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農529小麥在關中東部灌區的播期與密度研究

2022-09-15 14:22韓永宏李新軍段福建
陜西農業科學 2022年8期
關鍵詞:播量播期分蘗

武 蓉, 韓永宏,楊 萍,李新軍,王 薇,段福建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陜西 渭南 714000)

引言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1],小麥的高產穩產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非常重要[2]。近年來,隨著小麥產量的不斷提高,生產上對影響小麥群體結構因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播期和播種密度即是影響小麥產量的重要因素,適期播種、合理密植能有效協調小麥有效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的平衡發展,從而獲得較高的產量[3]。為了進一步加強小麥栽培技術研究,優化集成適宜關中東部地區的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2018-2019年在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研究西農529在不同播期與播量下生長發育和產量的變化,為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小麥高產穩產栽培技術體系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官道鎮滿寨村西關組,土質為壚土,灌溉設施為渠井雙灌,前茬作物玉米,玉米收獲后,2018年10月26日統一秸稈還田,旋耕2次備播。旋耕前取耕層0~20 cm深土壤測定基礎養分 (5~6個點的混合樣品),有機質含量2.34%,速效氮含量15.43 mg/kg、速效磷含量21.06 mg/kg、速效鉀含量245.35 mg/kg,pH值7.60。

1.2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為西農529,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提供,屬弱春性小麥,幼苗半匍匐,葉片寬長,葉色黃綠,株型緊湊,稈質彈性好,穗紡錘形,分蘗力較強,較抗倒伏,抗倒春寒能力一般。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兩因素二次D飽和最優試驗設計,設置6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共計24個小區,見表1。小區長4 m、寬3.25 m、行距0.25 m,播種12行,小區間距0.35 m,重復間距0.80 m,四周設保護行。播期上限為10月22日,下限為10月5日;密度上限為360×104株/ hm2,下限為180×104株/ hm2。

表1 試驗處理

1.4 田間管理

播種前進行機械旋耕,每公頃施底肥:“金谷”牌復混肥(N∶>P∶>K=20%∶>18%∶>5%)750 kg,2018年10月28-29日,用滴灌灌出苗水1次;12月20日冬灌1次,2月25日春灌1次。兩次灌水4 500 m3;3月11日,每公頃用世瑪(3%甲基二磺隆)450 mL加36%唑草·苯磺隆450 mL進行麥田化學除草;2019年3月20日灌水1次,灌水1 500 m3。4月24日,每公頃用力道(30%高氯·噻蟲嗪)150 mL和蘇米樂(37%戊唑·咪鮮胺)600 mL加磷鉀動力(進口純度99%的磷酸二氫鉀)進行“一噴三防”,防治小麥條繡病、赤霉病、蚜蟲等病蟲害。6月9日分小區進行收獲。

1.5 調查項目與方法

調查記載各處理小麥主要生育期、生物學性狀、成熟期產量結構及穗部性狀,并采集10株樣品做室內考種,在小麥生育期內記錄主要病、蟲、草害及凍害發生情況。成熟期收獲各小區中間4行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行分析。

1.6 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顯著性分析,用LNT軟件進行回歸分析、交互分析、尋優篩選。

2 氣候因素

試驗小麥播期適宜,但土壤墑情較差,小麥出苗不如往年。10月下旬的降雨,對冬前分蘗有利,整體有利于小麥冬前苗情;春季氣候適宜,沒有出現極端天氣影響,但小麥進入抽穗期后,較多的陰雨天氣有利于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的發生;特別是進入灌漿期,陰雨天氣造成小麥早衰,成熟期較往年提前。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處理對生育期的影響

從觀察、記載看,同一個播期的生育期與播量無關,在同等氣象條件下生育期長短與播期早晚呈正相關: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長;播期越晚,生育期越短。隨著播期的推遲,出苗,分蘗、拔節、抽穗、開花、成熟均相應推遲,播期越晚,出苗時間越長,開花后,生育期差別縮小,成熟期差別相應減小。其中處理1比處理2生育期長16 d左右,比處理3生育期長7 d;比處理6生育期長12 d;

成熟期處理1比處理3早1 d,比處理6早2 d,比處理2早 4,比處理4早5 d。(結果見表2)

表2 生育期調查(月-日)

3.2 不同處理對小麥分蘗、群體的影響

從表3看,同一播量,播種越早,分蘗越多,同一播期,密度越小,分蘗越多。其中處理1冬前和拔節期分蘗均為最高,分別為4.8個、5.35個;處理4冬前分蘗最少為0.2個;處理2拔節期分蘗僅次于處理1,為4.7個。

表3 群體與個體性狀

3.3 不同處理對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的影響

3.3.1 產量構成因素(結果見表4) 主要有:

穗數:由于2019年春季氣溫回升較快,春季分蘗成穗率低。各處理中處理5的穗數最高,為642×104穗/ hm2;處理2的穗數最少,為505.5×104穗/ hm2。從試驗結果發現,同一播期,密度和成穗數呈正相關,密度大的小區成穗數多,密度小的小區成穗數少;同一密度,播期和成穗數呈正相關,播期早的小區成穗數多,播期晚的小區成穗數少。

穗粒數:各處理中處理6穗粒數最高,為35.1粒;處理5穗粒數最少,為32.3粒;

千粒重:各處理中處理2千粒重最高,為49.8 g;處理1千粒重最低,為43.5 g;

表4 產量構成因素

3.3.2 產量分析 從表4中可以看到,各處理中處理6產量最高,為8 344.5 kg/hm2;處理4產量居于第二,為7 966.5 kg/hm2;處理1產量最低,為7 123.5 kg/hm2。

播期與播量尋優。根據產量結果分析,得出西農529播期(X1)與播量(X2)和產量(Y)之間的多元。

回歸方程如下:

Y= 490.5186 + 18.122 X1+ 25.088 X2+ 47.378 X1X2-5.109 X2X2+ 21.155 X1X2

回歸方程檢驗F=6.66>F0.01=5.64達極顯著水平,則方程可用。尋優結果:產量在8 250~9 000 kg/ hm2,最佳播期10月15-22日,最佳播量基本苗257.4×104株/ hm2~322.2×104株/ hm2。

3.3.3 不同處理對小麥品質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不同播期和播量處理對同一品種小麥的品質影響均不顯著。

表5 不同處理對小麥品質的影響

4 結論

小麥產量主要受生態環境與栽培措施的影響,而適宜播期和播種密度是影響小麥高產的重要因素,且不同小麥品種需相適應的播期和播種密度,以促進其產量潛力的發揮[4~5]。播種過早,易造成冬旺,導致小麥冬、春季凍害和后期早衰;播種過晚,因播后積溫不足,難以形成健壯個體,春生分蘗多但成穗數少,對產量影響較大。播種量過小,雖然有利于個體發育,但難以形成理想的群體;播種量過大,易形成冬前稠、旺苗,造成后期倒伏,進而影響小麥產量[6]。通過試驗,西農529在關中東部灌區當前的生產水平下最佳播期10月15-22日,最佳播量基本苗257.4×104株/hm2~322.2×104株/ hm2時產量最高,可達8 250~9 000 kg/hm2。在大田生產實踐中,小麥條播出苗率一般在75%左右,撒播出苗率僅為50%左右,所以要根據品種、土壤肥力、播種質量、播種方式、土壤墑情等因素確定適宜的播期與播量[6]。

猜你喜歡
播量播期分蘗
南陽市優質小麥豫農516播量優化試驗
黃淮海北部地區夏玉米穩產高產的播期優選
不同播期播量對輪選266小麥產量的影響
粘土地不同播種量對冬小麥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
汝州市2018年度優質小麥不同播量處理試驗報告
玉米分蘗產生的因素及去留對產量的影響
淺析水稻分蘗與產量
高梁去留分蘗比較試驗初報
略陽縣冬播馬鈴薯適宜播期研究
水稻旱育秧、溫室兩段育秧在分蘗與成穗上的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