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西南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研究
——評《中國民族地區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研究》

2022-09-03 14:38謝瑩
生態經濟 2022年9期
關鍵詞:文明民族生態

謝瑩

(重慶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00)

面對日趨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國家、民族的千年發展大計出發,在黨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戰略決策。生態文明建設,順應當前世界發展新潮流、新趨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緊密契合,是未來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一項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全國上下共同參與,這其中,我國民族地區也必然要承擔重要的建設使命和發展責任。

西南地區是我國七大自然地理分區之一,主要包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五個省份,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高原氣候為主。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生活著藏族、白族、傣族、水族、佤族、苗族、怒族、門巴族、珞巴族、彝族、納西族、土家族等數十個少數民族,是我國少數民族最為集聚的區域之一。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西南民族地區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但受獨特的地理氣候以及經濟產業結構影響,目前該地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诖?,本文將在評述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優秀著作的基礎上,分析我國西南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困難及可能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作為一項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生態文明甫一提出,就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學者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生態文明的內涵、發展思路、建設路徑等進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優秀的學術研究成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提供了積極的理論指導。但回顧相關文獻和論著,發現其中關于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成果卻并不多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流動加速,各民族交錯雜居的趨勢愈發明顯,但總體來看我國少數民族的集聚地仍然以邊疆地區為主,這些地區往往地理、氣候環境獨特,生態系統脆弱,經濟社會、科技水平較為落后,生態文明建設面臨較大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制約。因此,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不能片面地照搬其他地區的做法,而應該根據地區經濟、社會、自然生態環境特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探索新的發展路徑。這樣的理論和現實背景也進一步凸顯了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針對我國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中國民族地區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研究》一書從民族地區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路徑,具有較強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價值。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發行,作者張躍西是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浙江省旅游專業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文化旅游、區域發展方向的研究。對于民族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張躍西認為必須樹立發展的、系統的思維觀點和方式,因此在該書中他認為民族地區必須將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進行有機融合,協同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工作。該書以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等為例,提出將生態旅游、水利旅游、文化產業作為上述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突破口。具體而言,全書主要包括以下章節:第一章以浙江景寧為例,介紹了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景寧模式”。第二章提出通過大力發展生態文明旅游區,來推動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思路。第三章以迭部縣為例,介紹了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創新機制。第四章以浙江景寧為例,介紹了當地通過水利旅游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模式。第五章以浙江麗水蓮都文化、浙江景寧馬仙故里民俗文化及全國少數民族工藝文化為例,介紹了少數民族地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模式。第六章以黔西南民族地區為例,介紹了當地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推進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推動下,在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西南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總體來看還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生態文明理念薄弱。由于受千百年以來落后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慣性影響,目前我國西南民族地區人民的環保意識、生態文明理念還比較薄弱,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2)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仍然存在。由于大部分西南民族地區位于偏遠山區,特殊的地理、交通條件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這也導致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在當地仍占據重要地位。但這種發展方式顯然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3)自然資源受損較為嚴重。我國西南地區大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雨豐沛,氣候適宜,再加上多山地丘陵,因此森林資源豐富。但由于長久以來,當地政府對森林資源重視和監管不足,濫砍濫伐現象嚴重,森林火災頻發,森林資源受到較大破壞。西南地區土地類型多樣,但由于不少地區缺乏合理的規劃與開發,導致土壤功能逐漸退化,甚至出現水土流失問題。此外,受水蝕、風蝕、凍融等影響,我國西藏地區土地荒漠化、沙化問題也較為嚴重。(4)生態污染問題較為嚴重。我國西南民族地區富含各類金屬礦藏,但由于掠奪式開發,導致不少地區植被遭破壞,地表和地下水體遭到污染。此外,我國西南地區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過量施用現象較為普遍,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土壤板結退化和水體污染問題。

《中國民族地區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研究》一書提出的促進我國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路是: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以資源優勢為突破口推動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這一發展思路十分契合我國民族地區當前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F實,值得借鑒和推廣。就目前我國西南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面臨著特殊的問題和困難,本文認為除借鑒上述發展思路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1)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理念。要改變官員晉升、考核機制,增加綠色GDP考核指標,通過外在激勵措施倒逼當地政府官員重視生態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西南民族地區特點,切實深入群眾,通過走村串寨等方式做好、做實環保宣傳工作,同時也要積極借助互聯網、電視等數字媒體,提高宣傳效率。(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方面,要積極提高農業生產技術,發展集約化農業、綠色農業,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保護土地資源和農業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合理規劃和開發當地自然資源。在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堅持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保證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最后,要加大綠色技術研發與投入,積極培育綠色環保產業。(3)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法治建設。一方面,西南民族地區要根據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實際,強化環保立法,不斷完善環境規制和生態文明法制,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完善的法治依據。另一方面,要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在保證有法可依的同時,也要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4)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監管工作。一方面,我國西南民族地區要進一步出臺和完善環保監管規章制度,明晰部門權責和管理范圍,強化環保部門的主體責任,提高環保監管工作效能。另一方面,提高環保監管技術水平。目前,信息技術、衛星技術、無人機技術在我國環境監測和保護工作中已有著廣泛應用,但這些技術在我國西南民族地區的環境監管中應用十分有限,為提高監管效率,我國西南民族地區應積極引進新的環保監測設備和儀器,提高環保監管信息化水平,為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決策提供更科學、更及時的數據支撐。

《中國民族地區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研究》張躍西 著人民日報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定價:95元

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民族地區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滿足我國各族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加速推進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對增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吨袊褡宓貐^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研究》一書以我國民族地區為例,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現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學性的生態文明發展對策和建議。全書理論創新性強,政策指導意義明顯,十分值得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理論研究者和政策實踐者借鑒和參考。在此,筆者也期望借此文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和閱讀此書,進一步彰顯和發揮該書的公共價值。

猜你喜歡
文明民族生態
請文明演繹
秦藥新生態之二 藥好才是真的好
長抓政治生態
漫說文明
《營利》的生態批評解讀
MINORITY REPORT
對不文明說“不”
傳承 民族 文化
文明歌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