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褐帶卷蛾成蟲對主要寄主植物揮發物的觸角電位反應和行為反應

2022-09-17 00:43李廣偉陳玉鑫雷怡雪陳秀琳1李伯遼1
昆蟲學報 2022年8期
關鍵詞:乙酸揮發性成蟲

李廣偉, 陳玉鑫, 閆 瑞, 雷怡雪, 陳秀琳1,, 李伯遼1,

(1. 陜西省紅棗重點實驗室(延安大學), 陜西延安 716000; 2. 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蘋褐帶卷蛾Adoxophyesorana,也稱蘋小卷葉蛾、蘋卷蛾、黃小卷葉蛾,屬鱗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褐卷蛾屬Pandemis,是危害落葉果樹的一種重要害蟲(周建中等, 1997)。蘋褐帶卷蛾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大洋洲,如中國(Songetal., 2014)、韓國(Choetal., 2010; Choietal., 2004)、日本(Parketal., 2008)、希臘(Milonas and Savopoulou-Soultani, 2006)、捷克斯洛伐克(Kocourek and Stará, 2005)、土耳其(Pehlevan and Kovanci, 2017)、新西蘭(Ankersmitetal., 2009)等國家。蘋褐帶卷蛾在國內分布遍及東北、華北、華中、西北、西南等地區。蘋褐帶卷蛾為多食性昆蟲,可危害蘋果Malusdomestica、桃Prunuspersica、梨Pyrusspp.、杏Armeniacaspp.、李Prunussalicina、棗Zizyphusjujuba等30余種植物(Kocourek and Stará, 2005; 孫麗娜等, 2015a; 李廣偉等, 2019),由于蘋褐帶卷蛾發生期對寄主植物葉片啃食嚴重,故通常被認為是一種食葉性害蟲,然而該蟲除為害寄主植物葉片外,還可為害花、嫩枝和果實(Pehlevan and Kovanci, 2014; 孫麗娜等, 2015b),對果實品質造成影響繼而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隨著陜西省蘋果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蘋褐帶卷蛾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趨勢,對該蟲預測預報、高效治理技術的研究亟待開展。目前,雖然尚未見關于蘋褐帶卷蛾抗藥性的報道,但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必然會引發蘋褐帶卷蛾幼蟲的抗性問題,探索綠色、無公害的監測預警和防治技術迫在眉睫。

利用植物源引誘劑誘捕是目前監測和綠色防控害蟲的一種有效手段,已在多種害蟲的治理中得到廣泛應用(Greggetal., 2010; Gharaeietal., 2020)。目前,對蘋褐帶卷蛾生物學方面的研究較多(孫麗娜等, 2015a; 李廣偉等, 2019; Lietal., 2021),但有關蘋褐帶卷蛾嗅覺通訊機制、植物源引誘劑研發方面的研究鮮有報道。在我國北方地區,蘋果、桃、梨、杏和棗是蘋褐帶卷蛾最主要的寄主植物,蘋果、桃、西洋梨Pyruscommunis葉片揮發物以小分子量的醛、醇、酯、萜烯類物質為主,且相同的化學成分在3種果樹揮發物中重疊較多(Piero and Dorn, 2009; Luetal., 2015; Strapassonetal., 2016)。1-戊烯-3-醇、反-2-己烯醇、異丁醛、棕櫚酸甲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油酸甲酯和α-水芹烯是棗樹揮發物中的特異性物質(閻雄飛等, 2020)。杏葉片和嫩枝揮發物中己醛、α-蒎烯、莰烯和3-蒈烯的含量較其他4種果樹高(Zhuetal., 2020)?;谇叭搜芯炕A,本研究選取了蘋果、桃、梨、杏和棗樹葉片和嫩枝釋放的51種揮發性化合物,測定了蘋褐帶卷蛾成蟲對不同揮發性化合物的觸角電位(electroantennogram, EAG)反應,利用嗅覺雙向選擇試驗測定了對成蟲具有較高EAG反應活性揮發性化合物的行為反應,篩選出對成蟲具有引誘活性的揮發性化合物。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昆蟲

本試驗所用試蟲為繼代飼養的蘋褐帶卷蛾室內種群,蟲源首次采自延安市甘泉縣下寺灣鎮的蘋果園,每年6-9月用蘋果葉片飼喂幼蟲,10月-翌年5月改用桑葉飼喂,成蟲羽化后用5%蜂蜜水補充營養,每年采集田間種群對室內種群進行復壯。飼養條件:溫度25±1℃、相對濕度60%±5%、光周期15L∶9D。本試驗選用試蟲的方法為:待老熟幼蟲化蛹后,將其單獨置于一指形管中(直徑12 mm、高100 mm)并用脫脂棉封口,待成蟲羽化后分雌雄置于250 mL的一次性塑料杯中飼養,并飼喂5%蜂蜜水補充營養。取2日齡健康、活躍的未交配成蟲作為供試昆蟲。

1.2 供試揮發性化合物

參照前人對蘋果(Strapassonetal., 2016)、桃(Piero and Dorn, 2009; Najar-Rodriguezetal., 2013)、梨(Luetal., 2015)、杏(Zhuetal., 2020)和棗(閻雄飛等, 2020)5種蘋褐帶卷蛾主要寄主植物揮發物鑒定的文獻報道,結合本實驗室對木棗、富士蘋果葉片揮發性化合物種類的鑒定結果,在以上5種寄主植物揮發物中共選取51種化合物進行EAG反應測定,在此基礎上選擇能激發成蟲顯著EAG反應的15種揮發性化合物進行嗅覺行為選擇試驗。供試揮發性化合物化學合成品的名稱、純度和來源見表1,以上揮發性化合物均使用液體石蠟進行溶解和稀釋,液體石蠟(CAS: 8042-47-5)購自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1 供試51種寄主植物揮發性化合物信息

1.3 對固定劑量揮發性化合物的觸角電位反應測定

蘋褐帶卷蛾對固定劑量揮發性化合物的EAG反應測定參照Topazzini等(1990)和Tian等(2018)的方法進行。首先將待測化合物用液體石蠟稀釋至10 mg/mL的貯備液并置于-20℃冰箱保存待用。使用眼科剪將成蟲觸角從基部剪下,用鋒利刀片在解剖鏡下切除觸角鞭節端部的鞭小節,然后使用導電膠(Signa Gel, Parker Laboratories Inc.)將觸角兩端分別固定在2個Syntech PR 05電極上,觸角電位信號經過Syntech IDA232放大后與主機相連,通過EagPro V2.0.2軟件記錄觸角電位反應的振幅值。將濾紙剪成長4 cm、寬0.5 cm的紙帶,然后緊貼1 mL槍頭內壁置入其中,向凹形的紙帶中間位置滴加20 μL(化合物有效成分含量200 μg)待測貯備液,為防止化合物污染氣味管,紙帶上沿距離1 mL槍頭開口不小于6 mm。然后調節觸角與氣味刺激管開口距離約1 cm,加濕的連續氣體和脈沖刺激氣體均由Syntech CS-55刺激氣流發生器控制,連續氣體的流量為450 mL/min,脈沖刺激氣體流量為120 mL/min,每種化合物的刺激時間設置為0.5 s,為了消除觸角連續刺激造成的系統誤差,兩次刺激間隔時間不小于60 s。每根觸角測定69種化合物,化合物的刺激順序隨機排列,每種化合物重復測定10根以上觸角的有效數據,每一試蟲僅使用其中一根觸角。 測定每種化合物前、后均需測定以液體石蠟為對照的EAG反應絕對值(分別記為EAGCK1和EAGCK2),成蟲對不同化合物的EAG反應相對值=處理EAG反應絕對值-(EAGCK1+EAGCK2)/2。為方便闡述成蟲對寄主植物揮發性化合物EAG反應的強弱,規定如果EAG反應相對值≥1 mV,表示對某種揮發性化合物具有強烈的EAG反應活性;0.5 mV≤EAG反應相對值<1 mV,則表示具有較強的EAG反應活性;0.3 mV≤EAG反應相對值<0.5 mV,則表示具有中等程度的EAG反應活性;EAG反應相對值<0.3 mV,則表示EAG反應活性較弱。

1.4 對不同劑量揮發性化合物刺激的觸角電位反應測定

在測定蘋褐帶卷蛾成蟲對固定劑量揮發性化合物EAG反應強度的基礎上,選擇能夠激發雌蟲或雄蟲產生最大EAG反應的15種揮發性化合物進行劑量梯度刺激的觸角電位反應試驗。將待測化合物用液體石蠟配制成0.001, 0.01, 0.1, 1.0, 10.0和100.0 mg/mL 6種不同濃度的刺激物貯備液。按照與1.3節中相同的方法制備氣味源,使之不同劑量梯度的氣味源載有化合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別為0.02, 0.2, 2.0, 20, 200和2 000 μg,同種物質不同劑量梯度刺激物的測定順序為從低劑量到高劑量進行,測定每種劑量的刺激物前、后均需測定以液體石蠟刺激為對照的EAG反應值。一根觸角測定一種化合物的劑量反應,每種劑量梯度的化合物重復測定10根觸角的有效反應值。

1.5 室內行為反應測定

利用本實驗室發明的小型蛾類昆蟲嗅覺行為選擇測試裝置(ZL201821473705.5),測定蘋褐帶卷蛾成蟲對15種具有顯著EAG反應活性揮發性化合物的室內行為反應。嗅覺行為測定裝置的組成構件:抽氣裝置、氣流流量控制裝置、空氣凈化裝置、行為測試裝置和光照控制裝置,所有部件用四氟乙烯管連接,氣流的方向依次為:微型空氣泵、活性炭過濾柱、氣體流量計、蒸餾水加濕裝置、氣味源誘集室、喇叭形連接管,最后通入試蟲活動室。測試時將整個行為裝置置于光照控制室內,控制室頂面、兩側面和前側各布置3個8 W的冷光源白熾燈管,控制室外覆蓋黑色布遮光。試蟲感受氣味物質刺激后產生行為反應:如果氣味源物質對試蟲有引誘作用,試蟲會逆著氣味流動的方向經喇叭形連接管進入氣味源誘集室;如果氣味源物質對試蟲有驅避作用,試蟲會逃避氣味刺激,呈現向釋放口附近聚集的現象;如果氣味源物質對試蟲沒有作用,試蟲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趨避反應。具體操作方法為:待蘋褐帶卷蛾老熟幼蟲化蛹后,將單頭蛹置于指形管中并用脫脂棉封口,成蟲羽化后分雌雄分別置于一次性塑料杯內飼養,并飼喂5%蜂蜜水補充營養。將2日齡成蟲在20:00-22:00時段移入測試室并適應30 min,然后將1 mL 10 mg/mL(有效成分含量10 mg)的化合物貯備液加入帶孔的內填有脫脂棉的小瓶內,然后將其置于氣味源室。用液體石蠟刺激作為對照。將行為測試裝置緊密連接,確保無漏氣發生。然后開通氣泵,調節流量計的氣流速度至700 mL/min。第2日8:00分別記錄進入氣味源室、對照室的成蟲數量。每種化合物重復測定3次,每次30頭試蟲。每組試驗結束后使用無水乙醇清洗所有玻璃管件和四氟乙烯管,然后置于60℃烘箱烘干待用。根據公式:選擇率(%)=選擇味源室總蟲數/(選擇味源室總蟲數+選擇對照室總蟲數)×100%計算試蟲的選擇率。

1.6 數據分析

利用SPSS 23.0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結合S-N-K法多重比較檢驗蘋褐帶卷蛾成蟲對同種類型不同揮發性化合物之間EAG反應相對值的差異顯著性以及同一物質不同劑量梯度之間的EAG反應的差異顯著性。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雌、雄蟲對同種揮發性化合物EAG反應的差異顯著性,成對樣本t檢驗分析成蟲選擇氣味源室和空白對照氣味源室的選擇率的差異顯著性。

2 結果

2.1 對固定劑量寄主植物揮發性化合物的EAG反應

蘋褐帶卷蛾成蟲對51種寄主植物揮發性化合物的觸角電位反應結果見圖1。雌成蟲(F=29.63;df=12, 165;P<0.0001)和雄成蟲(F=15.28;df=12, 152;P<0.0001)對13種醇類化合物的EAG反應活性存在明顯差異,雌蟲對1-己醇的EAG反應相對值最大(0.572±0.050 mV),顯著高于對其他同類物質的EAG反應值(P<0.05);對順-3-己烯-1-醇、反-2-己烯-1醇、1-庚醇、異辛醇的EAG反應活性呈中等水平(EAG反應相對值介于0.366~0.478 mV之間),對1-癸醇、正十四醇、正十六醇、橙花叔醇的反應最弱(EAG反應相對值小于0.14 mV);雄蟲對3-甲基-1-丁醇、1-戊烯-3-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醇、1-己醇和1-庚醇的反應較強(EAG反應相對值均大于0.50 mV),對正十六醇和橙花叔醇的反應最弱(EAG反應相對值均小于0.02 mV)(圖1: A)。雌雄成蟲對同種醇類物質的反應存在差異,如雄蟲對3-甲基-1-丁醇(t=-3.317,df=21,P=0.003)、1-癸醇(t=-3.546,df=24,P=0.002)和正十四醇(t=-3.969,df=24,P=0.001)的EAG反應相對值極顯著強于雌蟲,雄蟲對1-戊烯-3-醇(t=-2.958,df=22,P=0.015)、順-3-己烯-1-醇(t=-2.427,df=21,P=0.024)和芳樟醇(t=-2.494,df=24,P=0.020)的EAG反應相對值顯著強于雌蟲(圖1: A)。與對其他種類化合物的EAG反應相比,蘋褐帶卷蛾成蟲對醛類物質的EAG反應相對值整體最高,雌雄蟲對己醛、庚醛、辛醛和反-2-己烯醛的EAG反應相對值介于0.75~1.30 mV之間,屬51種化合物中反應最為強烈的化合物。雄蟲對己醛(t=-2.299,df=19,P=0.033)、庚醛(t=-2.752,df=19,P=0.013)、苯甲醛(t=-3.117,df=19,P=0.006)、癸醛(t=-2.468,df=19,P=0.023)、十二醛(t=-5.376,df=19,P<0.0001)的EAG反應顯著強于雌蟲(圖1: B)。在待測的18種酯類物質中,雌蟲對乙酸丁酯、丙酸丁酯、乙酸異戊酯、乙酸-順-3-己烯酯、丁酸丁酯、水楊酸甲酯的EAG反應相對值中等大小,介于0.32~0.49 mV之間;雄蟲對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酸丁酯、乙酸-順-3-己烯酯、丁酸丁酯、己酸乙酯、異戊酸-順-3-己烯酯、三甲基巴豆酸乙酯的EAG反應相對值較大,介于0.52~0.71 mV之間(圖1: C)。除雌、雄蟲對丁酸丁酯(t=-1.676,df=18,P=0.111)、梨酯(t=0.760,df=18,P=0.414)、水楊酸甲酯(t=-0.776,df=18,P=0.448)、鄰苯二甲酸二丁酯(t=2.841,df=18,P=0.111)、油酸甲酯(t=-1.249,df=18,P=0.228)和棕櫚酸甲酯(t=-2.216,df=18,P=0.826)的EAG反應相對值無顯著差異外,雄蟲對其他12種酯類物質的EAG反應顯著強于雌蟲(圖1: C)。蘋褐帶卷蛾雌、雄成蟲對萜烯類化合物的EAG反應均較弱,對α-羅勒烯、α-蒎烯、β-石竹烯、3-蒈烯、(-)-α-水芹烯、β-月桂烯、角鯊烯和莰烯8種化合物的EAG反應相對值均小于0.30 mV。雌成蟲對(-)-α-水芹烯(t=2.227,df=18,P=0.039)和莰烯(t=3.431,df=18,P=0.003)的EAG反應相對值顯著強于雄蟲(圖1: D)。在待測的2種腈類和1種烯烴化合物中,雄蟲對苯甲腈(t=-6.696,df=18,P<0.0001)和檸檬腈(t=-5.669,df=18,P<0.0001)的EAG反應較強(EAG反應相對值分別為0.699±0.064和0.730±0.057 mV),且顯著強于雌蟲(EAG反應相對值分別為0.247±0.022和0.356±0.034 mV),雌雄蟲對2-甲基-1-苯基丙烯的反應均較弱,且兩者之間無顯著差異(t=1.698,df=18,P=0.107)(圖1: E)。

圖1 蘋褐帶卷蛾成蟲對51種寄主植物揮發性化合物的EAG反應

2.2 對不同劑量寄主植物揮發性化合物的EAG反應

從51種揮發性化合物中選擇了反-2-己烯-1-醇、順-3-己烯-1-醇、1-己醇、反-2-己烯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苯甲醛、乙酸丁酯、乙酸異戊酯、三甲基巴豆酸乙酯、乙酸-順-3-己烯酯、苯甲腈和檸檬腈15種能夠激發蘋褐帶卷蛾雌蟲或雄蟲最強EAG反應的化合物,測定了成蟲對不同劑量化合物刺激的EAG反應。由圖2可知,當化合物劑量從0.02 μg增大至2 μg時,雌、雄蟲對各種化合物的EAG反應相對值無顯著變化,表明2 μg的化合物并沒有達到觸角的反應閾值(圖2: A-O);當化合物劑量達20 μg時,雌、雄蟲對反-2-己烯-1-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己醛、辛醛、壬醛,雄蟲對苯甲醛的EAG反應相對值顯著增大(圖2: A-E, I, M),對其他8種化合物的EAG反應強度增大不明顯;當化合物劑量增大至200 μg時,雌雄蟲對所有化合物的EAG反應相對值顯著增強(圖2: A-O);當化合物劑量達2 000 μg時,雌雄蟲對反-2-己烯-1-醇、雄蟲對順-3-己烯-1-醇和苯甲醛的EAG反應相對值不再增大(圖2: A, B, I, M),表明化合物的刺激量達到了飽和,雌、雄蟲對其他化合物的EAG反應相對值較前一劑量的化合物相比仍顯著增大,尚無法判斷2 000 μg的化合物刺激量是否達到EAG最大反應值(圖2: B-O)。

圖2 蘋褐帶卷蛾成蟲對15種不同劑量梯度揮發性化合物的EAG反應

2.3 對部分EAG反應活性揮發物的行為反應

選擇了能激發蘋褐帶卷蛾雌成蟲或雄成蟲最強EAG反應的15種寄主植物揮發物,包括順-3-己烯-1-醇、反-2-己烯-1-醇、1-己醇、己醛、反-2-己烯醛、庚醛、辛醛、壬醛、苯甲醛、己酸-順-3-己烯酯、乙酸異戊酯、乙酸丁酯、三甲基巴豆酸乙酯、苯甲腈和檸檬腈,進行了行為選擇試驗。由圖3可以看出,蘋褐帶卷蛾雌蟲對己醛、庚醛、辛醛和乙酸-順-3-己烯酯的選擇率相對較高,分別達69.70%±1.47%, 63.80%±3.95%, 60.57%±3.65%和58.33%±3.29%。 同時成對樣本t檢驗表明雌蟲選擇己醛、庚醛、辛醛和乙酸-順-3-己烯酯氣味源的總蟲數顯著高于選擇對照組氣味源的總蟲數(P<0.05),表明雌蟲對以上4種單體揮發物具有明顯的正趨性(圖3: A)。雄蟲對1-己醇、庚醛、乙酸異戊酯和苯甲腈的選擇率較高,分別達62.16%±3.19%, 57.28%±1.61%, 59.01%±2.06%和57.86%±2.00%,成對樣本t檢驗亦表明雄蟲選擇1-己醇、庚醛、乙酸異戊酯和苯甲腈氣味源的總蟲數顯著高于選擇對照組氣味源的總蟲數(P<0.05),揭示以上4種揮發物對雄蟲具有明顯的引誘活性(圖3: B)。蘋褐帶卷蛾成蟲對其他待測單體揮發物無明顯趨性。在以上15種待測揮發物中,未檢測到對成蟲具有驅避作用的化合物。

圖3 蘋褐帶卷蛾雌(A)和雄(B)成蟲對15種寄主植物揮發物的行為反應

3 討論

昆蟲觸角電位技術通過電位信號放大系統可直接記錄昆蟲對揮發性信息化學物質的電生理反應,具有很高的選擇性和靈敏性,能對不同種類、不同濃度的揮發物刺激做出反應,是目前篩選性信息素及其類似物、寄主植物揮發物活性物質的重要手段(閆鳳鳴, 2011)。本研究發現蘋褐帶卷蛾成蟲對供試51種寄主植物揮發物中的29種揮發物的EAG反應具明顯性別差異。雌蟲僅對(-)-α-水芹烯和莰烯的EAG反應顯著高于雄蟲,對剩余27種揮發性化合物的EAG反應均顯著低于雄蟲(圖1: A-E)。這表明蘋褐帶卷蛾雄成蟲對寄主植物揮發物的刺激響應更加靈敏。一般來講,昆蟲特別是雌性昆蟲更加依賴寄主植物釋放的揮發物來定位最佳的營養寄主和產卵寄主植物以完成卵的發育及子代幼蟲(或若蟲)的生長(Sunetal., 2014),雌蟲常常對寄主植物揮發物的EAG反應振幅更大、更靈敏,如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雌蟲對反-2-己烯醛、反-2-己烯-1-醇、庚醛、異硫氰酸-2-苯乙酯等的EAG反應明顯強于雄蟲(Wuetal., 2020),馬鈴薯麥蛾Phthorimaeaoperculella雌成蟲對27種馬鈴薯莖和葉片揮發物中的25種化合物的EAG反應相對值顯著強于雄蟲(Dasetal., 2007)。然而,蘋褐帶卷蛾近緣種蘋果褐卷蛾Epiphyaspostvittana雄成蟲對29種寄主植物揮發物中的大部分化合物其EAG反應值強于雌蟲(Sucklingetal., 1996);蘋果蠹蛾Cydiapomonella雄成蟲對26種從蘋果樹(品種: Golden Smothee)不同生長時期采集鑒定到的揮發物的EAG反應相對值均強于雌蟲(Casadoetal., 2006);此外,也有報道有些昆蟲對寄主植物揮發物的反應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如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botrana雌雄成蟲對寄主植物葡萄Vitisvinifera和大戟瑞香Daphnegnidium葉片揮發物的EAG反應無顯著差異(Pérez-Aparicioetal., 2019)。綜上可以看出,不同種類鱗翅目昆蟲的雌雄蛾對寄主揮發物的反應存在差異。

蘋褐帶卷蛾成蟲對不同類型揮發物的EAG反應活性存在差異,如雄蟲對醛類、腈類揮發物的平均EAG反應相對值整體較高(分別為0.726和0.715 mV),對酯類和醇類揮發物的平均EAG反應相對值中等(分別為0.452和0.399 mV),對萜烯類揮發物的EAG反應相對值較低(0.178 mV)(圖1: A-E)?;衔锕倌軋F是引起成蟲對不同類型揮發物EAG反應強度產生差異的原因之一,如反-2-己烯-1-醇、1-己醇和1-庚醇與反-2-己烯醛、己醛和庚醛在結構組成上分別僅為官能團羥基和醛基的差異,但雄成蟲對反-2-己烯醛(0.937±0.076 mV)、己醛(1.251±0.084 mV)和庚醛(1.259±0.105 mV)的EAG反應相對值分別顯著高于對反-2-己烯-1-醇(0.503±0.060 mV)、1-己醇(0.630±0.078 mV)和1-庚醇的(0.551±0.052 mV)(圖1: A-B)。此外,氣味分子碳鏈長度也是影響成蟲對揮發物EAG反應強弱的因素,如異丁醛、己醛(反-2-己烯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和十二醛的碳鏈依次增長,雄蟲對以上相同劑量揮發物刺激的EAG反應相對值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EAG反應相對值分別為0.137±0.028, 1.251±0.084(0.937±0.076), 1.259±0.105, 1.017±0.096, 0.746±0.061, 0.425±0.053和0.254±0.030 mV],碳鏈長度介于C6-C9的醛類物質具有較高的EAG反應相對值。氣味分子的官能團和碳鏈長度之所以影響昆蟲EAG反應的強弱,主要在于刺激昆蟲觸角的氣味分子通過擴散作用進入位于觸角感覺器的極孔后能否被觸角感覺器淋巴液中的運輸蛋白如氣味結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 OBPs)或化學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結合并轉運其通過觸角淋巴液的疏水屏障到達嗅覺感受神經元(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 ORNs),從而激活ORNs產生電脈沖(Pelosi and Maida, 1995; Zhouetal., 2009; Fleischeretal., 2018; Jiaetal., 2021)。OBPs和CSPs蛋白具有6個α螺旋形成的狹長結合口袋(Zhengetal., 2015; Younasetal., 2018),揮發物氣味分子能否進入結合口袋并被轉運主要受氣味分子碳鏈長度以及構成官能團的某種原子與位于結合蛋白口袋開口處的關鍵氨基酸殘基形成特殊的化學鍵而“鎖著”氣味分子(Thodeetal., 2008; Gaubertetal., 2020)。此外,昆蟲觸角表面分布著不同類型的感覺器,研究已證實分布在毛形感器、錐形感器和耳狀感器內的ORNs可以響應不同寄主植物揮發物的刺激(Ammagarahalli and Gemeno, 2015; MacKayetal., 2015; Cuietal., 2018),由于昆蟲觸角上不同類型的感覺器的數量和密度存在差異,加之浸漬在每種感覺器內部的ORNs的數量也不僅相同,導致昆蟲對不同類型及其同種類型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寄主植物揮發物的EAG反應存在較大差異。

EAG反應強弱表明昆蟲對揮發性刺激物的敏感程度,暗示這些化合物的存在可能導致昆蟲產生驅避或吸引行為,嗅覺行為選擇試驗能夠進一步明確揮發物對昆蟲的具體作用(閻雄飛等, 2020)。此次選擇了對蘋褐帶卷蛾成蟲具有強烈EAG反應活性的15種揮發物進行了行為選擇試驗,發現僅有己醛、庚醛、辛醛和乙酸-順-3-己烯酯4種揮發物對雌蟲具有明顯的室內引誘效果,1-己醇、庚醛、乙酸異戊酯和苯甲腈對雄蟲表現出顯著的室內吸引作用,其他具有EAG反應活性的揮發物均對雌雄蟲無明顯的引誘或驅避作用(圖3)。絕大部分寄主植物釋放的揮發物種類多,結構復雜,不同種類的揮發物以一定比例和濃度存在,構成了某種植物特有的化學氣味指紋圖譜(Barataetal., 2002; 馬艷等, 2018)。昆蟲通過感受和識別寄主植物揮發物中由若干種組分以特定比例組成的混合物來定位營養寄主和產卵寄主植物(Luetal., 2012),昆蟲基于嗅覺選擇行為對寄主植物的趨性反饋往往是通過辨別若干種揮發物形成的特定混合組分來實現的。如桃梢揮發物乙酸-順-3-己烯酯、順-3-己烯-1-醇、苯甲醛、反-2-己烯醛和苯甲腈均能夠激發梨小食心蟲雌成蟲強烈的EAG反應,單組分化合物均對雌成蟲無明顯引誘作用,但當以上5種揮發物以質量比為69.74∶14.62∶13.24∶2.25∶0.15組成的混合物對雌成蟲表現出與天然桃梢揮發物相同的吸引力(Pind and Dorn, 2007);煙草揮發物反-β-羅勒烯、乙酸-順-3-己烯酯、庚醛和反-β-石竹烯以質量比為0.25∶0.06∶0.1∶0.5(mg)組成的4組分混合物對已交配煙青蟲Helicoverpaassulta雌蟲具有與寄主植物揮發物相當的吸引能力(Sunetal., 2012)。本試驗僅僅測試了15種單體揮發性化合物對蘋褐帶卷蛾的引誘能力,具有EAG反應活性的揮發性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對蘋褐帶卷蛾成蟲的引誘能力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行為選擇試驗從蘋褐帶卷蛾雌雄蛾中分別篩選出4種化合物對其有吸引作用,但其中僅庚醛對雌雄蛾均有吸引作用,而其他揮發性化合物僅對單一性別的成蟲有吸引作用,表明雌雄蛾對寄主植物揮發物的行為反應存在很大差異,同種寄主植物吸引雌雄蟲的揮發物組成并不相同,開發植物源引誘劑時應針對雌雄蟲分別進行活性揮發物的篩選。本試驗篩選到的己醛、庚醛、辛醛、乙酸-順-3-己烯酯、1-己醇、苯甲腈等揮發性化合物作為行為活性組分已在其他鱗翅目昆蟲中得到驗證(Piro and Dorn, 2007; Uefuneetal., 2017; Lietal., 2020)。乙酸異戊酯屬于桃梢和果實中含量較低的揮發物,能夠激發蘋褐帶卷蛾雌雄蛾較強烈的EAG反應,但僅對雄蛾具有引誘活性,推測乙酸異戊酯是吸引蘋褐帶卷蛾雄蟲的特異性物質。乙酸異戊酯是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釋放的警戒信息素組分,能夠刺激它們做出攻擊或者防御行為(Bochetal., 1962; Boch and Shearer, 1966);金龜子Oplostomusharoldi以西方蜜蜂釋放的乙酸異戊酯為嗅覺信號尋找蜂巢進而搶食幼蜂(Fombongetal., 2016)。乙酸異戊酯作為寄主植物揮發物引誘昆蟲的研究尚未見報道,乙酸異戊酯為什么對蘋褐帶卷蛾雄蛾具有引誘作用,而對雌蛾無引誘活性,尚需要借助昆蟲觸角單感覺器測量系統(single sensillum recording, SSR)測定雌雄蟲觸角上不同感覺器對乙酸異戊酯響應的不同以及觸角中嗅覺相關蛋白對該物質的識別能力的差異。

本研究利用EAG反應試驗篩選了大量對蘋褐帶卷蛾雌雄蛾具有電生理活性的揮發性化合物,通過雙向行為選擇試驗發現1-己醇、己醛、庚醛、辛醛、乙酸-順-3-己烯酯、乙酸異戊酯和苯甲腈7種揮發性化合物對雌蛾或者雄蛾具有明顯的室內引誘活性,是開發植物源引誘劑的潛在化合物。今后應在此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差減”組合試驗進一步篩選對蘋褐帶卷蛾成蟲具有田間高效誘集作用的揮發物組分配方,開發植物源引誘劑嘗試開展蘋褐帶卷蛾的綠色無公害治理。

猜你喜歡
乙酸揮發性成蟲
鈰基催化劑在揮發性有機物催化燃燒治理中的研究進展
羊肉在不同儲存溫度下揮發性鹽基氮的變化研究
乙醇和乙酸常見考點例忻
“乙酸”知識導視
廣州汽修企業6月30日前要完成整改
第三節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酸》教學設計
濟寧地區美國白蛾越冬代成蟲的監測與防治試驗
沈陽舟蛾科成蟲調查分類研究
楊梅果蠅綜合防治試驗
液相色譜法測定糕點中脫氫乙酸不確定度評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