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述評與展望

2022-09-13 00:48劉瑾彥
體育科學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群體精準體育

劉瑾彥,馬 玲

(1.東華大學體育部,上海 201620;2.東華大學人文學院,上海 201620)

貧困是社會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議程首要目標定為“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1]2016年9月,中國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在社會各領域出臺相關政策。[2]2016年11月,《“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將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和中國扶貧攻堅事業有機結合,全力推進精準扶貧。[3]健康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志。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把維護人民健康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4]2018年7月,《關于體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將體育扶貧工作納入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體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助力。[5]

在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健康中國戰略雙重背景下,體育精準扶貧研究成為我國一個比較熱門的研究領域,突出體現在2015年以來科研基金課題立項上。海研全球科研項目數據庫數據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1月,以體育精準扶貧為項目名稱的立項共41個,其中8個國家級、32個省部級、1個橫向項目。課題涉及多個項目類型、多個學科領域,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及社會各界對體育精準扶貧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反映出我國急需富有價值的體育精準扶貧理論研究來指導體育精準扶貧工作。當下,認真梳理體育精準扶貧研究,對提高體育精準扶貧研究水平,滿足貧困人口的美好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積極意義。

1 體育精準扶貧的內涵辨析和文獻信息

1.1 體育精準扶貧的內涵辨析

體育精準扶貧與體育扶貧、精準扶貧密切相關。為清晰界定體育精準扶貧的內涵,需要明確體育精準扶貧與精準扶貧、體育扶貧的關系。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2015年6月,習近平詳細闡釋“精準扶貧”概念,提出“六個精準”指標,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6]。學界圍繞總書記的講話,形成一些觀點。左停從微觀、中觀、宏觀層面解析精準扶貧深意,認為精準人群識別和精準實務幫扶屬于微觀層面精準扶貧,精準幫扶措施和精準組織管理屬于中觀層面精準扶貧,精準思想認識和精準工作重心屬于宏觀層面精準扶貧。[7]胡志平認為這種基于詞語的基本特征的內涵解構,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和指標的設計提供了指導。[8]精準扶貧是一種針對不同區域貧困人口現狀和不同環境因素,采用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對貧困人口進行扶助的治貧策略?;诰珳史鲐毜母拍?,我們認為體育精準扶貧和精準扶貧是一種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2018年7月,國務院扶貧辦、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將體育扶貧納入脫貧攻堅政策體系。體育扶貧是一種通過實施專項體育政策,增強貧困人口體質,保障貧困地區人口現實體育權利達到或接近全國相同等級水平的扶貧策略。[9]體育精準扶貧是精準實施專項體育政策的具體體現,可以說,體育精準扶貧是體育扶貧的細化。

綜上可知,體育精準扶貧是精準扶貧和體育扶貧的重要組合,其內涵應與精準扶貧和體育扶貧相呼應??筛攀鰹?,體育精準扶貧是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突出“體育扶貧”特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為發展理念,因地因人制宜和注重實效性為基本原則,對貧困地區進行體育設施精準供給、體育教育精準扶貧、體育文化精準扶貧、體育健康精準扶貧、體育產業精準扶貧,從而保障貧困人口平等參與社會發展過程的具有可持續性的一種精準扶貧方式”[10]。

1.2 體育精準扶貧文獻的基本信息

本文以“體育扶貧”“精準扶貧”“體育精準扶貧”等為關鍵詞在CNKI數據庫、萬方資源數據庫等主要中文數據庫收集截至2019年11月30日的中文文獻,以“poverty alleviation”“sports poverty alleviat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等為關鍵詞在ScienceDirect、Springer Link、WileyOnlineLibrary等主要外文數據庫收集截至2019年11月30日的英文文獻。以此為基礎,刪除其他類精準扶貧文獻和邊緣文獻。共篩選出體育精準扶貧主題核心文獻50篇,并對這些文獻的發表年份進行歸納分析(見圖1)。

圖1 體育精準扶貧文獻年份分布柱狀圖

由圖1可知,體育精準扶貧文獻的發表年份集中在2016年以后,2009—2015年以前文獻僅有5篇,說明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跟國家政策導向密切相關。自2016年,體育精準扶貧相關文獻高速增長,意味著體育精準扶貧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因此,對體育精準扶貧文獻資料的梳理具備一定的文獻基礎和理論意義。

2 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脈絡演進

根據研究主題可以將體育精準扶貧文獻劃分為體育精準扶貧必要性、模式、群體、區域、困境治理、農村體育精準扶貧、體育小鎮精準扶貧七個方面研究。其中必要性研究文獻占比10 %,困境治理研究文獻占比10 %,農村體育精準扶貧文獻占比10 %,模式研究文獻占比14 %,體育小鎮精準扶貧文獻占比16 %,區域研究文獻占比18 %,群體研究文獻占比22 %。依照7個研究主題在不同年份上的分布,可以清晰辨別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脈絡,具體如圖2所示。根據體育精準扶貧研究脈絡在時間上的演進規律,下文將分別對七個體育精準扶貧研究主題的核心文獻進行系統梳理。

圖2 體育精準扶貧研究的脈絡演進折線圖

2.1 體育精準扶貧必要性研究

在體育精準扶貧必要性研究方面,學者們主要從邏輯關系、法律法規、現實訴求三個視角對其進行論述。

從邏輯關系視角看,發展體育屬于民生建設的第二階段,是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是實現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11]學者郭慶認為體育精準扶貧在健康扶貧、文化扶貧、經濟扶貧層面都發揮著獨特的補位功能。[12]體育精準扶貧是健康扶貧的有效補充,將體育精準扶貧納入健康扶貧工作中,能填補單一醫療保障制度的空缺,形成“體醫融合”健康扶貧新格局。體育精準扶貧是文化扶貧的內在表征,兩者具有約定性與內涵一致性。體育精準扶貧是經濟扶貧的重要舉措,通過體育旅游將貧困地區體育優勢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為貧困人口提供創收機會,助力貧困地區經濟脫貧。

從法律法規視角看,憲法法律規定體育權是一項獨立權項,《發展權利宣言》規定發展權是一項法律無權取消的權項[13]。體育精準扶貧是“通過實施專項扶貧政策,提高特定群體現實體育權水平,實現體育事業公平發展的國家行動”[9],是保障貧困人口發展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實踐。

從現實訴求視角看,體育精準扶貧與社會多元治理模式、多元扶貧主體、多維扶貧領域、多樣化扶貧內容高度契合。[14]其一,體育領域內扶貧,以體育部門、社會組織和企業等扶貧主體為扶持的核心和支柱力量,在體育扶貧過程中起著中堅作用。其二,當前社會實行多元治理,需要集全社會之力來扶貧,這為體育服務大扶貧格局掃除了理念和實踐上的障礙。其三,體育的跨界融合性特征決定體育與扶貧之間存在著高度的融通性,具體表現為“+體育”和“體育+”兩種扶貧模式的互動。體育與扶貧相互融通是我國當前扶貧戰略實施的現實訴求,是實現精準減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要選擇。

學者們關于體育精準扶貧必要性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指出體育精準扶貧在建設健康中國、進行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不可或缺性。必要性方面的研究,為體育精準扶貧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2.2 體育精準扶貧模式研究

體育精準扶貧模式是精準扶貧模式的創新,是新時代反貧困理論的最新成果。在體育精準扶貧模式研究方面,學者們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視角出發,對體育精準扶貧模式進行概括和分析。

2.2.1 體育精準扶貧理論模式

多維貧困指數(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MPI)和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ID)對制定有效減貧政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模式是主體行為的總體方式,是理論與實踐的媒介。在理論模式研究方面,張汪洋、趙子建、慎承允等結合國家政策文本[5,10],從多維融合角度對“體育+”精準扶貧模式進行總體概括分析如下:

“體育+設施”精準扶貧是政府、社會企業和組織根據貧困區域體育設施建檔立卡情況,籌劃貧困區域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滿足貧困人口運動需求,提高貧困人口身體素質的體育精準扶貧模式?!绑w育+教育”精準扶貧是通過對貧困人口實施體育教育精準供給,提高貧困區域體育教育質量,阻斷體育貧困代際傳遞的體育精準扶貧模式?!绑w育+文化”精準扶貧是通過對貧困人口提供體育文化基礎事業精準供給,發展貧困區域體育文化產業,實現貧困人口精神和物質雙脫貧的體育精準扶貧模式?!绑w育+健康”精準扶貧是通過體醫融合的方式對貧困人口進行體育健康服務精準供給,提高貧困人口體育素養和健康素養,降低人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概率,促進貧困人口健康的體育精準扶貧模式?!绑w育+旅游”精準扶貧是通過開發貧困區域體育旅游資源,促進貧困區域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拓寬貧困人民收入口徑,實現貧困人口持續性脫貧的體育精準扶貧模式?!绑w育+賽事”精準扶貧是通過精準引入適合貧困地區舉辦的體育賽事,發揮體育賽事的綜合帶動作用,提高貧困人民經濟收入的體育精準扶貧模式。

2.2.2 體育精準扶貧實踐模式

從地區特色角度出發,學者研究概述具有地區優勢的長效體育扶貧實踐模式。湖南省花垣縣的“十八洞村模式”,利用貧困村自身各方面已有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產業,發展鄉村特色體育旅游。[15]福建省的“寧德模式”,形成具有寧德特色的體育產業品牌,為寧德市的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創造一系列經濟脫貧機遇。[16]四川省的“南部縣模式”,通過舉辦中國升鐘湖釣魚節,打造獨具地區特色的休閑體育大賽品牌,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實現脫貧致富。[17]徽州村落體育創意產業扶貧模式,在促進體育文化遺產保護、改善公共服務條件、提高貧困人口就業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18]ApanieLWood等通過研究太平洋沿岸“運動釣魚”(針對特定種類的掠食性野味魚的娛樂性捕撈和放漁)這種策略的可行性,認為這種體育與漁業相結合的模式既能提供創收解決貧困問題,又能實現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19]王學軍等通過文獻研究和調查研究等方法對體育精準扶貧成功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出五個由政府主導、企業和俱樂部參與、媒體支持推廣的新體育精準扶貧實踐模式:一是建立體育小鎮,二是舉辦戶外體育旅游賽事,三是為群眾開“運動處方”,四是打造步道經濟,五是融入體育公益扶貧。[20]

學者們關于體育精準扶貧模式的研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論述了體育精準扶貧的總體模式,又分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局域模式,為貧困地區體育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范式指導。但現有關于體育精準扶貧模式的研究,著重于可取得經濟利益的模式,對健康維度的模式探索甚少,不利于脫貧攻堅的推進和脫貧成果的鞏固。

2.3 體育精準扶貧群體研究

群體是根據一定的特征結合在一起的人群共同體。通過文獻研究,以職業、年齡、性別三個特征來劃分現有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群體,具體綜述如下:

2.3.1 以職業劃分群體

關于學生群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大學生群體,二是中小學生群體。宋忠良等認為構建大學生群體的體育精準扶貧體系是促進大學生個人發展的時代要求,但面臨著高校體育受重視程度較低、體育場地設施不足、體育師資建設不樂觀等發展問題。[21]賀新家等對大學生群體的體育精準扶貧內容框架體系進行研究,指出內容框架體系包括精準扶貧的總體組成類別(涵蓋精準對象、精準方案、精準措施)和層次結構關系。[22]徐滎等對中小學生群體進行研究,調查研究了廣東省11個貧困縣66所中小學學校體育現狀,發現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浪費與緊缺現象并存,喜歡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比例均高于全國和廣東省非貧困縣學生。[23]

關于農民工群體體育貧困的研究,學者郭慶以城市融入為切入點,客觀解析農民工群體在經濟整合、環境適應、價值認同、社會接納四個維度上的體育貧困問題,提出要結合不同區域異代農民工的特性進行體育精準扶貧。[24]王志文等從制度、動機、經濟、資源等多維度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體育貧困進行探討,提出對新生代農民工的體育精準扶貧應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統籌配置體育資源、完善基層體育組織。[25]

2.3.2 以年齡劃分群體

關于老年人群體的研究,李洋花等指出老年人體育存在相關政策法規操作性不強、管理機制不完善、集中政府供給、缺乏市場意識、供給內容錯位等問題,提出加強頂層設計,聯動政府與社會力量,利用新興技術,改善供給方式等建議。[26]梁法澤等對福建省農村老人體育參與情況進行研究,發現農村老年人體育觀念淡薄,體育設施缺乏且利用率不高,相關政府和社會組織功能發揮不到位。[27]

關于青少年群體的研究,李真真等通過個案研究和結構性要素梳理,著重闡述青少年體育精準扶貧推進過程中存在的行政權力越界、商業與公益失衡、體育救濟通道閉塞、供給需求斷裂、競技導向異化等問題。[28]

2.3.3 以性別劃分群體

關于女性群體的研究,學者劉瑛通過實地訪問,發現目前農村地區婦女體育存在整體發展水平低下,鍛煉強度未達到預期效果、鍛煉意識缺乏等問題。[29]楊露等分析了內蒙古赤峰市和遼寧省朝陽市農村婦女,發現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體育意識、政府政策是影響農村婦女體育鍛煉參與程度的有效因素。[30]趙亮等對西北地區婦女體育貧困進行問卷調查,提出政府在扶貧工作中,可以開展針對農村回族婦女的體育專項扶貧項目,在政策編制、資金使用、工作落實中給予傾斜等建議。[31]MeganStronach等對澳大利亞土著婦女體育貧困問題進行研究,認為在獲得衛生機構和體育組織支持和授權的情況下,土著婦女可以通過參與體育活動,改善其身心健康。[32]

學者們關于體育精準扶貧群體的研究,有利于根據貧困群體需要進行精準幫扶,有效實現精準幫扶,精準脫貧。但目前關于體育精準扶貧群體研究的群體范圍不全面,群體研究內容邊界模糊。

2.4 體育精準扶貧區域研究

在體育精準扶貧區域研究方面,學者們針對特定區域(根據中央扶貧文件,大致包括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進行研究,分析特定區域體育精準扶貧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

周道平對武陵山區的體育精準扶貧路徑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區域地理條件、民俗文化、風土人情等特色,從體育與旅游、文化、健康、產業等融合角度,提出武陵山片區體育精準扶貧策略。[33]劉武軍等對川西地區(四川藏區)的體育精準扶貧路徑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川西地區農村體育文化精準扶貧,需要建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川西地區農村體育信息網絡。[34]王運土以廣西地區為例,分析邊疆貧困地區體育小鎮精準扶貧發展現狀,對其發展路徑提出相關建議。[35]莫雙瑗等對攻堅扶貧重點區域左右江革命老區進行研究,發現可以將該地區的氣候、山地、河川等體育休閑旅游資源轉化為社會經濟資源,實現“體育+旅游”精準扶貧。[36]趙金金等通過分析中部重點扶貧攻堅區域皖北地區,認為皖北鄉村地區依托其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發展起來的旅游業正在幫助當地貧困戶實現脫貧,但仍存在資金不足、政府重視程度不夠以及當地居民意識薄弱等問題。[37]

民族地區是精準扶貧的重點區域。鐘禮超等闡述了粵北民族地區體育精準扶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調查了解民族地區學校體育和民族體育精準扶貧現狀,并提出針對性建議。[38]吳勝濤對西北民族地區進行研究,發現西北民族地區擁有豐富且具有地區特色的體育旅游資源,但觀念落后、人才匱乏、資金空缺、產業單一等問題,制約了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體育精準扶貧的推進。[39]邱銘等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村落為研究對象,分析區域體育設施建設、體育行為內容、體育參與意識,提出促進體育發展的精準扶貧政策建議。[40]王蘭等認為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時,應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納入其中,將其與當地的旅游業、文化產業等相融合,助推貧困地區精準脫貧。[41]

綜上,關于體育精準扶貧區域的研究并未完全覆蓋國家政策文件中所涉及的所有貧困區域。因此,體育精準扶貧區域研究還有很廣闊的探索空間。

2.5 體育精準扶貧困境治理研究

現階段我國體育精準扶貧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持續攻堅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如:社會公眾認知不足,未形成獨特的體育扶貧體系,不具備形態的獨立性;對象識別精度不夠,滋生腐敗,在貧困線附近的貧困戶識別困難;幫扶措施存在錯位,區域針對性不強,造成資源浪費;長效機制尚未建立,部分工作缺少可操作性;等等。[42]

在困境治理上,丁方凱等從構建農村公共體育治理體系角度分析農村公共體育的治理制度、治理功能、治理主體、治理運行、治理方法,助力農村體育精準扶貧。[43]張朋等對體育精準扶貧工作推進策略進行研究,指出目前扶貧工作存在認識不足、制度滯后、措施偏差等問題,提出加強政府支持、社會宣傳,構建關聯機制等推進策略。[44]薛明陸等對新時代體育扶貧的本元、主體、客體、內容等初始問題進行思考,并從社會治理角度提出推動體育精準扶貧發展的路徑[45]:一是基于體育扶貧制度有效供給,完善體育扶貧制度文本體系,規范體育扶貧制度的執行程序,建立體育扶貧制度監督評價機制。二是基于體育扶貧主體協同幫扶,厘定體育扶貧主體貧困治理中的職能定位,建立體育扶貧主體間的協調參與機制。三是基于能力貧困的體育扶貧客體素養提升,培養體育意識,普及體育理論,傳授體育技能。四是基于體育扶貧內容精準供給,扶貧客體精準識別,脫貧訴求精準表達,扶貧內容精準指向。胡慶山等從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分析體育精準扶貧治理問題,認為以扶貧為旨向的農村體育治理存在治理主體單一、方式粗放等現實問題。[46]他認為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對現有問題應給以針對性治理,使其由數量型治理向質量型治理轉變,形成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新機制。

2.6 農村體育精準扶貧研究

通過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關于農村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主要可概括為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服務供給、治理體系構建、困境治理研究四個方面,綜述如下:

在農村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研究上,周宏思從多方面分析現有農村體育資源配置上的不足(政策法規不完備,政府資金參與不足,均衡配置形式化,忽視貧困人口實際需求),提出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以及市場的微觀調控作用。[47]徐明偉將農村體育資源分為體育設施、體育人才、體育文化三種類型,建議將體育資源精準投入到貧困區域,為廣大貧困人口營造良好的公共體育環境。[48]

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研究上,鄭宇認為要掃除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制度障礙,需要統籌城鄉發展的視角,大膽革新現有的供給側結構體制。[49]他提出要以精準扶貧為契機,改革農村體育公共服務財政供給,通過精準匹配來提高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性。

在治理體系構建研究上,丁方凱、陳德旭等認為體育精準扶貧是農村公共體育治理的具體體現,其實現的前提是對農村公共體育治理體系的基本結構有較為清晰和精確的把握。[43]農村公共體育治理體系既需要不斷地去構建出靜態的組成要素,也要將各個要素及要素之間的運轉描繪出來,使農村公共體育治理朝著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目標邁進,最終實現農村體育精準脫貧。

在困境治理研究上,黃曉靈等從大數據思維出發,對四川省敘永縣進行個案研究,發現農村公共體育精準扶貧中存在區域識別力度不夠、證據獲取較困難等問題。[50]目前,我國專門的農村公共體育精準扶貧信息平臺較少,難以通過數據庫獲取系統的體育扶貧證據,需要建立部門協同機制,加大精準識別力度,擴大精準識別范圍,制定證據等級界定標準。

農村地區是精準扶貧的重點區域,農村體育精準扶貧成效直接影響體育扶貧和精準扶貧的工作質量。精準扶貧與農村體育發展研究作為近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學者們對農村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是響應國家政策的體現。但現有學者們關于農村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比較問題太大,解釋力較弱。

2.7 體育小鎮精準扶貧研究

伴隨著扶貧工作的精準升級、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體育小鎮迅速成為各省市、各行業的“新寵”。在體育小鎮助推精準扶貧的研究方面,學者們從個案研究出發,著重論述體育小鎮的扶貧價值、類型、困境治理以及特色分析。

趙承磊、焦杰對體育小鎮的扶貧價值進行論述,認為體育小鎮是體育精準扶貧的新渠道,具有促進社會公平、助推區域經濟發展、提高貧困人口體育意識、促進貧困地區體育文化傳播發展的價值。[51-52]陳寶珠等根據體育小鎮發展的主導要素不同,將其分為自然資源型、體育賽事型、運動項目型、健康養生型、產品制造型和體育文化型。[53]自然資源型指依托自然地理優勢,發展地區特色運動項目的體育小鎮;體育賽事型指以單項或綜合賽事為主導的體育小鎮;運動項目型指以單一運動項目為主導,并形成與之相關的產業集群的體育小鎮;健康養生型指以健康、養生、休閑、康復、養老為主打特色,著重打造“休閑+健康”產業鏈的體育小鎮;產品制造型指以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的生產制造為基礎,具有一定社區功能的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體育小鎮;體育文化型主推體育文化特色,目前較少。熊金鳳等研究發現體育小鎮在助推體育精準扶貧進程中,存在管理低效率、貧困人口識別評估困難等問題。[54]郭利軍提出利用互聯網推廣、組織扶貧人才培訓、構建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等建議,解決體育小鎮精準扶貧中出現的問題。[55]楊毅然等采用個案分析法,具體分析廣西省馬山縣攀巖小鎮精準扶貧的實施路徑,認為加強政府扶持力度、提高綜合承載力,重視生態建設是實現減貧的有效支撐。[56]張榮魁等研究體育冰雪特色小鎮,探索冰雪體育助力體育精準扶貧、增進貧困人口體質健康的新路徑——以創新研發的“短式冰雪滑橇”運動器材為支點,突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導致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瓶頸。[57]高慧妮等對湖北省咸寧市柃蜜小鎮(體育休閑小鎮)的可持續發展情況進行SWOT分析,提出擴充人才儲備,打造體育品牌等推進策略。[58]

建設體育小鎮,是加快貧困落后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探索。自2017年《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59]發布,體育小鎮研究呈現井噴式增長,體育小鎮精準扶貧的研究成為學界熱門。但相關研究中實踐經驗理論化缺乏,多以實踐路徑假設為主,未來的研究可以將實踐經驗理論化。

3 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小結和研究展望

3.1 研究小結

體育精準扶貧是對精準扶貧的延伸和完善,是鞏固精準扶貧成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也是產業融合的新型發展道路。通過文獻梳理發現體育精準扶貧已成為精準扶貧研究中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逐漸從僅關注經濟發展轉變為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以下,結合研究主題、研究視角、理論探索和應用研究四個方面對現有體育精準扶貧研究進行總結。

3.1.1 研究主題

研究主題體現特定研究領域內學者的關注點。近些年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主題存在較為明顯的貪大求全問題,學者們主要的關注點集中在模式、資源配置、服務供給等宏觀、中觀的寬泛問題上。這導致即使許多研究的立足點是某個體育精準扶貧的個案,但又往往在個案研究中急切提出全域范圍的體育精準扶貧應該“怎么辦”。研究主題的貪大求全傾向往往會導致體育精準扶貧研究中問題解釋力弱化,研究不具備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同時,由于體育精準扶貧相對新興,研究時間比較短,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并不全面。

3.1.2 研究視角

目前研究體育精準扶貧的學者主要以體育學界學者為主,難免受到長期的思維定勢影響。在體育精準扶貧必要性研究方面,學者們從現實、法規、邏輯三個視角進行分析,缺乏經濟學視角的考量。這導致研究沒有數據支撐,很難精準例證體育精準扶貧的必要性。在農村體育精準扶貧研究視角方面亦存在不足,可從多學科知識融合視角進行研究,也可從微觀角度對個體進行研究。體育小鎮助力精準扶貧的研究亦缺乏統計學、經濟學視角的例證,未能深入解析影響程度,建議可與其他類型的特色小鎮進行比較研究。

3.1.3 理論探索

從相關研究成果來看,體育精準扶貧研究借鑒現有理論工具較少且缺乏嚴謹性。任何理論都有其解釋力和使用界限,借鑒理論的目的是明晰問題。在借鑒理論工具時,應該充分證明該理論與所要探求問題的契合性,不能簡單地羅列而不加解析融合。同時將理論與個案結合的時候,應該以個案收集的資料為依據,在事實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融合指導?,F有體育精準扶貧研究基本上就事論事,缺乏理論支撐,如體育小鎮助力精準扶貧的研究多以路徑假設為主,未來可將實踐經驗理論化,構建體育精準扶貧理論。

3.1.4 應用研究

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為實踐服務。體育精準扶貧研究不僅是一門學術性的研究,更在于通過研究體育精準扶貧中的具體問題,加強實際應用效能。研究者要研究具體問題,并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構,探求導致問題發生的本源,再提出富有針對性的對策?,F有體育精準扶貧的研究雖然提出了一些富有價值的對策建議,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在體育精準扶貧群體研究上,對群體研究不夠透徹,沒有深度挖掘各群體的根本需求,會導致研究提出的對策不充實,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體育精準扶貧困境治理研究上,學者們側重宏觀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建議,缺乏中觀和微觀方面的建議。

3.2 研究展望

2019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60]。在這一政策思想的指導下,體育精準扶貧研究尚需進一步完善。結合實踐的新特點、新問題以及目前研究的進展,未來體育精準扶貧研究可以圍繞以下方面開展。

3.2.1 體育+健康精準扶貧研究

已有研究大量考察了經濟維度的其他類“體育+”精準扶貧,鮮有研究關注健康維度的體育+健康精準扶貧。體育作為促進人類身體健康的重要方式,對貧困地區人口健康有著重要影響。疾病是導致人口致貧、返貧的重要原因,體育能夠有效降低人口因疾病原因致貧、返貧的或然率。因此,研究體育+健康精準扶貧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在研究內容上,體育+健康精準扶貧研究可以和健康扶貧相結合,關注亞健康群體、慢性病患者群體以及老年人群體的體育健康。在研究視角上,可以從統計學、法學、政治學等多視角,同時采用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體育+健康精準扶貧進行解析。在對體育+健康精準扶貧應用研究時,要精準把握問題、分析問題,并逐個解構,順勢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3.2.2 體育精準扶貧群體擴充研究

現有關于體育精準扶貧群體的研究僅包括學生群體、農民工群體、老年人群體、青少年群體、婦女群體,反映當前群體研究范圍并不全面。個體往往通過群體行動達到參與社會生活滿足自身發展的目的。對體育精準扶貧群體的研究,能把握群體價值觀念、行為特征以及需求,從而實現有針對性的體育精準扶貧。

根據當前研究進展,在研究內容上可以增加對中年人群體、男性群體等群體的體育精準扶貧研究,也可以對同一劃分標準體系中的不同群體進行比較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對體育精準扶貧群體的研究要注重細化研究,進行實然研究,實地調查,獲取并分析一手資料。在理論研究上,可結合多種相關學科理論知識,在個案分析基礎上融合理論。

3.2.3 農村體育精準扶貧多維研究

雖然已有研究對農村體育精準扶貧的關注逐漸增多,但大多數研究僅關注治理體系構建、公共服務供給、公共資源配置等宏觀、中觀層面,缺乏對農村體育參與者本身的關注,提出的建議泛化并不具備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民群體的多元化變遷,農村體育需求出現了諸多變化。對農村體育精準扶貧進行多維研究,不僅有利于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更有利于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

在研究視角方面,可利用多維貧困指數(MPI)捕捉農村體育個體在體育教育、健康水準上同時面臨的剝奪程度,從微觀個體視角對農村體育精準扶貧進行研究。同時,農村體育精準扶貧研究要深入研究農村的現實條件,在個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精準定位,找出阻礙農村體育精準扶貧的因素,并根據具體因素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

3.2.4 體育精準扶貧法治化研究

現有體育精準扶貧相關研究缺乏對體育精準扶貧法治化的研究。法治化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標志,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對體育精準扶貧法治化的研究,有助于實現體育精準扶貧從運動式治理向制度化、法治化治理轉變。

在研究內容上,體育精準扶貧法治化研究要注重細化、深化,可以研究體育貧困者的權利與義務、政府干預體育精準扶貧的責任與限度等具體問題。在研究視角上,體育精準扶貧法治化研究應注重學科視角的綜合,借鑒、吸收、運用多個相關學科的方法和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地、有效地探討法治化貧困治理之道。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實然分析,注重從實然角度對治貧主體(尤其政府)實施法律的行動和過程進行動態分析。

3.2.5 體育精準扶貧主體研究

現有文獻研究極少涉及對體育精準扶貧主體的研究。體育精準扶貧是多種不同類型的主體合力扶貧的過程,包括政府扶貧部門、扶貧企業、扶貧類社會組織、媒體等扶貧實踐中的具體行動者。對體育精準扶貧主體的研究,能夠確保扶貧政策的有效推進、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在研究內容上,可以研究體育精準扶貧單個主體,可以研究多元主體的合作,還可以將不同主體行為及其效果進行比較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建議進行實證研究,就具體問題提出可操作性建議。

3.2.6 體育精準扶貧成本研究

已有研究沒有涉及體育精準扶貧的成本分析問題,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對體育精準扶貧進行成本分析。成本分為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顯性成本指從事一項活動時所需要花費的貨幣支出;隱性成本指活動者所擁有的且被用于活動過程的生產要素的總值”[61]。對體育精準扶貧進行成本分析,有利于體育精準扶貧主體樹立成本意識,爭取做到最佳的扶貧成本效益比,有利于減少無效成本投入,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研究內容上,可以對體育精準扶貧過程中產生的單個成本進行分析,也可以對某項具體的體育精準扶貧措施進行成本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建議采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融合的方法。在進行定量研究時要謹慎,資料收集要嚴謹,以保障數據的精準性和可靠性。成本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建議進行跨學科研究,在多學科知識基礎上才能進行更好解析。

猜你喜歡
群體精準體育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精準的打鐵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精準扶貧二首
我們的“體育夢”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特殊群體要給予特殊的關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