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沂州衛設置沿革及歷史意義

2022-08-24 10:58于展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13期
關鍵詞:洪武山東

于展

(青海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青海 西寧 810016)

目前學術界對于山東沿海衛所研究成果頗多,沿海各衛所建置研究與海防體系研究是目前研究中的熱點話題。相較于沿海衛所,山東地區內地衛所研究偏少。本文擬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山東內地沂州衛建置沿革進行分析研究,探究此衛對當地區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1 沂州衛的設置過程

沂州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乾隆《沂州府志》曾寫道:“沂郡左控青齊右連兗魯,背負泰岱之險,面俯淮余之衛。元以來屢被兵革而日照瀕海,明時防倭甚嚴?!币手莸貐^處在山東與南直隸交界地帶,元末明初頗受朱元璋重視?!蹲x史方輿紀要》載:“明太祖平山東,亦命徐達先下沂州,遂長驅而北,誠齊、魯之噤喉矣?!敝煸懊爝_將沂州作為攻入山東的突破口,在占領沂州后,徐達北伐軍長驅直入,不久便攻下山東全境。因沂州地理位置顯著,設置衛所駐兵把守有助于明廷控扼好魯南地區,進而保護由南京向北進軍的通道。海防亦為沂州衛軍事功能之一,在洪武時期,它在海防上的具體措施是分出一個百戶所駐守日照,以防備倭寇自日照海灘登陸侵襲山東地區。

沂州衛作為山東境內設置最早的衛所,具體設置時間目前在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睹魈鎸嶄洝份d:“洪武元年五月庚午朔,置沂州衛,以徐崇禮、張云翰為指揮僉事?!薄昂槲湮迥炅?,置沂州衛指揮使司?!奔尉浮渡綎|通志》載:“沂州衛在州治東南,直隸南京中軍都督府。洪武四年建守御千戶所,五年改為衛。其設官指揮使一人,指揮同知二人,指揮僉事四人,以遷敘至者無定額云?!蓖ㄟ^三則史料可以發現,洪武五年(1372)沂州衛已變成衛級建制且設衛指揮使司。成書于天順年間的《大明一統志》卷二十三中載:“直隸沂州衛在沂州城內東南,初為守御千戶所,洪武四年建,五年升為衛?!备幼糇C了洪武五年設置沂州衛的說法。通過《明太祖實錄》中曾明確提到洪武元年(1368)置沂州衛并設指揮僉事,可以斷定沂州衛最早應設置在洪武元年五月。翻看《明太祖實錄》可發現,洪武元年置衛卻不設衛指揮使司并非個例,“洪武元年三月,置泉州衛,以李山為指揮同知,徐玉、周淵為指揮僉事”“庚寅,置汝寧衛,以劉成、楊威為指揮僉事”“洪武元年四月,置汀州衛,以王珪為指揮同知,秦友諒為指揮僉事”。此三衛成立初均未設衛指揮使司,其中緣由本文在此不予分析討論。

洪武元年五月,初設沂州衛,從明太祖設指揮僉事并沒有設置都指揮使可推測此時的沂州衛規模較小,因洪武元年明王朝尚未實現統一,大部分士兵仍處于作戰狀態,截止到洪武元年五月,東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區尚未收復,大部分士兵仍處于作戰狀態,明王朝已收復地區無充足兵員守御各衛所,故洪武元年沂州衛初設時軍戶人數有可能尚未過千。

考慮到洪武初山東沿海倭患問題,以及沂州地區位于山東與南直隸交界處,戰略地位顯著,洪武四年(1371)先將最初的沂州衛改編為守御千戶所,洪武五年又將守御千戶所升為沂州衛并置沂州衛指揮使司?!耙詰鹨\綿袴各五千給沂州衛士卒”可證明彼時沂州衛軍士已有五千余人,已滿足“覆其所部兵五千人為指揮”的條件,因此可以證明沂州衛指揮使司于洪武五年設置。

對于上文筆者所說洪武初山東沿海倭患之事并非空穴來風,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年(1369)正月,“倭人入寇山東海濱郡縣掠民男女而去”,洪武二年二月朱元璋派遣行人楊載、吳文華等七人出使日本,在給日本國的詔書中曾特別提到倭寇侵犯山東地區情況尤為猖獗,“自去歲以來,殄絕北夷,以主中國。惟四夷未報間者,山東來奏,倭兵數寇海邊,生離人妻子,損傷物,命故修書特報正統之事,兼諭倭兵越海之由”。朱元璋已明確要求日本國禁倭,但此時正值日本國內懷良親王勢力興盛。懷良并沒有臣服于明朝,反而拘禁使臣楊載、吳文華,其余五人皆被斬,明朝顏面掃地,要求日本禁倭一事也擱淺。

沂州衛雖距海較遠,但洪武初山東日照地區并沒有衛所建置,而倭寇侵略山東沿海地區非常頻繁,故明初沂州衛常派兵駐守日照地區,承擔海防任務?!睹饔⒆趯嶄洝份d:“宣德十年六月辛丑朔,罷守莒州日照縣官軍。初,洪武中,以是縣邊海,分沂州衛官軍百人于此守備?!焙槲渲衅?,朱元璋發現日照沿海地區缺乏軍事力量,從沂州衛分出官軍守備日照海防。宣德十年(1435),明廷才撤防長期駐守在日照縣的莒州千戶所百戶。

在安東衛成立之前,沂州衛是距離南直隸最近的衛所,沂州地處江蘇與山東分界位置。是由南直隸入魯陸上通道必經之地,沂州雖不靠海,但與南直隸贛榆、海州相鄰。在兩省交界處設置跨省的衛所是明朝政府實現“犬牙相制”、地區制衡的一個重要舉措。沂州作為齊魯大地的“咽喉”,戰略位置尤其重要,任意一方勢力占領此地對于南下和北上皆占主動。所以洪武元年朱元璋便設沂州衛并派兵駐扎的情況是傾向于真實的,此后因種種原因,沂州衛先改為守御千戶所,后于洪武五年重新升為沂州衛并置沂州衛指揮使司。

2 沂州衛的建置沿革

洪武初,沂州衛經歷了自“衛—守御千戶所—衛”的建置變革過程,自沂州衛指揮使司設立后趨于穩定?!昂槲涫甏?,罷中書省,升六部,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同屬在京神策……沂州……徐州十七衛?!弊院槲涫辏?380)朱元璋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之后,沂州衛隸屬于中軍都督府在外十七衛之一,在軍事上歸于南京中軍都督府直接管轄。如沂州衛這種“衛所遙轄”的情況在明朝并非罕見,參閱《棗林雜俎》可發現,如“鎮遠衛、清浪衛、偏橋衛、五開衛、銅鼓衛、瞿塘衛,俱在貴州境,以湖廣都司遙領之”。明廷為了更好地鉗制地方,遂采取“衛所遙轄”的方式,遠程遙控衛所,這種安排既是加強地方控制的特別設計,也是朱元璋為維護明廷統治的杰作。

沂州衛雖在山東境內,軍事指揮權卻直屬南京中軍都督府,不須經由山東都司干預,沂州地區形成了軍事與行政相分離的局面。筆者分析這與洪武年間定都應天有很大原因,中軍都督府為確保應天安全,將沂州與南直隸邊界地區軍事管理權直接歸中央指揮,如遇戰事爆發,沂州衛的軍隊便可隨時奉命調遣,護衛京師。同時沂州衛軍戶較其他都司衛所軍戶更具自主管理權,不受層級限制,衛所事務可直接稟報中央,便于沂州衛發揮更多職能。自洪武十三年分置五軍都督府后,如沂州衛此類情況在山東、河南地區較常見。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歸德衛,屬河南都司,后直屬南京中軍都督府;洪武元年置汝寧衛,屬河南都司,永樂七年(1409)降為汝寧守御千戶所,改屬南京中軍都督府;洪武九年(1376)置德州衛,屬山東都司,永樂七年由隸山東都司改隸直隸都司,直屬后軍都督府。此三衛的改置皆有拱衛中央之意??傮w觀之,沂州衛對于保障應天府安全意義甚大,但隨著永樂遷都北京后,其軍事作用便日漸衰落。

沂州衛這種“衛所遙轄”的管理方式長此以往也埋下了弊端:自永樂遷都后,衛所軍事行動減少,中央對于沂州衛管制寬松,衛所軍官囂張跋扈,目無王法,而山東都司無法掣肘參與沂州衛事務管理。成化十年(1474),“直隸沂州衛指揮陳鎬非法害人,千戶劉通摭其違法事將赴京奏之,鎬遣人縛諸途,矐其兩目。通弟欲訟于官,復誣以罪殺之并殺其同事者五人。山東按察使王琳廉得其事以聞,下巡按御史鞫治,鎬遂訐琳受賂并殘疾等事。命刑部郎中袁玘同錦衣衛官,往會巡按御史通鞫之鎬罪皆實,及其黨三人俱以謀殺人罪死,琳亦以奏事不實坐杖當贖?!标愭€非法害人后又通過不法手段殺死準備報官的劉通兄弟等人,并要挾山東按察使王琳以求事息,陳鎬如此不法行徑的根本,究其原因與沂州衛官兵得不到直接監督管理不無關系,此案也被認為是沂州衛軍官風紀渙散的縮影。

明中期以后,為整飭督理各衛所軍務及地方民壯兵備,山東地區開始設置大量兵備道,正德元年(1506)五月始設沂州兵備道,歸德州兵備道指揮。正德五年(1510)十月復設沂州兵備道,此時沂州衛職能偏于復合型,兵備道的出現分擔了衛所很大一部分軍事管理和指揮體制的權力,而沂州衛逐漸成為向兵備道提供部分的將源、兵員以及糧餉、武器的后勤保障機構,與明初作用已大不相同。隨著明王朝軍事力量衰落,衛所制逐漸被募兵制所取代,沂州衛在明后期逐漸不受重視,至雍正年間被裁撤。

3 設置沂州衛的歷史意義

沂州衛是明王朝在山東地區設立的第一個衛,具有開創性意義。以衛所進行軍事防御,轄制南直隸附近地區,是洪武年間拱衛京師的重要舉措。設置衛所,是朱元璋軍事戰略中的核心步驟,沂州衛構成明朝經營山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沂州地區聯系密切,對魯南地區的歷史發展產生很大影響。

3.1 保衛京師,奉調作戰

朱元璋設置沂州衛的初衷是保衛南京,因此沂州衛直屬南京中軍都督府。但明初少有能觸及京師的戰爭,所以沂州衛兵士在本地參與戰事機會不多,通常是征調到別處鎮守或參戰,這是明代衛所比較常見的現象。在其他地方兵將不足時,遇有戰事,沂州衛負責調集本衛軍戶填補。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張銓往山東都司調沂州衛將士以充齊府護衛”。時年正逢齊王朱榑北征歸來,齊府護衛兵力受損,朱元璋命張銓征調沂州衛將士補充齊王護衛。

朱棣定都北京后,沂州衛官兵承擔北上護衛的職責,“敕陜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隸徐、揚、邳、宿、沂、淮安、武平、歸德、睢陽九衛,西安三護衛,通選步騎一萬四千三百,都司各委能干指揮,各衛委能干指揮率領,以明年春,至北京”。

沂州衛軍官奉調鎮守外地衛所,正德十五年(1520)六月,“命沂州衛指揮僉事虞錦守備湖廣荊瞿地方,以都指揮體統行事”。同時沂州衛軍士也奉調平息本地匪患和倭患?!耙手菪l官軍擒獲土賊七十余人,械至京,命戮其首惡,余皆謫戍金齒?!边@些來自沂州衛的兵將隨明廷需求隨時調防駐地。

3.2 發展屯田,自給自足

朱元璋在明朝尚未建立時便“令爾將士屯田且耕且戰”,力主軍隊發展屯田,實現自給自足。洪武四年,中書省奏:“河南、山東、北平、陜西、山西及直隸、淮安等府屯田?!贝藭r山東開始發展軍屯,沂州也不例外。隨著洪武五年沂州衛置衛指揮使司,軍戶自全國各地陸續遷來。萬歷二十六年(1598),沈一貫上《墾田東省疏》中建議山東“將該省荒蕪地土逐一查覆頃畝的數,多方招致能耕之民”,沂州地區掀起了新一輪墾荒高潮。沂州衛掌印指揮王應爵“因年歉軍貧,申準動支軍屯銀一百五十兩,買官牛一百只,并籽種給各散屯”。鑒于屯種者無力購買耕牛的情況,王應爵采取積極扶持的措施,保障軍屯墾荒順利進行。由戶部尚書張學顏編纂的《萬歷會計錄》載“山東都司現額屯田一萬八千四百八十七頃四十九畝二分二厘零”,而“沂州衛屯田一千八百三十五頃三十一畝八分”之多,沂州衛屯田數量占比已接近整個山東都司的十分之一,沂州衛屯田量也是山東地區所有衛所里最多的,足可見沂州衛屯田發展之效用。

直至雍正年間沂州衛裁并時,仍“屯地一千九百八十二頃七十三畝二分四厘”。這些軍籍在沂州衛的軍士,遇有戰事便征調,無事則屯田。又因沂州地處平原地帶,沂沭河水源充足,自古便是我國原始農業發源地之一,沂州衛屯田效果如此顯著與雄厚的農業基礎密不可分。

3.3 兼理民政,參與吏治

沂州衛軍戶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軍戶、官府、平民通力合作,打破了衛所—府州縣的界限。衛所軍戶設身處地為農民生計考慮,正統年間,“山東沂州奏:去年春旱,田地荒蕪,即今人民艱食,其負欠糧草,乞折收布鈔以備。沂州衛官軍折俸支用,事下戶部”。軍戶通過調整俸祿支用,與百姓同度災荒之年。

沂州衛自設置伊始,因其是軍事建制,使得它以軍事手段協助官府穩定地方秩序?!爸彪`沂州衛奏:莒州賊董彥皋等聚眾二千余人,以紅白旗為號,縱火行劫莒州,千戶孫恭等往招撫不服,殺其從者,勢頗其猖獗。已分官軍助守莒州,上敕安遠侯柳升分兵剿之?!贝耸掳l生于永樂年間,沂州衛軍士同安定侯柳升一道平定了董彥皋民變。

4 結語

沂州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為明廷所重視,在徐達北伐之際,將其視為戰略要地。此地位置便利,地勢平坦,為控扼魯南地區之要道。洪武元年即建衛所派兵將駐守,并隸于南京中軍都督府管轄。較為少見的直屬中央的管理模式使得沂州衛在明前期備受明廷重視,同時沂州衛軍戶發展屯田,使戰爭中被破壞的經濟得以迅速恢復;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維護沂州地區治安;服從中央征調作戰、守土有責。但沂州衛管理機制尚不成熟,明中后期衛所內部組織愈加混亂,其軍事作用逐漸消逝。

①有關山東沿海衛所研究可參見張金奎.洪武時期山東沿海衛所建置述論[J].明史研究,2013(00):130-173;李新峰.論明代沿海衛所的行政區劃[J].中國史研究,2016(2):145-162;馬光.明初山東倭寇與沿海衛所建置時間考——以樂安、雄崖、靈山、鰲山諸衛所為例[J].學術研究,2018(4):124-132,178.

②有關山東內地衛所研究可參見王曉慧.山東運河沿岸衛所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8;張琳.明代德州正左二衛初探[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8.

③乾隆.沂州府志:卷21[M].刻本.1760(乾隆二十五年).

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33[M].賀次君,施和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

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太祖實錄:卷32:洪武元年五月庚午[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⑥明太祖實錄:卷74:洪武五年六月癸巳.

⑦嘉靖.山東通志:卷11[M].刻本.明嘉靖.

⑧李賢.大明一統志:卷23[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

⑨明太祖實錄:卷31:洪武元年三月壬午.

⑩明太祖實錄:卷31:洪武元年三月庚寅.

?明太祖實錄:卷31:洪武元年四月辛丑朔.

?明太祖實錄:卷92:洪武七年八月戊午.

?張廷玉.明史:卷90[M].北京:中華書局,1974.

?安東衛的設置時間《明太祖實錄》記載設置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

?明太祖實錄:卷37:洪武二年正月乙丑.

?明太祖實錄:卷39:洪武二年二月辛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英宗實錄:卷6:宣德十年六月辛丑[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明太祖實錄:卷129:洪武十三年正月癸卯.

?談遷.棗林雜俎[M].北京:中華書局,2006.

?吳春宏.五開衛建制研究[J].銅仁學院學報,2014(3):107-113.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憲宗實錄:卷136:成化十年十二月甲午[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明太祖實錄:卷224: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己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太宗實錄:卷240:永樂十九年八月丁巳[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武宗實錄:卷187:正德十五年六月丁丑[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明太祖實錄:卷182:洪武二十年六月己卯.

?明太祖實錄:卷12:癸卯歲二月壬申.

?明太祖實錄:卷69:洪武四年十一月壬申.

?陳子龍.明經世文編:卷435[M].北京:中華書局,1962.

?萬歷.沂州志:卷2[M].刻本.明萬歷.

?張學顏.萬歷會計錄:卷38[M].影印.1582(萬歷十年刻本).

?乾隆.沂州府志:卷6[M].刻本.1760(乾隆二十五年).

?明英宗實錄:卷166:正統十三年五月己酉.

?明太宗實錄:卷223:永樂十八年三月乙亥.

猜你喜歡
洪武山東
開放的山東,乘風前行
書法
書法作品
山東圖片庫
聚焦鄉村振興的“山東作為”
逆勢上揚的山東,再出發
冬奧會背后的“山東力量”
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
春滿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