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設計

2022-08-08 02:30唐玉玲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名著閱讀教學設計初中語文

唐玉玲

摘 要 養成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主閱讀,提升閱讀數量、閱讀質量,達到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閱讀欣賞品味的目標,這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明確要求。為了落實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我們可以在初中名著閱讀中引入整本書閱讀的理念,以此提升閱讀教學效果。本文從閱讀任務驅動,激發學生自主閱讀動力;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文本解讀能力兩個方面,對初中名著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設計及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探索。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整本書閱讀 名著閱讀 教學設計

從教育學、心理學角度對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估發現,初中生已經具備了整本書的閱讀能力,因此課標對初中生提出了每學期要閱讀20萬字的基礎閱讀量要求。初中教師應認識到閱讀的價值,積極引入文學名著,讓學生閱讀,并組織名著導讀教研活動,提升教師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力。教師要養成閱讀習慣,在閱讀思考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并引導學生認識到閱讀名著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在班級中形成熱愛閱讀、積極交流、互相幫助的閱讀氛圍,實現學生名著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中外名著是大浪淘沙篩選留存下的優秀文學作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真實現狀。開展名著閱讀,對名著佳作進行賞析,可以積累作品中的語言詞匯、優美語句,了解文章的構思,寫作方法等,豐富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學生通過主動思考、自主探究等方式,將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建構語文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將學習內容應用于習作,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名著整本書閱讀相對單篇閱讀來說,故事情節更加豐富、人物形象刻畫更加飽滿,對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通過對內容情節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從而對名著內容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在層層分析中體會人物形象蘊含的情感,讓學生在作品分析中實現邏輯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的發展,在分享讀書心得中感受到分享的樂趣,在名著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實現情操的陶冶??傊?,在初中開展名著整本書閱讀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也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價值。

1.閱讀任務驅動,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動力

確定語文教學核心,明確任務要求是實行任務驅動式閱讀的首要環節。任務驅動式閱讀目標的確定依據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保障學生掌握語言運用能力;二是拓展學生語文知識面,提升人文素養;三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分析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依據名著內容設定閱讀任務,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動力,強化學生的自主閱讀動機,以保障整本書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

以中國古代典籍《山海經》為例,本書內容集歷史、地理、民族、神話、宗教、醫學、生物等為一體,內容豐富。在知識理解層面,教師要為學生設定目標,通過自主閱讀對章節內容進行劃分,并掌握相關知識。在語用能力方面,定期舉辦閱讀成果交流會,學生可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的感悟、疑惑制作成PPT,在成果匯報會上展出,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在學生情感體驗層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古籍中的故事內容進行分析、梳理,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人物行為,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內容的分析,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配合教師的教學情境創設,提升學生與作品情感的共鳴能力。

2.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

(1)興趣側重,創新導讀課

名著作品多為長篇小說,學生常受巨量字數的影響,放棄閱讀。名著作品種類多樣,最經典的有科幻小說、古典小說、紀實小說等。每種體裁的敘述方式、文章結構都有所不同,特別是古典小說,由于距離學生生活年代較為久遠,學生對其歷史背景不熟,加之文章用語與現代文用語有一定區別,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強制閱讀會給學生帶來抵觸心理。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開展名著導讀的主要任務是激趣,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

以初中教材中的經典紀實作品《紅星照耀中國》為例,作品主要涉及軍事、政治領域,但由于故事情節線索較為單一,年代較為久遠,學生學習、閱讀時常覺得無趣。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的興趣,可以采取對比閱讀的方式導入課程,對于上個世紀的人們來說,新聞報紙是了解國際大事最重要的途徑,教師可以引用不同報紙對毛澤東的人物形象刻畫與《紅星照耀中國》中對毛澤東人物形象的刻畫作對比,吸引學生的探究興趣。

(2)方法側重,推進階段課

名著整本書閱讀是一項周期較長的閱讀項目活動,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制定閱讀計劃,選擇閱讀方法,將整本書閱讀活動劃分為不同階段,確定每個階段的不同閱讀目標,實行階段性閱讀。

以《西游記》名著閱讀為例,可以將名著閱讀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步閱讀,理解內容。

閱讀書籍封面內容,掌握《西游記》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閱讀書籍目錄,了解書籍共有100回;初步閱讀作品內容,掌握作品的主要內容是講述孫悟空大鬧天空后,與唐僧、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一起西行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

第二階段:詳讀作品,梳理情節。

通過第一階段學生對《西游記》的故事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做到了將書讀薄,第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書讀厚。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內容片段進行詳細解析,梳理作品中唐僧師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并進行對比,發現不同之處,對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總結歸納。

第三階段:啟發情感,積累名句。

經過前兩個階段學生已經對《西游記》的故事內容、主要人物形象有了較為全面、深刻的認知,本階段閱讀活動的主要任務是對作品內容進行二次解讀,深入探析作品中的情節內容、人物形象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西游記》為讀者呈現的是一個虛幻的神魔世界,卻處處能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通過豐滿人物形象的塑造,體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孫悟空具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面對危險、困難,拿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孫悟空在作者筆下是正義的化身,反映了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心。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開展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提出的要求,也是促進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教材中一定數量的名著導讀課程,是教師開展名著閱讀課外延伸的重要依托,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資源,創新名著導讀課程,激發學生名著閱讀興趣,與學生規劃名著閱讀計劃,以提高初中學生的整體閱讀數量和閱讀質量,助力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通聯:浙江諸暨市浣紗初中]

猜你喜歡
名著閱讀教學設計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活動化教學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