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響時代主旋律 傳播時代最強音
——以阿基米德融媒體重大主題報道創新實踐為例

2022-09-19 17:07王海濱
中國廣播 2022年6期
關鍵詞:阿基米德受眾內容

☉ 王海濱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凝心聚力做好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相關報道工作,對主流媒體來說,既是使命也是責任。讓“正能量”與“大流量”同頻共振,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入腦、入心”,更是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和驗證其成果的重要契機。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被寫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近十年來,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由表及里、由點到面逐步鋪開,從生產到傳播、從技術到平臺、從管理到運營,從突破原有業務疆界、探索多元形式表達、嘗試介質轉換與延伸到構建全媒體新矩陣、重塑新聞生產機制、整合渠道資源與組織架構,主流媒體的全面發力,擴大了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通過優質內容在社交媒體搶占流量,用正能量引領大流量的輿論場。但也要看到,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數字技術飛速發展,信息數量呈幾何級增加,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承擔的使命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如何在這一背景下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主流媒體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應對辦法。

一、新時代有新使命,新征程有新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是當今中國最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這十年也是我國媒體融合發展變革的十年,主流媒體是見證者、記錄者,也是參與者、踐行者。宣傳思想工作是主流媒體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紛繁復雜的輿論場中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管好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陣地,打贏輿論斗爭每一場戰役,守住意識形態每一寸領土,是主流媒體必須肩負的時代重任。

在這一背景下,上海廣播電視臺啟動了融媒轉型項目——阿基米德客戶端。阿基米德的上線初衷是幫助上海廣播媒體實現多媒體融合,為傳統廣播向移動互聯網轉型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在發展過程中,阿基米德逐漸開始打造一個跨平臺、跨地域、跨介質的廣播生態圈,并在不斷探索突破內容的邊界與用戶的圈層。我們首先意識到,媒體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生存法則也在隨之調整,受眾本位的意識逐漸被確立。媒體要想取得理想的傳播效果,就要了解和順應受眾習慣接受信息的方式、信息需求、對信息的吸收和反應,并相應調整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對于廣播來說,以前只是線性聲音媒體,而通過新媒體平臺,不僅實現了可視化、可留存、可細分人群,還可精準推送給用戶。只有綜合運用多種形態的傳播工具,對新聞事件、信息內容向受眾進行多渠道、全方位、多文本的傳播,廣播媒體才有可能在不再具備渠道優勢的形式下觸達用戶。

二、壯大主流聲音,開拓傳媒新局

對于主流媒體來說,始終譜寫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振奮精氣神,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的責任不會變;無論內容生產模式、產品形態、傳播手段如何變化,新聞媒體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角色定位不會變。把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鞏固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陣地,是主流媒體發力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在與2022年新入職的員工座談中強調:“要正三觀,千萬不能把廣電新媒體只當作‘技術活’,必須樹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會透過業務看政治,持之以恒淬煉政治能力,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善于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重要論述、重要指示中找思路、找啟迪、找答案?!?主流媒體必須堅持“黨媒姓黨”,清醒認知“自己是誰,為了誰”,不忘初心使命,將新的介質、平臺及技術手段運用到創新報道中,融通多元聲音,更好地起到定音鼓作用,堅持做有品質的新聞,充分發揮在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

重大主題報道中,媒體融合傳播的價值,不僅僅是收聽收視率、點擊率、瀏覽量,更是服務國家戰略的崇高職責?;诖?,阿基米德在進行新媒體轉型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忠實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確保能夠高效快捷地為廣大受眾提供權威、準確、客觀的新聞信息。在每一次重大事件發生時,阿基米德都會與上海廣播電視臺各相關頻率深度對接,通過廣播端、移動端進行全媒體呈現和傳播,擴大覆蓋范圍,提升傳播效率,使得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品牌形象更加立體、更加響亮。阿基米德還主動出擊,成為地方政府宣傳力量的重要補充。當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讓各方聲音鼎沸匯集、各類信息良莠不齊,阿基米德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開辦方艙電臺,還開通了求助熱線等,將廣播的單向性、封閉性、傳媒主導性的傳播模式,變革為雙向性、開放性、用戶主導性的傳播模式,不僅使廣播成為正能量信息的重要產地,成為因疫情居家的市民們的娛樂來源,還通過多終端、多平臺、多入口,讓受眾擁有了更為豐富的選擇,起到了穩定輿情、緩解焦慮的作用。

三、以技術驅動發展,革新傳播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2月25日視察解放軍報社時指出:“現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扛起主流輿論的大旗、筑牢主流價值的主心骨,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是主流媒體的時代使命。

“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已成為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鮮明特征。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 億,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6%。因此,堅持移動優先策略是主流媒體的必然選擇。無論之前是什么介質的媒體,都在布局移動平臺,這種傳播方式因其方便、快捷、迅速、靈活等優勢而被受眾優先選擇。主流媒體將多種媒介形式、媒體資源、傳播方式整合再造,實現資源效率配置最優化的融媒體傳播。上海廣播電視臺啟動阿基米德項目,就是希望通過新技術給廣播帶來新動力,優化內容生產流程,提升傳播效率和價值。

隨著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新型主流媒體在重大事件上仍然保持著強大的傳播優勢,仍然是公眾注意力的焦點,其權威性和專業性是市場化媒體無法比擬的。從圖文音視的跨媒體傳播、基于事件為主體的跨平臺傳播中,我們能看到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和對公共利益的堅守,在一次次的大考中,主流媒體彰顯了社會價值。

阿基米德一直在通過自主研發的技術提高廣播節目二次生產效率,實現海量長尾內容生產,變存量廣播節目音頻為寶貴的可分發內容資源,并取得了一定成績。目前,阿基米德平臺已經可以做到:編輯人員根據當日新聞熱點和重點報道宣傳任務,設定主題和編排規則,由機器將相關新聞從拆條中自動篩選出來并聚合成“熱電臺”,即通過智能語音、智能編排、直播流技術及平臺內容資源,根據設定主題生成可24 小時播出的音頻流電臺。這一技術為提高廣播節目二次生產效率提供了無限可能,并獲得了國家專利。目前,阿基米德智能語音技術在新聞播報領域已經開始了全面應用?;谶@一技術,阿基米德在黨的二十大期間推出“你好二十大”智能電臺,通過全網抓取權威信息,及時播報由智能音頻技術合成的最新會議報道,打造出24 小時滾動更新、隨時隨地可以收聽、內容垂直聚焦的專屬電臺,用聲音傳遞大會盛況與實時動態,營造濃厚氛圍。

只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讓主流媒體更好地抵達受眾,讓主流聲音擲地有聲地傳播主流價值,才能形成網上網下同頻共振,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四、內容仍然為王,唱響時代強音

互聯網剛剛起步之時,信息井噴、渠道多元,內容是否為王曾一度遭受質疑。反觀當下,主流廣電媒體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堅持內容創新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雙管齊下,不僅讓技術創新成為傳播效果升級的新引擎,還進一步對在新媒體渠道上傳播的內容進行深耕細作。以往,新媒體在內容的呈現上做了很多探索,比如減少文字、增加動態化呈現的信息數量,更多地融合圖文音視等多種新傳播符號,以滿足受眾小屏化、淺閱讀的媒介使用習慣。如今,網絡媒體已不再以媒體中心化的輻射式傳播為主,而是注重向受眾提供“接地氣”“有意思”“能互動”的內容。

隨著人們有更多不同尺寸的屏幕和不同媒介的選擇,現代媒體強弱的標準已由生產能力向傳播效力進行轉變,生產得多不如傳播得廣。新時代的傳媒,只有滿足了市場需求,才能真正做好新聞輿論宣傳。特別是在重大事件中,主流媒體不再一味地單向輸出信息,而是與民眾就關注的各種民生問題、服務問題進行充分互動,通過平臺賦能,尋求解決方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阿基米德第一時間發布權威疫情信息,在最短時間內傳達政策、引導輿論、釋疑解惑?;谛旅襟w平臺的互動性和及時性,阿基米德攜手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開通求助熱線,急難求助、政策答疑、志愿服務,搭建渠道,聯通各方,集結最廣大的志愿力量,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在慶祝建黨百年的宣傳報道中,阿基米德傳媒攜手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共同推出“百年大黨正青春——上海廣播100 位主持人100小時融媒體特別直播”活動,聚合黨史學習、人物訪談、廣播劇、紅色電影、紅色戲曲、紅色歌曲等優質精彩的紅色內容,用垂直細分的呈現方式進一步向網民傳遞紅色革命精神,展現波瀾壯闊百年征程。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阿基米德傳媒聯合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市紅色文化資源信息應用平臺——“紅途”,共同推出《紅色故事·館長說》特別策劃,邀請15位紅色場館館長通過圖、文、音、視等多種媒介,向公眾講述紅色場館的故事、歷史,并制作H5在社交平臺分享傳播,在全平臺營造熱烈氛圍。

只有將宏觀視域與微觀視角相結合、歷史進程回顧與現實關切回應相結合、主旨遵循與情感共鳴相結合,重大主題報道才能真正扎根于鮮活的實踐,才能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由內容積攢口碑,吸引用戶,由技術實現內容精準傳播、內容共享,“內容為王”的涵義才能跟隨技術的發展不斷充實。

五、精心策劃布局,讓主旋律更加昂揚

做強重大主題主線報道,是主流媒體服務中心大局的重要體現,是引領輿論導向的重要抓手。黨的十九大召開后,阿基米德聯合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黨建服務中心等單位,推出“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講”特別黨課。課程內容采用多媒體、多渠道,不但通過阿基米德向聽眾進行音頻直播,同時,每堂黨課的內容要點也通過人民網上海頻道、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推出,共吸引了超過1000 萬人次收聽、收看。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之際,阿基米德又聯手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推出了《給 90 后講講馬克思》融媒體產品。系列音頻貫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述了馬克思一生中19 個有趣的故事,在上海、貴州、廣西、山東、云南、甘肅、海南、新疆等24 家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市級廣播電臺聯合播出,推出的H5 合集向全網分發,全國49 家主流媒體轉發,總收聽量累計2.7 億人次。

為全力做好黨的二十大宣傳,阿基米德提前謀劃、精心組織,全方位、立體化、多介質展現黨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準確、權威、全面是要求,重點版面、重要位置、豐富層次是基礎,全媒多端聯動、放大傳播效應是布局。

阿基米德與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策劃,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在全網征集梳理出網友最關注的20 個問題,黨的二十大召開后,通過受眾視角的提問和討論制作了“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講”全媒體系列黨課。通過“廣播直播+新媒體音視頻直播+全程圖文直播”全媒體直播模式,用專業的傳播力量把黨校教授們在精讀、精研、精磨報告后提煉出的理論精華第一時間傳播出去、傳播開來。系列黨課從11月1日起在全國32 家廣播電臺及其新媒體共同播出,通過多維度的傳播渠道拓展和多元的傳播形式布局,全方位放大傳播聲量。

新的傳播環境與傳播對象不斷變化的需求,對信息聯通、資源聯結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主流媒體需要在龐大的信息流中不斷尋找受眾的關注點,在新聞策劃、整合、編輯的基礎之上,充分考慮受眾對信息內容、獲得方法、信息解讀的需求。在前期策劃中,我們根據目前受眾的特點進行報道內容和報道形式的整合,充分利用信息資源。

做好重大主題報道考驗著主流媒體的策劃力和反應力。筑牢理論根基是展開融媒體主題報道策劃的第一步,策劃人員心中須有大局觀,只有對重大政治和新聞議題及時學習領悟,才能策劃出更多貼合主題報道內涵的報道方案,才能更好運用手中的素材打動受眾、守正創新。阿基米德在曾經的重大報道及黨史學習教育宣傳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內容設置、表達方式等方面日趨成熟。

六、結語

大量的新聞實踐和探索證明,越是重大的主題報道,越能彰顯主流媒體的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重大主題主線報道也是主流媒體探索革新、融合、開放、共享的好機會,通過可持續創新產品、內容、機制,孵化出獨具自身特色的重大主題報道新生態格局。從“相加”到“相融”,我們正在和全國的主流媒體一起,在提升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的目標下,朝著“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方向邁進,譜寫媒體融合發展的“滿意答卷”。

猜你喜歡
阿基米德受眾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主要內容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