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藝人王繼紅

2022-09-06 08:44趙國增
火花 2022年7期
關鍵詞:馮驥才高手剪紙

趙國增

2021年4月16日,我驅車前往祁縣修善村拜望文友王繼紅先生。

我向同往的朋友介紹,人們常說高手在民間,今天去拜訪的就是一位民間藝術高手,著名作家馮驥才、力群、馬烽、孫謙、胡正、烏丙安、王友明、郭梅花等也曾遠道而來,有的還住上幾日調研采訪交流。

今日的天氣微風中透著點涼意,我雖早年來過,現在已記不清了。入村后,幾經打聽才問清繼紅的家址,因為,你問王繼紅時好幾個人說不認識,甚至說沒有這個人,后來在村委會問才知,對方說你問剪花花的安喜(小名)全村人都知道。拐了幾彎在往村東的路上,遠遠就看到繼紅拄拐已在路旁等候。

繼紅是個熱情待客的人,兩個月前我曾答應有機會來祁縣時去看他。這是典型的農家小院,四間一排正房坐北朝南,院內搭著一個涼棚,停放著一部小轎車,坐南朝北有三間平房,坐東朝西一間是廚房。繼紅把我們迎進主客廳,二話沒說,拿岀一幅裝裱好的剪紙作品贈送于我,并說早給你準備好了。

回太原后,我心急先把贈物打開,讓我驚喜,一幅《古熏香爐》,是其得意之作,掛起來滿屋添彩。

《古熏香爐》是貢品。傳說在明洪武二年,為了解決下游村莊的灌溉之困,修了一條昌源渠。沒有想到地勢走一米下降一尺,反而水患不斷,淹沒了豐澤、北谷豐村,修善村也常受其害。到了燕王朱棣坐了皇位(永樂)遷都北京,來祭拜水神,改了渠道,造福于祁縣、平遙、文水。老百姓為了感謝皇恩,在賈令鎮修筑了四層宏偉的鎮河樓,繼紅祖先設計鉸作了一幅剪紙《古熏香爐》的藝術作品,根據其精巧的設計圖制作成實物貢品,圖紙經祖輩手手相傳,有幸被繼紅保存傳承下來。

《古熏香爐》有著明顯的明朝時代特征,縷雕花紋,圓潤細膩,其作品被文化部出版的《中國民間藝術鄉概覽》選用。我雖對剪紙藝術一竅不通,但很欣賞其作品,上小學時春節臨近曾學過剪窗花,而今得友贈此佳品,不亦樂乎也,謝謝繼紅。

繼紅有許多頭銜: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中國剪紙藝術家協會創作員、剪紙藝術家、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副會長、山西詩詞協會會員、山西省群眾文化協會會員、晉中市作家協會會員、晉中市人事局工藝美術師、祁縣剪紙協會會長、祁縣晉汾流派51代剪紙傳承人、祁縣職業高中特聘剪紙指導老師、祁縣首屆拔尖人才、祁縣非遺專家評審組組長等。王繼紅有這么多頭銜、榮譽,源于他出身在一個剪紙世家,并執著傳承發展之。

修善村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故里。有殘碑記載,王允祠堂南老虎口曾有一座仲翔廟,是當時剪紙藝人每年臘月初五,在此交流技藝、評選巧姐、祭拜花花鼻祖王皇后的場所。王皇后唐朝人,少女時即是當地很有名氣的剪紙巧手,在她的倡導和組織下,這天,本地剪紙藝人紛紛相聚一起交流技藝和評選作品?;ɑㄔu選不分男女,男的高手稱那家,女的高手稱巧姐,獲此殊榮者,會受到鄉親們的尊敬。繼紅的祖奶奶楊柳氏,從閨女到出嫁,直到鉸不動為止,曾當選八九次巧姐,至今傳為佳話。

繼紅告訴我,“從咸豐年間曾祖奶奶起,兩家都是門當戶對的入廟巧姐。到奶奶楊柳氏外婆楊桂葉,傳到我母親柳正環、舅舅柳正明,爺爺王步義傳我父親王銘,我是51代傳人?!崩^紅在家庭生活環境的熏陶下,從小就著迷剪花,七八歲時,奶奶和外婆教他剪花時要求很嚴,甚至有點苛刻。按傳承步驟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定時定量要求,做不到或做不好就不能吃飯,為此,他曾偷吃過生玉米,尿過褲子。兒時的魔鬼學藝,為他的成長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修善村是祁縣剪紙(晉汾流派)的發祥地,同時輻射周邊鄉鄰,至今己有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繼紅作為祁縣城趙鎮文化站站長兼輔導員,把深情植根于民間沃土,賦于流逝的時光,聯絡組織一批剪紙老藝人,挖掘整理史料,辛勤傳承和推廣民間剪紙文化,發展會員420余人,有時不惜自己掏腰包。晉汾剪紙在1999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山西民間文化(剪紙)藝術之鄉”;2008年3月28日,祁縣城趙剪紙被晉中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文化部社圖司命名《中國民間文化(剪紙)藝術之鄉》,實現了他人生一直追求的夢想。王繼紅先生成為其代表性傳承人。

繼紅不僅是民間剪花花的高手,也是善講故事的高人。他收集整理了400余個民間故事。他把剪紙與人物相結合,用故事的形式講述其來龍去脈很吸引欣賞者。2002年11月2日上午,全國政治常委、全國民協主席、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主任、著名作家馮驥才和中國民俗學會教授烏丙安先生一行數人來訪王繼紅先生。馮驥才詳細調研考察了“晉汾流派”剪紙藝術的歷史,對其祖傳剪法很賞識地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要這樣傳承,首先要保留古輩代代精髓,再說增益,走樣了就不值錢了。你那個把圖樣貼在木板上,用水噴濕,老輩用蠟煙,明清用煤油煙熏制,取花樣剪黑留白,是民間的復印機,好辦法?!碑斃^紅匯報說父親也是鉸花高手,逢年過節,父親把窗花免費送給鄉親們,并留下一條古訓:花花不是商品,剪藝只傳徒不傳賣。馮驥才先生聽了贊許地說:“古代傳下來的絕藝,重在保護,引入市場是不對的?!?/p>

得知馮驥才的到來,不少剪紙藝人踏門而至,繼紅的小院熱鬧起來,為了讓來者了解更多祁縣的民間文化藝術,特邀請喬家大院《百壽圖》磚雕老匠人范善恒、范澤然父子前來,交談磚雕藝術。剪紙藝人王德林當場即興給馮驥才先生剪了個活龍活現的《馬上蠅(贏)》,蠅腳上的毫毛歷歷可見,屬馬的馮驥才先生十分高興,鄭重地收藏起來。

調研在民間,中午吃的是祁縣民間飯菜:羊湯擦圪抖,就辣絲絲、辣疙瘩、芫荽豆豆。大伙圍坐一起邊吃邊聊,照相留影,其樂融融。

多少年后,馮驥才先生還念念不忘繼紅這位民間藝人,為他寄贈來一部由他主編并簽名的《消逝的花樣》。

王繼紅先生已步入古稀之年,仍不失儒雅,善講故事,詼諧幽默,血液中仍流淌著剪花花的“文化基因”,交往中使我悟出:欣賞花花就是讀生活,談人生,閱春秋。

猜你喜歡
馮驥才高手剪紙
“變臉高手”等十二則
馮驥才:釣魚悟出養生之道
大嘴蛙學剪紙
施光南赴宴不動筷
施光南赴宴不動筷
畫與話
手工剪紙
剪紙
剪紙
高手的肓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