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布局 優化格局 開啟新局 南水北調:筑牢高質量發展“生命線”

2022-08-05 14:08王慧
中國水利 2022年13期
關鍵詞:生命線南水北調水資源

本刊記者 王慧

2021 年5 月14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南陽市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 年7 月7 日,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項目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國家水網建設邁出重要一步。在此時間節點,回顧總結南水北調工程的重大現實意義與成效,汲取借鑒其積累的寶貴經驗,對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和我國跨流域調水工程的高質量發展、守護好國家水安全具有深遠意義。本期特約請有關專家進行解讀。

“國之大事”筑牢“生命線”

中國水利: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南水北調是“國之大事”、世紀工程、民心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5·14”講話中也充分肯定了南水北調工程的重大意義。如何從“國之大事”的高度理解南水北調工程的重大現實意義?

⊙“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

姚建文(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副局長,二級教授)

王彤彤(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副處長)

準確把握南水北調工程的重大意義,是推動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本唧w來說:

南水北調工程是構筑我國水網格局的主骨架,事關戰略全局。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就是推進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建設,構筑我國“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格局,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的國內大循環,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提供有力的水資源保障和支撐。

南水北調工程是開拓國家發展空間的重要舉措,事關長遠發展。水土資源不匹配是我國基本格局,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則水少地多。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地處黃淮海流域,土地資源豐富,光熱條件好,有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和工業基地,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居于重要的戰略地位,卻受制于水資源總量匱乏。南水北調工程以水資源為紐帶,串聯起能源、糧食、礦產等資源,打破了地理單元的局限性,緩解了由于“北糧南運”“西電東送”帶來的南北方水資源開發利用需求錯位問題,有效緩解了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破解影響北方經濟發展的水資源“瓶頸”。南水北調工程是人類改造自然而服務于社會發展的偉大工程,在更高更現代化層面上改善了人水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進入新發展階段,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相繼實施,都需要水資源的有力支撐。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的規劃建設,是主動開拓國家發展空間的重要舉措,可為落實國家發展戰略、增強發展后勁提供更有力的水資源保障。

南水北調工程是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的有效途徑,事關人民福祉。南水北調工程好不好,人民滿不滿意、高不高興是重要判斷依據。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通水以來,為缺水城市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條件,緩解了水資源供需緊張局面,使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受水區人民群眾飲水質量得到改善,為北方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同時,南水北調工程還有效改善了大運河通航條件,促進了受水區地下水保護修復,保護了當地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促進了沿線生態環境有效改善,發揮了顯著的社會、經濟、生態等綜合效益。

⊙筑牢“四條生命線”

姚建文(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副局長,二級教授)

王彤彤(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副處長)

南水北調工程重塑水資源分配格局、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助力打造綠水青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改變受水區供水格局,優化水資源配置。南水北調工程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從根本上改變了受水區供水格局,改善了用水水質,提高了供水保證率,保障了受水區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截至2022年5 月10 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530億m3。東、中線42 個大中城市受益,受益人口超1.4 億人。南水已由原規劃的受水區城市補充水源,轉變為多個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目前,北京市城區七成以上供水為長江水,天津市主城區供水幾乎全部為長江水,山東省形成了“T”字形水網。

提供穩定優質水源,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南水北調一期工程的實施,為受水區提供了穩定優質的新水源。河北省部分地區地質條件特殊,高氟、高鹽、缺水并存,水質復雜多樣,老百姓飲水安全問題十分突出。中線工程的通水促進了受水區農村生活水源置換,2021 年新增江水置換人口約800 萬人,中線工程通水至今,城鄉受益人口超3 000萬人。北京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 mg/L 降至120 mg/L。天津部分高氟水地區的群眾也喝上了長江水。河南省十余個省轄市用上南水,其中鄭州中心城區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為南水北調水,基本告別飲用黃河水的歷史。

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復蘇河湖生態環境。一是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為保障工程供水水質,有關部門及沿線各省市遵循“三先三后”原則,積極開展了水污染防治工作。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三期規劃,通過建設運行城鎮生活和垃圾處理、工業點源污染治理、水土保持等各類項目,穩定保持水庫水質在地表Ⅱ類水標準,明顯改善支流水質,水源涵養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編制實施東線干線治污規劃,通過清水廊道、用水保障、水質改善三大工程,保障輸水水質穩定在地表Ⅲ類水標準。二是有效遏制了受水區地下水超采趨勢。南水北調工程通水為受水區地下水壓采提供了重要替代水源。受水區通過節水和水源置換,積極消納南水北調水,減少轄區內地下水開采量。根據評估,截至2020 年年底南水北調受水區城區壓減地下水超采量超30 億m3,累計關停地下水開采機井38 508 眼。受水區地下水超采緩解效果明顯,2020 年年末地下水水位較2019 年上升0.3 m,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三是促進了沿線河湖生態環境復蘇。自通水以來,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向北方50 余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70 多億m3,推動了滹沱河、瀑河、南拒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現生機,河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其中2018—2021 年,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向京津冀地區22 條(個)河湖生態補水。東線沿線受水區各湖泊,利用抽江水及時補充蒸發滲漏水量,湖泊蓄水保持穩定,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泉城”濟南再現四季泉水噴涌景象。目前,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進入常態化供水新階段,按照水利部“京杭大運河2022 年全線貫通補水行動”部署,2022 年4—5 月,東線一期北延工程為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補水1.89 億m3。

激發可持續發展新動力,暢通南北經濟循環。一是為受水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證。受水區是重要的工業經濟發展聚集區、能源基地和糧食主產區,通過調水破除了該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瓶頸,更有利于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建立富有特色的主導產業。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使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等北方近百座大中城市擺脫缺水制約,有力促進了受水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地區間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二是直接拉動經濟增長,為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提供更強的保障。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建設期間,相應增加工程建設設備和建筑材料等產品的需求,進一步刺激相關上游產業和關聯產品的發展,部分投資可轉化為消費,對擴大內需具有雙重拉動作用。通過南水北調可以促進水土資源匹配效益提高,有助于保障我國“北糧南運”的糧食生產格局。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興隆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均已發揮發電效益,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綠色能源。至2021 年年底,累計發電量289.12 億kWh,收入達到62.06 億元,相當于替代871.6 萬t 標煤,減排2 324.3 萬t二氧化碳。三是助推水源區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增加沿線旅游效益。通過對口協作、技術幫扶和消費扶貧等,有力推動丹江口庫區的脫貧攻堅;工程運行為水源區帶來強大的資金支持,推動形成了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水清、岸綠、景美”重現,盤活了過去受制于缺水的旅游業。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

⊙兩條“綠色新河”將成為南北經濟社會交流和文化復興的紐帶

陳進(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二級教授)

南水北調工程是南北向的“新河流”。既然是河流,必然會有流域。南水北調工程的流域就是對沿線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和文化發展的輻射區域。京杭大運河原本是一條交通通道,有船、有人、有貨物,就有碼頭、有驛站、有戲園,然后就有城鎮,發展到后來孕育出南北經濟社會和文化交流的走廊,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目前南水北調工程還只是兩條輸水通道,主要功能是向北方提供水資源,但隨著沿線綠色廊道建設、生態補水、河湖生態修復,已經呈現出經濟水道、綠色水道、生態水道和文化水道的雛形。隨著電動船舶和碼頭岸電的推廣,東線及大運河航運和旅游事業必然復興;中線綠色渠道部分向社會開放,新水道必然帶動物流、信息流和人流向水道附近聚集,向附近城鎮輻射。有美好的環境,有綠色的生態廊道和充滿生機的河湖,就會吸引人們在此生活和生產,就會有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相信南水北調工程一定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立新功,作出更大的貢獻。

“典范”與“雙贏”

中國水利:新發展理念是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與發展必須遵循的根本,請介紹一下南水北調工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新實踐,以及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和調水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狀。

⊙南水北調工程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典范

張友國(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朱承亮(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王喜峰(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要義,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南水北調工程充分展現了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典范。

南水北調工程提升了水利行業創新能力。一是在水利建設的許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都實現了重大突破。南水北調工程解決了大型長距離輸水渠道等工程設計和施工技術難題,研制了大型渠道及建筑物施工裝備等關鍵設備,形成了東線輸水河渠湖庫聯合調控等水資源配置與輸水調度關鍵技術,取得了東線泵站(群)優化運行等工程建設與調度管理的新經驗。二是全面提升了水利自主創新能力。南水北調工程形成了五維水資源配置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并將水利科學、工程應用緊密結合,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調水工程技術體系。三是加快了水利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南水北調工程圍繞重大技術難題,形成了中線水源工程等一系列創新成果轉化集群;通過項目示范等多種形式,積極推廣和轉化上述創新性科技成果,培育出一大批優勢企業。

南水北調工程促進了發展格局優化協調。南水北調提升了華北地區水資源承載力,促進了北方地區勞動力、資本、科技等要素的集聚,顯著推進了北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南北經濟的協調發展。沿線各地緊緊抓住南水北調工程建成通水的機遇,有計劃地整體實施農村生活水源置換,推動了鄉村產業發展,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在有力促進物質文明發展同時,中國南水北調博物館等一批工程的相繼開工,也促進了沿線精神文明建設。

南水北調工程激活了受水區綠色發展。一方面,南水北調工程提升了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擴大了受水區水域面積、基本恢復了受水區河湖等水體的自然生態。另一方面,南水北調工程遵循“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要求,倒逼沿線地區產業綠色轉型,走上了產業生態化發展道路,產生了更好的經濟效益。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山東沿線高污染草漿造紙企業減少65%,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環保的新技術企業,但紙產量卻是之前的3.5倍,利稅是原來的4 倍。

南水北調工程實現了內外聯動。工程建設過程中注重吸收和借鑒了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如引入國外大型渠道襯砌先進技術,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產知識權的大型渠道機械化襯砌設備,在工程論證、建設、運營和管理方面借鑒了國際經驗。工程建設造就了一批技術國際領先的企業,這些企業又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許多水資源短缺、水災害多發的國家,促進了設施聯通、民心相通,推動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工程管理部門高度重視人才和技術的國際交流,助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水平和科學性的提高。

南水北調工程深化了全民共享。工程拉動了就業與內需,保障了全國層面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為其他水利工程建設提供了科技示范,產生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成果為人民群眾所共享。通過科學設定水資源配置規則,沿線地區公平獲得水資源,提升了缺水地區的承載能力,使寶貴的水資源公平惠及最廣泛的地區和人民,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受益于工程建設,沿線地區生態、生活和經濟發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受水區與水源區的對口協助得到加強,促進了沿線區域的共同富裕。

⊙受水區和水源區都是受益地區

陳進(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二級教授)

一般認為,南水北調工程主要受益地區是北方受水區,但綜合來看,南方水源區也是受益地區。

先看中線工程,雖然漢江中下游多年平均水量會因為調水而減少95 億m3,但通過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興隆水利樞紐、引江濟漢、部分閘站改擴建和局部航道整治等補償工程,已經將這一問題解決;待引江補漢工程完成后,漢江中下游經濟社會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保證率將進一步提高。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庫容由174.5 億m3增加到290.5 億m3,水庫由年調節變成多年調度,不僅北調水保障率提高,也增加了漢江中下游水資源可利用量。由于水庫調節能力的增加,漢江上游原本調蓄在庫區不可利用的洪水變成可利用水量,實現洪水資源化;多年調節水庫通過調節年際來水量,以豐補歉,使漢江中下游水資源可利用量明顯增加。至于調水使中下游部分時段水位和流量下降等問題,已經通過興隆水利樞紐及以上航電梯級、部分閘站改擴建和局部航道整治等補償工程解決,而興隆水庫以下河道可通過引江濟漢工程引500 m3/s 長江水進入漢江,超過陶岔渠首最大420 m3/s 調水流量,使得興隆以下河道不僅不受影響,還可以加大泄流量。新開工的引江補漢工程,不僅會顯著提高北調水的保證率,更會將大部分水量供給漢江中下游,使漢江中下游成為工程最大的受益者。再從防洪來看,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預留的防洪庫容增加到81.2 億~110 億m3,顯著增加了漢江的防洪能力,使漢江中下游蓄滯洪區使用概率下降,如過去70 年使用最頻繁的漢江杜家臺分蓄洪區,過去使用概率是5~10 年一次,現在則減少到15 年一次。

再看丹江口庫區,丹江口庫區受工程影響較大,但由于南水北調工程采取的開發式移民方式,不僅補償了移民的住房和耕地,而且保證了他們平穩致富。國家在這里實施了一系列水污染治理、水土保持、生態環境修復措施,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庫區已率先實現了農業生態化和產業綠色化,成為國家“三農”發展的示范區。目前漢江上游的秦嶺南麓,森林密布、山青水綠,環水庫周邊景色優美,成為親近自然的向往之地。這一巨大變化得益于國家、地方和受水區持續的生態補償和產業扶持。

南水北調東線沿線也一樣,通過貫徹“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經過10 多年持續而系統的治理和沿線產業結構的調整,沿線河湖水質大為改善,目前穩定在優良水平,不僅保障了北調水的水質,而且促進了沿線工農業綠色發展新格局。所以說,水源區與受水區一樣,也是南水北調工程的受益區。

助力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中國水利:當前國家水安全戰略部署和生態文明建設對南水北調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階段南水北調工程在發展思路、發展目標方面有哪些考量?

⊙圍繞新階段新要求確定總體發展目標

許繼軍(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水資源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

曾子悅(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高級工程師)

新發展階段南水北調工程面臨新挑戰和時代新要求。作為“國之大事”,在新發展階段,南水北調工程應更好適應當前國家發展形勢與時代前沿需求。一方面,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和優良環境的意愿增強,南水北調工程所具備的促進、保護和改善華北地區生態環境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后華北地區生態環境復蘇對南水北調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長江大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南水北調工程更是承載起了促進南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推動黃淮海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等宏偉使命??偠灾?,新發展理念、生態環境改善新需求、生態文明建設部署、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等,都對南水北調工程今后運行管理和建設發展提出了更多要求,寄予著殷切期盼,也必將賦予更高使命。

新發展階段南水北調工程的發展思路?!笆奈濉睍r期及未來15~30 年,是我國新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也是南水北調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南水北調工程今后要進一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安全高效等基本原則,立足國家骨干水網的戰略定位,以構建和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新格局為目標,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中線后續工程和西線工程建設,并聯合西北、東北和華南等地區一系列已建、在建和規劃的調水工程,科學合理實施水資源配置,為實現國家水資源空間均衡布局提供物理基礎,從而通過水資源的安全高效和優化配置,來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穩健發展。同時,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樣板工程為抓手,進一步彰顯工程的生態和文化功效,通過打造新時代的生態水網,來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和政治文化的協同發展。

為適應新發展階段的國家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需求,南水北調工程未來發展的總體目標:一是通過后期建設和運行管理,形成東中西三線互連互通的供水網絡,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水系一同搭建起“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國家水網骨干脈絡,為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水資源保障。二是建立完善的運管體制和監管機制,響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迫切需求,充分發揮工程的綜合功能,促進水源區和受水區生態修復,有效保障和改善水源區和受水區生態安全。三是結合京杭大運河等運河和河湖生態修復,以及南水北調工程沿線生態復合廊道建設,打造“幸福運河”,提升工程文化創意,促進南北文化融合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和實現中國夢提供水文化動力。四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以構建生態水網為目標,在更高層面上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國家工程,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

⊙持續筑牢“四條生命線”,構筑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許繼軍(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水資源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

陳述(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高級工程師)

面向“十四五”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必將重塑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格局。南水北調工程必須適應當前國家發展形勢與時代前沿需求,既要滿足受水區日益增強的用水需求,也要助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需求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水資源效益發揮不充分等矛盾,以優化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為主線,持續筑牢“四條生命線”,助力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一是筑牢優化水資源配置的生命線。其一是通過加快南水北調東中線后續工程、東中互濟連通工程和沿線調蓄工程建設,打造南水北調連通水網,構建本地水與外調水統籌協同的水資源配置體系,著力提升水資源調配能力,從而形成節約高效、連通調度、多源互濟、南北協同、多措并舉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其二是應嚴格遵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充分考慮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部署,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原則,加強精準調水和嚴格用水管理,全面建設節水減污型社會,著力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工程綜合效益。

二是筑牢保障群眾飲水安全的生命線。其一是加強引調水與受水區當地水源的統籌調控,實施科學精準調度和優化配置,提高受水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中線工程要加強以丹江口水庫為核心的水庫群調度,充分利用預報信息,實時動態調度,提高汛末蓄滿率;構建沿程調蓄工程網絡,實施中線總干渠與崗南、黃壁莊、王快、西大洋、岳城、盤石頭等大型水庫連通,增強工程調蓄能力。東線工程要充分利用高郵湖、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等調蓄水庫,通過科學調度提高供水保證率。其二是通過理順價格關系,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實現優水優用、分質供水,主要滿足受水區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大力挖掘非常規水資源潛力,包括對雨洪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的進一步挖潛利用,推動再生水用于農業灌溉以及生態環境等領域,提高再生水利用率,著力建設海綿城市,對降雨進行“化整為零”式收集利用。

三是筑牢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的生命線。其一是實施政府合理分擔公益成本,加大生態補水力度,改善受水區生態環境。中線工程考慮利用工程季節性富裕供水能力,基于優化配置,通過相機補水兼顧沿線的生態用水;東線工程考慮在保障受水區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的基礎上,加大對黃河以北及海河水系的河湖生態補水力度,促進河湖生態保護和地下水恢復。其二是推進南水北調工程與受水區主要河湖水系連通,加強河湖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多措并舉推進地下水超采區治理與修復。將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衛南運河等與中線工程連通,在漢江豐水年向地下水超采區補水;推進東線工程與白洋淀等連通,擇機向白洋淀補水。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實施水量置換,將城市擠占的部分農業、生態用水歸還農業與生態,緩解大量超采地下水、過度利用地表水的嚴峻形勢。

四是筑牢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其一是加強生態補償、促進南北共贏,通過財政支付轉移、從外流域調度水量等方式,補償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區生態保護和水源涵養,實現長期可持續和多方共贏。其二是推動水權市場交易,通過水源區和受水區區域間的水權交易,采用經濟手段對水資源配置進行調整,實現調水量的優化配置和利益均衡。其三是加強水源區保護,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探索水源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和實踐模式。

猜你喜歡
生命線南水北調水資源
保護我們的“生命線”
生態水利工程在水資源保護中的運用
水資源(部級優課)
工程質量是農田建設的生命線
百萬潮汕僑眷的『生命線』——記抗戰后期開辟的東興匯路
水資源配置的現狀及對策初探
用好南水北調征地移民資金
大事件 高占位 精制作——湖北日報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報道評述
王佩:為半干旱地區集聚水資源
黃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