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學校德育教育的現狀及改進策略探討

2022-08-13 13:05王自龍
學周刊 2022年25期
關鍵詞:學校德育德育思想

王自龍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甘浚鎮中心學校,甘肅張掖 734019)

一、農村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農村學校德育教育的實施背景

新時期教育教學與社會同步發展,學校肩負著培養和向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和任務,對推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作用和意義,學校培養的人才需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當前對于具備綜合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才有較多需求,學校通過實施德育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和愛國主義精神。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動和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要求下,農村學校應當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另外,我國自古以來將思想道德教育作為人才教育培養的重點內容和方向,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思想道德教育被納入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由于部分農村地區教育教學條件設施相對落后,對實施思想道德教育有更迫切的需求,通過全面實施德育教育能促使農村學校意識到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斷擴展德育教育的應用范圍,從而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價值,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健全人格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約束。

(二)農村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創新方向

首先,現階段實施德育教育成了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通過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理論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個人的全面發展能夠充分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加強德育教育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然潛能,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社會關系、個性化特征以及專業才能的綜合發展。同時,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著重要的思想指導作用,農村地區學校應當全面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明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其次,農村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素質型人才。一方面,學校需要充分把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如從個人文化修養、社會行為規范以及思想品質等方面明確學生品德的培養要求;另一方面,學校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以此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最后,從改革創新的角度看待農村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實?,F階段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全面朝學科類型德育、校本德育、紅色影視德育以及生態德育教育方向進一步落實,將開展農村學校德育教育工作與農村地區總體建設發展緊密相連,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基礎上推進農村地區文化建設和地區經濟發展。學科德育主要是指將德育教育元素融入學科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思想中,通過教育教學內容不斷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從而達到增強學生思想道德和綜合素質的核心教育目標。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創新手段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促進德育知識與教學內容的融合滲透。所謂校本德育主要是指在每個學期初始階段由教師確定不同的德育教育專題,通過布置任務的方式促使學生同步參與,確定德育教育工作的獨立性,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德育教育。此外,實施紅色影視德育需要完備的教育設施為支撐,國家要加強建設農村地區教育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引進多媒體、公共網絡,利用互聯網拓展德育教育教學資源,通過觀看紅色影視作品、開展紅色影視專題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正確理解,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另外,通過開展生態教育能夠不斷拓展德育教育范圍,農村地區在開展春、秋游活動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將地域文化特色、生態環境與德育教育有效融合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滲透作用。

二、農村學校實施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教學理念落后

順應社會時代發展要求,我國教育形勢也發生了全新變化。當前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理念仍然較落后,無法充分適應學生綜合發展的實際需求,尤其是學校教師德育教育觀念落后,對情感教育缺乏正確認知和足夠重視,難以真正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和價值,德育教育的實施方式和教育內容不符合學生階段性、個性化發展特征。情感教育往往與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目標理念有高度相似性,但農村學校的道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往往難以達到預期教育效果,其核心原因就在于教師對各類教育方法缺乏完整的認知,教育教學不具有針對性,無法適應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情感需求,學生的心理困惑和情感問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因此不僅浪費教育教學資源,而且也達不到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二)傳統思想對德育教育的過度影響

我國自古以來以儒家思想為道德教育的核心思想,我國傳統道德思想觀念將“德的知行”看得尤為重要,農村學校德育教育實施效果不理想的部分原因在于教師過度受到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對社會行為個體個性化發展缺乏足夠重視,忽視了學生對自主、自由以及個性化發展的追求,尤其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深度影響導致情感教育存在明顯滯后性。此外,教師在實施德育教育時往往以典型人物形象和好的榜樣為具體教育案例,旨在促進學生內心情感與人物道德、情緒產生共鳴,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容易過度典型化和人格化宣傳、介紹榜樣人物,反而會削弱情感教育的作用、價值,不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思想品格。

(三)德育教育缺乏獨立性和深度拓展

德育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有較多相似性,但相關原理、準則對德育作出了明確的概念界定:把思想觀點、道德規范以及思想準則有效轉化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社會教育實踐活動過程稱為德育。農村學校實施德育教育往往難以區分不同教育形式之間的差異,甚至將德育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有序落實德育教育工作。另外,當前農村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普遍注重灌輸德育教育元素、思想內涵,卻忽視了學生吸收、消化知識的程度,對德育教育教學效果沒有進行綜合評價分析,德育教育缺乏深度拓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因而導致德育教育事倍功半。

三、農村學校德育教育優化策略分析

(一)加強校內、校外聯合教育

一方面,校內德育教育應當從理念形式上進行創新,學校要正視當前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適度調整德育教育工作重心,明確德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增強德育教育工作的獨立性,基于傳統德育教育理念和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充分凸顯德育教育的人文性,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的育人元素,在校園內部創造良好的人文氣息,促使學生能夠在校園內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同時,農村學校黨組織領導也要重視德育教育工作,不僅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更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在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組織領導作用,把學校班級作為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單位,促進德育教育工作在校內實現縱向、橫向的深度拓展。

另一方面,校外德育教育應該面向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通過加強家校聯合互動教育、建立校外教育輔導站點、加強家校與社會的合作不斷拓展德育育人范圍,從而達到深化德育教育改革與作用的目的,有利于更好地鞏固德育育人效果,擴展更大的德育育人網絡。例如,通過加強家校合作、構建暢通的教育溝通反饋機制,教師能夠借助家?;悠脚_及時反饋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利于家長根據教師的反饋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促使德育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加強學校與社會的互動合作需要學校加強校外教育宣傳,為學生創造干凈、和諧的校外教育環境的同時鼓勵社會機構給予學校教育大力支持,配合學校建立校外教育指導服務站,方便學校定期開展德育教育校外活動,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強化德育教育育人效果。

(二)戰略化與程序化地實施農村學校德育教育

以國家教育事業戰略性、系統性發展為視角,在國家教育思想指導方針、政策的影響和要求下,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需要結合學生受教育程度和實際思想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需求合理制定德育教育工作體系架構,通過制定長遠發展的工作規劃將德育工作上升到學校教學管理的戰略高度,以科學合理的教育目標和完整的工作規劃促進德育工作的具體落實。通過強化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戰略化發展促進學生內化與深度拓展德育知識,進一步加強社會、學校與家庭教育的互動聯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受教育環境和氛圍,在戰略思想的引導下保證具體落實德育教育工作,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此外,德育教育是終身教育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落實農村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需要立足實際情況,在實踐過程中充分挖掘德育育人的內涵價值,給予學生正向、全面引導,從而保證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學校要將德育教育工作看成一項復雜、系統、長期性教育工程,充分凸顯德育教育嚴密的次序性,有效把握德育教育的關鍵節點,確定完整的教育步驟,緊密結合學生的心理變化、個性化特征和年齡結構,在程序化地促進德育教育工作進展的基礎上注重充分體現德育工作的階段性和靈活性。

(三)主體化與檔案化地實施農村學校德育教育

一方面,學校教師應當明確學生是德育教育的主體,在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要把學生放在與教師同等思想高度的層面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細致捕捉學生的敏感心理,避免學生產生心理不平衡的問題。教師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應該以養成教育為工作基礎,以校內外德育教育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以課堂為實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在這個基礎上注意拓展延伸德育教育內容,逐漸形成完整的德育育人網絡體系。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的德育教育都需要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約束和管理,促進學生落實日常行為規范,從而更好地鞏固育人效果。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強化學生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相較于被動灌輸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學生接受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從學校到步入社會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德育教育,對于學校而言有必要針對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差異建立對應的德育檔案,完整記錄學生在學校接受德育教育實現成長的過程。第一,有利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情感問題及個性化需求,從而強化教育指導效果;第二,有助于進一步加強家?;訙贤?,學??梢越柚倚;悠脚_向家長反饋更真實、全面的信息,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借助相關檔案信息能夠綜合性評價學生的行為表現及德育教育工作的進展情況,分析德育工作進展的不足和優勢,方便學校及時改進和完善。

(四)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師是校內外實施德育教育的主要引導者,在行為上是引導學生行為規范的表率,在思想上能夠正確引領學生的思想。對此,教師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便確保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思想、行為能夠保持一致,尤其是中小學階段學生思想行為的模仿能力更強,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避免德育教育產生副作用。同時教師的人格尤為重要,教師擁有良好的人格能夠促使他們在日常行為中散發無形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能夠深深地吸引學生,學生的思想情操無形中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從而自覺規范自己日常的行為活動,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學校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受社會、學生家庭以及學校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本文通過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而引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和幾點建議,以便更好地強化農村學校落實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猜你喜歡
學校德育德育思想
內生德育:九年一貫制學校德育路徑探索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對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實效問題的理論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