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的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初探

2022-08-13 13:05
學周刊 2022年25期
關鍵詞:中學法治道德

王 麗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思源實驗學校,甘肅張掖 734000)

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中學課程體系中一門必修課程,它是以當前中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這門課程體現了我國新時期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要求,是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社會對公民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和公民素質的新要求,力爭通過教師有效的教學與引導,使廣大中學生在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等方面能夠獲得進一步發展,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由此可見,現在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原來的思想政治課程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其時代性更強,更加契合中學生發展的實際,所以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課程的變化也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但是從目前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實踐來看,其教學現狀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并且采取恰當對策予以解決,以提高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對此筆者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思想相對落后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當前的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不僅要對自身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也需要關注學生如何有效地學,同時也要認真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思想上并未做好準備。首先是對新教材變化的不適應,在對三維教學目標的落實中,思想上還是以應試教育要求為中心,上課就是圍繞知識展開,忽略其德育教育功能,也忽視了對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擔心學生對學習內容把握不全面,所以依然是在堅持教師“主宰”課堂,對學生主體地位調動不夠,導致學生學習被動。

(二)課堂教學方法缺乏實效

課堂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從現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來看,在教學實效方面問題較多。一方面,一些教師依然是在堅持“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的講授法,在教學中動輒就要求學生進行勾畫、做筆記,這很容易使學生學習被動,進而在學習中產生枯燥感。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師也注意到了新課改的新要求,嘗試用新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如應用多媒體教學、開展合作學習等,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設計不夠精細,出現了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的問題,而學生在活動中雖然有積極性但是活動現狀較為混亂,這些問題都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導致課堂教學出現低效的問題。

(三)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學生是新課改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從學科特點來說,新的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雖然更加貼近中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但是其學習內容還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理論性依然較強,而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在“照本宣科”地講知識,要求學生對重點知識進行記憶。這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感覺既單調又枯燥,甚至覺得教材中的內容和現實生活有距離,其興趣度較低。同時,一部分學生受舊有思維即“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維影響,對于數理化這些偏向邏輯思維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學科更感興趣,而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科學習中投入不夠,這樣學生整體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積極性不高,導致課堂教學缺乏生機與活力。

二、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優化策略

(一)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在新課改下的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角色更加重要,其“主導者”的角色需要教師既要做好自身“教”的職責,還要關注學生“學”的需求,教師也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與合作者,這需要教師在方方面面做出調整。

1.教師要轉變觀念。在新課改不斷深入推進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面臨著“陣痛”或者是不適應,其根本原因在于思想上不能與時俱進,這會影響教師教學行為的調整。因此面對當前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首先需要教師做出調整的就是要轉變思想觀念。教師首先要知曉國家為什么要把“思想政治”調整為“道德與法治”,這不僅是對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重視,同時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把公民意識、憲法意識、法治意識以及權利觀念、程序公正等現代法治價值理念植入中學生內心,把法治的種子撒播進學生的心田,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為此,需要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科改革方向,特別是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來研究教材,在此過程中準確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全面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廣大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重視發揮學科教研和集體備課的作用,在教研中利用集體的力量對教學行為的推進、教材的合理應用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教師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生成智慧的火花,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充分的準備。

2.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依據新課改的新變化,當前的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不僅需要落實三維教學目標,也就是要把知識學習、技能培養、過程體驗、方法指導以及情感認知的提升全面融入其中,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把“政治認同、道德品質、法治觀念、健康生活”這些素養切實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行為準則,這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具體來說,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樹立“大課程觀”,要注意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其他課程、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利用好相關的資源來形成教育合力。要結合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在此基礎上來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此也需要道德與法治教師重視教育能力的提升,提高在課堂教學中的掌控力,保證教學的有序、有效推進。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對于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來說,教師一般所帶班級較多,但是每個班的課時相對較少,一般是每周2—3 個課時,這就需要抓好課堂教學,它也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陣地。在此過程中,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非常關鍵,因為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僅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有直接關系,同時也受到了一定的教學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精神環境也就是課堂教學氛圍的影響,這種氛圍需要師生共同營造。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教學態度端正、教學熱情度高,同時課堂教學秩序井然有序,而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則是求知欲強烈、注意力集中、思維非?;钴S,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都能夠得到有效發揮,也就能夠實現教學相長的效果。

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首先,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有個人魅力,以較強的業務能力形成個人教學風格,從而使學生通過教師的魅力提升對學科的關注度。其次,要重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要耐心引導,對學生要多肯定、多鼓勵,注意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熱情。在課下,要親近學生,用“師愛”去真正地關心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努力給學生構建寬松、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耐心解決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

(三)選擇富有實效的教學方法

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睍r代的發展、學情的不斷變化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其基本原則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務實、高效為出發點進行選擇,切勿教條化。

1.恰當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隨著現代社會步入信息時代,“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與趨勢。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交互式電子白板已經非常普遍。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也在被應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應用信息技術輔助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部分教師對多媒體過度依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課件的制作上,而對學生情況的關注度在下降,導致教師和學生都被多媒體所“左右”,學生對教材的關注度明顯下降,這樣的課堂教學看似“熱鬧”,但是學生在課上的實際收獲卻有限。俗話說“過猶不及”,針對當前在信息技術應用上存在的問題,教師還是要首先明確主次關系,要立足于信息技術是輔助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工具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其多樣性、豐富性、直觀性的優勢,在教學中通過合理的應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教材中的內容,以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為目標恰當應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有收獲、有進步。

2.創設情境開展體驗式教學。新的《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指出: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是最重要的道德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給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這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方法,還能夠利用情感與認知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在親身的體驗或者經歷的過程中深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生命的思考》這一單元中第9課《珍愛生命》的第二目內容“增強生命的韌性”這部分內容學習時,教師就可以以剛剛結束的期中考試后學生的表現為例,讓學生在課上表演《考試之后》情景劇,以中學生熟悉的學習生活中的場景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結合情景劇和教材內容交流幾個問題:說一說在自己的記憶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這些事件對自己的成長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談談自己是如何面對這些問題的。通過這些問題情境能夠順利地把教材中的內容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結合起來,進而調動學生探究、分享的熱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一段視頻資料: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如何在逆境中最后奪冠的歷程,引發學生思想上的共鳴,發現“生命蘊含的巨大能量”,這不僅能夠完成對教材內容的梳理,還能夠實現學生情感認知的升華,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3.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這一過程不能僅僅依賴教材的學習,還需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但是學生在學習能力上有一定差異性,這就需要開展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把學習任務和探究性問題布置給學生,然后讓學生結合學習內容進行溝通交流、探究甚至是爭論,在此過程中深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把握學習內容的本質。同時,“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建組方式也能夠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在競爭中也容易激發其學習熱情。

(四)開展多樣化的活動

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在設計上特別注意貼近中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所以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鼓勵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如通過調查、參觀、討論、訪談、項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中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八年級《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這部分內容時,針對這部分學習內容是新增加的內容且與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有密切聯系,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之前給學生布置調查任務,要求學生了解“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的背景”“哪些行為會影響國家安全”“為什么說國家安全與人人相關”等問題,這樣的教學安排不僅構建了生活與教材的聯系,同時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語

總之,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中學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課程,也是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科教學的重要性,從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出發,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恰當對策進行解決,不斷提升學科教學效率,力爭打造高效的課堂。

猜你喜歡
中學法治道德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在多解中學創新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