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與我國縣域產業發展路徑:浙江范例研究

2022-09-03 14:37龔曉菊臧楊楊
生態經濟 2022年9期
關鍵詞:縣域浙江省水平

龔曉菊,臧楊楊

(北京工商大學 經濟學院,北京 100048)

縣域,城市之末,鄉村之首。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11次提及“縣域”,強調要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到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則在產業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進一步、更加細化的要求??h域興,則經濟穩??h域是我國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根據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數據,全國百強縣以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10%的國內生產總值。產業興,則縣域興。鄉村振興有兩大難點:一是怎樣去進行鄉村振興?二是如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指出: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發展縣域經濟,優化、壯大縣域產業是關鍵,縣域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石,縣域經濟發展動力在產業,潛力在產業,突破口也在產業。本文嘗試從縣域著手,從縣域產業切入來探究鄉村振興的兩個關鍵問題。

1 文獻綜述

國外文獻中直接研究縣域經濟、縣域產業的文獻并不多,更多的是對區域經濟發展、空間二元結構等問題的研究。關于區域經濟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50到60年代初期羅斯托[1]的增長階段論;Lewis[2]在其二元經濟理論中提出:發展中國家并存著農村中以傳統生產方式為主的農業和城市中以制造業為主的現代化部門,由于發展中國家農業中存在著邊際生產率為零的剩余勞動力,因此農業剩余勞動力的非農化轉移能夠促使二元經濟結構逐步消減。到了20世紀40年代,區域經濟理論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平衡發展理論[3-4]、增長極理論[5]、中心地理論[6-7]、“核心—邊緣”理論[8]和梯度推進理論[9]等。

國內文獻中,重點研究縣域產業的文獻仍然較少,更多的學者圍繞縣域產業的某一層面進行了相關研究。有學者圍繞縣域產業集聚進行了重點研究[10-12];較多學者圍繞縣域產業結構進行了一系列研究[13-14];也有學者對縣域主導產業選擇、特色產業發展以及某一特定產業選擇做了一系列研究[15-17];其他學者試圖從縣域金融、產城融合和產業政策等角度分析縣域產業[18-20]。此外,在研究縣域經濟的文獻中也有部分學者提到縣域產業的層面[21-22]。

自黨的十九大以后,對于鄉村振興的研究較多,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黃祖輝[23]認為鄉村振興戰略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而在具體的實施中則要從區域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差異化發展的實際出發;溫鐵軍等[24]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條是產業興旺,其關鍵是推動以三產融合為主要方向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為數不多的文獻將鄉村振興與縣域產業進行結合研究,張軍[25]從理論層面探討了推動城鄉產業融合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重要保障。

綜合以上文獻發現,目前重點研究縣域產業的文獻為數不多,更是缺乏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縣域產業發展進行的針對性研究,且已有文獻對縣域產業的研究多側重于理論層面探討,缺乏實證層面對縣域產業發展現狀的分析。本文試圖以浙江省11個地級市62個縣域單位為研究對象,將研究重點聚焦于縣域產業,綜合測度縣域各產業的發展水平,通過比較分析不同區域之間、不同產業之間以及同一產業不同層次之間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深入探究縣域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鄉村振興重要戰略機遇,為浙江省壯大縣域產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路徑思考,同時也為我國其他地區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政策思考。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方法

2.1.1 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包含層面

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深刻、內涵豐富,既包括單個產業自身高質量發展,也包括各產業之間的互相協調發展,是綜合性、多方面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過程。本文選取的指標力求既能體現現階段縣域三次產業的發展水平,又能體現三次產業的發展潛力。

2.1.2 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1)針對性原則。緊扣“縣域產業”進行指標體系的設計,所選指標力求能充分反映縣域產業的發展規模,同時也更加關注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效率。(2)因縣制宜原則。不同縣域的產業發展有不同的區域特點,本文在選取指標時,盡可能選擇既能體現縣域產業發展的特色指標,同時也兼顧縣域產業發展的共性指標。(3)簡明和可獲得性原則。本文盡量選取與縣域產業緊密相關的、可獲得的和具有代表意義的指標,且選取的指標要簡明、可量化,避免定性指標對縣域產業評價結果的影響。

2.1.3 本文指標體系的建立

本文借鑒陳學云和程長明[26]的研究成果,充分考慮縣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同時也確??h域數據的可得性,構建了3大一級指標、2大層次、30項具體指標(表1),進一步綜合評價浙江省縣域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2.1.4 評價方法選擇

對于評價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30項指標,最為重要的就是對這些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目前,確定指標權重的常用方法有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主觀賦權法是一種基于評價者主觀的經驗和掌握的信息來賦權的方法,該方法的運用受決策者主觀感受的影響較大??陀^賦權法是基于原始數據之間的關系,采用一定的數學方法來確定權重,該法摒棄了人的主觀感受,評價具有較強的數學理論基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客觀賦權法里的熵權法。具體測算步驟如下:

(1)原始數據整理。對收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去除、線性替換個別統計錯誤和缺失數據。

(2)數據標準化。為了充分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本文對采集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正向指標(指標值越大對評價越有利):

逆向指標(指標值越小對評價越有利):

式中:aij為第i個樣本中第j個指標的數值;zij為標準化以后數值;i=1,2,…,m;j=1,2,…,n;同時,為防止求信息熵時出現ln0的問題,將zij進行坐標平移,得到平移后的數據矩陣,本文取α=0.000 01。

(3)計算第j個指標下第i個樣本占該指標的比重。

表1 縣域產業發展水平測度指標體系

式中:i=1,2,…,m;j=1,2,…,n。

(4)計算第j個指標的熵值。

式中:N為正常數,并且N=1/lnn。

(5)計算第j個指標的信息效用值。

(6)計算各項指標的權重。

式中:Wj表示熵權法確定的第j個指標的權重。

(7)計算各樣本的綜合得分。

式中:si為第i個樣本綜合評價值。

2.2 數據來源

本文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浙江統計年鑒》《中國縣域統計年鑒》以及浙江省各地級市統計年鑒、縣級單位統計年鑒,部分數據來源于各縣域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3 測度結果與分析

3.1 測度結果

基于縣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3個一級指標及30個二級指標的數據,利用熵權法對浙江省11個地級市、62個縣域單位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進行測度,結果見表2。測度結果顯示,62個縣域單位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的平均值為0.275 99,浙江省縣域產業發展總體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且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呈現出高低不一的特點。

3.2 結果分析

3.2.1 縣域產業發展水平整體較穩定

整體來看,浙江省62個縣域單位中,縣域產業綜合發展水平較穩定,綜合發展水平普遍集中在0.20~0.40之間,共41個縣域單位,占比達66.13%(圖1);而綜合發展水平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即發展水平在0.15~0.20之間的有16個縣域單位,如龍泉市、龍游縣等,占比25.81%;縣域產業發展水平處于相對較高水平,即發展水平在0.40以上的縣域單位有5個,如蕭山區、鄞州區等,占比達8.06%。浙江省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優越的地理位置給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2015年浙江省發布《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開展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為浙江省進一步發展縣域產業給予了政策上的支持。

圖1 浙江省62個縣域單位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分組

3.2.2 縣域產業發展呈現明顯的“東強西弱”特點

浙江省11個地級市中,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縣域產業平均發展水平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區域分布差異。杭州市(0.327 30)、寧波市(0.391 55)、嘉興市(0.311 15)、湖州市(0.284 62)、紹興市(0.329 32)和舟山市(0.319 13)6個地級市的縣域產業平均發展水平都超過了0.275 99的 全 省 平 均 水 平,而 溫 州 市(0.233 32)、金 華 市(0.255 87)、衢州市(0.195 48)、臺州市(0.275 89)和麗水市(0.178 21)5個地級市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劣勢。依托ArcGIS平臺可以看出,浙江省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呈現出明顯的“東強西弱”的特點,6個縣域產業發展水平較好的地級市恰是以杭州為界限,東起向上海和杭州灣方向,而縣域產業發展水平處于相對劣勢的5個地級市恰為杭州以西的城市(圖2),不同的區位條件、地緣因素使得各城市的縣域產業發展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結果。

表2 浙江省縣域產業發展水平測度結果

圖2 浙江省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分布格局圖

3.2.3 城市之間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在浙江省11個地級市的62個縣域單位中,若以0.25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為分界點,則不同城市之間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呈現出較為顯著的差異(表3)。其中,以寧波市、嘉興市和舟山市為代表,三個城市內所有縣域單位的產業發展水平均超過了0.25,縣域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在浙江省內處于較高的地位,且寧波市的鄞州區、慈溪市和余姚市更是呈現出省內較為領先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最臨近上海市的嘉興市,其所有縣域單位的產業發展水平均超過了0.25;而縣域產業整體處于中間發展階段的城市有湖州市、紹興市,二市的特點是城市內有超過60%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較好,但是有極個別的縣域單位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最后一類是縣域產業發展水平整體相對落后的城市,有杭州市、溫州市、金華市、衢州市、臺州市和麗水市,它們的特點是城市內部有個別縣域單位產業發展水平較高,但是城市內產業發展水平超過0.25的縣域比重未達60%,其中杭州市程度較輕,為57.14%,而衢州市和麗水市則較為嚴重,二個城市內所有縣域單位產業發展水平均低于0.25,未來縣域產業結構仍需進一步深入優化、調整。

3.2.4 城市內部縣域之間產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城市內部縣域之間的產業發展水平也呈現出較大差異,如杭州市、溫州市、湖州市、紹興市和臺州市(表2),這些城市縣域產業發展的特點是“高低差異大”,以浙江省杭州市為例,其城市縣域單位中,蕭山區、余杭區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均達到了0.50以上,在浙江省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然而,其城市內的臨安區、建德市、桐廬縣以及淳安縣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在0.20左右徘徊;再以溫州市為例,其城市內縣域單位中瑞安市、樂清市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均在0.33左右,然而永嘉縣、洞頭區、文成縣、泰順縣的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卻均在0.15附近。因此,需要進一步關注城市內部不同縣域之間產業發展水平的不均衡現象。

表3 縣域產業發展水平超過0.25的縣域單位比重

3.2.5 不同城市、不同產業發展貢獻度差異較大

將不同縣域單位產業發展水平進行分產業細化,可以發現不同城市、不同產業之間貢獻度差異較大(表4)。通過分析比較可以看出,縣域產業發展水平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為主要驅動的城市有杭州市、寧波市、湖州市和紹興市,這些城市的特點是城市內部縣域單位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發展貢獻度均超過30%,而第三產業貢獻度偏低。以杭州市為例,杭州市7個縣域單位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貢獻度超過30%的縣域單位分別為5個、6個,占比分別達到了71.43%和85.71%,而第三產業發展貢獻度超過30%的縣域單位只有3個,占比僅為42.86%??h域產業發展水平以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為主要驅動的有金華市,金華市8個縣域單位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貢獻度超過30%的個數均為5,占比達62.50%。而也存在一些城市以某一單一產業為主要驅動,如嘉興市以第二產業為主要驅動,第一產業、第三產業貢獻度相對偏低,衢州市、舟山市、臺州市和麗水市則以第一產業為主要驅動,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貢獻度相對偏低。當然,也有一些城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貢獻度相對均衡,如溫州市,其8個縣域單位中,絕大部分縣域單位三次產業發展水平相對均衡,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貢獻度超過30%的縣域單位個數分別為5、7、6,占比分別為62.50%、87.50%和75.00%。

3.2.6 產業規模、產業效益貢獻度差異較大

在衡量不同產業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中,本文有意將指標體系劃分為兩大層次:一類用來代表縣域產業發展規模的水平;另一類用來代表縣域產業發展效益的水平(表2),通過測度結果分析比較發現,這兩大層次指標在衡量縣域產業發展水平中呈現出了較大差異??梢钥闯?,絕大部分城市產業發展是由產業規模發展占主導,如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除洞頭區、泰順縣)、嘉興市、湖州市等,這些城市的特點是,縣域產業發展水平中產業發展規模貢獻度超過了50%,居于主導地位;而也有極個別城市的縣域是以產業效益發展占主導,如溫州市洞頭區、泰順縣、金華市金東區、衢州市開化縣、龍游縣等,這些縣域單位呈現的特點是產業發展效益貢獻度超過了50%。綜合來看,浙江省多數城市、多數縣域單位的縣域產業發展仍然以規模驅動,以產業效益驅動的縣域單位數量仍然較少,未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需進一步推進,縣域產業發展也需要進一步提質增效。

表4 不同產業發展貢獻度超過30%的縣域單位比重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4.1 主要結論

以縣域單位為研究對象,縣域產業為研究重點,以浙江省11個地級市62個縣域單位為例展開,通過構建3個一級指標、2個層次、30項具體指標,綜合測度浙江省縣域單位的產業發展水平,得出如下結論:①綜合看來,浙江省縣域單位產業發展水平整體上較為統一、穩定;②分區域來看,浙江省縣域產業發展呈現出明顯的“東強西弱”區域分布特點;③浙江省城市與城市之間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差異較大;④在城市內部,縣域產業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有的地區甚至表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⑤通過將綜合發展指數分產業拆分來看,不同區域不同產業貢獻度差異較大,城市與城市之間縣域產業發展驅動方式呈現出多樣性;⑥通過將綜合發展指數分層次拆分來看,以產業規模、產業效益為貢獻度的發展指數在縣域之間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其中絕大部分縣域的產業發展是由產業規模驅動,然而也存在個別城市的縣域是以產業效益驅動,未來縣域單位內產業的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需進一步深入推進。

4.2 政策建議

4.2.1 抓住鄉村振興機遇,壯大縣域產業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統籌縣域產業,壯大縣域經濟,強調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浙江省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來說,這既是一次機遇,也是縣域產業發展的一次挑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浙江省縣級政府應把握機遇積極部署制定和實施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充分落實一號文件中的“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措施,利用浙江省良好的區位優勢以及數字經濟發展優勢,明確縣域產業發展目標,建立健全質量興農評價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考核體系,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對于我國其他地區縣域產業發展而言,應充分把握“鄉村振興”戰略層面要求,找準目標,抓住機遇,用好政策,實現發展。

4.2.2 以主導產業為龍頭,延伸產業鏈

由浙江省縣域產業發展的特點可知,產業發展水平的優劣不是取決于某一產業獨自的優良表現,而是取決于縣域單位中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如何做到縣域產業之間的整體協調發展,最切實可行的一個發展模式是以主導產業為龍頭,利用工業園區建設、高新技術園區建設等區域內重大工程、以發展主導產業為首的重大項目,積極吸引外部資金、人才以及企業主體落戶園區,通過實施“一縣一產”和產業之間的相互聯系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浙江省傳統龍頭產業較多、分布較為廣泛,如化工、醫藥、通信設備制造、批發零售、交通運輸以及倉儲和郵政業等,近年來,浙江省大力發展高科技前沿產業,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產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發展迅猛,這些傳統、新興的優勢龍頭產業分布于各個縣域單位中,應充分把握并加以利用。同理,對于我國其他地區縣域產業發展而言,應充分了解縣域自身發展的區位特點、區域資源、交通等條件,把握鄉村振興契機,以縣域主導產業為發動機進而驅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以實現縣域內經濟高質量發展。

4.2.3 以特色產業為抓手,拓展價值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補齊農業領域發展短板,一個重要以及可行的方略是以特色產業為抓手,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拓展價值鏈實現增值,如通過培育縣域內優勢特色產業,挖掘建設特色農業、特色小鎮和特色休閑旅游業等,以點及面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由浙江省縣域產業發展水平看出,浙江省縣域單位中存在一、二、三產業均表現較弱的區域,針對此類地區,應充分挖掘、培育縣域內部的特色產業,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突出特色,發展特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于我國其他地區縣域產業發展,尤其是工業基礎薄弱、以農業發展為主要帶動型的區域,更應充分抓住戰略機遇,立足鄉村的特色優勢資源,優先構建農業全產業鏈體系,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讓農民在產業增值中獲得更多收益,實現農村強、農民富。

4.2.4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為縣域高質量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也是推動縣域產業轉型升級的必備因素。黨的十九大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引領社會全面創新。以浙江省為例的縣域產業發展同樣也需要科技創新,縣域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除了吸納傳統勞動力、資金和土地等要素之外,更亟須吸納科技創新元素,浙江省是創新大省,2018年浙江省發布《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讓科技創新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新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浙江省應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位置優勢、數字經濟優勢、人力資源優勢以及文化優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培育發展新動能,充分借鑒和利用脫貧攻堅中取得的科技創新經驗成果,繼續加快傳統產業革新,助力新興產業發展。當前我國縣域單位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目標任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業發展已由增產導向轉變為提質導向,而相對于城市中心,縣域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人才、政策和環境等要素相對較為薄弱,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然需要科技創新的支撐。

4.2.5 深化農村金融供給,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

2019年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計為12 990個,從業人數為25.21萬人,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16.82萬億元,同比增長10.37%,金融業發展在全國處于較為領先水平,浙江省縣域單位應加以充分利用,加快培育、建立以農村產業融合主體的引導機制和激勵機制,政策層面給予配套支持,如成立專門針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扶持基金和風險補償基金,支持和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向農村產業融合方向發展。同時,縣域單位還應積極探索建立國家支持政策和從業主體經營效益的共享機制,也可探尋將財政補貼資金量化給農民后以入股方式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模式,讓農民成為股東,獲得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收益。對我國其他地區而言,尤其是金融發展基礎較為落后的地區,首先政策方面應給予一定的傾斜,支持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用于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其次可以嘗試設立鄉村振興基金,充分調動民間金融資本和社會力量的參與。

4.2.6 因縣制策、因產施策,助力縣域產業提質增效

由浙江省縣域產業發展水平測度結果可以看出,即使在經濟發展較為優良的長三角區域,其省域不同城市之間、同一城市不同縣域單位之間、相同縣域單位不同產業之間甚至同一產業不同層次之間的發展水平呈現出水平不一、高低不齊的特點,這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思路。即應當充分考慮區域特點以及產業發展的基礎,尤其是要以縣域單位為考量,政策制定者應充分結合不同城市、不同縣域單位的經濟基礎、資源條件以及文化特點,做到“因縣制策、因產施策”,真正實現縣域產業的優化升級、提質增效,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猜你喜歡
縣域浙江省水平
張水平作品
基于融媒體環境的縣域媒體技術創新
縣域經濟 綏德“網上貨運港”
第十五屆浙江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討會暨2021年浙江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年會圓滿召開
歡天喜地過大年
作家葛水平
縣域高中文科數學生態課堂的“三味”
水平有限
浙江省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分布圖
國家十項舉措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