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日本校園足球特征的文化學審視

2022-08-15 00:50萬勃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足球運動足球校園

萬勃

(南京工程學院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1167)

在文化學視角下,校園足球文化是在校園環境下足球運動所創造的各種形態特質的集合體[1]。自2014年足球回歸教育系統以來,我國校園足球的開展便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為我國足球運動改革的大事。而校園足球文化作為校園足球建設的內核與靈魂,其建設不僅有助于促進青少年身心發展以及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時也有利于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校園足球開展模式,對進一步開展與普及足球運動具有重要意義[2]。因此,推動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是當前我國發展中國足球的務實之舉。

當前,我國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尚處于形成階段,校園足球文化的發展水平不高,基礎較薄弱。如何高質量地建設我國校園足球,形成完善的校園足球文化成為當前我國校園足球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日本校園足球覆蓋面廣,培養質量高,已經形成完善的、具有本國特色的校園足球文化。在當前我國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初始階段,從文化學的視角探索現代日本校園足球發展的特征,分析日本校園足球文化的現實效益,對拓展我國校園足球文化的國際視野,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校園足球文化無疑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1 日本校園足球文化的基本內涵

“人類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即是廣義范疇上的文化,從這個角度來看,體育是文化的具象化體現,是文化賴以實施的形式與手段,即體育的真正核心便是文化。盧元鎮教授認為體育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既具有外部的身體表現形式,也包含內在的意識、觀念與行為規范,因此其具有文化的全部特征[3]。足球運動作為一項包含著頑強拼搏、團隊協作以及勇往直前等精神的體育活動,自其誕生以來便彰顯出其所具有的長盛不衰的生命力與吸引力,而校園足球作為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成為一種文化而存在。

當前,我國學者對于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大多以文化的分層理論為理論支撐,進而搭建出校園足球文化的概念與理論內涵。侯學華等人認為校園足球文化是一種文化的統一體,并將其劃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4部分。同時,其認為制度文化是校園足球的基本保障,物質文化是校園足球開展的基礎條件,精神文化屬于校園足球的目標范疇,而行為文化則屬于學生足球活動的行為[4]。而不同于以文化分層理論對校園足球文化進行分析與研究,張衛東等人對校園足球文化的理解更傾向于校園足球實踐活動,認為校園足球文化是學校在進行足球基本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包括足球基礎設施建設、足球競技規則、對抗拼搏與團隊精神、足球競賽的戰略戰術文化等多種類型,并將其分為足球競賽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足球史知識3部分[5],而僅以校園足球的實踐活動代表校園足球文化這種觀點并不全面,因此要將校園足球文化融入學生生活,貫穿于各個環節。

本研究以文化學為理論視角,對日本校園足球的各個環節及其基本內涵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為文化4方面進行剖析,深入挖掘日本校園足球文化的內在精神及其在實施過程中的各種措施,借以探討日本校園足球文化所產生的實際效益。

2 現代日本校園足球的文化學特征

2.1 精神文化:培育與創新本土校園足球理念

日本校園足球在開展過程中始終秉持著“以人為本、教育優先”的培養理念,并基于此理念建立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條龍”式的校園足球人才輸出路徑。日本校園足球常運用教育學的觀點與思維方式,發現問題并系統、獨立地解決問題,通過校園足球的學習,使學生身心合二為一,為學生身心健康做出貢獻,以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終生體育的素質與能力,為社會培養全面型人才。而在2018年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平成30年告示)》中提出校園足球在開展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現和思考問題,并通過體育參與的思維方式,理性、系統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與困難,并將其傳遞給他人[6]。除此之外,日本足協還呼吁校園足球在開展時,要強調“玩家第一”的理念,即在考慮球員發展或足球改革遇到困難時,首先要將足球玩家放在第一位。

作為足球與教育的結合,校園足球同樣也具備競技屬性。日本的校園足球文化在強調教育與競技共存的同時,將校園足球培養重點放在教育之上,進而定下教育為本的日本校園足球文化基調。而經過日本校園足球從業者的不斷努力與創新,日本校園足球的競技屬性也得到強化,成為輔助教育目標達成的次要屬性。日本校園足球在積極向足球強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舉辦各項校園足球賽事,在小學階段的賽事指南中,明確其目標在于加強兒童對足球的興趣,而不提及競技成分。在初中階段的全國賽事指南中,才加入提高青年足球技能的內容。而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已近成年,才在訓練、賽事中加入更多競技和商業的成分[7]。

2.2 制度文化:多渠道保障校園足球發展環境

早在1947年,由日本文部科學省頒布的《中學學習指導要領(自由研究)》中就以行政文件的形式確定了日本中學校園足球開展的兩種形式,即體育課與社團活動,并在其中明確闡述了日本學校體育課程與社團活動的教學目標、活動建議與課程評價標準,但在文件中并沒有對校園足球課程及社團活動的具體活動內容加以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校師生校園足球開展的自主性[8]。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政策不斷更新,在2018年日本文部科學省頒布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平成30年告示)》中,更是將球類運動劃分為4類:球門型球類運動、網式球類運動、棒球類球類運動以及針對性球類運動,而足球作為球門型球類運動,在文件中對其練習的目標、內容等都進行了細化并加以規定。而在2002年韓日世界杯之后,日本足協主席川淵三郎成立了自己的直轄組織,即“船長總部”,而在他領導下提出的綱領性計劃也被稱為“船長使命”[9]。而2006年在德國世界杯上日本隊的慘敗,促使日本足協進一步完善其足球發展計劃,于2007年又增加了兩項“船長使命”,形成了現在由11項“船長使命”所組成的完整版本。同時由于當前日本足球工作內容的增加以及對日本足球發展計劃精細化的要求,自2015年起日本足協開始制定中期發展計劃,以保障日本青少年足球的發展,至今共制定了3份中期計劃。

而為滿足校園足球教師隊伍建設的需求,2010年,日本文部科學省依據《體育基本法》的要求,制定并頒布《體育立國戰略》,其中正式提出“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外部教練的充實來促進課外體育活動的發展”,自此日本學校開始正式實行外部教練制,以改變日本校園體育教師短缺的現狀[10]。而日本《體育立國戰略》的實施,使得日本外部教練的數量保持了持續增長的勢頭。如日本秋田縣,截至2017年,學校外部教練員人數達到了731人,且數量仍呈現上升趨勢。隨著相關政策的頒布,日本各地中學相繼開始聘用具有專業性和優秀運動指導能力的教練員,緩解了足球教師缺乏的窘境,有利于日本校園足球技術的提升與發展。

2.3 物質文化:全方位滿足校園足球基礎設施

物質文化是校園足球文化發展的基本條件,是校園足球開展的前提與基礎。自21世紀以來,為滿足日本校園足球的發展,日本在場地設施與經費等方面為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與實施提供充分的保障。截止2018年,日本體育場館與設施數量達187 184個,其中學校體育場地數量達113 054個,占日本體育設施總數的60.4%,其中能夠開展足球運動的學校體育場地類型有體育館、多功能體育場以及室外球類體育場,數量分別為41 682個、38 173個以及14 773個,而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率達到了80.8%[11],可見日本學校體育場地與設施在數量上已經基本滿足日本校園足球開展的需求。而早在20世紀90年代,為擴大本國足球人口基數,提高日本足球的整體水平,日本就開始建造標準化的足球場。截止2014年,日本已經在全國近2 000所中小學建設了標準化的足球場地,注重日本校園足球場地的高質量[12]。

日本校園足球開展的經費來源主要有“公、私”兩條路徑,這兩條經費來源渠道為日本校園足球的開展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肮敝饕ㄈ毡鞠嚓P教育部門、足球協會等公共經費。根據學校性質的不同,日本教育部門對校園足球經費的下發途徑也會存在以下差異:公立學校的校園足球經費主要是由國家或各都、道、府級教育部門直接發放經費;而對于日本私立學校的校園足球而言,其經費主要是在校方財團下發的基礎上,由政府財政對私立學校進行一定的經濟援助[13]。而“私”則以社會財團或個人捐獻為主要來源手段。在日本,許多企業熱衷于通過為校園足球提供資金支持以展示企業社會形象、提高社會聲譽,為避免與學校產生直接利益糾紛,社會企業主要以贊助學校各級足球聯盟來間接資助日本校園足球。除此之外,日本還有一種特殊的個人捐獻渠道,即“OB”制,“OB”指學校過往的畢業生,在學校資金出現短缺的情況下,學校會通過向“OB”尋求幫助來獲得校園足球開展的資金。

2.4 行為文化:多元化豐富校園足球參與行為

日本青少年除了在校園球類課程中接觸足球運動以外,其接觸與參與校園足球的形式主要還包括校園運動部活動以及校園足球競賽[14]。而日本的校園運動部活動,也被稱為“部活”,是日本中學根據學生的愛好或興趣,利用課余時間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學校體育形式。而在2009年由日本文部科學省所修訂的《高中學習指導綱要》中指出,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關鍵環節,學生自發參與運動部活動,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協作精神[15]。在日本,運動部活動每周訓練3次左右,而運動部活動大多以比賽為主要形式,每月參與運動部的活動消費為人民幣150元左右,其低消費處于日本大多數家庭的可承受范圍之內。日本中小學還通過外部教練制的推行,來緩解中小學體育教師資源的不足。通過聘請外部教練定期定時到各中學、小學業余足球運動部進行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中學、小學足球運動部活動的開展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16]。同時,日本還通過對校園足球社團實行課程化改革,以引導學生參加足球社團活動,擴大足球的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進而促使學生參與校園足球社團活動。

作為一項極具競技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參與足球競賽是足球參與行為最直接的體現。因此,日本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的開展與實施必然是日本青少年參與校園足球的重要形式。日本校園足球競賽通常以年為周期,由日本足球協會與文部科學省牽頭,共同舉辦校園足球比賽,同時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所設置的比賽也不相同,如小學、中學以及大學各有適合其參與的校園足球比賽,每年大約有20 000所中小學參加到各種類型的校園足球賽事中,平均每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每年可以參與50場以上的足球比賽[17]。而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日本都會舉行多項全國性足球賽事,而全國性足球賽事的開展,首先是在日本的47個縣區內進行比賽,然后由冠軍隊伍代表所在縣區進行全國冠軍的爭奪,且比賽賽制通常會采用分組抽簽單場淘汰制。

除直接的體育參與行為之外,日本獨特的球迷應援文化也是其校園足球文化的重要組成。每當校內開展足球比賽時,學生通過設計獨具創意的應援器材,創作具有個性的應援口號或歌曲,以應援團的形式到現場加油助威。如若比賽級別較高,學校還會特設經費組織學生集體前往比賽現場加油打氣[18]。

3 現代日本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現實效益

3.1 形成多元化的日本校園體育文化

作為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一環,日本校園足球在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增強學生運動能力的同時,從物質、制度、精神以及行為等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校園足球文化,而校園足球文化活動的開展對日本學校體育的開展發揮了良性效益,直接促進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與多元化發展。

首先,學校體育文化是指在學校體育建設中,學校師生通過體育教學、體育競賽、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等多方面形成的一種文化氛圍[19]。而日本校園足球文化作為日本學校體育建設的一部分,日本為開展校園足球所實施的政策法規、物質基礎、精神手段以及學生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行為共同組成校園足球文化,而校園足球文化活動作為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其普及與開展必然促進了校園體育文化開展的多元化發展。其次,從側面來說,日本從校園足球的物質、制度、精神、行為4方面入手,塑造了一個適合校園足球開展的現實環境,形成了良好的學校體育開展氛圍,進而吸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提高學生體育參與度,從而為日本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奠定基礎。

日本校園足球文化的發展與推廣能夠讓具有足球天賦且熱愛足球運動學生參與到足球運動項目中,提升其足球水平,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使其能夠自覺地向更高水平挑戰,進而讓一批年輕有為的足球后備人才脫穎而出,為日本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的培養奠定基礎。據調查,截止2014年,日本注冊的12歲以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為315 178人,相較于2003年增長了52 222人[20]。由此可見,高水平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與供給是日本職業足球聯賽持續性開展的重要因素,為日本職業足球俱樂部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

在日本職業俱樂部的建制中,常備球隊一般為一線隊與預備隊,日本足聯及俱樂部非常重視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為培養優秀的足球后備人才,當前日本已經形成了以學校為基礎,“四級訓練中心制度”為核心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而校園足球作為日本足球培養體系的基礎,其與足球訓練中心、俱樂部梯隊相互協作,共同培養優秀的足球后備人才[21]。日本各級學校對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非常重視,通過組織競賽、教學訓練以及資金投入等多種手段為校園足球的開展提供便利條件,尤其是日本全國性校園足球競賽的開展更是成為日本青少年足球運動開展的強力推手,為日本職業聯賽提供了大量的足球后備人才。同時日本足聯將足球職業俱樂部教練員每年指導學生的數量作為教練員考核的重要指標,使得足球教練員也愿意為校園足球的開展提供幫助[22]。由此可見,日本通過校園足球培養優秀后備人才、供給足球職業聯賽的做法,在日本校園足球與足球職業聯賽之間搭建起橋梁,實現了校園足球與職業聯賽的互利共贏,在拓展校園足球文化的同時,為日本足球職業聯賽培養了優秀的后備人才。

3.2 健全日本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體系

日本校園足球活動作為日本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參與校園足球運動,其直接效益便是提升了校園足球參與者的運動技術,增強其體質,而校園足球文化的制度、精神等內容的完善直接推動了日本學校體育的發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日本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體系。

首先,日本校園足球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體系的完善。自2002年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審議并通過《關于提高青少年兒童體質的綜合方案》之后,文部科學省圍繞如何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實施了一系列法規政策,而日本校園足球政策的實施對完善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體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4]。其次,日本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豐富了學校體育課程內容,提高了體育課程教學的愉悅性,激發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對增強學生體質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日本校園足球活動的持續開展是日本學校、政府、社會以及家庭等多方努力的結果,而其精神文化內核便是“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在參與校園足球過程中的身心發展。由此可見,日本校園足球文化從物質、制度以及行為等方面無不體現出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視,對完善日本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體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 結語

本研究以文化學為理論視角,從日本校園足球開展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以及行為文化著手,探索其現實特征,進而分析日本校園足球文化對發展日本學校體育、培養足球后備人才以及青少年體質健康所產生的促進效益,對于拓展我國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國際視野,進而探索適合我國國情和符合我國學校體育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校園足球發展模式有積極的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足球運動足球校園
快樂足球
中職體育教學中有效開展足球運動的研究
世界杯
讓足球動起來
少年快樂足球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認識足球(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