合影

大型話劇

除剛剛建團時期的《文成公主》《不準出生的人》之外,六七十年代還創作演出了反映邊防建設的《前哨》、反映革命歷史的《萬水千山》、表現進軍西藏重大意義的《岡底斯英雄》等,除此之外,西藏話劇團還排演了革命樣板戲《沙家浜》?!拔母铩苯Y束以后,排演了揭露“四人幫”的諷刺喜劇《楓葉紅了的時候》和反映天安門事件的《于無聲處》以及《血淚櫻花》等作品,這些作品中,除了個別作品是本團自己人員創作以外,大部分劇目是當時內地的優秀劇目移植過來的。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到西藏,西藏話劇重獲新生。有人說,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話劇美學經過“左”的思想禁錮之后,又一次敞開了自己的胸懷,于是,西方現代主義戲劇思潮和流派被引入。在這種戲劇美學變化的大背景下,西藏話劇團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初期,西藏話劇團的創作和演出也出現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景象。1983年春天,由西藏話劇團創作的第一部高水準大型劇目誕生了,那就是黃志龍(執筆)、洛桑次仁、大次仁多吉等編劇,歐陽山尊、普布次仁等執導,西藏話劇團的幾代演員共同出演的歷史劇《松贊干布》,該劇在首都舞臺上亮相以后,再次轟動了首都劇壇。得到了中央領導和文藝界高度贊賞,榮獲了文化部頒發的中國第一屆優秀劇本創作獎。

1981年6月13日《人民日報》刊出胡耀邦、萬里同志接見上海戲劇學院第三屆藏族表演班赴京匯報演出的消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話劇團創作者們的思想進一步地解放了,觀念進一步地更新了,創作題材也更廣闊了。由于黨的民族政策落實有效,藏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了保護和發展。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藏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應用,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涌現出一批具有深度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上相當嫻熟的藏文原創話劇作品,標志著西藏話劇開始走向書寫民族話劇的新篇章。由西藏話劇團專業編劇索次創作,專業導演普布次仁執導,小次仁多吉、大旺堆、次仁卓嘎、洛丹等主演的五幕喜劇《阿古頓巴》和索次編劇,頓珠多吉導演,多布杰、央金卓嘎、扎西頓珠等主演的七場悲劇《斯幾比幾》完全用藏文創作,并直接用藏語演出。這是西藏話劇史上第一次有了本民族語言文字創作的經典劇目,標志著西藏話劇創作隊伍的日益成熟。他們用話劇對本民族文化進行深入的藝術探索和挖掘,這是西藏話劇藝術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在20世紀80年代,有一部值得一提的劇目就是根據藏族古典文學名著《勛努達美》改編的民族話劇《意翁瑪》,該劇由小次多、晉美、洛桑多吉編劇,普布次仁導演,丹增卓嘎、多吉、大旺堆等主演。這是西藏話劇團把外來的話劇藝術轉變成本土化或民族化藝術的一次大膽嘗試。該劇的創作者們認真繼承、發揚藏族文化和藏族文學語言特點,大膽地從古老的藏戲藝術里借鑒和應用表演方式,使該劇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非常濃厚的民族特點?!兑馕态敗凡粌H在劇本創作的手法和語言運用上,而且在后來演出時舞臺布置、演員的表演方法,以及音樂、舞美、道具、服裝等等,無不體現出創作者對話劇民族化問題的探索和追求。1992年《意翁瑪》被翻譯成漢語,并啟用年輕演員宗吉、多布杰、仁旺、歐珠、洛丹等主演,舞美、燈光等重新打造。該劇赴云南參加第三屆中國藝術節,轟動了春城,接著赴上海演出,同樣獲得了巨大的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陳昌本同志評價說:“這個戲真能代表我們的民族,我是到過西藏的,我感覺這個戲體現了民族的氣質、民族的魂魄、民族的色彩、民族的精神,是一出弘揚民族文化的好戲?!痹谏虾5脑S多同行專家也對此劇給予高度評價。

《茶馬古道》劇照

2009年重排話劇《不準出生的人》

20世紀80年代末期,西藏話劇團還創作演出了很多反映現實生活,謳歌時代精神的作品。其中,有歌頌筑路英雄的歷史劇《圣地之路》;有歌頌黨的民族政策和富民政策的《心上的琴弦》《旺堆的哀樂夢》;有反映年輕一代新思想的《贊普的子孫》;有歌頌建設精神文明的《婚禮之前》《高原之花》等。

《情滿草原》劇照

《宗山魂》劇照

《解放,解放!》劇照

《解放,解放!》劇照

話劇《穿越巔峰》

到了20世紀90年代,由于電視機的普及,話劇的觀眾嚴重地流失,話劇演出很不景氣,當然,這不光是西藏一個地區的情況,在全國范圍內都是如此。即便是這樣,西藏話劇團仍沒有停止創作的腳步,先后創作演出了歌頌“老西藏精神”的《雅礱之戀》;歌頌孔繁森精神的《孔繁森》;歌頌“兩路精神”的《尋跡唐古拉》等劇目,這些劇目尋找到了特定的受眾群體,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進入21世紀以后,西藏話劇團的創作不僅是從數量上,而且在創作理念和手法上,都出現了豐富多彩的喜人景象。大力加強現實題材劇目的創作和演出,出現了不少好作品。其中,由話劇團編劇尼瑪頓珠創作,資深導演普布次仁執導,演員巴桑、卓瑪吉、仁青頓珠等主演的反映牧區現實生活的大型話劇《情滿草原》;由尼瑪頓珠、裴福林編劇,普布次仁導演,索朗次仁、仁青頓珠、卓瑪吉等主演的歌頌100年前藏漢軍民團結抵抗帝國主義入侵西藏的《宗山魂》;由河波編劇,楊昕巍導演,多布杰、洛丹的能主演的歌頌青藏鐵路建設偉大意義的《穿越巔峰》;由尼瑪頓珠編劇,窮達導演,索朗次仁、大達珍、洛桑群培、邊巴、達娃、小尼珍等主演的反映新時期西藏農村發展變化的《扎西崗》等劇目最具有代表性。這些劇目演出之后得到了廣大觀眾和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并得到了包括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在內的各種獎項。

2007年4月,為紀念“中國話劇百年”,國家文化部從全國各地精選了32 臺優秀劇目將在北京公演。西藏話劇團創作演出的《穿越巔峰》從眾多劇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了進京演出的優秀劇目名單,并在京演出后,得到了廣大觀眾和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

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后,西藏話劇團的事業也迎來了嶄新的發展階段。創作了反映解放西藏的大型話劇《解放,解放!》,該創作演出講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藏族勇士奔赴寧波與各族兄弟一起抵御外敵的《共同家園》;復排了話劇團的經典保留劇目《不準出生的人》;創作和演出了由次仁玉珍編劇,由尼瑪玉珍導演,由小普布次仁、仁青頓珠、大普次、達片等主演的反映拉薩市民生活在四十年時間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八廓街北院》等劇目。這些劇目演出之后,在全區乃至全國戲劇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把西藏話劇團正式升入全國一線的話劇表演團體。高原上的話劇種子終于開花結果,并碩果累累。

世界名劇

1981年,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第三屆藏族表演班學員,大膽排演了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藏語版。這是西藏話劇藝術第一次涉足世界名劇,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 該劇進京演出后,轟動了首都文藝界。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我國少數民族話劇團體中,第一個赴京演出的莎翁巨著,演出不僅轟動了首都劇壇,還引起了國際戲劇界的關注。得到了英國皇家藝術劇院專家的高度評價。

2021年西藏話劇團的第六批表演班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時,又用藏漢雙語演出了莎士比亞的另一名劇《哈姆雷特》,在上海、北京和拉薩等演出時,同樣引起了巨大反響,中央電視臺文藝頻道和北京電視臺等官方媒體詳細報道相關情況,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由此可以看出,西藏話劇團不僅具備能夠演出世界名劇的能力,而且是在全國范圍內唯一一個能夠同時用兩種語言演出的劇團。

小品《師徒》

小品《哈嘍吉祥》

小戲、小品

藏語小戲、小品的創作演出,是西藏話劇團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西藏廣大觀眾,特別是農牧民群眾最受歡迎的文藝形式。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電視機走進普通百姓家里。人們對文化藝術欣賞的方式有了重大的變化,人們越來越少到劇場去看演出,舞臺劇的觀眾流失很嚴重。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電視文藝晚會的發展,促使西藏戲劇小品的創作和演出。每年舉辦的各種電視文藝晚會上戲劇小品的需求量很大。西藏話劇團的領導和創作者們,也認準了這個新的平臺,從而也改變了劇目創作的思路和計劃,大力加強戲劇小品的創作和演出,把戲劇小品創作和演出納入了每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藏電視臺每年舉辦的藏歷新年聯歡晚會為主的各種電視文藝晚會,成了西藏話劇團的新的重要舞臺。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西藏電視臺舉辦藏歷新年電視聯歡晚會以來,至今西藏話劇團一直沒有斷過在這一晚會上喜劇小品的演出。從早期的《戰士與阿媽》《看病》,到90年代的《酒鬼拉巴》(系列),再到后來的鐵三角小品《百花園的開張》《哈嘍吉祥》《歲歲平安》等都是在這個平臺上推出,成了西藏廣大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廣大觀眾也是從電視熒屏認識了話劇小品,認識了西藏話劇團。

送戲下鄉是西藏話劇團每年必須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每年要完成許多上級部門所交給的下鄉演出場次任務。但是西藏地廣人稀,下鄉演出是一項非常艱辛的事情,特別是要下到偏遠的農牧區時,不僅路途遙遠,而且基層的演出場地也非常簡陋,很多地方只能在村頭的空地或者在打麥場上演出,大型劇目無法下到基層,只能帶著小戲、小品下鄉,所以,這也是發展和繁榮戲劇小品創作演出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西藏話劇團每年都要創作大量的小戲小品劇目,這也是由我們西藏的區情所決定的。話劇團創作的小戲小品,以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而著稱,在我區廣大農牧民群眾中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小品《孔繁森》

小品《無題》

隨著戲劇小品創作演出的興盛,也出現了許多西藏廣大觀眾非常喜歡的喜劇明星,比如:被廣大觀眾親切地稱為“酒鬼拉巴拉”的扎西頓珠、被稱為“恩琪拉巴拉”的洛丹,以及仁旺、尼瑪、丹曲、德央等。并且出現了以扎西頓珠、仁旺、尼瑪三人組成的組合,被西藏觀眾親切地稱為“鐵三角”。他們的小品大都是取材于小人物的小故事,切口很小,但是蘊含著豐富的社會問題,真正地做到了“以小見大”,在西藏廣受歡迎,家喻戶曉。以他們三個為主演,由尼瑪頓珠編劇,普布次仁導演的西藏首部電視情景喜劇《快樂生活》更是在西藏家喻戶曉,成了百看不厭的經典。

1987年電影《一代英主》

影視劇

談起西藏話劇團的事業成果,不得不提西藏話劇團參與的西藏題材影視劇拍攝。西藏話劇團自誕生之日起,就跟西藏題材的電影電視事業緊密聯系起來。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西藏話劇團的演員就參加了電影的拍攝。

《不準出生的人》電影版《雪山淚》

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故事片《農奴》是西藏民主改革以后拍攝的第一部西藏題材電影,影片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國內外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該片的大部分演員都是話劇團的演員,影片中扮演強巴的話劇團演員大旺堆一舉成名,成為國內外有影響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此后,話劇團演員參加了大量影視劇的拍攝。如:電影《雪山淚》《冰山雪蓮》《丫丫》《女活佛》《世界屋脊的太陽》《松贊干布》《神奇的綠寶石》。電視劇《還愿》《小羅布》《三個拉薩姑娘》《彎彎的吉祥河》《巴桑和他的弟妹們》《格薩爾》等。以后,參加的影視劇更多了,具有代表性的有《紅河谷》《拉薩往事》《西藏風云》《益西卓瑪》《文成公主》《西藏警察》《塵埃落定》《格達活佛》《可可西里》《茶馬古道》等。近五年里也有《攀登者》《布德之路》《氣球》《我的喜馬拉雅》等。這些影視劇播放之后在西藏乃全國范圍內產生深遠的影響。

演員

60年來,西藏話劇團可以說是碩果累累、人才輩出。西藏話劇團的演職人員中90%以上是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都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話劇團先后培養了8 批演員,其中1975年西安話劇院培養的一批和1990年西藏藝術學校畢業的本地培養的一批以外,其余演員都是上海戲劇學院培養的。幾屆藏族表演班在上海戲劇學院學習過程是艱辛和坎坷的,在這里以第一屆表演班為例,簡單講一講他們的成長過程。

1959年秋天,金風送爽,桂花飄香, 上海戲劇學院接到了中央文化部與西藏工委、自治區籌委會交辦的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為西藏培養一批藏族話劇表演人才。第一屆藏族表演班有29 名學生。其中男19 人,女10 人。他們大都出身于西藏貧苦農牧民家庭,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當過貴族的用人、家奴。有的從小被迫當“差巴”,在寺廟里做苦工,有的當過尼姑。由于長期受封建農奴制的壓迫,他們被剝奪了學習文化的權利,直到解放后才粗通文字。全班學生的平均文化水平相當于小學二三年級水平,甚至個別學生還是文盲或半文盲。年齡也是參差不齊,最大的29 歲,最小的僅 12 歲。他們除熟悉一些西藏的民族歌舞外,過去既沒有從藝的經歷,更沒有接觸過戲劇作品,在解放前甚至沒有看過電影,對話劇表演可以說是毫無了解。所有的學生都沒有出過遠門,更談不上來上海。

B 人才培養話劇團的薪薪之火

來上海之前,他們以為,演戲是一種輕輕松松的“玩意兒”,卻不料還要學那么多東西,還要考試,請許多的專業老師來授課,真是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對全體藏族學生來說,學習困難之大,是做夢也想不到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使這些藏族青年眼界大開,驚訝萬分。擺在面前的舞臺,是一個有趣而奇妙的世界。他們明白了,演話劇是一種藝術,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每當他們走進那幢漂亮的紅樓聽課時,看到安靜寬敞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看到課程表上排的密密麻麻的課程,他們又有點惶恐,普遍缺乏信心。不少人開始打退堂鼓了,紛紛向老師提出:“我能學會這些學問嗎?”“我能演戲嗎?”因為在他們的面前,也擺著學習上“三座大山”,就是語言關、文化關和表演關。這三座大山,比唐古拉山還要高。

在課堂上,由于語言的障礙,他們聽每一節課,都感到很吃力。他們聽不懂老師在課堂上講些什么,但是又不敢發問。一是難為情,二怕老師“生氣”,三怕別人說笑他們“笨”。他們說,我們能進上海戲劇學院的大門,真是莫大的榮幸了,能到這樣的教室里聽課,更是天大的福氣了。老師花了那么多的心血講課,我們再說“聽不懂”,那太對不住老師了。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自己文化水平太低。

1962年《文成公主》劇照

面對基礎差、文化水平低、語言不通、習俗不同、學生的年齡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等難題,學院黨委認為,困難再大,非勝不可,配備了最強的師資隊伍,并提出了培養的指導思想:“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照顧,學習上堅持標準,紀律上嚴格要求?!庇烧斡X悟高,業務能力強的宋廷錫老師任藏族班的班主任,選派有經驗老師擔任各科目的教學工作,因材施教。為了解決學生們的困難,也為了學習掌握藏語,老師們住進了學生宿舍,跟學生們一起生活。在兩年的時間里,經過老師們的辛勤付出和學員們的刻苦努力,這群“雪域格?;ā苯K于開放了。

1962年7月,第一批藏族表演班畢業以后,帶著畢業劇目《文成公主》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拉薩,他們的畢業劇目《文成公主》在北京和拉薩演出以后,引起了轟動,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在自治區黨政領導的親切關懷下,西藏話劇團正式成立,第一屆藏族表演班的學員中的許多人后來成為西藏話劇事業的棟梁和著名的藝術家。比如:在電影《農奴》中扮演強巴的大旺堆;在《文成公主》中扮演女主角的強巴;《農奴》中扮演朗嘎的白瑪央金;《文成公主》中扮演李道宗的索朗繞登;在《農奴》中扮演活佛的小次仁多吉;在《不準出生的人》中扮演格桑的拉巴頓珠;在《松贊干布》中扮演松贊干布的群佩洛桑等。

此后,上海戲劇學院分別于1963年、1978年、1995年、2004年、2017年共招收了第二屆、三屆、四屆、五屆、六屆藏族表演班,為西藏的話劇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的人才。涌現出了許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比如:在《前哨》中扮演啞女的央金卓嘎;在《淚血櫻花》中扮演櫻枝的次仁卓嘎;在《意翁瑪》中扮演意翁瑪的丹增卓嘎;在《羅米歐與朱麗葉》中扮演男女主角的多布杰和德央;在《贊普的子孫》中扮演男主角的洛丹;被稱為西藏小品“鐵三角”的扎西頓珠、尼瑪、仁旺;在《尋跡唐古拉》中扮演扎強的洛桑群培;在《文成公主》中扮演松贊干布的仁青頓珠;在《八廓街北院》中扮演楊老師的大普布次仁;在《共同家園》中扮演巴薩丹增多吉的小普布次仁;在《布德之路》中扮演布德的阿旺仁青;在《喜馬拉雅王子》中扮演女主角的索朗卓嘎等。1990年西藏本土培養的話劇表演班中也出現了不少人才,比如:西藏著名喜劇演員丹曲,西藏著名主持人宗吉等等。

《意翁瑪》上戲匯報演出結束合照,一排左二為普布次仁

編導

與此同時,在60年的話劇創作實踐中,也涌現出了在劇目創作上做出特殊貢獻的幕后英雄。

話劇團成立之初就有向東、李積亮、盧敬之、盛勵等編劇和導演。向東導演早在話劇團成立之前就到上海戲劇學院去擔任西藏第一屆表演班的負責人,并擔任了《文成公主》的副導演之一,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的時候執導了獻禮劇目五場話劇《革命的考驗》以及后來的《高山尖兵》、《飛雪迎春》等。

李積亮是十八軍戰士,轉業后在西藏話劇團工作,從1962年開始創作劇本,他先后創作了《邊塞笛聲》《高山戰歌》《賣驢》《戰士與瑪曲卡》《前哨》等作品。

導演盧敬之也是那個時期西藏話劇團的主要導演之一,除了在六七十年代執導《賣驢》《艷陽天》《風華正茂》等以外,粉碎“四人幫”以后,他執導了《萬水千山》《楓葉紅了的時候》《于無聲處》《血淚櫻花》等作品。

盛勵從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以后,來到西藏話劇團工作,他是科班出身,在西藏話劇團工作期間執導了大型話劇《崗底斯英雄》,雖然執導作品數量不多,但是從此給西藏話劇團的戲劇創作的專業性奠定了基礎。

20世紀80年代是西藏話劇團整體創作實力最強的一個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仿佛萬物復蘇的大地一樣,西藏話劇創作迎來了欣欣向榮的景象。西藏話劇團的編劇、導演不斷地成長,黃志龍、洛桑次仁、索朗次仁、普布次仁、丹巴次仁、頓珠多吉、亞多吉等本團編劇、導演的相繼出現,為西藏話劇團的文藝百花園里增添了不少艷麗的藝術之花。

黃志龍曾創作過《心上的琴弦》《飛雪迎春》等劇本。20世紀80年代初期跟次仁多吉、洛桑次仁一起完成了大型話劇《松贊干布》的劇本創作,黃志龍為西藏話劇團創作了許多高質量的話劇劇本。21世紀以后,黃志龍的事業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他創作了很多西藏題材的電視劇劇本,《文成公主》《拉薩往事》《格達活佛》《西藏風云》等都是黃志龍創作的長篇電視劇。

《宗山魂》劇照

劇作家索次的創作有了開拓性的意義。他創作的藏語大型話劇《斯幾比幾》是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第一部直接用藏文創作的成熟的話劇劇本,對西藏戲劇和戲劇文學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他的第二部大戲劇本《阿古頓巴》更是一部難得的話劇杰作。

普布次仁是西藏本土成長的第一代導演的杰出代表。從1981年參加大型話劇《松贊干布》的導演工作開始到現在,執導了很多舞臺劇和電視劇。20世紀80年代他執導的《阿古頓巴》《意翁瑪》等在西藏產生廣泛的影響, 90年代以后,他先后執導了話劇《雅礱之戀》《文成公主》(藏戲)《情滿草原》《宗山魂》《不準出生的人》(2009年復排)以及電視劇《拉薩往事》《快樂生活》《格達活佛》等,都廣受好評。普布次仁執導大型舞臺劇的同時,還執導了大量的戲劇小品,他執導的小品有《哈嘍吉祥》《百花園的開張》《歲歲平安》等,這些小品在西藏電視臺藏歷新年文藝晚會上演出后影響極大,著名的西藏小品“鐵三角”是他親手打造的。

丹巴次仁,1967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是西藏話劇團第二批表演班的一員,1978年改行當編劇。編劇的主要作品有大型話?。骸墩媲榧僖狻贰娥I利進行曲》,小戲小品有《婚禮之前》《高原之花》《來自果園的新聞》《礦工的兒子》《千金小姐》《我等著你的愛》《多產村的故事》等三十多部。

2000年以后,隨著老同志的退休和調動工作,話劇團的作品創作任務落到了編劇尼瑪頓珠、尼瑪次仁,導演窮達、尼瑪玉珍等人的肩上。

尼瑪頓珠1993年大學畢業一直到現在,在西藏話劇團從事劇本創作工作。從事劇本創作二十多年來,用藏漢兩種文字創作了大量的大型話劇、戲劇小品、電視劇、廣播劇、歌詞等作品共兩百多種,主要作品有話劇《情滿草原》《宗山魂》《扎西崗》,電視劇《快樂生活》,以及《哈羅吉祥》《百花園的開張》《市場一角》等戲劇小品。

窮達是現在活躍于創作第一線的話劇導演的代表人物,他1990年畢業于西藏藝術學校影視、話劇表演班, 2000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后在西藏話劇團從事導演工作。先后執導了話劇《扎西崗》《守望左旋柳》《不準出生的人》《鑄魂達瑪拉》等大型話劇。

現階段西藏話劇團正成長著一批年輕的編導人員,他們是編劇次仁玉珍、尼達次仁、德吉央宗和導演尼瑪玉珍、索朗德吉等。他們正以嶄新的美學觀念和工作方法在西藏的話劇舞臺上大顯身手。

舞臺美術家

舞臺劇,當然離不開舞臺美術,西藏話劇團自建團之日起就開始重視舞臺美術人才的培養。六十年來,西藏話劇團的舞臺美術團隊幾乎是清一色的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正規專業團隊,一直以來是其舞臺美術實力在西藏幾個劇團中屬于一流。

1963年,上海戲劇學院辦起了第一屆藏族舞美班。原定學制為四年。全班學生27 人,男17 人,女10 人。這是第一個為西藏的文藝團體培養布景設計、燈光設計、服裝化妝設計等舞臺美術人才的正規大學學歷班。該班1967年1月因“文革”而停辦返藏。該班大部分學生是從北京中央民族學院預科、西藏拉薩中學初中應屆畢業生及陜西咸陽西藏公學在校學生中選拔。年齡在17 歲以上,27 歲以下。這個班的藏族學生的文化程度和第一、二屆藏族表演班一樣,參差不齊。專業有舞臺設計、繪景、服裝化妝、燈光設計、道具等。第一屆舞美班畢業以后,石鑫源、楊健敏、強巴格桑、桑阿、大多吉、索朗群培、次仁朗加、平措、班覺、小洛丹、趙英杰、小多吉等12 個人分到了西藏話劇團。

第一屆藏族舞美班的學員,是西藏現代舞臺美術事業的開拓者,為西藏舞臺美術事業的開啟、發展和繁榮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在話劇團工作的幾名人員中,強巴格桑主要從事舞臺設計、桑阿主要是服裝設計、索朗群培主要從事道具設計和制作。還有后來轉行從事舞美工作的,土登、格多、索扎、其美多吉等,組成了話劇團強大的舞美隊伍。這個團隊當時可以說是西藏幾個劇團中實力最強的一支團隊。從上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初期這段時間里,這只舞美團隊,先后完成了《前哨》《萬水千山》《楓葉紅了的時候》《心上的琴弦》《不準出生的人》《松贊干布》《阿古頓巴》《意翁瑪》《雅礱之戀》《斯幾比幾》《通向圣地》。話劇小戲小品《婚禮之前》《受賄者》《高原之花》《啊書記》《幫錦花開》。影視劇《雪山淚》《西藏之王》《還愿》《彎彎的吉祥河》《向往拉薩》《拉薩往事》等作品的舞臺設計和制作。

其中的索朗群培、強巴格桑、桑阿等成了知名的舞美專家,強巴格桑曾先后當選中國舞美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暨西藏分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西藏分會理事、第四屆中國舞美學會理事,西藏舞美學會名譽會長等。

1988年上海戲劇學院按照自治區文化廳的要求,舉辦了第三屆藏族舞臺美術班,這是一個正規的舞美大專班。1991年7月,藏族第三屆舞美班的學員們,完成學業,踏上了返回拉薩的歸程。29 位學員中,占堆、扎桑、次仁桑珠、扎西索朗、索朗旦增等學員被分到了話劇團。給話劇團的舞美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這一批學員和第三屆表演班里改行過來的大米瑪、扎西達杰、普尼瑪等一起,逐漸成為了話劇團的舞美中堅力量。

2002年電視晚會《在黨旗下》

青藏鐵路主題晚會《吉祥天路》

C 送戲下鄉讓話劇走到百姓中

特別是進入了21世紀以后,占堆任西藏話劇團舞美隊長,在他的帶領下,話劇團舞美團隊又以新的姿態在西藏的舞美事業中嶄露頭角。這個團隊的主要成員中除了擔任舞臺設計工作的占堆外,還有燈光專業的次仁桑珠和扎西索朗,道具設計和制作者索朗旦增和扎西達杰,擔任制作和裝置工作的大米瑪和普尼瑪及服裝化妝專業的扎桑和扎永等。先后完成了《雅礱之戀》《情滿草原》《宗山魂》《扎西崗》《八廓街北院》等大型話劇的設計和制作工作,同時還承擔了許多自治區重大節慶晚會的舞美設計和道具、燈光等工作。

60年來,西藏話劇團用話劇藝術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反映了人民的心聲,表達了人民的心愿,立志要讓話劇這種藝術在群眾心中扎下根。多少年來,幾代話劇工作者,長年活躍在世界屋脊的崇山峻嶺之間,東從溝壑縱橫的橫斷山脈,西到阿里的岡底斯山脈,北從人跡罕至的羌塘大草原,南到與尼泊爾、印度接壤的千里邊防線,無處沒有話劇演員留下的足跡。由于西藏地域遼闊,交通不便,話劇團的工作人員外出演出需要付出艱難險阻,20世紀60~70年代,劇團條件非常簡陋,外出演出只能靠一輛馬車,甚至有時只能騎馬、步行?;鶎記]有劇場,就露天演出,沒有電燈就用氣燈或者用蠟燭照明。話劇團前輩們當中,曾經流傳這樣一件事情,就是有一次在下鄉演出中,由于沒有電,就點著八支蠟燭為群眾演出了一場完整的演出。后來,西藏話劇團的歷屆領導,把這種精神命名為“八支蠟燭精神”來勉勵后輩向前輩學習。

送戲下鄉

送戲下鄉

說起西藏話劇團送戲下鄉的故事,還有過這么一段佳話,就是說:有一次話劇團到阿里去演出,到了一個縣城演出后,第二天早上,所有演職人員跟前來送行的干部群眾依依惜別,互相道別后坐著解放牌卡車出發了,在阿里高原上,沒有正規的路,憑著感覺在荒野上行進,有時候車陷進泥潭里,有時候車在沙灘里打滑,演出隊艱難地行進了一整天,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大家都餓了、累了,停下來,搭帳篷,準備燒水做飯。這時候有人到山坡后面去找水,他們到了山坡頂上一看,傻眼了,原來山坡下面就是早上的出發地小縣城,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即便是交通便利的今天,下鄉演出仍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常常是到了一個地方,來不及休息便要卸車、裝臺、演出, 一直忙到深夜。在許多地方,演員們常冒著零下近20℃的嚴寒,穿著單薄的演出服表演。很多時候在場觀眾感動得熱淚盈眶,演員們卻從沒叫過一聲苦一聲累。自此,話劇藝術漸漸地被西藏廣大農牧民群眾所接受和歡迎。這與西藏話劇團演職人員的辛勤工作以及西藏話劇團所遵循的為人民服務的藝術宗旨是分不開的。

光陰荏苒,歲月悠悠。已經60 歲的話劇團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老演職人員,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話劇藝術家們不斷地從人民群眾生活的源泉中吸取藝術所需的養料,把藝術之根深深地扎在廣大觀眾這片沃土之中。西藏話劇團始終不變的是演職人員與廣大觀眾密切聯系的傳統。始終堅持話劇團藝術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宗旨,始終堅持把文藝的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如今社會上物欲橫流,但西藏話劇團的演職人員仍不計報酬、不計得失地深入農牧區和邊防哨所,為廣大農牧民群眾和邊防軍人演出。

西藏的話劇藝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如今話劇團已經擁有了一批在全區、乃至在全國都有盛譽的劇作家、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和舞臺美術家,具備了獨立創作演出高質量話劇作品的能力。

在此,祝福西藏話劇藝術這朵奇葩開得更鮮艷美麗。

送戲下鄉

占堆

猜你喜歡
話劇團舞美小品
命題小品——覆雨翻云
西藏話劇團劇目創作演出巡禮
蔡春山舞臺美術作品選
1.2019世界集郵展覽開閉幕式舞美效果圖 2.武漢天地世界音樂節效果圖
論張曼君導演的現代戲曲舞美觀念
在空間中尋找戲曲的現代樣式——專訪上海京劇院舞美設計師徐鳴
(小品)《加班飯》
(小品)《一年又一年》
近十年西藏話劇團創作生態淺析
小動物話劇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